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三回 郭璞避亂過江東
關燈
小
中
大
三掙三倒,遂能起立。
獸從窗中躍出,飛走上屋,不知何往。
觀者盡皆歎服其神。
趙固入謝郭璞,壺中酒尚未冷,盡興而散。
固欲留璞相輔,自據中都。
璞辭以老母幼侄等在途,已往南去,必當相從,恐有失陷。
固求再蔔休咎,璞鋪爻,謂固曰:“卦中欠吉,将軍宜棄胡南行可也,在此不美矣。
當自知之,智者不待盡言。
”固不之信。
郭璞度其貪位未舍,拜辭請行,固以銀二十兩贈之。
璞挈家屬行至廬江,偶于市上代一貧人蔔卦,治病靈應。
聞本郡太守家有是疾,以璞薦之。
太守請璞蔔而醫之,亦可,乃重璞,與坐共論時事,無不合宜,因留連累日。
太守命璞蔔南北盛衰與身吉兇,璞曰:“建康王氣正盛,北漢将有變亂矣。
占君之事,入朝則吉,不入朝則有累兇。
”值太守有侍妾少而美,璞窺見之,欲求娶為婦。
思不可得,乃作一法,以赤豆半升撒于屋上,咒念三遍。
次日,太守晨早坐堂,忽見穿紫衣人數千,塞滿府廳,衆人不見,擊桌叱之盡散,向晚又至。
急召郭璞蔔之。
璞曰:“君家有妾某氏名某是否?”應曰:“有。
”璞曰:“是彼纏惹其妖,甚是不祥,若留之,必有異禍。
”守曰:“然則何以處之?”璞曰:“治亦不能止,此萬花令公之神,一纏其身,馀者又将及他,舉家禍莫測矣。
君欲求安,必須趁早棄舍此女,擡出二十裡外,東南方,賣與異鄉客人,慎勿論價,方可轉祥。
女去後,怪無所依,仍在此間作耗不息。
璞當為君祛之使去,使君即當更獲大福矣。
”太守不知是術,信以為妖,乃從璞言,悄悄令人舁出賣之,不得索人重禮。
璞暗使弟侄預往二十裡外候之,以銀十兩買其女。
次日,太守複見妖人不散,召璞為治。
璞取淨水一盂,踏罡念咒,以水繞屋噴之。
太守看其赤衣之人,紛紛投入井中而去。
璞曰:“妖氣已散,某當謝君入京去也。
”太守曰:“吾已見矣。
”即以鬻女之資十兩謝璞。
璞載家眷渡江,入建業,覓屋居住。
聞王導敬賢禮士,乃往谒之,遂與相善,至是薦于晉主,以決杜曾之事。
晉元帝聽王導之言,使人宣召郭璞。
璞乃應命入朝,拜舞已畢,晉主問曰:“司徒薦卿有靈術,試為占之。
”璞乃請于偏殿設案,再拜蔔之。
卦成,璞曰:“杜曾未亡,然亦不能成事矣。
明年當死于襄陽城下,不須介意。
”帝又命占朝中之事。
璞排爻象,伏地賀曰:“九五飛龍之象,正當興旺,傳枝子孫,但不能一統耳。
恐本朝代有巨奸大詐,妄圖謀篡者。
然幸王氣盛而且正,皆當自滅,無能為也。
”王導曰:“漢寇盛衰何如?”璞複一卦,曰:“漢雖不如前盛,亦還未滅。
河北關西,猶為胡穴。
洛陽将複來歸,但不得甯靖。
西蜀亦還未敗,直待卯金蓋木,始定南北,剪諸僭附也。
”晉君臣不能解,嘉璞之才,以為尚書郎。
璞見人民官司俗尚佚樂奢侈,乃先上書曰: 夫寅畏者所以獲福,怠傲者所以招禍。
陛下君臨萬方,主宰萬姓,宜法舜禹,心存恭儉,蕩除瑕釁,回風振否,宣威布德,則士民仰戴。
臣見世崇遊佚,俗尚奢華,非所以有卧薪嘗膽、報仇伐叛之志者。
故使賊寇随息随熾,海宇瓜分,人民塗炭。
