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二〇回 靳準滅漢亂平陽
關燈
小
中
大
漢主劉燦昌平元年,靳準謀害劉景、劉骥,朝中再無柱石之臣,遊光遠又被诳帝差出,代巡各處州郡,監視錢糧,考察官吏。
一應軍國大事,兄弟三人分掌。
内宮之事,又是親女月華并腹黨王沉所統,知無阻礙。
外兵見得曹嶷、李矩、祖逖三處從其所約,代為阻援,遂乃放心肆行逆謀,密召心腹将官毛勤、孟漢、丘麻、方實等共議曰:“今漢主不道,淫亂太後,人皆怒之,乃天亡之時也。
我若不為,必被他人所謀。
吾為國戚,亦皆不好。
你等皆是家将,可助一臂之力,除此昏君,毋落人後。
事成之後,富貴共之。
”毛、孟等曰:“丞相有用,某等當效犬馬之力,以報豢養之恩,何言助邪?”靳準大喜。
次日,諸葛宣于壽旦,準先命靳術、丘麻等将兵一萬伺候,把住外門。
靳明與毛勤、孟漢引兵五千,候于内。
隻待衆官赴宴,即便殺入,将漢主與劉氏子孫盡行誅之,不許生擒。
衆人受命,各去打點。
準乃故同遊光遠、呼延實等文武官員,俱往諸葛府赴宴,靳明等即與毛、孟帶兵一齊殺入。
其時隻有東宮衛将葉聚、龔通在内,見外門喧嚷,慌出看時,兵已擁入。
二将向前喝問曰:“此間乃禁門之内,你乃何人,辄敢擅入,欲造反耶?”靳明曰:“汝不知宮中有變也?”聚未及答,早被毛勤一劍砍倒。
龔通大叫曰:“有變即此賊輩,兵士可急擒之!”揮刀親出阻殺,毛勤、孟漢向前抵住。
三千衛卒怎當得五千點選精兵?靳明亦自從後搶進,一刀砍中其肩,龔通遂為亂軍殺死,衆皆走散,明等沖入内宮而去。
宦官劉廣、劉勝出問曰:“汝是何故?不得無禮!”言未畢,已被打倒于地,混踏而亡,衆兵排闼競進。
漢主見其兇狠,走入翠華樓上叫曰:“汝諸後妃尚在梳妝,宮中有變,不知何故,兵勢甚猛,朕故避之。
”靳後曰:“可召吾父速捕之。
”帝曰:“無人可出傳旨。
”須臾,兵士湧上,帝曰:“汝等敢是造反也?”兵曰:“奉丞相令,命收無道。
”劉燦方知是靳準謀亂,指月華曰:“汝父子忘恩負義,意圖作歹,谮害二王,今又如此,朕命豈能保乎?朕雖遭于賊手,漢之臣宰肯又輕放賊也?”月華曰:“逆子污吾名節,無父母君臣之禮,死罪難逭,尚敢責吾!兵士可速擒下!”靳明乃令将諸後妃盡皆捉出,一并殺之。
劉聰諸子諸孫并妃嫔大小皆被誅戮,殆無遺類。
靳術見内事已成,提兵往宣于府,去請靳準與百官議事,衆猶不知。
見說宮中兵變,一時皆至,惟獨靳明督甲士列滿殿庭。
忽然簾卷,太後靳氏月華親出,謂諸大臣曰:“劉燦無道,欲污吾等,殺害樊後,挾制劉、王侍寝。
是以丞相輔國公謀使司馬、司寇二人将兵收讨,以除昏暴。
特請文武共議大事。
”靳準曰:“娘娘且自回宮,待吾等從緩計議。
”遊光遠曰:“聖上何在?吾當見之。
”靳術曰:“翠華園中。
”光遠聽言,飛疾就行,衆官将随後共往。
靳明以劍止住曰:“無道已死,去亦無益,且定大議。
”衆官被阻,怕懼靳術、靳明似有相害之意,皆不敢行。
準曰:“遊大夫不在此間,列公高見何如?”衆曰:“既是丞相奉天行讨,一憑張主便是。
某等管見庸才,焉可謀議?”準曰:“吾欲去迎始安王來繼大位,汝衆官心下如何?”衆官知其意,恐怕加害,皆不敢答。
