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二回 周訪楊口破杜曾
關燈
小
中
大
别寇,矧曾勇力過人,諸君不可輕忽,各宜齊心協力,以顯令名。
可将兵馬分作三甄,李将軍屯兵右甄,許将軍屯兵左甄,我領中軍。
賊兵若至,不可妄動驚亂。
今此若敗,則江南震恐矣。
各宜依吾号令而行,不得輕動!”即将甄壘排定,以二夏伏于中甄左右,傳示各将官曰:“吾自上于将台指揮,以鼓聲為号,鼓緊則奮力接戰,緩而三擊,則退入陣。
今右甄近賊,彼必先擊,左甄、中甄不許接救,聽鼓即逃入左甄,賊定趁勝擊左。
二位可輪流挑戰,不問勝與敗,聽鼓三擊,當退入中甄。
賊再傲慢妄進,看吾紅旗起,信号響,一齊殺轉,可勝賊徒矣。
”衆皆遵聽約束。
分撥才定,隻見杜曾身騎駿馬,手執大刀,果向右甄而進。
官将李桓出馬喝道:“賊子休得無禮!”曾笑曰:“汝是何人,若此自大?廣州上将朱伺、童奇尚然戰敗,料你無名下将,不是對手!若知死活,可速退去,免被殺戮。
”李桓曰:“潑賊狂徒,敢此大膽!曾聞李将軍名否?”曾曰:“你說便會說,隻怕少刻走之不及!”李桓大怒,挺槍出馬,曾舞大刀砍進。
二人咬牙齧齒,狠戰上三十馀合,初無勝敗,賊漸逼進,桓覺槍法慌亂。
周訪看見,欲使勞碌杜曾,乃令擂鼓助戰。
兵士遂各大喊,桓複盡力極鬥。
約近又三十多合,李桓抵之不住,退後将及百步,訪恐有失,命緩緩三擊其鼓,桓遂走入左軍。
杜曾追至,許朝橫戟擋住。
曾乃約住馬缰,以刀砍住,兩個左回右轉,亦戰上三十馀合,許朝遮攔不疊。
周訪鼓聲大起,朝勢甚迫。
李桓知其将敗,殺出接應,曾又戰二十馀合,桓又不能敵。
許朝本怯,恐周訪見罪,隻得再戰,桓乃得憩。
朝對不十合,手腳又亂。
桓見催軍鼓不止,複進并攻。
杜曾全無懼怯,奮戰益力。
李桓、許朝終是不能之勝,賊黨競進,鼓手乃三擊鼓,官兵皆退入中甄。
杜曾不知有計,恃勇追掩,直逼中軍。
周訪見曾中計,将紅旗拽起,甄内信炮連天。
夏文華、夏文盛兩翼沖出,周撫自中殺至,杜曾急退,已被官兵三面截住,合殺其兵。
許、李二人又皆翻身撲轉。
曾被三路夾攻,不能抵敵,乃不顧兵卒,殺條血路,獨自逃命,随行者有二三百人,周撫追之不能及。
周訪下台高叫曰:“杜曾骁勇善戰,輕易難勝。
吾今用計勞碌他們,以逸兵破彼部衆,速宜追剿,勿使其至沔口,再合兵馬,以贻禍根,此機會不可失也!”于是二夏驟馬當先,兵皆鼓噪而進。
許、李二軍未發,訪又曰:“汝二甄之兵,先當賊銳,效力已過,吾顧知矣。
但今賊鋒已挫,亦可助威追之,以收全功,休得落後!”于是二軍亦皆奮勇而前。
賊衆數千,四散亂奔,望風逃竄。
走至沔口,未得入城,周撫追及,曾方立馬複戰,二夏又到,賊帥舊官将第五猗率兵三千來救。
正戰間,李桓、許朝殺至,賊複大敗,隻剩殘兵千馀,沖走而去。
周訪自到,又命軍士飽食,輕裝連夜再趕,可盡滅杜曾矣。
