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五回 石勒襲苟晞報仇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石勒自破洛陽,屯兵許昌,部下有甲士二十馀萬,雄視河北,又欲進攻三台。
三台守将劉演,日前被勒、曜分圖之日,率兵死守,遣人求救于叔劉琨。
琨知石勒勢盛,不敢發兵,幸得先年石勒寇□□之時,因遼西段末杯救至,勒被沖散,走失養子季童并石老夫人家眷十馀口,是劉琨軍人獲得,送上并州。
時石夫人年近八旬,子童年十一歲,劉琨以其老幼之輩,留于庑下,因演求叔共退石勒,琨使參謀張儒送石夫人與季童,遺書一封,與勒講和,說其罷兵。
儒到三台之際,勒等已撤兵攻洛,演乃留之。
及是聞知勒将再至,即使張儒預先送往許昌,以止石勒。
勒見夫人與子,大喜,将其書拆開看雲: 将軍發迹河朔,席卷兖豫,飲馬江淮,折沖漢沔,雖古名将,未足與拟。
所以攻城而不有其人,掠地而不有其土,翕爾雲合,複忽星散者,将軍豈知其然哉?蓋以榮辱定于得主,成敗決在所附。
得主則為義兵,附逆則為叛兵。
義兵雖敗而功業必成,叛兵幸成終歸殄滅。
向者赤眉黃巾橫溢海宇,所以一旦卒敗者,正以兵出無名,徒為暴亂耳!将軍以天挺之資,威震遠迩,能擇有德而推崇,随時望而歸戴,勳義堂堂,永享遐貴,不亦美乎?愚意以為,背聰則禍除,向晉則福至。
揣度往誨,翻然改圖,則天下不足定,蟻寇不足掃,偉績可立樹矣!今相授侍中持節大将軍,領匈奴中總制襄陽公,統内外之任,兼華夷之号,顯封大鎮,以表殊能。
将軍其宜受之。
及至心實事,張儒面陳,伏希鑒納。
幸甚! 石勒看畢,回書與琨曰:“事功殊途,非腐儒所知。
君當逞節本朝,吾自夷俗,難為效用。
”外具名馬珍寶,厚待張儒,重賞從使,令歸并州,巽謝以絕之。
乃罷攻三台之兵。
此時石夫人九十有二,季童年有十四歲,膂力亦雄。
小石虎二歲,與之相搏,反複無上下。
虎過兇狠,原系胡中人,性格不常,殘忍好殺,能挽五石之弓,喜畋獵,每日閑遊,常挾彈打死平人不顧,多搏死士卒。
軍中具告石勒,勒以系石夫人所撫,不曾懲治。
及是白與石夫人曰:“虎兒幼系老母嬌養,不知規戒。
今年長大,無辜嗜殺,恐為大害。
吾欲除之,以為老母鐘愛,忍耐至此,特先告知而行。
”夫人曰:“此子力強志剛,必有大用。
且快牛為犢之時,多能破車壞犁,一朝耕種用之,及能成邁衆之功。
今當戮力中原,宜留之以助征讨。
”勒乃置之。
及季童至而罷攻三台,虎怪之,上言父勒曰:“大人欲經略天下,平定中原,何因小惠而失大計?兒今願領兵立取此郡,以顯初出之功。
”勒曰:“他人德吾母子,何忍負其大義?”心欲不從,隻見季童亦向前曰:“劉琨雖存吾二人之命,乃以年老及幼而免也,實未嘗有養吾之恩。
且幾番要械夫人,來招我父,是以我等作囮耳。
今見攻逼三台,不得已将老夫人來求退兵,非真心也。
昨見父兵退攻洛陽,又複留于三台。
演目吾等為俘囚。
今大兄願取三台,兒亦同去,我自有言。
”石勒從之。
召張賓至,議曰:“吾本欲罷兵以答劉公之義,今此二子皆要進取,特請孟孫籌之。
”賓曰:“規小節者不能成業名。
二子雖于仁心覺歉,但為大事者亦不必拘泥也。
”勒曰:“若然,斯二子名号未立,難以馭衆。
當賜名職,方好行兵。
吾昔至石家時,石公夢虎而留我,今得公等相助,聊成功業。
吾前夢虎而得胡子,即賜名石虎;昨又夢虎而季童歸,此兒原是再姓,我今賜他名為趙虎,使二虎為左右先鋒,好令兵衆。
”賓曰:“不然,公今以石姓馳聲南北,石不負公,宜賜姓石,且一家養子而分二姓,于理不可。
待日後得成霸業,建号為趙,複令子孫從國為姓,即可以原其本矣。
”勒從之,乃賜季童改姓不改名,即為石闵,授行軍都尉。
石虎為行軍招讨振威先鋒,帶領副将李悍、吳豫等,引兵五萬,攻打三台。
劉演聞石虎犯郡,乃引兵出迎。
兩陣對圓,石虎橫刀而出,劉演視虎形狀魁岸,雖似猙猛,欺其年幼,親自挺槍殺過漢陣。
石虎手揮大刀對敵,戰不十合,劉演抵當不住,敗走入城。
石虎領兵圍住。
此城系成都王會兵之所,甚是堅固,攻打五日,不能得下。
石虎怒罵守城軍士曰:“萬剮軍坯,可要常守得牢,若是被吾打破,滿城屠戮,寸草不留。
”軍士以此言報知石勒,石勒忙引輕兵自來監助,以制其慘殺無辜。
劉演探知石勒又至,料難守敵,是夜引親将潘良、郎牧,收拾庫藏,挈家小奔走廪丘而去。
