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〇九回 關姜罷靳準專權
關燈
小
中
大
等乎!願假精兵五千,伏于東臯要路,待其兵至,吾從林中突出,一鼓而枭北延,豈不勝于坐被其困乎?”六修曰:“設使将軍不能殺北延,而以五千之兵,當五萬之衆,少有挫跌,吾何救乎?”金曰:“事主一也,彼衆為北延盡力,小将豈不拚一命以報殿下過愛乎?”六修猶豫不忍,衛雄又力勸之,烏桓金堅執要去,披挂齊整出叫曰:“以五千之兵,可當數萬之用者而不肯行,待其臨城,能保不破不敗乎?”六修謂衛雄曰:“烏君志堅,不好阻他興頭。
”遂點兵與之同去。
烏桓金徑往東臯柳林隘處埋伏。
次日,猗盧不防有伏,引兵坦然而進。
行至東臯柳林狹道,忽聽得連天炮震,被烏桓金挺槍殺入中軍,勢不可當,軍士不能抵敵。
先鋒西渠、趙延已皆過前隔遠。
猗盧見其來急,親自大呼曰:“烏桓金敢殺主也!”金曰:“父慈便子孝,君義則臣忠,汝既不慈不義,興兵伐子,欲滅長以存少,何得責人耶?”一槍戳中左脅,幾乎落馬。
卻得趙延殺轉,敵住烏桓金,猗盧得脫。
二将戰不十合,西渠亦到,舞刀砍上夾攻,代兵大進,烏桓金乃沖殺望新平而走,五千精兵殺死過半。
西渠引兵萬馀,奮力追趕,至城下及之。
烏桓金回身抵戰,被兵多圍住。
西渠知金英勇難勝,喝令亂射。
烏桓金箭滿體,血戰不已。
六修在城上看見,叫謂衛雄曰:“烏桓君為吾而出,今受箭若是,可不救乎?”雄曰:“後兵将到,鋒盛難支,未可出也!”六修曰:“生死與衆共之,忍使烏君一人受苦,數千人喪命?有膽略義氣者,可來同吾出救義士,毋令獨死!”得壯兵三千人,遂沖出城,殊死而進。
姬澹亦出馬助之,殺死代兵千馀,得與烏桓金相合,一齊突圍沖出。
至門邊,衛雄接入,閉城堅守。
趙延等大兵到,圍住攻打。
衛雄、姬澹嚴加守禦,甚道六修之冤,兵皆憐而懈怠。
西渠喝令盡力攻擊,反被城上以石抛打,死者無數。
相持四五日,不能取勝。
猗盧又患傷不起,西渠等入帳問安禀命,猗盧曰:“孤因頑子不肖,逆命私逃,故怒來此,不意被賊奴烏桓金所算,反帶重傷,損盡一生英名,如之奈何?”西渠曰:“大王耐煩,待吾等打破新平,捉此逆賊,萬剮于前,以治一槍之罪!”猗盧曰:“孤反複自思,父子相夷,古今大惡。
孤受封代王,為一方之主,思欲行令國内,今一子尚不能服,一臣且不能制,反被當面以槍刺之,何以為人?瘡重怒深,恐不能痊也。
弗若收兵回代,莫與他兄弟二人結怨可也。
”賓六須曰:“大王言者是也。
大殿下雖有抗逆之罪,亦因大王易其蔭襲,情不甘耳。
宜念父子,姑且回兵,恕其征伐,他日必須悔罪,不須動刀兵也。
”猗盧曰:“汝言與孤相合,可傳吾令,罷圍還代。
”趙延曰:“事雖如此,城中不知大王之心、六須公之意,若還以兵來追,我等又受其抑矣!烏桓魍魉,必先以精兵伏于亂崗叢林防備,待其來時,放炮發伏,不惟保吾軍士無傷,且可擒拿逆賊,以正大罪矣!”西渠曰:“公料極審,大王不從,我等亦當行之。
”猗盧點首,延即調遣諸副将埋伏停當,與西渠二人當先,車載猗盧居中,拔寨俱起,望代郡而去。
烏桓金與六修商議發兵追趕,姬澹曰:“歸師且弗可掩,況王父乎?不得逆天罔悖,恐緻不祥。
”六修聽烏桓金之言,竟自率兵追去。
甫四十裡,至亂崗地面,前兵相隔三四裡之程。
金催兵進,忽聽得一聲炮響,兩邊伏兵殺出,箭如雨至。
六修急退,身中十馀箭。
烏桓金急來救時,前面趙延殺轉,金大叫曰:“殿下速走,待吾退他一陣了來!”遂與趙延戰住。
未及數合,西渠、賓六須逼至圍住,烏桓金拼死撞陣,槍刺六須落馬。
代兵大懼,西渠曰:“休得畏怯,可一齊射之。
”于是弓弩亂發,金中七箭,臂痛不能抵敵,被趙延所殺。
六修逃回,趙延趕十馀裡,見衛雄來救,延乃回馬。
六修還新平,因箭傷多,不能收口,卧床月馀而死。