乞陛下革其弊、杜其源,以胡寇為心,宗社為念,激官勵民,朝夕惕慮,則下風自靡,國勢其有不振,請治臣罪,以謝公私。
晉帝納其奏,奈習俗已久,不能改革。
然璞議論朝事,雖多匡益,但素性輕忽,不務威儀,嗜酒好色,朝士不甚欽重。
友人幹寶常誡之曰:“君規晉弊,數多進言,且自貪杯恣淫若此,恐非适性之道也。
”璞曰:“吾所受有本,用之常恐不得盡。
卿乃憂酒色之為害乎?吾之終身不在此上耶!”性複如故。
後人有詩歎曰: 東晉高明士,無逾郭景純。
堪輿宗異代,課蔔繼先神。
觑空知帝出,屈指辨亡興。
惜其居亂世,阻逆竟亡身。
時天下河北、中原、荊廣等處,皆無甯日,惟江東差安,川蜀無事。
成主李雄虛己好賢,随才授任,官司稱職,民皆樂業。
有太傅李讓調燮于内,少保李鳳招懷于外,刑政寬簡明決,獄無滞囚,興學校,課農桑。
其賦民之役,男丁歲出谷一鬥,女口隻一半,有疾者又半之,每戶綢絹不過數丈,棉花數斤,賦款既少,役又輕。
故此民多富實,新附者給複除免,年谷屢登。
鄉無盜賊,雞犬罕驚,道不拾遺,夜不閉戶。
矢是朝無威儀,爵位濫溢;吏無祿秩,取給于民;軍無統攝,紀律不嚴,此其所以短也。
晉之梁州界于成國,成人并無侵淩,民甚相和。
自前張光與楊難敵戰死之後,晉以任愔為梁州刺史,愔念光忠,乃與應詹言于王敦曰:“張光在漢中,能興微繼絕,威震巴漢,蜀寇不敢犯。
後值中原傾覆,外無救援,被賊所扼,厲節不撓。
宜加追贈,以慰忠魂,其子張邁合賜蔭襲。
”王敦具表于朝,元帝準奏,谥光為關内侯,以其長子張邁複為梁州刺史,代回任愔。
邁至梁州數月,軍事未整,仇池寇楊難敵之侄楊留侵郡。
張邁欲報父仇,乃舉兵親往征剿
獸從窗中躍出,飛走上屋,不知何往。
觀者盡皆歎服其神。
趙固入謝郭璞,壺中酒尚未冷,盡興而散。
固欲留璞相輔,自據中都。
璞辭以老母幼侄等在途,已往南去,必當相從,恐有失陷。
固求再蔔休咎,璞鋪爻,謂固曰:“卦中欠吉,将軍宜棄胡南行可也,在此不美矣。
當自知之,智者不待盡言。
”固不之信。
郭璞度其貪位未舍,拜辭請行,固以銀二十兩贈之。
璞挈家屬行至廬江,偶于市上代一貧人蔔卦,治病靈應。
聞本郡太守家有是疾,以璞薦之。
太守請璞蔔而醫之,亦可,乃重璞,與坐共論時事,無不合宜,因留連累日。
太守命璞蔔南北盛衰與身吉兇,璞曰:“建康王氣正盛,北漢将有變亂矣。
占君之事,入朝則吉,不入朝則有累兇。
”值太守有侍妾少而美,璞窺見之,欲求娶為婦。
思不可得,乃作一法,以赤豆半升撒于屋上,咒念三遍。
次日,太守晨早坐堂,忽見穿紫衣人數千,塞滿府廳,衆人不見,擊桌叱之盡散,向晚又至。
急召郭璞蔔之。
璞曰:“君家有妾某氏名某是否?”應曰:“有。
”璞曰:“是彼纏惹其妖,甚是不祥,若留之,必有異禍。
”守曰:“然則何以處之?”璞曰:“治亦不能止,此萬花令公之神,一纏其身,馀者又将及他,舉家禍莫測矣。
君欲求安,必須趁早棄舍此女,擡出二十裡外,東南方,賣與異鄉客人,慎勿論價,方可轉祥。
女去後,怪無所依,仍在此間作耗不息。
璞當為君祛之使去,使君即當更獲大福矣。
”太守不知是術,信以為妖,乃從璞言,悄悄令人舁出賣之,不得索人重禮。
璞暗使弟侄預往二十裡外候之,以銀十兩買其女。
