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二一回 劉曜石勒滅靳準

關燈
不題靳準通晉乞援,且說漢太保呼延實與遊光遠逃出平陽,有眷絆身,恐靳準追趕,于路夜行曉伏。

    以此耽閣,越十馀日,又諸葛武、關心等趕着。

    實見外面人馬行動,匿家眷于内,悄出偷,乃是關河前來。

    實慌開門,立于店外,問曰:“思遠将欲何?”河曰:“護送家眷回蜀。

    諸葛公子亦皆在後。

    ”遂下馬等候,行人俱入店中叙話。

    關山之子關濤曰:“吾父舍命入平陽,臨行付,寄信糾合姜司馬昆仲,共謀報仇。

    一時那遇便人?思今運籌勝者少,吾當自去告請其來,方可破賊。

    ”實曰:“不然。

    上黨去又要繞北而轉,何下數千裡?焉可又去會他?吾思父兄叔侄,門死王事者六七人,方能克成漢業,破洛陽、擄晉帝,以樹勳。

    今一旦被賊臣所滅,心實不忍,且彼全然無礙我等之意,魍魉甚。

    若還不剿此賊,何為丈夫?又當速發,莫使其固牢根蒂,一難動。

    諸葛侍中與吾弟呼延定、關思遠勞保家眷竟回川中,我等往長安,去會趙王,起兵殄除逆奴,雪此仇恨可也。

    ”濤曰: 吾父必喪賊手,屍骸不知何如,此仇不共戴天!一同俱到關中,力伐叛,捉拿靳準,剖腹刳心以奠亡魂,始遂吾願。

    ”關心曰:“不然。

    始安王亦難共保終始者也,非比先帝劉元海日。

    至劉玄明繼立,我等之言就皆不聽,視同外人,以緻告退居,做出這樣滅門之事。

    曜若有量,前率接應诏入朝,受遺命,輔國,谪奸遠佞,何至是乎?違旨拂命,坐據長安,緻誤亡家,可其心矣。

    ”諸葛武曰:“此亦不幸中之幸也。

    若使曜亦在朝,不提備,賊子先發,則劉氏無噍類矣。

    上洛、濟北二王,被其所,連我父親悉皆不知,況始安王乎?今我等富貴亦已見矣,漢天下王氣自此衰否,瓜分之勢在迩,不必思戀他了。

    可着一二人入長安起兵讨準,以消眼見之恨可也。

    ”關心曰:“安國之言甚善。

    汝等子侄輩皆不須去,吾與呼延存正二人進關報知,親去破賊,汝等俱護車仗而往,不使有失。

    途中反寇甚多,須連路體探而行。

    ”諸葛武曰:“叔請放心。

    某因父喪在身,不得相助讨逆,途路上自能相機保護,悉在我身,料無妨事。

    ”衆人亦皆曰:“川隴之途,不過陳安、楊酋等為最,吾等有何懼哉?但慮賊在平陽勢大,叔等宜在心耳。

    ”實曰:“賊黨亦量得他過,管取成功而來。

    ”于是酬謝店家,分别前去。

    關心、呼延實輕身連夜疾行,不日即至長安,入見趙王劉曜,二人哭拜于地,言:“靳準作亂,将漢家劉氏内外老小三百馀口盡皆殺害,止留靳後一人。

    前後帝王後妃諸墳陵俱被發棺燒毀。

    自稱統漢天王,臨朝攝政,分布親黨于陛廷各要職。

    是以我等逃來報知,去複大仇。

    ”劉曜聽罷,大叫一聲,昏倒于地,未知當下性命如何。

    後人有詩贊曰: 百戰經營立漢基,堪佳劉曜壯而奇。

    血汗未幹遭逆亂,哭倒長安理亦宜。

    劉曜氣倒昏于地上,半晌不能聲。

    衆将救起,面無點血,渾身顫抖,冷汗津津,幾至昏絕。

    遊子遠、關心曰:“死者不複生,逝者豈能再轉,痛亦無益。

    大丈夫當急于雪恥,以伸大義,勿得有傷貴體。

    ”頃而歎息轉色,踴躍指西大罵曰:“負恩賊子,享吾厚祿,不思報本,反害吾家宗祀,狗彘不如,蛇蠍過矣!吾當踏平平陽,生嚼汝肉,始雪此恨!”正罵未了,隻見尚書遊光遠飛馬又至,哭告劉曜曰:“少帝不聽吾言,反被賊等所訛,擢我為觀察都監,使出巡考校官吏,回朝伏命才及一日,彼就做出天樣大的逆事。

    吾欲與諸葛老相謀圖靳賊,不想宣于公一氣竟喪大命,臣乃與呼延太保奔逃來此。

    昨日使人将家眷送回故裡,故後到耳。

    可即起兵讨逆,以報大仇。

    ”劉曜曰:“尚書長于治民,可替吾鎮守長安,留楊繼勳、李華春督兵相助。

    待吾親往收剿那賊。

    ”于是以鄭雄為先鋒,遊子遠為參謀,劉雅為監軍,關心、呼延實等皆于中軍共議。

    遊光遠曰:“平陽舊将,去的去,害的害,城中皆其心腹分掌兵馬,尚有鐵甲馬步四十馀萬,喬泰等亦善用謀,恐難獨下。

    必須往青州、襄國二處,合兵同進,方可殄賊。

    ”曜曰:“石世龍志大心雄,未知從吾相召乎?要得一個能者前去,方肯動兵。

    ”伏都之子王震曰:“臣父在襄國為将,待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