第一二四回 石趙王大封群臣
關燈
小
中
大
晉元帝乙酉歲後,趙王石勒部下諸将士見劉曜革去漢号,兩不相通,因上言勸之自立,石勒推阻。
章三進,勒慰衆曰:“諸卿且自從容,待孤詣右侯問之,事方可決。
”時張賓老耄,憤漢被滅,劉曜改号,不至平陽一會,惱怒憂傷于心,染疾倦怠,在府調養。
衆人聽勒所言,複至賓第告之。
賓曰:“吾昨許諾諸君,焉有異議?待老夫親自勸之。
”次日,命孫張漢卿扶攙入内。
石勒見之,慌自下階拱俟,曰:“連日不面右侯,若有所失。
正欲有事相谘,躬來請教。
”賓曰:“吾以老倦緻失參谒,今聞諸将士與大王議事不決,特來見耳。
”勒曰:“便是如此,衆将士皆恃暴恣短,妄欲勸孤稱尊。
細思身本漢将,蒙委兵柄,得諸文武協助,僥幸至此。
今漢帝家國被破,劉曜才立,辄便罔悖自霸,雖無篡奪之名,實耽僭竊之咎。
右侯高見,以為何如?”賓曰:“古雲:‘時者不可失,機者不可挫。
’今南北自霸,代遼各據,中原無主,以緻東侵西寇,百姓靡所依歸。
今王上正宜應天順人,早正大位,安集黎庶,則萬民仰戴,悉來依附矣。
且劉永明越祖稱趙于長安,我伯河北,不為背戾,休沮衆情。
”石勒曰:“右侯言可則可矣,亦要詢于四民,谘于群議方可。
孤實懼之。
”張賓辭出,命徐光與孔苌二文武為首,率程遐、支屈六等一百二十九人連名上疏,曰: 臣等聞有非常之度,始有非常之功;有非常之功,必有非常之業。
是以三代疊興,五伯更立。
今茲本國,地逾魏武,勢邁孫劉,天下之規,十居其七,四海郡縣,九中得六,戶口一百四十馀萬,地方南北五千馀裡。
南抵孟津,北連朔漠,東至大河,西盡龍門,威服百蠻。
普天率土鹹仰來蘇,嘉瑞祯祥,競相疊出,伏願應天垂象,早副群望,遠近幸甚! 表再上,石勒從之,乃擇日郊天祀奠山川神祇,即皇帝位,稱大趙太和元年。
赦殊死以下重獄,均饒百姓田租之半,大?七日。
賜鳏寡孤獨老者每人谷一石、布一匹。
建宗廟,追谥趙染、趙藩為後趙天王,張實為開誠輔趙忠烈王,張雄為忠烈侯,汲桑為開國輔蒙上黨公。
張賓授大柱國趙公,内外百揆總軍師,仍稱右侯,不名;張敬封魏國公兼車騎大将軍,掌團營印信,不得從征;趙概授左相國養老太師;石闵為武衛将軍,掌東宮侍兵;趙虎為單于元輔大都督;石遵為禁衛将軍,掌羽林軍馬;孔苌、郭敬為大司寇禦寇将軍;桃豹、李益為大司馬蕩寇将軍;桃虎、桃彪為武騎将軍,掌東兵;王伏都、王震為骁騎将軍,掌南兵;牟穆林深為骠騎将軍,掌西兵;王洛生、石生為振武将軍,掌北兵;石生、刁膺為振威将軍,掌京兵;刁膺、支英為揚威将軍,執掌外兵;程畿、李因為上黨國記;李骞領國子司教掌讀射之法;石泰、石國、石謙、孔降撰行軍志;傅彪、賈蒲撰大将軍起居注;王揚、劉模、江軌行祭酒武庫事;傅暢、杜嘏領祭酒經筵文學事;徐光、程遐錄尚書事,參理朝政;續鹹、庾景司律學教授,兼行獄訟;趙染追贈開趙兵馬大都督,五部建始天王;吳豫等十四悍中者,不問存殁,皆封輔義将軍、上黨各縣公之職。
