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三回 郭璞避亂過江東
關燈
小
中
大
,反被楊留伏于山隘射死,沒者五百馀人。
州中僚佐權推光侄張鹹以職掌邁兵。
鹹即起兵,出其不意,襲楊留殺之,以報邁仇。
楊難敵知之,統苗兵五萬,與楊留報仇,直趨梁州。
鹹以新立兵微,思難與敵,求救于晉,又慮遠不濟應,欲借兵于鄰郡。
恐無人肯來,正将徙避賊鋒,其嫂邁妻王氏曰:“州人以張氏德澤深厚,故乃立叔,冀與共保終始。
今賊已近,将欲徙去,不惟輕棄國土,且恐被其追獲,亡宗負民,恐非善策也。
”鹹曰:“嫂甚是良言。
但今衆寡強弱之勢立見,若不如此,進退兩難矣。
”呻吟半晌,乃曰:“嫂歸,吾有所謀,可以守保也。
”乃緻書遣人歸款于成主李雄。
使入川,至成都送上書币。
成主見鹹以梁州投降,心中大喜,即差大将徐舉将兵五萬,北救梁州。
楊難敵圍城十日,不能成功,反傷兵士數千。
探得成兵來救,乃撤兵退回仇池而去。
張鹹遂親自入蜀拜謝成主,成主複命張鹹為梁州太守,不題。
北漢始安王在長安,聞道張鹹以梁州歸成求救,乃怒恨曰:“這厮不來求救于我大國,反又歸投小邦。
吾當征而取之!”即日具表上平陽請旨。
漢主見奏,聚文武共議下诏,尚書範隆曰:“關中兵馬雖有梁地崎險,密迩于成,彼必來援,一緻構怨,恐為仇敵,脫有不如,須動大兵前去。
且朝中自諸老臣去後,少人謀議,故此日前劉暢攻取汝陰,反緻挫衄,至今未得報恨。
此诏未可即下。
聞知石勒、曹嶷俱有異心,思欲自霸,勒有張孟孫、徐普明為助,必不可召。
宜發诏往青州宣曹嶷入朝為太傅,使兼司馬,以總兵柄,還可制服鄰國。
”漢主曰:“朕亦知其久懷不臣之心,召回者是也。
”乃降诏至青州征嶷。
曹嶷見诏,請夔安至廣固,集衆計議曰:“吾因靳準、王沉弄權,曾暗歸江東,奉表納款于晉,受封廣饒侯之職。
今漢主又召吾為太傅,去則失信于晉,不去則失禮于漢。
朝東暮西,非大夫之所為。
君等以為何如?”參謀夏國臣曰:“東西皆不易可去者。
今若西回,則有韓信鳥盡弓藏、獸亡狗烹之歎;設若東就,亦恐有李斯牽黃耳遊上蔡之嗟。
且今三齊全屬君侯,若臨河置守,阻海設險,退可以自守,進可以争并。
昔人所謂百二山河之地,自姜至田,據守八百馀年,将軍坐此,豈不世享富貴乎?今且上表,虛言有疾,不能拜赴大恩,容痊之日,即便入朝,以效犬馬之勞。
”曹嶷從之,修表上平陽謝職。
使至朝中,漢主謂衆臣宰曰:“曹嶷坐鎮全齊,睥睨觊觎,不奉朕诏,如何處之?”範隆曰:“今當再行诏書,責其違诏之過,言既有疾不能入朝,宜先付糧銀各十萬,以赴皇京,應給征讨軍需之用。
如曹嶷奉诏付糧,則又作一處;如不奉诏付糧,那時命将提兵,會合石都督一同讨之,何憂難治彼哉?”漢主可其議,差使命至青州宣诏。
曹嶷念漢舊恩,即使人解糧米五萬斛、銀子五萬錠、铠甲五千副。
漢主得錢糧,以為曹嶷奉職,心中大喜,即日設宴慶賀,與諸臣宰盡興歡飲。
聞人言王沉有一侍女極美,即乘醉索沉送入宮中為後。
衆官以帝醉不谏,囑付王沉不可應命。
王沉正欲承順帝意,竟忤衆言,乘夜即送入宮。
