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九回 劉聰死靳準謀漢
關燈
小
中
大
,率領心腹親兵三千,圍住二府,一時打入,誰能搪得?以是二家老幼盡被所害。
斯時漢之親王重臣劉曜、劉雅、石勒、張賓皆在外鎮,二王暗被誣害,百官懼勢,俱不敢明言,任靳準兄弟坦行無遏。
靳術、王沉曰:“今漢朝大政與兵馬皆屬丞相,郡邑又皆多半是吾等所置心腹,何不乘此漢主荒淫,殺母亂倫,廢而除之,假伊霍以立晉魏之基,不亦可乎?”準曰:“内事不足慮。
但懼劉曜、石勒、曹嶷三鎮大臣在外,必然興兵問罪,恐争戰疊生,不能如願耳。
弟等有何計策退得外兵,則可為矣。
”術曰:“當日漢劉左國城起手,不過兵馬數萬,尚能幹成事業。
吾今住此都城,合外郡共計大兵四十馀萬,雖曰漢軍,實在吾手,就使劉曜、石勒連衡而來,不過二三十萬,何足畏哉?吾有一策,孔苌、桃豹在石勒部下,曾與兄長結為莫逆,暗以書去求其為助,或為說阻石勒,則一路不足憂也。
曹嶷遠在青州,素與石勒相忌。
觀其所為,雖曰漢臣,實懷睥睨之意。
昔與吾亦是鄰裡,當遣心腹人奉書,與之結納,必定相從。
”準然其議,即便先往二處探試可否。
使至孔苌處,達準之意,苌笑而受其書,不言可否。
再至青州,曹嶷拆書看雲: 林下舊友靳準奉書三齊大都督曹公麾下:仆聞履盛滿者,當思忌嫉出于不虞。
将軍今擅百二山河之地,石世龍屢屢奏請讨伐青州,仆亦堅執谏帝,谕使不許自相吞并。
迩來探得石公嗔吾之甚,欲謀攻黜仆之兄弟。
細思愚又孤立于朝,将軍又無援于外,念惟将軍昔在敝境,忝為鄰裡,今特遣使奉渎,欲與将軍相為結援。
勒犯青州,則吾出兵以議其後;勒攻平陽,則将軍起兵以撓其中。
如此,雖勒有韓彭智勇,亦不能展其能矣。
公其詳之,以訂忠盟。
曹嶷看書大喜,乃謂諸副将等曰:“吾所慮者,狂勒兵強,屢有吞并之心。
今得靳公肯協力同拒石兵,則吾有所倚矣。
”即喚使者上階,謂之曰:“惟靳公之命是從,傾心依附,不苟變也。
”乃作回書,與定盟約,遣人同上平陽回話。
靳準見書大喜,重賞其人,遣還青州。
複喚靳術議曰:“今汝一計而制曹、石二強敵,東北路可以無懼矣。
西北路劉永明系他親王,又将何以處之?”術曰:“石勒有曹嶷從吾之盟,諒不敢擅離襄國,恐嶷襲其根本矣。
其他命将到此,何難退哉?但劉曜一路之兵亦還利害,弟有一計可以遏彼。
今荥陽李矩有兵數萬,界于長安、平陽之中,祖逖在于豫州,堪為吾援,可修書二封,遣人到彼,明言欲殺劉燦,以山西歸晉,惟懼劉曜在長安,要興兵征讨,是以不敢。
二公若肯相從,為吾阻住其兵,吾必為汝愍、懷二帝報取仇恨,送還梓宮,永為附庸。
二人定然聽從矣。
”靳準聽言大喜,乃選能言利辨之人一個,持書往二處而去。
使至荥陽,李矩召入,問其故,使者呈上書劄,又将靳準分付之意道上一遍。
矩看書中之意,遣使出外,與其甥謀士郭誦議曰:“劉淵、劉聰殘惡中州士民過多,無處可報,莫非天使靳準作此事也?當應允之,待其為吾雪恥,不亦可乎?”乃召使者入内,謂之曰:“你可回平陽,多多拜上靳公,一意行移。
