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三回 石勒南侵據江漢
關燈
小
中
大
兵将,戰則不足,守則有馀。
我兵糧食鮮少,攻城三月不拔者,兵家之忌也。
不若與始安王約會,先取三台郫城,資其糧食,以為軍需,絕其外望,以孤洛陽,然後再來攻之,能保其必破矣!”石勒從之,即與賓同至曜營相見。
曜接入問曰:“世龍、孟孫有何所議?”賓曰:“兵法有雲:軍入重地而糧草不接者,将之災也。
今攻城已久,糧饷将竭,倘有外鎮救至,又難轉動矣。
不如分兵先去攻取郫城、三台二處,一則資我軍之糧食,二則剪洛陽之牙爪,待其失望,可不攻而自下矣。
”劉曜素重張賓之謀,即從其議,乃喚姜發問之。
發曰:“孟孫見出吾先,多不及也,斯言極善。
”于是撤圍去取二郡。
洛陽城中,文武官員皆相慶賀曰:“漢賊攻圍許久,見我守禦嚴密,不能動我,今因糧少,故情願退去也。
”亳州守将周馥曰:“漢兵暫退者,實為糧乏,欲掠我鄰郡也。
一得錢糧,必複大至矣。
亟宜移駕,權就江南瑯琊王處,以避其鋒。
待漢寇少衰,再圖恢複,免緻失節。
”衆文武多不欲奔馳,乃勸帝曰:“前次即便營舟洛水,以防城陷矣。
今漢大至,圍城數月不能勝我,依舊退去,焉即破我堅城?馥以下職,乃敢妄言搔動聖駕,捐棄根本乎?若一南遷,則盡失中原矣。
”晉主遂不準馥勸,令整城隍,催趱柴草、糧料入城,以防漢兵再至。
差人關報各鎮,取兵共援京都,同退賊寇,一面打聽石勒、劉曜消息,不肯徙避。
後人有詩歎懷帝當陷北漢之手,以緻被衆臣所誤雲: 周馥先明勸徙都,晉懷亡慮忽狂胡。
不從忠谏徒窺測,守窟偷安卒被俘。
事分頭緒,卻說王彌在于南陽,知漢主差劉曜、石勒攻打洛陽,調不及己,心中惆怅。
及探得二人日久不能克城,欲要向前幹功,因無诏命不敢,乃使大将徐邈入朝上奏,言:“司隸校尉王彌,今見龍骧将軍曜、上黨公輔漢将軍勒勤兵在外,圍洛二月,攻城不拔,臣欲提兵去助,奈以未蒙聖谕,故不敢妄動。
今二帥皆已移兵攻打三台、郫城,洛陽已解,但恐晉人修德布恩,诏諸侯入援,則又難于動搖矣。
伏乞聖上下诏始安王與上黨公,許臣與太子俱進,則破洛陽如反掌,擒晉主若探囊矣。
”漢主見奏大怒,拍案罵曰:“豎子如此無能,攻城三月,縱然未拔,困亦極矣,反又憚勞躲去,是何道理?狗子不若耶!”諸葛宣于谏曰:“陛下休怒,張賓、姜發皆識兵機者,移攻别郡,蓋為軍糧不繼耳!今番洛陽定破,但令一軍速解糧饷去催其進,自然成大功矣。
”漢主從之,宣呼延攸上殿謂之曰:“事有谶兆,不可罔也。
朕昨夢一神人語吾曰:‘欲得洛陽地,須用呼延氏。
’石勒部下有呼延模、呼延莫,皆非大将之材,莫非今番太子不曾得诏,汝兄亦在洛水,卿又在此,故功難成。
汝當念是皇親,提兵五萬,運糧往洛水,合會太子并汝兄弟,赍糧與二軍,一同齊進,盡心幹功,勿得辭勞。
”再下一敕加王彌為車騎将軍,催其速起。
呼延攸領命出朝,漢主親點兵糧餞送,曰:“卿可傳朕言與王彌、太子,可要用心争氣,莫效劉曜、石勒有頭無尾,費了數月錢糧,又縱圍不攻,使敵人得以養銳。
”呼延攸、徐邈叩首領諾而起。
漢主又遣飛使示谕曜、勒并報糧數,與王彌、呼延攸進兵之期。
攸至西河,合兄呼延晏徑扣洛陽下寨,差人去會太子劉聰。
晉兵雖知呼延晏一軍犯境,亦不敢出敵。
晏見衆兵不到,乃大掠洛陽,往洛水去合劉聰,見河下擺列舟船無數,晏令軍士放火盡皆焚之,呼延攸仍紮洛陽不動。
後人有詩歎晉人勢敗被漢将藐視雲: 漢将呼延晏,孤軍止八千。
橫行藐河洛,肆掠小中原。
毒流三萬戶,燒殘五百船。
