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〇回 猗盧伐子遭刺殒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代王猗盧患瘡而殂,親信人欲立北延為代主,賓六須等素與六修共事,多俱不肯。
又參軍姬法亦因六修替劉琨複取并州而投,鹹背議曰:“代王為因寵愛北延之母,緻易長子,壞亂綱常,構出此禍。
到今日傷了許多軍馬,害及父兄之命,實敗家之子,天地間罪人也。
若立為主,必有變矣。
”衆曰:“然則若何處分?”姬法曰:“大殿下已喪,長孫幼小,北延又無人肯服,不若迎代王之弟猗它來立,正合兄終弟及之義,卻不好也?”衆曰:“此舉甚可。
”乃往渾源城中迎接猗它。
時猗它卧病未起,聞報代郡姬法至,召入卧所,問其事故,法以迎立之意告之。
猗它曰:“代王興廢王意,效袁本初所為,誤了許多性命,父子俱喪,以緻倏然國家破蔽。
如今你等來請我們去為代主,念北延幼稚,國有難處故也。
衆意甚欲立我,思想起來,北延是王兄所立,如今尚在,且他親黨又多,我若去奪他的基業,衆必不忿,安肯容我?我今老而多疾,在此何等自在悠閑!不測之禍,我也不去,我也不管,恁你衆人行方便去。
”姬法曰:“六須将軍在中主事,誰敢有異?望大王莫疑。
”猗它曰:“非吾疑懼,但以老倦,懶于多務耳。
汝可速回定奪,盡各乃心輔翊。
倘能丕振舊業,是卿等之功矣!”姬法見其所言,出謂衆人曰:“二大王懶得前去,以老疾推故。
我等既以來此,若隻空回,反惹北延母子之怪。
一立他們,必有禍釁矣。
聞他長公子普根賢而寬厚,愛人恤苦,可為代主。
不若同去禀明,請他前去,又勝似二大王好矣。
”衆皆然之,一齊入見猗它,告曰:“大王堅執不肯前去,可使長公子去鎮代城,免使軍民孤望。
再若推故,代國必緻亂而終失矣!”猗它曰:“汝等此言較可。
我思普根去得,若是代郡有變,我在此間亦可制他。
”遂命普根帶精兵五千,同姬法等望代城而進。
賓六須率趙延等接入普根,立為代王。
衛雄得聞代王身死,正欲起兵輔六修之子與北延争位。
探得姬法等迎立普根,乃與姬澹、烏桓恭等共議新平之事。
姬澹以舊主劉琨在幽州,乃說衛雄曰:“今普根既立,非比北延,我若與争,衆必以為我等輔子殺父,并力殺我。
況王孫幼小,不能立事,假使十日之内有王旨來封,則可存止。
設無封授,亦不可守此孤城,終彼所伐。
”烏桓恭曰:“代王死将百日,繼襲多久,有封我郡,幾時到矣!但恐西渠、趙延在内,還要伐我,尚妄想乎?”姬澹乘意贊之曰:“将軍之言極是。
我殿下在先有錯,臣伏于他,終亦不美。
不若棄此往依段公,尚可保全無事矣。
”衛雄猶豫不答。
劉琨質子劉濟力言:“宜當遠害全身,豈可複蹈六修與烏桓護軍之轍乎!”衛雄乃從之,即奉六修之子并家人等,與烏桓恭部五千馀家,皆歸于段匹殚。
匹殚見雄、澹來歸,乃重待之,使居征北城住紮。
及普根差人往新平封授衛雄等職,迎回六修之子,并其妻子入代安享,不期已奔幽州去了。
普根甚惱,乃與六須等商議曰:“我拓跋氏素仗一門父子之兵,故能雄霸北代。
今被北延出世,壞了我家門風,使我嫂侄去投他姓,此逆子誠禍之胎也,如何容他在此!明日打發他到朔州城去住,以報他逐兄之悖。
”早有人将此事說與北延知道,北延大怒,密與親信心腹人計議曰:“此地是吾父王所立,讓他來此作主,我尚不曾忿他,他今反要貶我遠出!意欲明日早朝時分,自暗中潛入,殺了他們,取了此位。
你等從旁助吾一臂之力,便是複代第一功臣。
”衆皆應諾。
次日,各藏短刀,随延而入。
北延乘暗或進。
原來普根新立為王,日日晨則趁黑升殿,夜則更深始退。
其時初出内庭,衆皆未到,隻有内侍三四人随從。
北延看見,踏步而上,普根未及開問,早被北延搶進,一刀砍倒,急叫不好,又是一刀砍中頸上,可憐普根死于非命。
近侍奔叫,姬法急與西渠、趙延趕來救護,北延已遁,延黨又竊入長史府,殺死拓跋瓊、賓六須二大臣,走入北延府中去了。
姬法曰:“本是好意請他到此來掌代地,不想反被北延逆子所弑,是我等之罪失也。
必須齊心協力,将北延惡黨盡都殺了,為報此仇,以盡我等之心。
”西渠、趙延即便當先,率兵殺入北延府中,連親黨不論老幼,盡皆誅之,乃将北延之首,差一有膽量軍人,持往渾源城報知猗它。
