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二〇回 靳準滅漢亂平陽
關燈
小
中
大
公德矣。
”其人泣而允諾。
于是安頓馬匹,乃入朝請見。
靳準聞報關山一人,求欲請葬漢帝諸骸骨,重其有義,乃命入見,問曰:“老将軍一向居于何處?”山曰:“祖居解梁。
”準曰:“先帝晏駕以後,劉燦不道,奸淫先後,淫亂宮闱,賊殺皇母,荒棄國政,不納谏言,士民切齒。
吾因天人之怒,與衆議而誅之。
卿乃重義君子,何念無德之子而為之成服乎?”山曰:“劉燦不道,隻可除其逆天奸後之子足矣。
其下劉氏宗族,上洛、濟北諸王,抑有何過而皆害之?且先帝已亡,身在地下,而又伐其冢、焚其棺,亦是奸淫君後也?”準無以對,乃曰:“此晉臣李矩、祖逖使吾為之。
”山曰:“汝須食漢之祿,何為晉人所使?此等逆賊,人面獸心,安可容乎?”乃抽刀向前刺之。
靳慌推桌抵住,大叫曰:“關山行刺,誰為擒之?”關山大怒,跻上再砍一刀,被桌隔住,隻中肩上,準望後倒,山急扯得桌開,未及舉刀,毛勤趕到,望背後砍之。
山乃回身敵殺毛勤,勤被砍中左臂。
不期孟漢持長槍戳來,中山臂上,負痛搶進報恨。
靳術、丘麻領兵至,一齊奔上,刀槍攢集,遂被亂殺而死。
可憐三朝忠義,蓋世英雄,一旦喪于小人之手。
後人有詩贊曰: 為國摅忠死不難,從容赴義重如山。
遺親辭弟何其勇,生砍奸兇始羨關。
靳準得衆救應,殺死關山,乃命将屍暴于市上。
靳術曰:“宜碎其屍,以戒将來。
”準曰:“不可。
此忠臣義士,但擡出使衆略看,以為驚懼耳。
理宜葬之。
倘有人來收者,不可阻他。
”以此店主孔延壽得與小僮殓葬山屍。
二僮知關心等已行,即幫孔家開店,早晚燒祭關家之墳。
靳術又謂兄曰:“關山被殺,關心、關河在解梁,必要集兵前來報仇,可先剿之,以絕禍根。
”準然之,使人探其消息,回報已皆徹家逃往蜀中去了。
靳準曰:“彼既遁入川中,吾無憂矣。
隻有諸葛老臣、呼延實、黃臣兄弟尚在此間,還是禍根。
可試召之,好行祛除,以清肘腋。
”百官等曰:“諸葛丞相已死,其子護喪不知何往。
呼延實與遊光遠月前便走,俱不在此矣。
黃良卿老将軍尚在金龍池邊養身,可以召之。
”準使人去見黃臣,臣曰:“吾弟保護家眷入川,半年馀矣。
吾以老病不能驅馳車馬,使兒黃龍瑞同去。
老拙乃待死平陽,以守先帝陵寝。
昨收諸王骸骨安厝,恸哭幾聲,回家半月不能出門矣。
可拜上丞相,亟請始安王來此繼位,免緻上黨公張孟孫等來争。
吾命隻在早晚矣,不能入朝共丞相同謀大事,望惟察之。
”靳準不知其詐,信以為然,乃與腹黨輩議曰:“今平陽無一漢臣故舊為鲠,可以自立矣。
”王沉曰:“事已大定,正宜建立百官,分掌庶政,使本根牢固,好拒外兵。
”準曰:“愛卿之言是也。
”即以靳術錄尚書事;毛勤、孟漢分掌禁衛内軍;丘麻、方實分掌京營外兵;靳明管大司馬印,都督中外諸軍事;王沉掌司禮,監出入表章;以月華為上皇太後,垂簾聽政,诳昧漢臣;改号紹平元年,冕旒朝見百官;以靳康為侍中,理錢糧軍仗等事。
凡有漢之外姓舊臣,進谏被黜者,悉召補任委用,以正劉聰、劉燦二帝之失。
赴命者授之厚秩,不應者殺之,前後所害十馀人,受祿者止四五人。
