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四回 王敦一計害二王
關燈
小
中
大
話分兩頭,且說晉元帝見王敦勢盛禍橫,集兵積糧,自置官吏,有事先行,然後朝請,恐其有不臣之心,乃明問于王導曰:“汝兄王敦恃驕悖慢,日後或為不道。
卿試言之,然也,否也?”導曰:“敦雖臣之庶兄,所為實異于臣,臣亦慮之。
昨勸陛下改周訪于襄陽,升甘卓于南郡,以荀崧屯皖城者,正為此耳。
三子皆忠心為國,大節不移者。
且臣兄王澄與敦素不相睦,當使其刺守桂陽。
設敦有異,懼澄為洩,亦可制彼。
澄性不若敦剛,再令王棱往鎮長沙,以助援王澄,則敦不敢妄為矣。
”元帝善之,乃敕二人前去。
王敦知之,密使人賄囑有司,劾奏王澄:“尚清談而忽怠政事,出鎮大郡,必然誤國害民。
前治荊州,縱部屬葉彥通構連杜弢反叛,參軍内史王機獲罪深重,彼不送治,遣之逃去作亂,擾害黎民,禍連交廣。
又逼王沖出外,使無所依,反背朝廷。
若使出守,複起荊土之不甯矣。
”一邊上本,一邊使人往江中攔留王澄,邀入館驿。
本未下,即使人詐作校尉,假稱“奉诏收斬王澄”。
澄辨無罪:“日前陛辭出京,此言從何而來?”敦曰:“有司劾你肆酒曠職,逐王沖、葉彥通之作亂,棄荊州擅徙沓中,縱王機擾亂荊廣。
吾曾代辨,朝廷不準,反敕下于吾,何言無罪?兄忝居長,弟敢加害乎!”送澄安寝。
暮夜使人缢澄殺之,假設靈柩,使人邀王棱一同祭之。
棱雖明知,亦不敢言。
敦曰:“弟受朝命來守長沙,今澄兄懼罪身死,桂陽乏官。
長沙有吾在此,自能兼治,弟可急往桂陽代任,即當具表申請。
”棱不敢忤,徑至桂陽,尋思恐敦加害,欲要暗招勇士兵馬自衛,人報:“有漢王彌之弟王如,因兄被害,西逃遭隔,向在荊湘落草,前與石勒湘陰戰敗,逃在此間,無處安身,常言不願為盜,使君何不使人招之?”王棱聽言,使使往山中去召,如乃來投。
棱恐王敦見責,申文至武昌報知,就請為部将。
敦從之,賜名号為桂陽都尉。
王棱見如骁勇絕倫,乃另加寵遇,待以心腹,出入相同行。
一日,帶如至武昌谒敦,正值敦在下操,棱往就觀,見衆将角射鬥勇,悉不如法,王如乃向前禀曰:“小将蒙君侯賜職,未得拜謝收錄之恩,今願與衆将比演一番,以伺他日調用報效。
”敦首肯之。
王如進教場舞射一回,盡皆超衆。
敦将多不平,即出與如賭較手段。
如逞英雄向前,諸各失手。
敦心不悅,有嫉害之意。
王棱覺知,辭回桂陽,乃将王如責二十以戒谕之。
王如深以為恥,乃思:“身為漢将,何等英雄?今日被人辱責,赧愧曷勝!”遂懷恨于心。
此時王敦将有異志,所為多不道。
王棱數以書勸之,以為朝廷不可負,家門不可累。
敦心怪之,欲要殺棱,恐人議改,每思計無所出。
探得王如被辱,嗔恨王棱,乃密遣人使如刺棱殺之,即許如為桂陽太守。
王如不知敦計,即便應承。
一日,飲酒緻醉,如以舞劍為名,将王棱殺之。
兵士不敢報仇,奔告王敦知之。
王敦故作失驚曰:“王如何人,敢傷吾弟也?”使人召如至武昌問之。
如至,王敦一時将如捉出斬首。
如急分說,已被所殺。
此王敦一計而除兩忌,人不知也。
王澄之親人報入朝中,元帝以其皆王門兄弟,有王導在朝,亦不治罪,王敦自此愈加肆志矣。
不數月,王棱兇訃亦到建康城中,帝聞周劭、周勰将欲作亂,事亦姑息。
劭、勰,周馥之子,時宜興周氏輔晉多功,一門皆為顯宦。
周馥先為壽陽刺史,因見胡馬沖斥,曾上本勸帝東避過江。
懷帝聽之,命營舟于洛水,以伺移駕。
時東海王司馬越與司空王衍二人不肯,欲阻其謀,乃矯命使琅琊王收周馥斬之,以為越職言事,妄惑帝駕。
馥被害,周劭、周勰傷父無罪而死,以幼沖不能伸冤,至是長得授職,遂謀作亂,欲圖琅琊王報仇,以其稱帝難動,乃設言王敦竊據上流,殺兄害弟,将為不軌,矯稱奉叔周紮之命,興兵讨伐王敦,糾使吳興功曹徐馨,勒取吳興太守袁琇共舉大事。
馨從之,共謀設宴,請琇赴飲。
席間以言挑之,琇責馨以忠義。
勰在後聽其所言,知不相從,乃擊鼓為号,好漢十數人一齊奔出,直向琇前。
袁琇大驚曰:“請吾赴宴,此何為也?”徐馨曰:“今刁協、劉隗權霸朝堂,布置心腹,抑阻忠謀,妄惑朝廷,忘卻報漢大仇。
王敦驕橫罔悖,矯令天子以威郡縣,私積兵糧,将有不軌之意。