石勒既稱尊号,大封文武,建立太子,自是朝會用天子禮樂以飨群臣,威儀冠冕雍容可觀,仿佛上國之風,皆賴王浚舊臣裴憲、荀練、崔浚、張涼四人于中規畫,張賓為之籌略耳。
勒逃邊塞,流移上黨,得成帝業,何莫而非也?張賓為人,喜怒不形,謙虛敬慎,關懷下士,屏絕私惡,以身率物,入則盡規,出則歸美,石勒甚敬憚之。
勒性極悍,惟賓言不敢拂。
怒欲殺人,賓曰:“不可妄殺。
”即止。
欲罪人,賓曰:“當免。
”即罷。
以故無貴賤,皆感賓德,鹹稱之為右侯,不敢輕道姓名。
所以終賓之世,石勒無過誤失敗。
但有出兵不經賓議者,悉皆無功,其才智可足稱也。
勒又從賓論,使張越、趙鹿二人掌羌胡獄訟,以禁胡人不許淩侮華俗士類,分擇良吏循行州郡,勸課農桑。
人民樂業,兵甲強盛,亞于中華,皆張賓、裴憲之功也。
但法令尚嚴,罪多緻死,蓋從石虎之勸也。
尤忌胡字,有言胡字者立斬。
偶有醉胡兒乘馬突入,止于車門啰唣。
趙主聞知大怒,立召守門阍者馮翥,責其不嚴,即命斬之。
馮翥驚愕失措,忘其忌諱,慌張對曰:“此胡兒因醉馳突而至,呵之不住,非吾不嚴,馬又沖斥,緻陷臣耳!今犯大辟,預知罪矣。
乞陛下念醉人而宥之。
”趙主曰:“車馬深處,何當容其馬至?”郭敬恃舊,亦惶忽代勸曰:“小胡兒誤酒獲罪,宜寬恕之,以示鴻恩。
”勒乃笑曰:“胡人正自難與,朕又何禁?”因乃恕免,俱不之罪。
翥謝而出。
由是人皆仰勒量宏,以其有帝王之度,風聲播于遠近。
徐龛、陳川得升官職,委以南方之事,傾心臣趙,乃與桃豹商議,願竭力開疆
章三進,勒慰衆曰:“諸卿且自從容,待孤詣右侯問之,事方可決。
”時張賓老耄,憤漢被滅,劉曜改号,不至平陽一會,惱怒憂傷于心,染疾倦怠,在府調養。
衆人聽勒所言,複至賓第告之。
賓曰:“吾昨許諾諸君,焉有異議?待老夫親自勸之。
”次日,命孫張漢卿扶攙入内。
石勒見之,慌自下階拱俟,曰:“連日不面右侯,若有所失。
正欲有事相谘,躬來請教。
”賓曰:“吾以老倦緻失參谒,今聞諸将士與大王議事不決,特來見耳。
”勒曰:“便是如此,衆将士皆恃暴恣短,妄欲勸孤稱尊。
細思身本漢将,蒙委兵柄,得諸文武協助,僥幸至此。
今漢帝家國被破,劉曜才立,辄便罔悖自霸,雖無篡奪之名,實耽僭竊之咎。
右侯高見,以為何如?”賓曰:“古雲:‘時者不可失,機者不可挫。
’今南北自霸,代遼各據,中原無主,以緻東侵西寇,百姓靡所依歸。
今王上正宜應天順人,早正大位,安集黎庶,則萬民仰戴,悉來依附矣。
且劉永明越祖稱趙于長安,我伯河北,不為背戾,休沮衆情。
”石勒曰:“右侯言可則可矣,亦要詢于四民,谘于群議方可。
孤實懼之。
”張賓辭出,命徐光與孔苌二文武為首,率程遐、支屈六等一百二十九人連名上疏,曰: 臣等聞有非常之度,始有非常之功;有非常之功,必有非常之業。
是以三代疊興,五伯更立。
今茲本國,地逾魏武,勢邁孫劉,天下之規,十居其七,四海郡縣,九中得六,戶口一百四十馀萬,地方南北五千馀裡。
南抵孟津,北連朔漠,東至大河,西盡龍門,威服百蠻。