次日,太守複見妖人不散,召璞為治。
璞取淨水一盂,踏罡念咒,以水繞屋噴之。
太守看其赤衣之人,紛紛投入井中而去。
璞曰:“妖氣已散,某當謝君入京去也。
”太守曰:“吾已見矣。
”即以鬻女之資十兩謝璞。
璞載家眷渡江,入建業,覓屋居住。
聞王導敬賢禮士,乃往谒之,遂與相善,至是薦于晉主,以決杜曾之事。
晉元帝聽王導之言,使人宣召郭璞。
璞乃應命入朝,拜舞已畢,晉主問曰:“司徒薦卿有靈術,試為占之。
”璞乃請于偏殿設案,再拜蔔之。
卦成,璞曰:“杜曾未亡,然亦不能成事矣。
明年當死于襄陽城下,不須介意。
”帝又命占朝中之事。
璞排爻象,伏地賀曰:“九五飛龍之象,正當興旺,傳枝子孫,但不能一統耳。
恐本朝代有巨奸大詐,妄圖謀篡者。
然幸王氣盛而且正,皆當自滅,無能為也。
”王導曰:“漢寇盛衰何如?”璞複一卦,曰:“漢雖不如前盛,亦還未滅。
河北關西,猶為胡穴。
洛陽将複來歸,但不得甯靖。
西蜀亦還未敗,直待卯金蓋木,始定南北,剪諸僭附也。
”晉君臣不能解,嘉璞之才,以為尚書郎。
璞見人民官司俗尚佚樂奢侈,乃先上書曰: 夫寅畏者所以獲福,怠傲者所以招禍。
陛下君臨萬方,主宰萬姓,宜法舜禹,心存恭儉,蕩除瑕釁,回風振否,宣威布德,則士民仰戴。
臣見世崇遊佚,俗尚奢華,非所以有卧薪嘗膽、報仇伐叛之志者。
故使賊寇随息随熾,海宇瓜分,人民塗炭。
乞陛下革其弊、杜其源,以胡寇為心,宗社為念,激官勵民,朝夕惕慮,則下風自靡,國勢其有不振,請治臣罪,以謝公私。
晉帝納其奏,奈習俗已久,不能改革。
然璞議論朝事,雖多匡益,但素性輕忽,不務威儀,嗜酒好色,朝士不甚欽重。
友人幹寶常誡之曰:“君規晉弊,數多進言,且自貪杯恣淫若此,恐非适性之道也。
”璞曰:“吾所受有本,用之常恐不得盡。
卿乃憂酒色之為害乎?吾之終身不在此上耶!”性複如故。
後人有詩歎曰: 東晉高明士,無逾郭景純。
堪輿宗異代,課蔔繼先神。
觑空知帝出,屈指辨亡興。
惜其居亂世,阻逆竟亡身。
時天下河北、中原、荊廣等處,皆無甯日,惟江東差安,川蜀無事。
成主李雄虛己好賢,随才授任,官司稱職,民皆樂業。
有太傅李讓調燮于内,少保李鳳招懷于外,刑政寬簡明決,獄無滞囚,興學校,課農桑。
其賦民之役,男丁歲出谷一鬥,女口隻一半,有疾者又半之,每戶綢絹不過數丈,棉花數斤,賦款既少,役又輕。
故此民多富實,新附者給複除免,年谷屢登。
鄉無盜賊,雞犬罕驚,道不拾遺,夜不閉戶。
矢是朝無威儀,爵位濫溢;吏無祿秩,取給于民;軍無統攝,紀律不嚴,此其所以短也。
晉之梁州界于成國,成人并無侵淩,民甚相和。
自前張光與楊難敵戰死之後,晉以任愔為梁州刺史,愔念光忠,乃與應詹言于王敦曰:“張光在漢中,能興微繼絕,威震巴漢,蜀寇不敢犯。
後值中原傾覆,外無救援,被賊所扼,厲節不撓。
宜加追贈,以慰忠魂,其子張邁合賜蔭襲。
”王敦具表于朝,元帝準奏,谥光為關内侯,以其長子張邁複為梁州刺史,代回任愔。
邁至梁州數月,軍事未整,仇池寇楊難敵之侄楊留侵郡。
張邁欲報父仇,乃舉兵親往征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