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三回 石勒南侵據江漢
關燈
小
中
大
首。
諸王官屬并越子毗皆沒于勒軍之中,獨裴妃為一軍人匿而賣與商人。
裴訴以實,逾年帶至淮陰,使渡江來見瑯琊王。
瑯琊王賞商人而留之,因前得裴妃之勸,授以建業,睿感其德,厚加存恤,以次子司馬沖繼越為嗣,供養裴妃。
後胡緻堂先生斷王衍曰: 何晏、王衍自喪其身,喪人之國者,乃出一軌。
衍為三公,所曆變亂亦多,又不聞匡正之策,方且陰營三窟,觊脫禍敗,既不得免死于排牆之下,當知牆之為實,而窟之為虛也。
豈不深垂後世之戒哉! 史官又斷東海王越曰: 東海糾合同盟,創為義舉,匡複之功未立,淩暴之釁已彰。
罄彼車徒,固求出鎮,既而帝京寡弱,狡寇憑淩,遂令神器劫遷,宗社颠覆,數十萬衆并垂餌于豺狼,三十六王鹹殒身于鋒刃,禍難之振,亘古未聞,雖及焚屍,猶為幸也。
又戒箴雲: 元超作輔,出征入撫,敗國喪師,無君震主,焚軟之變,抑惟自取。
石勒自焚越屍,奄有襄樊,遂并江陵,一路無敵,其鋒甚銳,晉兵戰則必敗。
意欲據江漢,霸取上流。
張賓以為有三不可,孔苌亦勸勒進攻許洛,思欲報複曹氏、郄氏殺害祖父之仇。
勒尚屯留襄陽弗許。
忽值軍中疫作,死者什二,勒乃避過沔水,據江夏守之,欲并豫章蕲皖,南奪金陵等處不提。
再說漢主劉淵,自劉曜洛陽敗回,心常不忿,日夜思圖洛陽,以雪仇恥。
聞知石勒有兵二十馀萬,威震江漢,王彌有兵十萬,雄據汝颍,心中大喜,乃召群臣議曰:“今石勒兵勢甚強,數次攻洛,皆不曾出,此回已在江夏,可命其統兵一同伐晉,必定成功。
”群臣曰:“陛下之見深是,不然,恐勒強難制,亟宜诏而使之,不墜國體。
”于是複令始安王劉曜提兵十萬,從北路去會石勒,共取洛陽。
石勒見诏,尚未肯進。
孔苌力贊之曰:“數次攻洛,主公皆不曾應命,今番又再遲疑,則是故違君命,起人議論矣。
”勒乃從之。
命張賓點集軍馬,以孔苌為先鋒,張實、趙染将左軍,張敬、趙概将右軍,刁膺、桃豹、孔豚、吳豫、張越、趙鹿、張曀仆等随軍聽調,将兵十五萬,一同征進。
二路漢兵至洛,劉曜分使劉厲、關防、關山屯大夏門,劉景、關謹、關心屯廣陽門,劉曜與趙固、姜發、劉義屯上東門,石勒、孔苌屯西明門,張實、趙染屯宣陽門。
漢兵甚盛,圍住洛陽,城中百官無不驚駭。
懷帝歎曰:“今天下諸侯之兵,不下數百萬,并無一人來此勤王,如之奈何?”衆官議散,忽報西涼州遣大将北宮純,引兵三萬特來救洛,見漢兵勢盛,未敢即進。
懷帝議欲遣兵接應入城。
偶有東海王故将丘光、樓裒聚兵二萬,聞知漢圍洛陽,欲來保駕勤王,将功贖罪,亦懼漢勢,乃約北宮純合兵,徑沖大夏門而進。
漢将關防、劉厲阻住,北宮純知關防勇,乃揮斧接住。
劉厲遂與丘光相戰,才及數合,樓裒從旁突至,劉厲轉眼一看,被丘光一刀斬于馬下。
漢兵勢沮,涼副将等齊齊奮勇突陣而過。
關山急出,晉兵已至城下,曹武看見,開門殺出,接應入城。
衆将上殿朝帝,懷帝加三人為關内侯,其下副将各授校尉之職。
帝又問衆臣曰:“今得二處之兵來援,人心稍振,卿等以為戰守二策孰善?”尚書令庾珉、侍中王俊曰:“今漢兵勢盛,難與争鋒,隻可堅守,以待四方救至,再行計議。
”帝從之,命北宮純守宣陽門,張骐兄弟守廣夏門,丘光、樓裒守大夏門,曹武、上官巳守西明門,王采、賈胤守上東門,曹誠、郗性守廣陽門,王俊、庾珉親自巡督。
漢兵連日攻打,被城上以石矢對擊,漢兵折傷無算。
兩家相持月馀,城不能撥。