衛雄使人報至代城,猗盧亦患槍傷危笃,聽報子死,因而歎曰:“是吾自緻父子喪命,弱吾代國,奈何!奈何!”嗟籲數四,是夜尋殂。
後人有詩歎曰: 溺愛從來起亂源,武靈晉獻載前編。
猗盧不谙融謀術,一誤幾亡國失傳。
”遂點兵與之同去。
烏桓金徑往東臯柳林隘處埋伏。
次日,猗盧不防有伏,引兵坦然而進。
行至東臯柳林狹道,忽聽得連天炮震,被烏桓金挺槍殺入中軍,勢不可當,軍士不能抵敵。
先鋒西渠、趙延已皆過前隔遠。
猗盧見其來急,親自大呼曰:“烏桓金敢殺主也!”金曰:“父慈便子孝,君義則臣忠,汝既不慈不義,興兵伐子,欲滅長以存少,何得責人耶?”一槍戳中左脅,幾乎落馬。
卻得趙延殺轉,敵住烏桓金,猗盧得脫。
二将戰不十合,西渠亦到,舞刀砍上夾攻,代兵大進,烏桓金乃沖殺望新平而走,五千精兵殺死過半。
西渠引兵萬馀,奮力追趕,至城下及之。
烏桓金回身抵戰,被兵多圍住。
西渠知金英勇難勝,喝令亂射。
烏桓金箭滿體,血戰不已。
六修在城上看見,叫謂衛雄曰:“烏桓君為吾而出,今受箭若是,可不救乎?”雄曰:“後兵将到,鋒盛難支,未可出也!”六修曰:“生死與衆共之,忍使烏君一人受苦,數千人喪命?有膽略義氣者,可來同吾出救義士,毋令獨死!”得壯兵三千人,遂沖出城,殊死而進。
姬澹亦出馬助之,殺死代兵千馀,得與烏桓金相合,一齊突圍沖出。
至門邊,衛雄接入,閉城堅守。
趙延等大兵到,圍住攻打。
衛雄、姬澹嚴加守禦,甚道六修之冤,兵皆憐而懈怠。
西渠喝令盡力攻擊,反被城上以石抛打,死者無數。
相持四五日,不能取勝。
猗盧又患傷不起,西渠等入帳問安禀命,猗盧曰:“孤因頑子不肖,逆命私逃,故怒來此,不意被賊奴烏桓金所算,反帶重傷,損盡一生英名,如之奈何?”西渠曰:“大王耐煩,待吾等打破新平,捉此逆賊,萬剮于前,以治一槍之罪!”猗盧曰:“孤反複自思,父子相夷,古今大惡。
孤受封代王,為一方之主,思欲行令國内,今一子尚不能服,一臣且不能制,反被當面以槍刺之,何以為人?瘡重怒深,恐不能痊也。
弗若收兵回代,莫與他兄弟二人結怨可也。
”賓六須曰:“大王言者是也。
大殿下雖有抗逆之罪,亦因大王易其蔭襲,情不甘耳。
宜念父子,姑且回兵,恕其征伐,他日必須悔罪,不須動刀兵也。
”猗盧曰:“汝言與孤相合,可傳吾令,罷圍還代。
”趙延曰:“事雖如此,城中不知大王之心、六須公之意,若還以兵來追,我等又受其抑矣!烏桓魍魉,必先以精兵伏于亂崗叢林防備,待其來時,放炮發伏,不惟保吾軍士無傷,且可擒拿逆賊,以正大罪矣!”西渠曰:“公料極審,大王不從,我等亦當行之。
”猗盧點首,延即調遣諸副将埋伏停當,與西渠二人當先,車載猗盧居中,拔寨俱起,望代郡而去。
烏桓金與六修商議發兵追趕,姬澹曰:“歸師且弗可掩,況王父乎?不得逆天罔悖,恐緻不祥。
”六修聽烏桓金之言,竟自率兵追去。
甫四十裡,至亂崗地面,前兵相隔三四裡之程。
金催兵進,忽聽得一聲炮響,兩邊伏兵殺出,箭如雨至。
六修急退,身中十馀箭。
烏桓金急來救時,前面趙延殺轉,金大叫曰:“殿下速走,待吾退他一陣了來!”遂與趙延戰住。
未及數合,西渠、賓六須逼至圍住,烏桓金拼死撞陣,槍刺六須落馬。
代兵大懼,西渠曰:“休得畏怯,可一齊射之。
”于是弓弩亂發,金中七箭,臂痛不能抵敵,被趙延所殺。
六修逃回,趙延趕十馀裡,見衛雄來救,延乃回馬。
六修還新平,因箭傷多,不能收口,卧床月馀而死。
衛雄使人報至代城,猗盧亦患槍傷危笃,聽報子死,因而歎曰:“是吾自緻父子喪命,弱吾代國,奈何!奈何!”嗟籲數四,是夜尋殂。
後人有詩歎曰: 溺愛從來起亂源,武靈晉獻載前編。
猗盧不谙融謀術,一誤幾亡國失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