靳術曰:“始安王勇而好殺,兄今誅其劉氏老幼,此仇深如河海,重似山嶽,豈得再立劉氏,自尋滅門乎?”準曰:“然則可立何人?”王沉、郭猗、靳術、毛勤等齊齊上言曰:“今觀舉朝文武,無有能當此大位者,惟相國為之,方可制服群下。
”靳準假意謙辭,命百官舉有德者立之。
百官知其建此逆謀,必為篡位,忤者定遭謀害,惟曰:“相國且權時居攝,訪而立之可也。
”靳準然之,乃稱大将軍統漢天王,以權國事。
遊光遠哭吊漢主而出,不面靳準,悄地歸府,乘夜奔往諸葛修之處告言其事。
諸葛武開門接入,問曰:“大人慌張至此,有何緊急?”光遠曰:“一場變異,天大海深,可同進見老相議之。
”遂與同至榻前相見。
光遠曰:“靳準、王沉作亂,漢帝子孫諸妃親黨共計三百馀口,無少長皆被所殺。
自稱大漢天王,總攝國政。
”宣于曰:“兩日以來,心神恍惚,睡卧不甯,原來有此大事。
吾等抛家棄祖至此,少立功業,以圖永遠富貴。
今一旦眼見賊奴作逆,被其殄滅漢裔,我等扶助之勞,悉成畫餅矣。
恨吾病不能殺此逆賊,枉費初心經營盡瘁。
奈何!奈何!”長歎一聲,昏然而逝。
諸葛武哭倒于地。
遊光遠流血恸曰:“吾欲倚老相國為主,共圖懲逆,漢室怎如是之不幸也!”内中夫人衆家眷等聽得哭聲,一齊渾至,哀聲震鬧。
宣于忽然複蘇,顧謂妻子曰:“吾今痛愦而死,平陽必丘墟。
汝可奉吾靈柩,歸葬于祖茔武侯之側,庶俾子孫常溫暖,皆亦不缺,是吉壤也。
惟初下有二十年大殺之兇,已應過了,宜謹記之。
”又謂光遠曰:“吾今一氣,痛入于心,多應即死,不能與君共盡報國之忠矣。
宜善圖之。
”言訖而薨。
光遠再拜哭曰:“漢仇休矣,再有何人能謀賊乎?”諸葛武曰:“都城
一應軍國大事,兄弟三人分掌。
内宮之事,又是親女月華并腹黨王沉所統,知無阻礙。
外兵見得曹嶷、李矩、祖逖三處從其所約,代為阻援,遂乃放心肆行逆謀,密召心腹将官毛勤、孟漢、丘麻、方實等共議曰:“今漢主不道,淫亂太後,人皆怒之,乃天亡之時也。
我若不為,必被他人所謀。
吾為國戚,亦皆不好。
你等皆是家将,可助一臂之力,除此昏君,毋落人後。
事成之後,富貴共之。
”毛、孟等曰:“丞相有用,某等當效犬馬之力,以報豢養之恩,何言助邪?”靳準大喜。
次日,諸葛宣于壽旦,準先命靳術、丘麻等将兵一萬伺候,把住外門。
靳明與毛勤、孟漢引兵五千,候于内。
隻待衆官赴宴,即便殺入,将漢主與劉氏子孫盡行誅之,不許生擒。
衆人受命,各去打點。
準乃故同遊光遠、呼延實等文武官員,俱往諸葛府赴宴,靳明等即與毛、孟帶兵一齊殺入。
其時隻有東宮衛将葉聚、龔通在内,見外門喧嚷,慌出看時,兵已擁入。
二将向前喝問曰:“此間乃禁門之内,你乃何人,辄敢擅入,欲造反耶?”靳明曰:“汝不知宮中有變也?”聚未及答,早被毛勤一劍砍倒。
龔通大叫曰:“有變即此賊輩,兵士可急擒之!”揮刀親出阻殺,毛勤、孟漢向前抵住。
三千衛卒怎當得五千點選精兵?靳明亦自從後搶進,一刀砍中其肩,龔通遂為亂軍殺死,衆皆走散,明等沖入内宮而去。
宦官劉廣、劉勝出問曰:“汝是何故?不得無禮!”言未畢,已被打倒于地,混踏而亡,衆兵排闼競進。
漢主見其兇狠,走入翠華樓上叫曰:“汝諸後妃尚在梳妝,宮中有變,不知何故,兵勢甚猛,朕故避之。