普天率土鹹仰來蘇,嘉瑞祯祥,競相疊出,伏願應天垂象,早副群望,遠近幸甚! 表再上,石勒從之,乃擇日郊天祀奠山川神祇,即皇帝位,稱大趙太和元年。
赦殊死以下重獄,均饒百姓田租之半,大?七日。
賜鳏寡孤獨老者每人谷一石、布一匹。
建宗廟,追谥趙染、趙藩為後趙天王,張實為開誠輔趙忠烈王,張雄為忠烈侯,汲桑為開國輔蒙上黨公。
張賓授大柱國趙公,内外百揆總軍師,仍稱右侯,不名;張敬封魏國公兼車騎大将軍,掌團營印信,不得從征;趙概授左相國養老太師;石闵為武衛将軍,掌東宮侍兵;趙虎為單于元輔大都督;石遵為禁衛将軍,掌羽林軍馬;孔苌、郭敬為大司寇禦寇将軍;桃豹、李益為大司馬蕩寇将軍;桃虎、桃彪為武騎将軍,掌東兵;王伏都、王震為骁騎将軍,掌南兵;牟穆林深為骠騎将軍,掌西兵;王洛生、石生為振武将軍,掌北兵;石生、刁膺為振威将軍,掌京兵;刁膺、支英為揚威将軍,執掌外兵;程畿、李因為上黨國記;李骞領國子司教掌讀射之法;石泰、石國、石謙、孔降撰行軍志;傅彪、賈蒲撰大将軍起居注;王揚、劉模、江軌行祭酒武庫事;傅暢、杜嘏領祭酒經筵文學事;徐光、程遐錄尚書事,參理朝政;續鹹、庾景司律學教授,兼行獄訟;趙染追贈開趙兵馬大都督,五部建始天王;吳豫等十四悍中者,不問存殁,皆封輔義将軍、上黨各縣公之職。
石勒既稱尊号,大封文武,建立太子,自是朝會用天子禮樂以飨群臣,威儀冠冕雍容可觀,仿佛上國之風,皆賴王浚舊臣裴憲、荀練、崔浚、張涼四人于中規畫,張賓為之籌略耳。
勒逃邊塞,流移上黨,得成帝業,何莫而非也?張賓為人,喜怒不形,謙虛敬慎,關懷下士,屏絕私惡,以身率物,入則盡規,出則歸美,石勒甚敬憚之。
勒性極悍,惟賓言不敢拂。
怒欲殺人,賓曰:“不可妄殺。
”即止。
欲罪人,賓曰:“當免。
”即罷。
以故無貴賤,皆感賓德,鹹稱之為右侯,不敢輕道姓名。
所以終賓之世,石勒無過誤失敗。
但有出兵不經賓議者,悉皆無功,其才智可足稱也。
勒又從賓論,使張越、趙鹿二人掌羌胡獄訟,以禁胡人不許淩侮華俗士類,分擇良吏循行州郡,勸課農桑。
人民樂業,兵甲強盛,亞于中華,皆張賓、裴憲之功也。
但法令尚嚴,罪多緻死,蓋從石虎之勸也。
尤忌胡字,有言胡字者立斬。
偶有醉胡兒乘馬突入,止于車門啰唣。
趙主聞知大怒,立召守門阍者馮翥,責其不嚴,即命斬之。
馮翥驚愕失措,忘其忌諱,慌張對曰:“此胡兒因醉馳突而至,呵之不住,非吾不嚴,馬又沖斥,緻陷臣耳!今犯大辟,預知罪矣。
乞陛下念醉人而宥之。
”趙主曰:“車馬深處,何當容其馬至?”郭敬恃舊,亦惶忽代勸曰:“小胡兒誤酒獲罪,宜寬恕之,以示鴻恩。
”勒乃笑曰:“胡人正自難與,朕又何禁?”因乃恕免,俱不之罪。
翥謝而出。
由是人皆仰勒量宏,以其有帝王之度,風聲播于遠近。
徐龛、陳川得升官職,委以南方之事,傾心臣趙,乃與桃豹商議,願竭力開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