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五回 李矩救洛敗漢兵

關燈
彼處,察其動靜,可乘便收趙固送解見朕,即命副守周侲為洛陽太守,不可有誤!”暢領命而起,至太子營中,共議兩事,俱未及發。

    王沉聽得漢主之言,以周侲、周侬皆其姑之子,情系兄弟,乃密奏漢主,言:“趙固不救太子,私通李矩,貿易貨物,意在反叛明矣。

    恐其預防大将軍在外,一時不能收彼。

    可下诏升周侲為洛陽太守,密使圖固,方可以制其不投于晉求救李矩。

    洛陽為我有,不緻失也。

    ”漢主信以為然,即從其請,命王沉使親人持去。

    不意赍诏人途中被李矩所獲,搜出看之。

    矩即修書一封,連诏使人送與趙固,說其歸舊還晉。

    固看诏大怒,又思前者郭璞之言,乃斬周侲,明歸于晉,約合李矩相援。

     劉暢正與劉燦等商議,欲先攻郭默報仇,後收趙固問罪,忽見探子報言:“趙固謀殺副守周侲,自霸洛陽。

    莫非有人漏洩暗謀,彼則故欲抗拒大将軍也?”劉暢見說大怒,即便率衆先收趙固,直至洛陽,趙固知之,亦點兵馬出城阻敵。

    劉雅出馬問其何故,趙固不答,挺槍向前,二人接住,戰未十合,蔔泰等後兵至,一齊擁進。

    趙固抵之不住,大敗,走入洛陽,閉門堅守。

    劉暢得勝,即便分兵将洛陽城四門圍住。

    劉暢又打兩日夜,黑暗中反被城上以石打下,傷了無數軍士,乃下令日則進攻,夜則歇息。

    趙固知其兵多難退,乃遣人偷出,往荥陽求救。

    卻好河内界外遇李矩與衆屯兵在彼,候救郭默。

    使者即入營中,獻上固書。

    李矩乃亟調郭誦、範勝、耿稚、郭默四人,将兵二萬,進救洛陽,惟慮漢有兵馬十萬,紮作兩處,甚急。

    郭默乃與郭誦議曰:“趙固在城守拒,一時到不打緊,隻怕我等兵馬五不及一,焉能進戰思以退他?”誦曰:“探得他們不知洛陽有人出來求救,日則攻打,夜則入營,意在困憊趙固。

    我今與他尚隔一百五十馀裡,趁他未知,且自紮下,思一計策而去,方可破他。

    ”衆皆從之,乃問于郭誦速行破賊之計:“若彼一聞我等救至,便作提備,分兵來拒,兩俱受敵矣。

    ”誦曰:“以寡敵衆,難與明鬥,必須用詭設奇,方可勝也。

    今當作兩路分開,夜行曉伏,挨至近郊,靠晚一齊殺去,各皆大叫:‘我兵二十馀萬在此!可不要亂戰,須當圍住漢将,一個不許走去。

    報仇複恨,俱在今日也!’漢兵聽得,黑暗不知多少,必定驚慌混殺。

    城中見有救兵厮殺,亦必殺出,管取我勝他敗。

    諸君各宜效力莫懼。

    ”默曰:“此正用奇緻勝之策,有何為懼!”即便分開,耿稚、郭默二人引兵一萬左進,郭誦、範勝、張皮三人引兵一萬右進,約定地界,一夜各行九十裡,次早又住,伏于山坡之内。

    次夜算有六十裡程途,晡時就起,限三更末到。

    期約已定,果然一齊都到,各向一營大喊,齊心殺入。

    漢兵不知何處人馬來至,失于提備,各皆慌起,披甲覓械。

    但聞得滿寨亂叫,言:“我晉合大兵二十馀萬,來複洛陽報仇,不可使漢賊走脫一個!”漢衆隻道是真,自相混殺,全無辨白。

    兩營皆亂,不能相救,叫哭之聲滿地,盡是被傷者。

    趙固聽得,亦整兵出城,喊聲大震。

    劉燦聽得晉兵叫響,心慌意亂,即往寨後先走。

    蔔泰看不見太子,亦往寨後尋覓。

    兵士無主,争相逃竄,踏死者不計其數。

    奔至暢營,報言:“太子不知何往,并無蹤影。

    ”劉暢聽言大驚,遂亦乘黑棄寨而逃。

    晉兵不趕,隻是剿殺軍士。

    漢兵折傷二萬有馀,退屯孟津。

     李矩恐郭誦等兵少,不敢進救誤事,自與張肇引兵八千來助,聞知已破漢兵,洛陽圍解,漢衆尚在孟津,乃疾馳見諸将,謂曰:“亟宜乘勝再進,可盡破此賊矣!”密使張皮将兵五千,乘夜先渡過河,試探動靜。

    漢将邏候王翼光知之,報于劉暢。

    暢不以為意,容皮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