”靳後曰:“可召吾父速捕之。
”帝曰:“無人可出傳旨。
”須臾,兵士湧上,帝曰:“汝等敢是造反也?”兵曰:“奉丞相令,命收無道。
”劉燦方知是靳準謀亂,指月華曰:“汝父子忘恩負義,意圖作歹,谮害二王,今又如此,朕命豈能保乎?朕雖遭于賊手,漢之臣宰肯又輕放賊也?”月華曰:“逆子污吾名節,無父母君臣之禮,死罪難逭,尚敢責吾!兵士可速擒下!”靳明乃令将諸後妃盡皆捉出,一并殺之。
劉聰諸子諸孫并妃嫔大小皆被誅戮,殆無遺類。
靳術見内事已成,提兵往宣于府,去請靳準與百官議事,衆猶不知。
見說宮中兵變,一時皆至,惟獨靳明督甲士列滿殿庭。
忽然簾卷,太後靳氏月華親出,謂諸大臣曰:“劉燦無道,欲污吾等,殺害樊後,挾制劉、王侍寝。
是以丞相輔國公謀使司馬、司寇二人将兵收讨,以除昏暴。
特請文武共議大事。
”靳準曰:“娘娘且自回宮,待吾等從緩計議。
”遊光遠曰:“聖上何在?吾當見之。
”靳術曰:“翠華園中。
”光遠聽言,飛疾就行,衆官将随後共往。
靳明以劍止住曰:“無道已死,去亦無益,且定大議。
”衆官被阻,怕懼靳術、靳明似有相害之意,皆不敢行。
準曰:“遊大夫不在此間,列公高見何如?”衆曰:“既是丞相奉天行讨,一憑張主便是。
某等管見庸才,焉可謀議?”準曰:“吾欲去迎始安王來繼大位,汝衆官心下如何?”衆官知其意,恐怕加害,皆不敢答。
靳術曰:“始安王勇而好殺,兄今誅其劉氏老幼,此仇深如河海,重似山嶽,豈得再立劉氏,自尋滅門乎?”準曰:“然則可立何人?”王沉、郭猗、靳術、毛勤等齊齊上言曰:“今觀舉朝文武,無有能當此大位者,惟相國為之,方可制服群下。
”靳準假意謙辭,命百官舉有德者立之。
百官知其建此逆謀,必為篡位,忤者定遭謀害,惟曰:“相國且權時居攝,訪而立之可也。
”靳準然之,乃稱大将軍統漢天王,以權國事。
遊光遠哭吊漢主而出,不面靳準,悄地歸府,乘夜奔往諸葛修之處告言其事。
諸葛武開門接入,問曰:“大人慌張至此,有何緊急?”光遠曰:“一場變異,天大海深,可同進見老相議之。
”遂與同至榻前相見。
光遠曰:“靳準、王沉作亂,漢帝子孫諸妃親黨共計三百馀口,無少長皆被所殺。
自稱大漢天王,總攝國政。
”宣于曰:“兩日以來,心神恍惚,睡卧不甯,原來有此大事。
吾等抛家棄祖至此,少立功業,以圖永遠富貴。
今一旦眼見賊奴作逆,被其殄滅漢裔,我等扶助之勞,悉成畫餅矣。
恨吾病不能殺此逆賊,枉費初心經營盡瘁。
奈何!奈何!”長歎一聲,昏然而逝。
諸葛武哭倒于地。
遊光遠流血恸曰:“吾欲倚老相國為主,共圖懲逆,漢室怎如是之不幸也!”内中夫人衆家眷等聽得哭聲,一齊渾至,哀聲震鬧。
宣于忽然複蘇,顧謂妻子曰:“吾今痛愦而死,平陽必丘墟。
汝可奉吾靈柩,歸葬于祖茔武侯之側,庶俾子孫常溫暖,皆亦不缺,是吉壤也。
惟初下有二十年大殺之兇,已應過了,宜謹記之。
”又謂光遠曰:“吾今一氣,痛入于心,多應即死,不能與君共盡報國之忠矣。
宜善圖之。
”言訖而薨。
光遠再拜哭曰:“漢仇休矣,再有何人能謀賊乎?”諸葛武曰:“都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