今奉周公之命,會堂尊等共同起兵,先進建邺,剪除隗、協,然後奉帝命出兵,剿收王敦,掃清國蠹,正肅朝廷,以
卿試言之,然也,否也?”導曰:“敦雖臣之庶兄,所為實異于臣,臣亦慮之。
昨勸陛下改周訪于襄陽,升甘卓于南郡,以荀崧屯皖城者,正為此耳。
三子皆忠心為國,大節不移者。
且臣兄王澄與敦素不相睦,當使其刺守桂陽。
設敦有異,懼澄為洩,亦可制彼。
澄性不若敦剛,再令王棱往鎮長沙,以助援王澄,則敦不敢妄為矣。
”元帝善之,乃敕二人前去。
王敦知之,密使人賄囑有司,劾奏王澄:“尚清談而忽怠政事,出鎮大郡,必然誤國害民。
前治荊州,縱部屬葉彥通構連杜弢反叛,參軍内史王機獲罪深重,彼不送治,遣之逃去作亂,擾害黎民,禍連交廣。
又逼王沖出外,使無所依,反背朝廷。
若使出守,複起荊土之不甯矣。
”一邊上本,一邊使人往江中攔留王澄,邀入館驿。
本未下,即使人詐作校尉,假稱“奉诏收斬王澄”。
澄辨無罪:“日前陛辭出京,此言從何而來?”敦曰:“有司劾你肆酒曠職,逐王沖、葉彥通之作亂,棄荊州擅徙沓中,縱王機擾亂荊廣。
吾曾代辨,朝廷不準,反敕下于吾,何言無罪?兄忝居長,弟敢加害乎!”送澄安寝。
暮夜使人缢澄殺之,假設靈柩,使人邀王棱一同祭之。
棱雖明知,亦不敢言。
敦曰:“弟受朝命來守長沙,今澄兄懼罪身死,桂陽乏官。
長沙有吾在此,自能兼治,弟可急往桂陽代任,即當具表申請。
”棱不敢忤,徑至桂陽,尋思恐敦加害,欲要暗招勇士兵馬自衛,人報:“有漢王彌之弟王如,因兄被害,西逃遭隔,向在荊湘落草,前與石勒湘陰戰敗,逃在此間,無處安身,常言不願為盜,使君何不使人招之?”王棱聽言,使使往山中去召,如乃來投。
棱恐王敦見責,申文至武昌報知,就請為部将。
敦從之,賜名号為桂陽都尉。
王棱見如骁勇絕倫,乃另加寵遇,待以心腹,出入相同行。
一日,帶如至武昌谒敦,正值敦在下操,棱往就觀,見衆将角射鬥勇,悉不如法,王如乃向前禀曰:“小将蒙君侯賜職,未得拜謝收錄之恩,今願與衆将比演一番,以伺他日調用報效。
”敦首肯之。
王如進教場舞射一回,盡皆超衆。
敦将多不平,即出與如賭較手段。
如逞英雄向前,諸各失手。
敦心不悅,有嫉害之意。
王棱覺知,辭回桂陽,乃将王如責二十以戒谕之。
王如深以為恥,乃思:“身為漢将,何等英雄?今日被人辱責,赧愧曷勝!”遂懷恨于心。
此時王敦将有異志,所為多不道。
王棱數以書勸之,以為朝廷不可負,家門不可累。
敦心怪之,欲要殺棱,恐人議改,每思計無所出。
探得王如被辱,嗔恨王棱,乃密遣人使如刺棱殺之,即許如為桂陽太守。
王如不知敦計,即便應承。
一日,飲酒緻醉,如以舞劍為名,将王棱殺之。
兵士不敢報仇,奔告王敦知之。
王敦故作失驚曰:“王如何人,敢傷吾弟也?”使人召如至武昌問之。
如至,王敦一時将如捉出斬首。
如急分說,已被所殺。
此王敦一計而除兩忌,人不知也。
王澄之親人報入朝中,元帝以其皆王門兄弟,有王導在朝,亦不治罪,王敦自此愈加肆志矣。
不數月,王棱兇訃亦到建康城中,帝聞周劭、周勰将欲作亂,事亦姑息。
劭、勰,周馥之子,時宜興周氏輔晉多功,一門皆為顯宦。
周馥先為壽陽刺史,因見胡馬沖斥,曾上本勸帝東避過江。
懷帝聽之,命營舟于洛水,以伺移駕。
時東海王司馬越與司空王衍二人不肯,欲阻其謀,乃矯命使琅琊王收周馥斬之,以為越職言事,妄惑帝駕。
馥被害,周劭、周勰傷父無罪而死,以幼沖不能伸冤,至是長得授職,遂謀作亂,欲圖琅琊王報仇,以其稱帝難動,乃設言王敦竊據上流,殺兄害弟,将為不軌,矯稱奉叔周紮之命,興兵讨伐王敦,糾使吳興功曹徐馨,勒取吳興太守袁琇共舉大事。
馨從之,共謀設宴,請琇赴飲。
席間以言挑之,琇責馨以忠義。
勰在後聽其所言,知不相從,乃擊鼓為号,好漢十數人一齊奔出,直向琇前。
袁琇大驚曰:“請吾赴宴,此何為也?”徐馨曰:“今刁協、劉隗權霸朝堂,布置心腹,抑阻忠謀,妄惑朝廷,忘卻報漢大仇。
王敦驕橫罔悖,矯令天子以威郡縣,私積兵糧,将有不軌之意。
今奉周公之命,會堂尊等共同起兵,先進建邺,剪除隗、協,然後奉帝命出兵,剿收王敦,掃清國蠹,正肅朝廷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