漢主乃立為皇後,次于月華之右。
尚書令王鑒、中書左丞曹恂、右丞崔懿之上表谏曰: 臣聞王者之立後也,将以上合乾坤之義,下應日月之儀,必擇世德名門,幽閑淑令,可副四海之望,以堪宗廟承享者,然後可以母臨天下,主绶宮闱。
故周自太妊肇首,曆求賢淑,是以《關雎》、《麟趾》之詠,百世誦之。
今乃任心恣欲,以婢為後,貴賤混立,彜典淆淪,皇綱倒置,将何以垂訓後人,而求其風紀之不隳墜難矣!有周之厲,此其見欤;大漢之禍,将如奈何? 本上,漢主大怒曰:“朕納一婦,汝等如此多言,目為周厲,罔上甚也!”王鑒曰:“非臣敢罔,于理不可。
借使是渠親子弟之女,尚是刑奴族列,猶愧有玷椒房,況沉之家婢乎?”漢主曰:“已冊彼于後列,獨不知遂事不谏,敢故彰朕醜、毀朕短乎!”恂、鑒等曰:“閹奴之婢,賤中之賤,能令何人呼之為後?是以穢物置于冠冕之旁,自取污耳!異日書載于史,徒贻千載之羞,乞聖詳之。
”漢主轉怒,立命靳準、王沉收此三人斬之。
王沉押鑒等出,以杖扣之曰:“庸奴複能為惡乎?”鑒瞋目叱之曰:“誤國賊子,亂漢天下者,正汝鼠輩也!”懿之顧謂靳準曰:“汝懷枭獍之心,欲為國患,故以婢奴列于女班,不及一言,惟欲援沉為黨,圖移漢祚,吾已知之。
且汝食人,人必食汝,空用心耳!”曹恂叱之曰:“大丈夫得死便死,何用多言!賊奴不久亦當誅夷,但吾輩被害,不及看見耳!”言訖,三人引頸就刀,觀者皆堕淚。
當日,螽斯側柏堂一時火起,人不及避,劉聰子孫被燒死者二十一人,滿朝野皆咎其不當立婢後而殺忠臣,以緻此耳。
後人有詩歎曰: 漢主昏淫誤聽讒,緻令妖火焚居堂。
賢明以去忠良死,安得馀生不踵亡?
州中僚佐權推光侄張鹹以職掌邁兵。
鹹即起兵,出其不意,襲楊留殺之,以報邁仇。
楊難敵知之,統苗兵五萬,與楊留報仇,直趨梁州。
鹹以新立兵微,思難與敵,求救于晉,又慮遠不濟應,欲借兵于鄰郡。
恐無人肯來,正将徙避賊鋒,其嫂邁妻王氏曰:“州人以張氏德澤深厚,故乃立叔,冀與共保終始。
今賊已近,将欲徙去,不惟輕棄國土,且恐被其追獲,亡宗負民,恐非善策也。
”鹹曰:“嫂甚是良言。
但今衆寡強弱之勢立見,若不如此,進退兩難矣。
”呻吟半晌,乃曰:“嫂歸,吾有所謀,可以守保也。
”乃緻書遣人歸款于成主李雄。
使入川,至成都送上書币。
成主見鹹以梁州投降,心中大喜,即差大将徐舉将兵五萬,北救梁州。
楊難敵圍城十日,不能成功,反傷兵士數千。
探得成兵來救,乃撤兵退回仇池而去。
張鹹遂親自入蜀拜謝成主,成主複命張鹹為梁州太守,不題。
北漢始安王在長安,聞道張鹹以梁州歸成求救,乃怒恨曰:“這厮不來求救于我大國,反又歸投小邦。
吾當征而取之!”即日具表上平陽請旨。
漢主見奏,聚文武共議下诏,尚書範隆曰:“關中兵馬雖有梁地崎險,密迩于成,彼必來援,一緻構怨,恐為仇敵,脫有不如,須動大兵前去。
且朝中自諸老臣去後,少人謀議,故此日前劉暢攻取汝陰,反緻挫衄,至今未得報恨。
此诏未可即下。
聞知石勒、曹嶷俱有異心,思欲自霸,勒有張孟孫、徐普明為助,必不可召。
宜發诏往青州宣曹嶷入朝為太傅,使兼司馬,以總兵柄,還可制服鄰國。
”漢主曰:“朕亦知其久懷不臣之心,召回者是也。
