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回 東海會兵讨張方
關燈
小
中
大
事,要取其首,如囊中取物耳,大王放心。
”河間王大喜,重賞郅輔而遣之。
輔藏利刀,挨至更深,看衆皆散,乃手持緘帖一個,僞言:“河間王有書言機密事情,特來禀白。
”張方忙起身接書拆看,才及展開,不防郅輔暗抽利刀,劈腦一砍,張方急躲,已中頭顱,倒于地下,急叫相救,又被郅輔頸上砍了一刀,向前取下首級。
及有親随護兵百馀擁至,知輔勇猛,不敢動手,齊聲叫曰:“郅将軍何得反背,擅殺主帥!”輔曰:“奉河間王命、天子之诏,令斬張方正罪,以退東海諸王之兵,非吾有他故也。
汝衆人欲要報仇,但去禀知河間王,待其言吾擅殺之罪,即便受戮,不叫衆人費力也!”于是衆人退去。
郅輔提方首級,入見河間王。
王大喜,即以郅輔為護衛大将軍、總督關西諸軍事。
使人亟将張方之首送到東海王軍中,令其罷兵。
東海王謂使者曰:“張方之罪雖已伏誅,可送車駕還洛陽。
那時奏帝,賜河間王荥陽以西之地,使若舊職。
再不許多掌兵馬,止許護衛萬人。
”使回,以東海王之言道上一遍,河間王曰:“我今自殺張方,令他退兵,他反不允。
又要我送駕還洛,革除兵從,這等所為,隻有他們為大矣!”于是不複回話。
東海王知颙要留車駕,乃遣使催範陽王會合祁弘進兵。
範陽王接檄,見說大破劉喬,擒斬其子劉祜,張方又斬,心中大喜,轉使飛馬持書去約王浚。
浚使祁弘移兵西上。
邊報送至長安,河間王大驚,亟請成都王商議其事曰:“今靈璧失守,東海王等兵至。
昨斬張方與和,令其回兵,他又要送駕還洛,削貶太弟,革我兵馬。
吾思若此,則是折翼之鳥矣!今煩太弟親率兵馬至荥陽界上,以遏幽、冀二路兵軍,其馀不足道也。
”成都王領命而起,李含曰:“此去先要據住河橋,方可阻彼。
”成都王應諾,至荥陽界上屯紮。
乃遣王彥、趙讓與關中大将樓褒、王闡領兵三萬,至伊水倚河橋紮營守住。
不數日,幽州前部先鋒祁弘兵到。
見河橋有兵阻拒,乃排開陣勢,出馬高叫曰:“我乃幽州總管所差大将祁弘也!特來保駕還轉洛陽,以正宗廟。
汝等何處兵馬,敢阻吾也!”長安兵亦排隊伍出寨打話,王闡當先謂弘曰:“我奉天子并皇太弟诏旨,守把河橋。
汝今無故引兵前來,是欲犯阙作亂,反道吾為阻路也!”弘曰:“汝諸賊奴阿附河間、成都,擄掠京城,燒殘宮殿,劫遷聖駕,反迹顯然。
我今奉主之命,來誅叛逆,奉迎天子。
敢此抗拒,拿住汝等碎屍萬段,不足抵罪。
尚敢妄言!”王闡大怒,輪刀殺出,祁弘挺槍抵住。
兩邊金鼓齊鳴,喊聲大震。
二将各逞雄威,人回馬轉,刀去槍來,一連戰上三十馀合,王闡漸漸抵敵不住,被祁弘一槍刺中心坎,墜馬而死。
樓褒見敗,奔回營中而去,祁弘驅兵追趕。
王彥、趙讓看見,急來迎敵,大喝衆兵曰:“敢有退後者斬首!”兵始紮腳。
祁弘欲沖入陣,王彥舉械接戰,不及十合,被祁弘一槍刺中肩坎,慌忙轉身逃走。
祁弘趕去,望背上一戳,應聲落馬。
趙讓、樓褒雙欲來敵,見孫緯、王昌競進,不敢向前,退後望河橋而走。
北兵緊逐,西兵堕水者不可勝數。
二人不敢入營,望荥陽成都王大寨而去。
祁弘等因日晚,收兵住紮,次日引兵前進。
成都王見其兵勢雄猛,守營不戰。
