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八回 段匹殚殺害劉琨
關燈
小
中
大
杯佯敗而走,文鴦揮兵放馬向前趕去,段匹殚亦率衆助趕。
隻聽得炮聲大起,姬澹、衛雄殺出阻住,遂不能進。
盧谌聽得炮響,把大旗搖動,前面末杯、劉群、烏桓恭紮住,後面郝诜、張儒截出,兩邊箭如雨點。
文鴦身中十馀箭,知堕計中,隻得冒矢沖出,又被郝诜一槍刺中右膝,亦不顧敵,惟奮力突陣直走。
姬澹、衛雄與匹殚、叔渾拒住,不防文鴦驟至,遂被從兵隊沖出脫去。
及赫連祯、練千秋于内冒箭殺出欲走,又遇張儒、郝诜截住。
背後末杯等趕來大叫:“不可使逆賊逃走,捉住以報宇文悉之仇!”二将聽言,亦殊死奮戰,身被數槍,方得離陣。
未及百步,姬、衛二人殺轉,俱為所斬。
末杯又至,激勵衆将曰:“汝等既已建功,可再努力向前,斬除文鴦,可報劉太尉之仇矣。
”遼西之兵各皆擁殺争先,喊聲震地。
幽州兵當之不住,望風而走,殺得屍橫郊野,血染蓬蒿,至州有四十裡之程,死者不斷,器械丢滿。
匹殚折兵數萬,大将二員,副将十馀,銳鋒大損,将門閉上,謹謹守住。
末杯分兵圍住攻打,一連數日。
兵士辛苦,鹹道不當妄殺劉琨,以惹此禍。
匹殚急忙與叔渾、文鴦議曰:“弟被詭計,箭傷未合,末杯得勢,坐受其困。
今聞衆心多怨,倘若有變,如之奈何?吾恐難以久守,必須計之可也。
”叔渾曰:“冀州邵嗣祖新得溫羨之衆,有兵四五萬,與吾連壤,宜速求其來救,可破末杯矣。
”文鴦曰:“續,晉人也,恐恨吾害他劉琨,不肯相救,未可倚望者,還當他圖之。
”叔渾曰:“但修書言末杯欲吞北地,故先事幽州,以次而進。
古雲:‘唇傷必然及齒。
’吾為手足,彼且無容,況外人乎?劉太尉亦由他們所害,與身無幹,有證在此。
況吾曾托司馬溫峤奉表入朝,奏請劉公為薊遼都督,共恢中原。
某雖邊夷,實為國家效義,驅逐石勒,替王彭祖報仇,故至此地。
備辭慨切,彼必相從。
”匹殚即命叔渾修書,遣有一膽量軍人,于貼肉收藏,叮咛囑付,缒城偷往冀州去求邵續。
續見匹殚無故書至,拆開看其衷悃乞援之意,心中躊蹰。
使者曰:“幽州公再三拜上,言末杯豺狼也,得隴必思蜀,保全幽州即保冀城也,伏祈念之。
”續乃召衆議曰:“使言書意,俱各有理。
彼雖夷自攻夷,與吾無涉,但救災恤鄰,勝如保身,亦當相從者。
”乃留兄子邵竺督兵二萬保城,自與長子邵輯帶領将佐,引兵二萬,往幽州救應。
末杯連日攻圍,以為複辰、陸眷二部不來救解,期在必克。
忽見探馬報道:“冀州邵刺史統領大軍前來救援,已到界上矣。
”末杯聽言,恐被兩頭夾攻,乃撤兵一半,徑往東南路上阻拒邵續。
兩軍相遇,排開陣勢,末杯親自出馬,謂續曰:“吾兄不仁,屈害劉使君,故奉大晉皇帝诏命,起兵問罪。
公亦晉臣,豈無兔死狐悲之念,而乃聽其所诳,以遏君命,而忽大仇不報乎?”續曰:“汝等所為,瞞得甚人?都是你勒挾劉群,欲酬私隙,陷害忠良。
狼心狗行的逆弟枭子,天神不容。
正欲捉汝以正典刑,尚妄言也!”劉群聽說,挺槍出馬,續子邵輯接住,二人雙槍并舉,四手齊施,一連戰上三十馀合,不分勝敗。
守城兵士報言:“末杯已撤東南之兵盡退,不知何故。
”文鴦曰:“必是冀州救到。
兄可整兵防備西北角之衆,待吾與吉銅頭引兩枝人馬沖去相助,先破末杯,然後回轉破此圍兵。
匹殚曰:“弟瘡才好,且慢臨陣,待吾自去。
”文鴦曰:“吾不去,難以必勝。
”遂披挂徑起,望塵而去。
正見遼冀相戰甚狠,段文鴦與吉銅頭從後殺入,兩頭夾攻,殺得末杯人橫馬倒,十傷四五。
姬澹亦中兩槍,乃不能顧念後兵,徑自往北逃去。
衛雄與烏桓恭撤兵來助,隻見邵續與段文鴦得勝,追逐末杯轉到,烏桓恭等整兵待戰。
段叔渾又引生力兵自城中突出,烏桓死于陣中。
時天日晚,衛雄久知郁律大盛,訪求六修母子,雄遂乘暗奔往平城而去。
末杯見兵多散去,乃大恨邵續,于路紮下軍馬,使人持書一封說诳石勒,言:“邵續連結幽州段匹殚,以裴憲為參謀,欲襲襄國,與王浚報仇。
今吾因琨子劉濟、劉群請旨,借兵與父伸冤。
邵續援黨,盡提軍馬至幽州,共相扼我。