漢兵糧草不繼,張賓言于石勒曰:“吾觀晉之
諸王官屬并越子毗皆沒于勒軍之中,獨裴妃為一軍人匿而賣與商人。
裴訴以實,逾年帶至淮陰,使渡江來見瑯琊王。
瑯琊王賞商人而留之,因前得裴妃之勸,授以建業,睿感其德,厚加存恤,以次子司馬沖繼越為嗣,供養裴妃。
後胡緻堂先生斷王衍曰: 何晏、王衍自喪其身,喪人之國者,乃出一軌。
衍為三公,所曆變亂亦多,又不聞匡正之策,方且陰營三窟,觊脫禍敗,既不得免死于排牆之下,當知牆之為實,而窟之為虛也。
豈不深垂後世之戒哉! 史官又斷東海王越曰: 東海糾合同盟,創為義舉,匡複之功未立,淩暴之釁已彰。
罄彼車徒,固求出鎮,既而帝京寡弱,狡寇憑淩,遂令神器劫遷,宗社颠覆,數十萬衆并垂餌于豺狼,三十六王鹹殒身于鋒刃,禍難之振,亘古未聞,雖及焚屍,猶為幸也。
又戒箴雲: 元超作輔,出征入撫,敗國喪師,無君震主,焚軟之變,抑惟自取。
石勒自焚越屍,奄有襄樊,遂并江陵,一路無敵,其鋒甚銳,晉兵戰則必敗。
意欲據江漢,霸取上流。
張賓以為有三不可,孔苌亦勸勒進攻許洛,思欲報複曹氏、郄氏殺害祖父之仇。
勒尚屯留襄陽弗許。
忽值軍中疫作,死者什二,勒乃避過沔水,據江夏守之,欲并豫章蕲皖,南奪金陵等處不提。
再說漢主劉淵,自劉曜洛陽敗回,心常不忿,日夜思圖洛陽,以雪仇恥。
聞知石勒有兵二十馀萬,威震江漢,王彌有兵十萬,雄據汝颍,心中大喜,乃召群臣議曰:“今石勒兵勢甚強,數次攻洛,皆不曾出,此回已在江夏,可命其統兵一同伐晉,必定成功。
”群臣曰:“陛下之見深是,不然,恐勒強難制,亟宜诏而使之,不墜國體。
”于是複令始安王劉曜提兵十萬,從北路去會石勒,共取洛陽。
石勒見诏,尚未肯進。
孔苌力贊之曰:“數次攻洛,主公皆不曾應命,今番又再遲疑,則是故違君命,起人議論矣。
”勒乃從之。
命張賓點集軍馬,以孔苌為先鋒,張實、趙染将左軍,張敬、趙概将右軍,刁膺、桃豹、孔豚、吳豫、張越、趙鹿、張曀仆等随軍聽調,将兵十五萬,一同征進。
二路漢兵至洛,劉曜分使劉厲、關防、關山屯大夏門,劉景、關謹、關心屯廣陽門,劉曜與趙固、姜發、劉義屯上東門,石勒、孔苌屯西明門,張實、趙染屯宣陽門。
漢兵甚盛,圍住洛陽,城中百官無不驚駭。
懷帝歎曰:“今天下諸侯之兵,不下數百萬,并無一人來此勤王,如之奈何?”衆官議散,忽報西涼州遣大将北宮純,引兵三萬特來救洛,見漢兵勢盛,未敢即進。
懷帝議欲遣兵接應入城。
偶有東海王故将丘光、樓裒聚兵二萬,聞知漢圍洛陽,欲來保駕勤王,将功贖罪,亦懼漢勢,乃約北宮純合兵,徑沖大夏門而進。
漢将關防、劉厲阻住,北宮純知關防勇,乃揮斧接住。
劉厲遂與丘光相戰,才及數合,樓裒從旁突至,劉厲轉眼一看,被丘光一刀斬于馬下。
漢兵勢沮,涼副将等齊齊奮勇突陣而過。
關山急出,晉兵已至城下,曹武看見,開門殺出,接應入城。
衆将上殿朝帝,懷帝加三人為關内侯,其下副将各授校尉之職。
帝又問衆臣曰:“今得二處之兵來援,人心稍振,卿等以為戰守二策孰善?”尚書令庾珉、侍中王俊曰:“今漢兵勢盛,難與争鋒,隻可堅守,以待四方救至,再行計議。
”帝從之,命北宮純守宣陽門,張骐兄弟守廣夏門,丘光、樓裒守大夏門,曹武、上官巳守西明門,王采、賈胤守上東門,曹誠、郗性守廣陽門,王俊、庾珉親自巡督。
漢兵連日攻打,被城上以石矢對擊,漢兵折傷無算。
兩家相持月馀,城不能撥。
漢兵糧草不繼,張賓言于石勒曰:“吾觀晉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