有前光祿大夫王延,因勸漢主言“靳準、王沉皆小輩出身,不堪大用,恐壞天下”,劉聰不聽,延乃面斥靳準,被黜其官,閑住在家。
準知其忠而有才,不忍加害,遣使三複勒之。
延不得已,乃入朝見準。
準曰:“王公何見卻之甚,再請而不一顧,還有怪也?向日并無拂情之處,是帝自訛。
吾今故以相召。
”延曰:“非也。
丞相見召,不過欲與老臣一秩之榮,以旌愚直也。
臣受漢祿已重,年曆六十,安忍忘背其恩?故不敢奉命。
願假馀年,以終田野。
”準曰:“大夫念漢有恩,我豈可無寸恩以待大夫乎?必須要就職,毋再固拒!”延曰:“人各有所事志。
我本漢臣,國既滅亡,理合以死,肯再徼祿以作罵名乎?”準曰:“你以死吓我,而謂我懼怕也?吾以恩寬汝,汝複藐吾,何無知之甚!”喝令牽出斬之。
王延曰:“死,吾之願也,不須發性。
但将吾左目挂于西陽門,以觀相國趙王曜之來;以右目置于建春門,以觀大将軍石世龍、燕公張孟孫之來。
”言訖,引頸就刃。
人皆憐之。
劊子以延言入告靳準,準始驚懼,乃遣人以寶物送與李矩、祖逖,告言:“劉淵以屠醜亡奴,竊寇中土,使失洛陽,二帝幽辱緻死,天人久怒。
吾今故盡戮其子孫,以伸大義。
仇恥雖得小雪,但梓宮在此難來,為臣者可無忠孝之思,而不令人迎還以甘棄乎?書到日,當即整兵至界候迎,庶見公等忠義。
”使至二處,李矩、祖逖不敢擅興兵馬,使人往江東請旨行移。
晉元帝見二鎮表至,看之大喜,再差太常卿韓胤赍敕,命祖逖、蘇峻将兵于路俟候,以防石勒邀奪。
即日與鄧攸徑往平陽迎回二帝梓宮。
後人見靳準謀亂,欲思結晉為援,以拒漢兵問罪,有詩一首歎曰: 漢奪平陽血未幹,又逢兇禍起家園。
無端逆準思通晉,欲拒仇兵曷保全。
”其人泣而允諾。
于是安頓馬匹,乃入朝請見。
靳準聞報關山一人,求欲請葬漢帝諸骸骨,重其有義,乃命入見,問曰:“老将軍一向居于何處?”山曰:“祖居解梁。
”準曰:“先帝晏駕以後,劉燦不道,奸淫先後,淫亂宮闱,賊殺皇母,荒棄國政,不納谏言,士民切齒。
吾因天人之怒,與衆議而誅之。
卿乃重義君子,何念無德之子而為之成服乎?”山曰:“劉燦不道,隻可除其逆天奸後之子足矣。
其下劉氏宗族,上洛、濟北諸王,抑有何過而皆害之?且先帝已亡,身在地下,而又伐其冢、焚其棺,亦是奸淫君後也?”準無以對,乃曰:“此晉臣李矩、祖逖使吾為之。
”山曰:“汝須食漢之祿,何為晉人所使?此等逆賊,人面獸心,安可容乎?”乃抽刀向前刺之。
靳慌推桌抵住,大叫曰:“關山行刺,誰為擒之?”關山大怒,跻上再砍一刀,被桌隔住,隻中肩上,準望後倒,山急扯得桌開,未及舉刀,毛勤趕到,望背後砍之。
山乃回身敵殺毛勤,勤被砍中左臂。
不期孟漢持長槍戳來,中山臂上,負痛搶進報恨。
靳術、丘麻領兵至,一齊奔上,刀槍攢集,遂被亂殺而死。
可憐三朝忠義,蓋世英雄,一旦喪于小人之手。
後人有詩贊曰: 為國摅忠死不難,從容赴義重如山。
遺親辭弟何其勇,生砍奸兇始羨關。
靳準得衆救應,殺死關山,乃命将屍暴于市上。
靳術曰:“宜碎其屍,以戒将來。
”準曰:“不可。
此忠臣義士,但擡出使衆略看,以為驚懼耳。
理宜葬之。
倘有人來收者,不可阻他。
”以此店主孔延壽得與小僮殓葬山屍。
二僮知關心等已行,即幫孔家開店,早晚燒祭關家之墳。