衆将又進,追至漢口。
曾、猗等紮住造飯,未及食,夏文盛先到,直趨賊陣,急欲迎戰,夏文華引兵殺至,杜曾當先殺出,第五猗與衆黨未及逃,官兵盡到,悉皆擒降,杜曾單騎走入太和山中藏匿。
周訪乃招安被陷州縣歸正。
李桓、許朝辭還本郡,鄭攀奉王廙入荊州。
訪乃班師,使人解賊黨至建康。
晉主見之大喜,改周訪為襄陽刺史,以憚壓杜曾。
即日又與衆朝臣會議,欲趁平定荊襄之勢,合兵恢複中原。
先下诏加劉琨為太尉,段匹殚為太保,令其起遼西四鎮段氏親兵,共讨石勒。
若肯奉命,然後再調他鎮諸侯,征取别郡。
使至幽州,段匹殚接入宣诏,言:“周訪盡平荊寇,南土大定。
卿等可起四部親兵,先讨石勒,朕當北上克複洛陽,則漢寇兩頭受敵,可成功矣。
”段匹殚受诏,即發使命往叔父涉複辰、兄段疾陸眷、弟段末杯三處,言:“晉主新平劇寇,南方已定,将欲北上複仇,各處皆已奉诏,特請宗族共議,推劉琨為盟主都督,報效朝廷。
”遼西公段疾陸眷見書,請其弟段末杯相議。
末杯近與匹殚忿争不睦,且襄州得石勒釋放之恩,曾約為兄弟,乃往見陸眷,說之曰:“向日是兄主盟,與石公結納,矢為救援。
今彼無惡于我,縱不相從,亦不可食信,脫若相見,将何為辭?卒與反面,此豈大丈夫之所為乎?且今又不為我家己事,兄其以我遼西蕞爾之兵,能保即勝石勒乎?”疾陸眷曰:“弟言亦甚善也,但叔父山海公已從,吾何不聽?”末杯曰:“吾往見叔父,看其主意若何,又作道理。
”複又往見涉複辰,說之曰:“今幽州公
可将兵馬分作三甄,李将軍屯兵右甄,許将軍屯兵左甄,我領中軍。
賊兵若至,不可妄動驚亂。
今此若敗,則江南震恐矣。
各宜依吾号令而行,不得輕動!”即将甄壘排定,以二夏伏于中甄左右,傳示各将官曰:“吾自上于将台指揮,以鼓聲為号,鼓緊則奮力接戰,緩而三擊,則退入陣。
今右甄近賊,彼必先擊,左甄、中甄不許接救,聽鼓即逃入左甄,賊定趁勝擊左。
二位可輪流挑戰,不問勝與敗,聽鼓三擊,當退入中甄。
賊再傲慢妄進,看吾紅旗起,信号響,一齊殺轉,可勝賊徒矣。
”衆皆遵聽約束。
分撥才定,隻見杜曾身騎駿馬,手執大刀,果向右甄而進。
官将李桓出馬喝道:“賊子休得無禮!”曾笑曰:“汝是何人,若此自大?廣州上将朱伺、童奇尚然戰敗,料你無名下将,不是對手!若知死活,可速退去,免被殺戮。
”李桓曰:“潑賊狂徒,敢此大膽!曾聞李将軍名否?”曾曰:“你說便會說,隻怕少刻走之不及!”李桓大怒,挺槍出馬,曾舞大刀砍進。
二人咬牙齧齒,狠戰上三十馀合,初無勝敗,賊漸逼進,桓覺槍法慌亂。
周訪看見,欲使勞碌杜曾,乃令擂鼓助戰。
兵士遂各大喊,桓複盡力極鬥。
約近又三十多合,李桓抵之不住,退後将及百步,訪恐有失,命緩緩三擊其鼓,桓遂走入左軍。
杜曾追至,許朝橫戟擋住。
曾乃約住馬缰,以刀砍住,兩個左回右轉,亦戰上三十馀合,許朝遮攔不疊。
周訪鼓聲大起,朝勢甚迫。