副将謝胥知城難守,欲出投降,懼虎殘暴,乃率兵徑詣石勒軍前投拜,勒遂住兵界上,使人關報石虎。
石虎大怒,曰:“賊奴如
三台守将劉演,日前被勒、曜分圖之日,率兵死守,遣人求救于叔劉琨。
琨知石勒勢盛,不敢發兵,幸得先年石勒寇□□之時,因遼西段末杯救至,勒被沖散,走失養子季童并石老夫人家眷十馀口,是劉琨軍人獲得,送上并州。
時石夫人年近八旬,子童年十一歲,劉琨以其老幼之輩,留于庑下,因演求叔共退石勒,琨使參謀張儒送石夫人與季童,遺書一封,與勒講和,說其罷兵。
儒到三台之際,勒等已撤兵攻洛,演乃留之。
及是聞知勒将再至,即使張儒預先送往許昌,以止石勒。
勒見夫人與子,大喜,将其書拆開看雲: 将軍發迹河朔,席卷兖豫,飲馬江淮,折沖漢沔,雖古名将,未足與拟。
所以攻城而不有其人,掠地而不有其土,翕爾雲合,複忽星散者,将軍豈知其然哉?蓋以榮辱定于得主,成敗決在所附。
得主則為義兵,附逆則為叛兵。
義兵雖敗而功業必成,叛兵幸成終歸殄滅。
向者赤眉黃巾橫溢海宇,所以一旦卒敗者,正以兵出無名,徒為暴亂耳!将軍以天挺之資,威震遠迩,能擇有德而推崇,随時望而歸戴,勳義堂堂,永享遐貴,不亦美乎?愚意以為,背聰則禍除,向晉則福至。
揣度往誨,翻然改圖,則天下不足定,蟻寇不足掃,偉績可立樹矣!今相授侍中持節大将軍,領匈奴中總制襄陽公,統内外之任,兼華夷之号,顯封大鎮,以表殊能。
将軍其宜受之。
及至心實事,張儒面陳,伏希鑒納。
幸甚! 石勒看畢,回書與琨曰:“事功殊途,非腐儒所知。
君當逞節本朝,吾自夷俗,難為效用。
”外具名馬珍寶,厚待張儒,重賞從使,令歸并州,巽謝以絕之。
乃罷攻三台之兵。
此時石夫人九十有二,季童年有十四歲,膂力亦雄。
小石虎二歲,與之相搏,反複無上下。
虎過兇狠,原系胡中人,性格不常,殘忍好殺,能挽五石之弓,喜畋獵,每日閑遊,常挾彈打死平人不顧,多搏死士卒。
軍中具告石勒,勒以系石夫人所撫,不曾懲治。
及是白與石夫人曰:“虎兒幼系老母嬌養,不知規戒。
今年長大,無辜嗜殺,恐為大害。
吾欲除之,以為老母鐘愛,忍耐至此,特先告知而行。
”夫人曰:“此子力強志剛,必有大用。
且快牛為犢之時,多能破車壞犁,一朝耕種用之,及能成邁衆之功。
今當戮力中原,宜留之以助征讨。
”勒乃置之。
及季童至而罷攻三台,虎怪之,上言父勒曰:“大人欲經略天下,平定中原,何因小惠而失大計?兒今願領兵立取此郡,以顯初出之功。
”勒曰:“他人德吾母子,何忍負其大義?”心欲不從,隻見季童亦向前曰:“劉琨雖存吾二人之命,乃以年老及幼而免也,實未嘗有養吾之恩。
且幾番要械夫人,來招我父,是以我等作囮耳。
今見攻逼三台,不得已将老夫人來求退兵,非真心也。
昨見父兵退攻洛陽,又複留于三台。
演目吾等為俘囚。
今大兄願取三台,兒亦同去,我自有言。
”石勒從之。
召張賓至,議曰:“吾本欲罷兵以答劉公之義,今此二子皆要進取,特請孟孫籌之。
”賓曰:“規小節者不能成業名。
二子雖于仁心覺歉,但為大事者亦不必拘泥也。
”勒曰:“若然,斯二子名号未立,難以馭衆。
當賜名職,方好行兵。
吾昔至石家時,石公夢虎而留我,今得公等相助,聊成功業。
吾前夢虎而得胡子,即賜名石虎;昨又夢虎而季童歸,此兒原是再姓,我今賜他名為趙虎,使二虎為左右先鋒,好令兵衆。
”賓曰:“不然,公今以石姓馳聲南北,石不負公,宜賜姓石,且一家養子而分二姓,于理不可。
待日後得成霸業,建号為趙,複令子孫從國為姓,即可以原其本矣。
”勒從之,乃賜季童改姓不改名,即為石闵,授行軍都尉。
石虎為行軍招讨振威先鋒,帶領副将李悍、吳豫等,引兵五萬,攻打三台。
劉演聞石虎犯郡,乃引兵出迎。
兩陣對圓,石虎橫刀而出,劉演視虎形狀魁岸,雖似猙猛,欺其年幼,親自挺槍殺過漢陣。
石虎手揮大刀對敵,戰不十合,劉演抵當不住,敗走入城。
石虎領兵圍住。
此城系成都王會兵之所,甚是堅固,攻打五日,不能得下。
石虎怒罵守城軍士曰:“萬剮軍坯,可要常守得牢,若是被吾打破,滿城屠戮,寸草不留。
”軍士以此言報知石勒,石勒忙引輕兵自來監助,以制其慘殺無辜。
劉演探知石勒又至,料難守敵,是夜引親将潘良、郎牧,收拾庫藏,挈家小奔走廪丘而去。
副将謝胥知城難守,欲出投降,懼虎殘暴,乃率兵徑詣石勒軍前投拜,勒遂住兵界上,使人關報石虎。
石虎大怒,曰:“賊奴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