無敢撄鋒敵,弱晉至今傳。
我兵糧食鮮少,攻城三月不拔者,兵家之忌也。
不若與始安王約會,先取三台郫城,資其糧食,以為軍需,絕其外望,以孤洛陽,然後再來攻之,能保其必破矣!”石勒從之,即與賓同至曜營相見。
曜接入問曰:“世龍、孟孫有何所議?”賓曰:“兵法有雲:軍入重地而糧草不接者,将之災也。
今攻城已久,糧饷将竭,倘有外鎮救至,又難轉動矣。
不如分兵先去攻取郫城、三台二處,一則資我軍之糧食,二則剪洛陽之牙爪,待其失望,可不攻而自下矣。
”劉曜素重張賓之謀,即從其議,乃喚姜發問之。
發曰:“孟孫見出吾先,多不及也,斯言極善。
”于是撤圍去取二郡。
洛陽城中,文武官員皆相慶賀曰:“漢賊攻圍許久,見我守禦嚴密,不能動我,今因糧少,故情願退去也。
”亳州守将周馥曰:“漢兵暫退者,實為糧乏,欲掠我鄰郡也。
一得錢糧,必複大至矣。
亟宜移駕,權就江南瑯琊王處,以避其鋒。
待漢寇少衰,再圖恢複,免緻失節。
”衆文武多不欲奔馳,乃勸帝曰:“前次即便營舟洛水,以防城陷矣。
今漢大至,圍城數月不能勝我,依舊退去,焉即破我堅城?馥以下職,乃敢妄言搔動聖駕,捐棄根本乎?若一南遷,則盡失中原矣。
”晉主遂不準馥勸,令整城隍,催趱柴草、糧料入城,以防漢兵再至。
差人關報各鎮,取兵共援京都,同退賊寇,一面打聽石勒、劉曜消息,不肯徙避。
後人有詩歎懷帝當陷北漢之手,以緻被衆臣所誤雲: 周馥先明勸徙都,晉懷亡慮忽狂胡。
不從忠谏徒窺測,守窟偷安卒被俘。
事分頭緒,卻說王彌在于南陽,知漢主差劉曜、石勒攻打洛陽,調不及己,心中惆怅。
及探得二人日久不能克城,欲要向前幹功,因無诏命不敢,乃使大将徐邈入朝上奏,言:“司隸校尉王彌,今見龍骧将軍曜、上黨公輔漢将軍勒勤兵在外,圍洛二月,攻城不拔,臣欲提兵去助,奈以未蒙聖谕,故不敢妄動。
今二帥皆已移兵攻打三台、郫城,洛陽已解,但恐晉人修德布恩,诏諸侯入援,則又難于動搖矣。
伏乞聖上下诏始安王與上黨公,許臣與太子俱進,則破洛陽如反掌,擒晉主若探囊矣。
”漢主見奏大怒,拍案罵曰:“豎子如此無能,攻城三月,縱然未拔,困亦極矣,反又憚勞躲去,是何道理?狗子不若耶!”諸葛宣于谏曰:“陛下休怒,張賓、姜發皆識兵機者,移攻别郡,蓋為軍糧不繼耳!今番洛陽定破,但令一軍速解糧饷去催其進,自然成大功矣。
”漢主從之,宣呼延攸上殿謂之曰:“事有谶兆,不可罔也。
朕昨夢一神人語吾曰:‘欲得洛陽地,須用呼延氏。
’石勒部下有呼延模、呼延莫,皆非大将之材,莫非今番太子不曾得诏,汝兄亦在洛水,卿又在此,故功難成。
汝當念是皇親,提兵五萬,運糧往洛水,合會太子并汝兄弟,赍糧與二軍,一同齊進,盡心幹功,勿得辭勞。
”再下一敕加王彌為車騎将軍,催其速起。
呼延攸領命出朝,漢主親點兵糧餞送,曰:“卿可傳朕言與王彌、太子,可要用心争氣,莫效劉曜、石勒有頭無尾,費了數月錢糧,又縱圍不攻,使敵人得以養銳。
”呼延攸、徐邈叩首領諾而起。
漢主又遣飛使示谕曜、勒并報糧數,與王彌、呼延攸進兵之期。
攸至西河,合兄呼延晏徑扣洛陽下寨,差人去會太子劉聰。
晉兵雖知呼延晏一軍犯境,亦不敢出敵。
晏見衆兵不到,乃大掠洛陽,往洛水去合劉聰,見河下擺列舟船無數,晏令軍士放火盡皆焚之,呼延攸仍紮洛陽不動。
後人有詩歎晉人勢敗被漢将藐視雲: 漢将呼延晏,孤軍止八千。
橫行藐河洛,肆掠小中原。
毒流三萬戶,燒殘五百船。
無敢撄鋒敵,弱晉至今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