長安兵來,吾自阻住,不容前進。
設彼勢難阻遏,吾必徑取長安,奪其根基,使人去邀祖豫州來救平陽,不須懼也。
”使曰:“祖爺那裡,我主亦有書啟在此,小人特故一并帶來。
先至此間求見老爺,然後再去。
今蒙老爺許諸,但恐祖爺不從。
望爺賜小人帖子一個,聊為吹贊,則大事方可成就。
”李矩聽之,修書一封,另差使者同往豫州去見祖逖。
祖逖召入,先看靳準求成之書,再看李矩吹噓之啟,乃暗喜曰:“漢寇僭竊已久,兵威尚旺,欲雪仇恥,一時難蔔。
今靳準得專大權,謀篡之心是實,但懼劉曜在外,故不敢耳。
”遂與參軍等議曰:“今漢靳準來求我等為援,思欲謀位。
雖是為己之私,于我亦有少幸,允其所請,使禍僞漢,縱不能盡殄賊類,其壞亂從此始矣。
”衆皆曰:“大人明見是已。
此非與賊交通之例,有益無損者,亟宜應承,使其安心行事。
脫彼有故,吾自相勢而作區處,成敗是彼自當也。
”逖亦然之,召使入,谕曰:“汝主既來托我阻拒外兵,一從李荥陽老爺之議,若隻荥陽界上阻得住,我亦發兵助之,若阻不住,李爺向長安,我即向平陽,助你主公,有何懼哉?汝回拜上靳爺,放膽為之。
平陽我晉久棄,亦不願得,定是汝主所掌,但二帝梓宮可要送來與我,不可負信。
”使者求讨回書,祖逖曰:“不須用此,大丈夫一言為定。
途次之中,倘有人見,反緻漏洩矣。
”使乃辭去,回至平陽,将李矩、祖逖從允,并阻兵襲長安救平陽二計之說,從頭細講一遍。
靳準大喜,乃決意幹事以害劉燦矣。
祖逖既得靳準之書,言奉梓宮還晉,遂亦使人至
斯時漢之親王重臣劉曜、劉雅、石勒、張賓皆在外鎮,二王暗被誣害,百官懼勢,俱不敢明言,任靳準兄弟坦行無遏。
靳術、王沉曰:“今漢朝大政與兵馬皆屬丞相,郡邑又皆多半是吾等所置心腹,何不乘此漢主荒淫,殺母亂倫,廢而除之,假伊霍以立晉魏之基,不亦可乎?”準曰:“内事不足慮。
但懼劉曜、石勒、曹嶷三鎮大臣在外,必然興兵問罪,恐争戰疊生,不能如願耳。
弟等有何計策退得外兵,則可為矣。
”術曰:“當日漢劉左國城起手,不過兵馬數萬,尚能幹成事業。
吾今住此都城,合外郡共計大兵四十馀萬,雖曰漢軍,實在吾手,就使劉曜、石勒連衡而來,不過二三十萬,何足畏哉?吾有一策,孔苌、桃豹在石勒部下,曾與兄長結為莫逆,暗以書去求其為助,或為說阻石勒,則一路不足憂也。
曹嶷遠在青州,素與石勒相忌。
觀其所為,雖曰漢臣,實懷睥睨之意。
昔與吾亦是鄰裡,當遣心腹人奉書,與之結納,必定相從。
”準然其議,即便先往二處探試可否。
使至孔苌處,達準之意,苌笑而受其書,不言可否。
再至青州,曹嶷拆書看雲: 林下舊友靳準奉書三齊大都督曹公麾下:仆聞履盛滿者,當思忌嫉出于不虞。
将軍今擅百二山河之地,石世龍屢屢奏請讨伐青州,仆亦堅執谏帝,谕使不許自相吞并。
迩來探得石公嗔吾之甚,欲謀攻黜仆之兄弟。
細思愚又孤立于朝,将軍又無援于外,念惟将軍昔在敝境,忝為鄰裡,今特遣使奉渎,欲與将軍相為結援。
勒犯青州,則吾出兵以議其後;勒攻平陽,則将軍起兵以撓其中。