”乃降诏至青州征嶷。
曹嶷見诏,請夔安至廣固,集衆計議曰:“吾因靳準、王沉弄權,曾暗歸江東,奉表納款于晉,受封廣饒侯之職。
今漢主又召吾為太傅,去則失信于晉,不去則失禮于漢。
朝東暮西,非大夫之所為。
君等以為何如?”參謀夏國臣曰:“東西皆不易可去者。
今若西回,則有韓信鳥盡弓藏、獸亡狗烹之歎;設若東就,亦恐有李斯牽黃耳遊上蔡之嗟。
且今三齊全屬君侯,若臨河置守,阻海設險,退可以自守,進可以争并。
昔人所謂百二山河之地,自姜至田,據守八百馀年,将軍坐此,豈不世享富貴乎?今且上表,虛言有疾,不能拜赴大恩,容痊之日,即便入朝,以效犬馬之勞。
”曹嶷從之,修表上平陽謝職。
使至朝中,漢主謂衆臣宰曰:“曹嶷坐鎮全齊,睥睨觊觎,不奉朕诏,如何處之?”範隆曰:“今當再行诏書,責其違诏之過,言既有疾不能入朝,宜先付糧銀各十萬,以赴皇京,應給征讨軍需之用。
如曹嶷奉诏付糧,則又作一處;如不奉诏付糧,那時命将提兵,會合石都督一同讨之,何憂難治彼哉?”漢主可其議,差使命至青州宣诏。
曹嶷念漢舊恩,即使人解糧米五萬斛、銀子五萬錠、铠甲五千副。
漢主得錢糧,以為曹嶷奉職,心中大喜,即日設宴慶賀,與諸臣宰盡興歡飲。
聞人言王沉有一侍女極美,即乘醉索沉送入宮中為後。
衆官以帝醉不谏,囑付王沉不可應命。
王沉正欲承順帝意,竟忤衆言,乘夜即送入宮。
漢主乃立為皇後,次于月華之右。
尚書令王鑒、中書左丞曹恂、右丞崔懿之上表谏曰: 臣聞王者之立後也,将以上合乾坤之義,下應日月之儀,必擇世德名門,幽閑淑令,可副四海之望,以堪宗廟承享者,然後可以母臨天下,主绶宮闱。
故周自太妊肇首,曆求賢淑,是以《關雎》、《麟趾》之詠,百世誦之。
今乃任心恣欲,以婢為後,貴賤混立,彜典淆淪,皇綱倒置,将何以垂訓後人,而求其風紀之不隳墜難矣!有周之厲,此其見欤;大漢之禍,将如奈何? 本上,漢主大怒曰:“朕納一婦,汝等如此多言,目為周厲,罔上甚也!”王鑒曰:“非臣敢罔,于理不可。
借使是渠親子弟之女,尚是刑奴族列,猶愧有玷椒房,況沉之家婢乎?”漢主曰:“已冊彼于後列,獨不知遂事不谏,敢故彰朕醜、毀朕短乎!”恂、鑒等曰:“閹奴之婢,賤中之賤,能令何人呼之為後?是以穢物置于冠冕之旁,自取污耳!異日書載于史,徒贻千載之羞,乞聖詳之。
”漢主轉怒,立命靳準、王沉收此三人斬之。
王沉押鑒等出,以杖扣之曰:“庸奴複能為惡乎?”鑒瞋目叱之曰:“誤國賊子,亂漢天下者,正汝鼠輩也!”懿之顧謂靳準曰:“汝懷枭獍之心,欲為國患,故以婢奴列于女班,不及一言,惟欲援沉為黨,圖移漢祚,吾已知之。
且汝食人,人必食汝,空用心耳!”曹恂叱之曰:“大丈夫得死便死,何用多言!賊奴不久亦當誅夷,但吾輩被害,不及看見耳!”言訖,三人引頸就刀,觀者皆堕淚。
當日,螽斯側柏堂一時火起,人不及避,劉聰子孫被燒死者二十一人,滿朝野皆咎其不當立婢後而殺忠臣,以緻此耳。
後人有詩歎曰: 漢主昏淫誤聽讒,緻令妖火焚居堂。
賢明以去忠良死,安得馀生不踵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