李桓知其将敗,殺出接應,曾又戰二十馀合,桓又不能敵。
許朝本怯,恐周訪見罪,隻得再戰,桓乃得憩。
朝對不十合,手腳又亂。
桓見催軍鼓不止,複進并攻。
杜曾全無懼怯,奮戰益力。
李桓、許朝終是不能之勝,賊黨競進,鼓手乃三擊鼓,官兵皆退入中甄。
杜曾不知有計,恃勇追掩,直逼中軍。
周訪見曾中計,将紅旗拽起,甄内信炮連天。
夏文華、夏文盛兩翼沖出,周撫自中殺至,杜曾急退,已被官兵三面截住,合殺其兵。
許、李二人又皆翻身撲轉。
曾被三路夾攻,不能抵敵,乃不顧兵卒,殺條血路,獨自逃命,随行者有二三百人,周撫追之不能及。
周訪下台高叫曰:“杜曾骁勇善戰,輕易難勝。
吾今用計勞碌他們,以逸兵破彼部衆,速宜追剿,勿使其至沔口,再合兵馬,以贻禍根,此機會不可失也!”于是二夏驟馬當先,兵皆鼓噪而進。
許、李二軍未發,訪又曰:“汝二甄之兵,先當賊銳,效力已過,吾顧知矣。
但今賊鋒已挫,亦可助威追之,以收全功,休得落後!”于是二軍亦皆奮勇而前。
賊衆數千,四散亂奔,望風逃竄。
走至沔口,未得入城,周撫追及,曾方立馬複戰,二夏又到,賊帥舊官将第五猗率兵三千來救。
正戰間,李桓、許朝殺至,賊複大敗,隻剩殘兵千馀,沖走而去。
周訪自到,又命軍士飽食,輕裝連夜再趕,可盡滅杜曾矣。
衆将又進,追至漢口。
曾、猗等紮住造飯,未及食,夏文盛先到,直趨賊陣,急欲迎戰,夏文華引兵殺至,杜曾當先殺出,第五猗與衆黨未及逃,官兵盡到,悉皆擒降,杜曾單騎走入太和山中藏匿。
周訪乃招安被陷州縣歸正。
李桓、許朝辭還本郡,鄭攀奉王廙入荊州。
訪乃班師,使人解賊黨至建康。
晉主見之大喜,改周訪為襄陽刺史,以憚壓杜曾。
即日又與衆朝臣會議,欲趁平定荊襄之勢,合兵恢複中原。
先下诏加劉琨為太尉,段匹殚為太保,令其起遼西四鎮段氏親兵,共讨石勒。
若肯奉命,然後再調他鎮諸侯,征取别郡。
使至幽州,段匹殚接入宣诏,言:“周訪盡平荊寇,南土大定。
卿等可起四部親兵,先讨石勒,朕當北上克複洛陽,則漢寇兩頭受敵,可成功矣。
”段匹殚受诏,即發使命往叔父涉複辰、兄段疾陸眷、弟段末杯三處,言:“晉主新平劇寇,南方已定,将欲北上複仇,各處皆已奉诏,特請宗族共議,推劉琨為盟主都督,報效朝廷。
”遼西公段疾陸眷見書,請其弟段末杯相議。
末杯近與匹殚忿争不睦,且襄州得石勒釋放之恩,曾約為兄弟,乃往見陸眷,說之曰:“向日是兄主盟,與石公結納,矢為救援。
今彼無惡于我,縱不相從,亦不可食信,脫若相見,将何為辭?卒與反面,此豈大丈夫之所為乎?且今又不為我家己事,兄其以我遼西蕞爾之兵,能保即勝石勒乎?”疾陸眷曰:“弟言亦甚善也,但叔父山海公已從,吾何不聽?”末杯曰:“吾往見叔父,看其主意若何,又作道理。
”複又往見涉複辰,說之曰:“今幽州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