冀城空虛,我今在界絆住,公可将兵徑往襲之,不勞力而得者,慎毋挫過。
”石勒
隻聽得炮聲大起,姬澹、衛雄殺出阻住,遂不能進。
盧谌聽得炮響,把大旗搖動,前面末杯、劉群、烏桓恭紮住,後面郝诜、張儒截出,兩邊箭如雨點。
文鴦身中十馀箭,知堕計中,隻得冒矢沖出,又被郝诜一槍刺中右膝,亦不顧敵,惟奮力突陣直走。
姬澹、衛雄與匹殚、叔渾拒住,不防文鴦驟至,遂被從兵隊沖出脫去。
及赫連祯、練千秋于内冒箭殺出欲走,又遇張儒、郝诜截住。
背後末杯等趕來大叫:“不可使逆賊逃走,捉住以報宇文悉之仇!”二将聽言,亦殊死奮戰,身被數槍,方得離陣。
未及百步,姬、衛二人殺轉,俱為所斬。
末杯又至,激勵衆将曰:“汝等既已建功,可再努力向前,斬除文鴦,可報劉太尉之仇矣。
”遼西之兵各皆擁殺争先,喊聲震地。
幽州兵當之不住,望風而走,殺得屍橫郊野,血染蓬蒿,至州有四十裡之程,死者不斷,器械丢滿。
匹殚折兵數萬,大将二員,副将十馀,銳鋒大損,将門閉上,謹謹守住。
末杯分兵圍住攻打,一連數日。
兵士辛苦,鹹道不當妄殺劉琨,以惹此禍。
匹殚急忙與叔渾、文鴦議曰:“弟被詭計,箭傷未合,末杯得勢,坐受其困。
今聞衆心多怨,倘若有變,如之奈何?吾恐難以久守,必須計之可也。
”叔渾曰:“冀州邵嗣祖新得溫羨之衆,有兵四五萬,與吾連壤,宜速求其來救,可破末杯矣。
”文鴦曰:“續,晉人也,恐恨吾害他劉琨,不肯相救,未可倚望者,還當他圖之。
”叔渾曰:“但修書言末杯欲吞北地,故先事幽州,以次而進。
古雲:‘唇傷必然及齒。
’吾為手足,彼且無容,況外人乎?劉太尉亦由他們所害,與身無幹,有證在此。
況吾曾托司馬溫峤奉表入朝,奏請劉公為薊遼都督,共恢中原。
某雖邊夷,實為國家效義,驅逐石勒,替王彭祖報仇,故至此地。
備辭慨切,彼必相從。
”匹殚即命叔渾修書,遣有一膽量軍人,于貼肉收藏,叮咛囑付,缒城偷往冀州去求邵續。
續見匹殚無故書至,拆開看其衷悃乞援之意,心中躊蹰。
使者曰:“幽州公再三拜上,言末杯豺狼也,得隴必思蜀,保全幽州即保冀城也,伏祈念之。
”續乃召衆議曰:“使言書意,俱各有理。
彼雖夷自攻夷,與吾無涉,但救災恤鄰,勝如保身,亦當相從者。
”乃留兄子邵竺督兵二萬保城,自與長子邵輯帶領将佐,引兵二萬,往幽州救應。
末杯連日攻圍,以為複辰、陸眷二部不來救解,期在必克。
忽見探馬報道:“冀州邵刺史統領大軍前來救援,已到界上矣。
”末杯聽言,恐被兩頭夾攻,乃撤兵一半,徑往東南路上阻拒邵續。
兩軍相遇,排開陣勢,末杯親自出馬,謂續曰:“吾兄不仁,屈害劉使君,故奉大晉皇帝诏命,起兵問罪。
公亦晉臣,豈無兔死狐悲之念,而乃聽其所诳,以遏君命,而忽大仇不報乎?”續曰:“汝等所為,瞞得甚人?都是你勒挾劉群,欲酬私隙,陷害忠良。
狼心狗行的逆弟枭子,天神不容。
正欲捉汝以正典刑,尚妄言也!”劉群聽說,挺槍出馬,續子邵輯接住,二人雙槍并舉,四手齊施,一連戰上三十馀合,不分勝敗。
守城兵士報言:“末杯已撤東南之兵盡退,不知何故。
”文鴦曰:“必是冀州救到。
兄可整兵防備西北角之衆,待吾與吉銅頭引兩枝人馬沖去相助,先破末杯,然後回轉破此圍兵。
匹殚曰:“弟瘡才好,且慢臨陣,待吾自去。
”文鴦曰:“吾不去,難以必勝。
”遂披挂徑起,望塵而去。
正見遼冀相戰甚狠,段文鴦與吉銅頭從後殺入,兩頭夾攻,殺得末杯人橫馬倒,十傷四五。
姬澹亦中兩槍,乃不能顧念後兵,徑自往北逃去。
衛雄與烏桓恭撤兵來助,隻見邵續與段文鴦得勝,追逐末杯轉到,烏桓恭等整兵待戰。
段叔渾又引生力兵自城中突出,烏桓死于陣中。
時天日晚,衛雄久知郁律大盛,訪求六修母子,雄遂乘暗奔往平城而去。
末杯見兵多散去,乃大恨邵續,于路紮下軍馬,使人持書一封說诳石勒,言:“邵續連結幽州段匹殚,以裴憲為參謀,欲襲襄國,與王浚報仇。
今吾因琨子劉濟、劉群請旨,借兵與父伸冤。
邵續援黨,盡提軍馬至幽州,共相扼我。
冀城空虛,我今在界絆住,公可将兵徑往襲之,不勞力而得者,慎毋挫過。
”石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