如此,雖勒有韓彭智勇,亦不能展其能矣。
公其詳之,以訂忠盟。
曹嶷看書大喜,乃謂諸副将等曰:“吾所慮者,狂勒兵強,屢有吞并之心。
今得靳公肯協力同拒石兵,則吾有所倚矣。
”即喚使者上階,謂之曰:“惟靳公之命是從,傾心依附,不苟變也。
”乃作回書,與定盟約,遣人同上平陽回話。
靳準見書大喜,重賞其人,遣還青州。
複喚靳術議曰:“今汝一計而制曹、石二強敵,東北路可以無懼矣。
西北路劉永明系他親王,又将何以處之?”術曰:“石勒有曹嶷從吾之盟,諒不敢擅離襄國,恐嶷襲其根本矣。
其他命将到此,何難退哉?但劉曜一路之兵亦還利害,弟有一計可以遏彼。
今荥陽李矩有兵數萬,界于長安、平陽之中,祖逖在于豫州,堪為吾援,可修書二封,遣人到彼,明言欲殺劉燦,以山西歸晉,惟懼劉曜在長安,要興兵征讨,是以不敢。
二公若肯相從,為吾阻住其兵,吾必為汝愍、懷二帝報取仇恨,送還梓宮,永為附庸。
二人定然聽從矣。
”靳準聽言大喜,乃選能言利辨之人一個,持書往二處而去。
使至荥陽,李矩召入,問其故,使者呈上書劄,又将靳準分付之意道上一遍。
矩看書中之意,遣使出外,與其甥謀士郭誦議曰:“劉淵、劉聰殘惡中州士民過多,無處可報,莫非天使靳準作此事也?當應允之,待其為吾雪恥,不亦可乎?”乃召使者入内,謂之曰:“你可回平陽,多多拜上靳公,一意行移。
長安兵來,吾自阻住,不容前進。
設彼勢難阻遏,吾必徑取長安,奪其根基,使人去邀祖豫州來救平陽,不須懼也。
”使曰:“祖爺那裡,我主亦有書啟在此,小人特故一并帶來。
先至此間求見老爺,然後再去。
今蒙老爺許諸,但恐祖爺不從。
望爺賜小人帖子一個,聊為吹贊,則大事方可成就。
”李矩聽之,修書一封,另差使者同往豫州去見祖逖。
祖逖召入,先看靳準求成之書,再看李矩吹噓之啟,乃暗喜曰:“漢寇僭竊已久,兵威尚旺,欲雪仇恥,一時難蔔。
今靳準得專大權,謀篡之心是實,但懼劉曜在外,故不敢耳。
”遂與參軍等議曰:“今漢靳準來求我等為援,思欲謀位。
雖是為己之私,于我亦有少幸,允其所請,使禍僞漢,縱不能盡殄賊類,其壞亂從此始矣。
”衆皆曰:“大人明見是已。
此非與賊交通之例,有益無損者,亟宜應承,使其安心行事。
脫彼有故,吾自相勢而作區處,成敗是彼自當也。
”逖亦然之,召使入,谕曰:“汝主既來托我阻拒外兵,一從李荥陽老爺之議,若隻荥陽界上阻得住,我亦發兵助之,若阻不住,李爺向長安,我即向平陽,助你主公,有何懼哉?汝回拜上靳爺,放膽為之。
平陽我晉久棄,亦不願得,定是汝主所掌,但二帝梓宮可要送來與我,不可負信。
”使者求讨回書,祖逖曰:“不須用此,大丈夫一言為定。
途次之中,倘有人見,反緻漏洩矣。
”使乃辭去,回至平陽,将李矩、祖逖從允,并阻兵襲長安救平陽二計之說,從頭細講一遍。
靳準大喜,乃決意幹事以害劉燦矣。
祖逖既得靳準之書,言奉梓宮還晉,遂亦使人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