靳術又謂兄曰:“關山被殺,關心、關河在解梁,必要集兵前來報仇,可先剿之,以絕禍根。
”準然之,使人探其消息,回報已皆徹家逃往蜀中去了。
靳準曰:“彼既遁入川中,吾無憂矣。
隻有諸葛老臣、呼延實、黃臣兄弟尚在此間,還是禍根。
可試召之,好行祛除,以清肘腋。
”百官等曰:“諸葛丞相已死,其子護喪不知何往。
呼延實與遊光遠月前便走,俱不在此矣。
黃良卿老将軍尚在金龍池邊養身,可以召之。
”準使人去見黃臣,臣曰:“吾弟保護家眷入川,半年馀矣。
吾以老病不能驅馳車馬,使兒黃龍瑞同去。
老拙乃待死平陽,以守先帝陵寝。
昨收諸王骸骨安厝,恸哭幾聲,回家半月不能出門矣。
可拜上丞相,亟請始安王來此繼位,免緻上黨公張孟孫等來争。
吾命隻在早晚矣,不能入朝共丞相同謀大事,望惟察之。
”靳準不知其詐,信以為然,乃與腹黨輩議曰:“今平陽無一漢臣故舊為鲠,可以自立矣。
”王沉曰:“事已大定,正宜建立百官,分掌庶政,使本根牢固,好拒外兵。
”準曰:“愛卿之言是也。
”即以靳術錄尚書事;毛勤、孟漢分掌禁衛内軍;丘麻、方實分掌京營外兵;靳明管大司馬印,都督中外諸軍事;王沉掌司禮,監出入表章;以月華為上皇太後,垂簾聽政,诳昧漢臣;改号紹平元年,冕旒朝見百官;以靳康為侍中,理錢糧軍仗等事。
凡有漢之外姓舊臣,進谏被黜者,悉召補任委用,以正劉聰、劉燦二帝之失。
赴命者授之厚秩,不應者殺之,前後所害十馀人,受祿者止四五人。
有前光祿大夫王延,因勸漢主言“靳準、王沉皆小輩出身,不堪大用,恐壞天下”,劉聰不聽,延乃面斥靳準,被黜其官,閑住在家。
準知其忠而有才,不忍加害,遣使三複勒之。
延不得已,乃入朝見準。
準曰:“王公何見卻之甚,再請而不一顧,還有怪也?向日并無拂情之處,是帝自訛。
吾今故以相召。
”延曰:“非也。
丞相見召,不過欲與老臣一秩之榮,以旌愚直也。
臣受漢祿已重,年曆六十,安忍忘背其恩?故不敢奉命。
願假馀年,以終田野。
”準曰:“大夫念漢有恩,我豈可無寸恩以待大夫乎?必須要就職,毋再固拒!”延曰:“人各有所事志。
我本漢臣,國既滅亡,理合以死,肯再徼祿以作罵名乎?”準曰:“你以死吓我,而謂我懼怕也?吾以恩寬汝,汝複藐吾,何無知之甚!”喝令牽出斬之。
王延曰:“死,吾之願也,不須發性。
但将吾左目挂于西陽門,以觀相國趙王曜之來;以右目置于建春門,以觀大将軍石世龍、燕公張孟孫之來。
”言訖,引頸就刃。
人皆憐之。
劊子以延言入告靳準,準始驚懼,乃遣人以寶物送與李矩、祖逖,告言:“劉淵以屠醜亡奴,竊寇中土,使失洛陽,二帝幽辱緻死,天人久怒。
吾今故盡戮其子孫,以伸大義。
仇恥雖得小雪,但梓宮在此難來,為臣者可無忠孝之思,而不令人迎還以甘棄乎?書到日,當即整兵至界候迎,庶見公等忠義。
”使至二處,李矩、祖逖不敢擅興兵馬,使人往江東請旨行移。
晉元帝見二鎮表至,看之大喜,再差太常卿韓胤赍敕,命祖逖、蘇峻将兵于路俟候,以防石勒邀奪。
即日與鄧攸徑往平陽迎回二帝梓宮。
後人見靳準謀亂,欲思結晉為援,以拒漢兵問罪,有詩一首歎曰: 漢奪平陽血未幹,又逢兇禍起家園。
無端逆準思通晉,欲拒仇兵曷保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