猗它聽說,恸哭倒地。
衆人扶起,猗它即親持北延之頭,棄擲于地曰:“誤父害兄逆賊,又殺乃兄,及害吾賢子,何不
又參軍姬法亦因六修替劉琨複取并州而投,鹹背議曰:“代王為因寵愛北延之母,緻易長子,壞亂綱常,構出此禍。
到今日傷了許多軍馬,害及父兄之命,實敗家之子,天地間罪人也。
若立為主,必有變矣。
”衆曰:“然則若何處分?”姬法曰:“大殿下已喪,長孫幼小,北延又無人肯服,不若迎代王之弟猗它來立,正合兄終弟及之義,卻不好也?”衆曰:“此舉甚可。
”乃往渾源城中迎接猗它。
時猗它卧病未起,聞報代郡姬法至,召入卧所,問其事故,法以迎立之意告之。
猗它曰:“代王興廢王意,效袁本初所為,誤了許多性命,父子俱喪,以緻倏然國家破蔽。
如今你等來請我們去為代主,念北延幼稚,國有難處故也。
衆意甚欲立我,思想起來,北延是王兄所立,如今尚在,且他親黨又多,我若去奪他的基業,衆必不忿,安肯容我?我今老而多疾,在此何等自在悠閑!不測之禍,我也不去,我也不管,恁你衆人行方便去。
”姬法曰:“六須将軍在中主事,誰敢有異?望大王莫疑。
”猗它曰:“非吾疑懼,但以老倦,懶于多務耳。
汝可速回定奪,盡各乃心輔翊。
倘能丕振舊業,是卿等之功矣!”姬法見其所言,出謂衆人曰:“二大王懶得前去,以老疾推故。
我等既以來此,若隻空回,反惹北延母子之怪。
一立他們,必有禍釁矣。
聞他長公子普根賢而寬厚,愛人恤苦,可為代主。
不若同去禀明,請他前去,又勝似二大王好矣。
”衆皆然之,一齊入見猗它,告曰:“大王堅執不肯前去,可使長公子去鎮代城,免使軍民孤望。
再若推故,代國必緻亂而終失矣!”猗它曰:“汝等此言較可。
我思普根去得,若是代郡有變,我在此間亦可制他。
”遂命普根帶精兵五千,同姬法等望代城而進。
賓六須率趙延等接入普根,立為代王。
衛雄得聞代王身死,正欲起兵輔六修之子與北延争位。
探得姬法等迎立普根,乃與姬澹、烏桓恭等共議新平之事。
姬澹以舊主劉琨在幽州,乃說衛雄曰:“今普根既立,非比北延,我若與争,衆必以為我等輔子殺父,并力殺我。
況王孫幼小,不能立事,假使十日之内有王旨來封,則可存止。
設無封授,亦不可守此孤城,終彼所伐。
”烏桓恭曰:“代王死将百日,繼襲多久,有封我郡,幾時到矣!但恐西渠、趙延在内,還要伐我,尚妄想乎?”姬澹乘意贊之曰:“将軍之言極是。
我殿下在先有錯,臣伏于他,終亦不美。
不若棄此往依段公,尚可保全無事矣。
”衛雄猶豫不答。
劉琨質子劉濟力言:“宜當遠害全身,豈可複蹈六修與烏桓護軍之轍乎!”衛雄乃從之,即奉六修之子并家人等,與烏桓恭部五千馀家,皆歸于段匹殚。
匹殚見雄、澹來歸,乃重待之,使居征北城住紮。
及普根差人往新平封授衛雄等職,迎回六修之子,并其妻子入代安享,不期已奔幽州去了。
普根甚惱,乃與六須等商議曰:“我拓跋氏素仗一門父子之兵,故能雄霸北代。
今被北延出世,壞了我家門風,使我嫂侄去投他姓,此逆子誠禍之胎也,如何容他在此!明日打發他到朔州城去住,以報他逐兄之悖。
”早有人将此事說與北延知道,北延大怒,密與親信心腹人計議曰:“此地是吾父王所立,讓他來此作主,我尚不曾忿他,他今反要貶我遠出!意欲明日早朝時分,自暗中潛入,殺了他們,取了此位。
你等從旁助吾一臂之力,便是複代第一功臣。
”衆皆應諾。
次日,各藏短刀,随延而入。
北延乘暗或進。
原來普根新立為王,日日晨則趁黑升殿,夜則更深始退。
其時初出内庭,衆皆未到,隻有内侍三四人随從。
北延看見,踏步而上,普根未及開問,早被北延搶進,一刀砍倒,急叫不好,又是一刀砍中頸上,可憐普根死于非命。
近侍奔叫,姬法急與西渠、趙延趕來救護,北延已遁,延黨又竊入長史府,殺死拓跋瓊、賓六須二大臣,走入北延府中去了。
姬法曰:“本是好意請他到此來掌代地,不想反被北延逆子所弑,是我等之罪失也。
必須齊心協力,将北延惡黨盡都殺了,為報此仇,以盡我等之心。
”西渠、趙延即便當先,率兵殺入北延府中,連親黨不論老幼,盡皆誅之,乃将北延之首,差一有膽量軍人,持往渾源城報知猗它。
猗它聽說,恸哭倒地。
衆人扶起,猗它即親持北延之頭,棄擲于地曰:“誤父害兄逆賊,又殺乃兄,及害吾賢子,何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