忽探馬報道:“王總管與胡矩、高柔将兵五萬,範陽王與大将劉根、溫溥引兵五萬,漫山塞野而來,将即到也。
”成都王聽言大懼。
忽又報道:“東海王與南陽王等引兵十萬,大将糜晃、宋胄當先,已至界矣。
”成都王知荥陽刺史李矩不肯相助,料難守敵,乃與樓褒、趙讓拔寨奔往長安,去見河間王商議。
河間王命大将呂朗引兵二萬,把守潼關,以拒衆兵。
東海王等至關下,命祁弘、何倫打關,使人以王闡、王彥首級招安呂朗。
朗知難敵,乃開關出降,于是大兵俱入潼關。
守卒奔入長安,報言呂朗懼威,已獻潼關,隻在早晚将到矣。
河間王聽言大驚,急命林成、馬瞻、郭偉、樓褒四将帶領精兵五萬,軍于霸上,以拒司馬越、王浚等。
浚等兵至時,早有兵馬守住。
浚命祁弘與劉根将兵搦戰,林成亦引衆将而出。
兩陣對圓,林成指謂弘等曰:“汝等
”河間王大喜,重賞郅輔而遣之。
輔藏利刀,挨至更深,看衆皆散,乃手持緘帖一個,僞言:“河間王有書言機密事情,特來禀白。
”張方忙起身接書拆看,才及展開,不防郅輔暗抽利刀,劈腦一砍,張方急躲,已中頭顱,倒于地下,急叫相救,又被郅輔頸上砍了一刀,向前取下首級。
及有親随護兵百馀擁至,知輔勇猛,不敢動手,齊聲叫曰:“郅将軍何得反背,擅殺主帥!”輔曰:“奉河間王命、天子之诏,令斬張方正罪,以退東海諸王之兵,非吾有他故也。
汝衆人欲要報仇,但去禀知河間王,待其言吾擅殺之罪,即便受戮,不叫衆人費力也!”于是衆人退去。
郅輔提方首級,入見河間王。
王大喜,即以郅輔為護衛大将軍、總督關西諸軍事。
使人亟将張方之首送到東海王軍中,令其罷兵。
東海王謂使者曰:“張方之罪雖已伏誅,可送車駕還洛陽。
那時奏帝,賜河間王荥陽以西之地,使若舊職。
再不許多掌兵馬,止許護衛萬人。
”使回,以東海王之言道上一遍,河間王曰:“我今自殺張方,令他退兵,他反不允。
又要我送駕還洛,革除兵從,這等所為,隻有他們為大矣!”于是不複回話。
東海王知颙要留車駕,乃遣使催範陽王會合祁弘進兵。
範陽王接檄,見說大破劉喬,擒斬其子劉祜,張方又斬,心中大喜,轉使飛馬持書去約王浚。
浚使祁弘移兵西上。
邊報送至長安,河間王大驚,亟請成都王商議其事曰:“今靈璧失守,東海王等兵至。
昨斬張方與和,令其回兵,他又要送駕還洛,削貶太弟,革我兵馬。
吾思若此,則是折翼之鳥矣!今煩太弟親率兵馬至荥陽界上,以遏幽、冀二路兵軍,其馀不足道也。
”成都王領命而起,李含曰:“此去先要據住河橋,方可阻彼。
”成都王應諾,至荥陽界上屯紮。
乃遣王彥、趙讓與關中大将樓褒、王闡領兵三萬,至伊水倚河橋紮營守住。
不數日,幽州前部先鋒祁弘兵到。
見河橋有兵阻拒,乃排開陣勢,出馬高叫曰:“我乃幽州總管所差大将祁弘也!特來保駕還轉洛陽,以正宗廟。
汝等何處兵馬,敢阻吾也!”長安兵亦排隊伍出寨打話,王闡當先謂弘曰:“我奉天子并皇太弟诏旨,守把河橋。
汝今無故引兵前來,是欲犯阙作亂,反道吾為阻路也!”弘曰:“汝諸賊奴阿附河間、成都,擄掠京城,燒殘宮殿,劫遷聖駕,反迹顯然。
我今奉主之命,來誅叛逆,奉迎天子。
敢此抗拒,拿住汝等碎屍萬段,不足抵罪。
尚敢妄言!”王闡大怒,輪刀殺出,祁弘挺槍抵住。
兩邊金鼓齊鳴,喊聲大震。
二将各逞雄威,人回馬轉,刀去槍來,一連戰上三十馀合,王闡漸漸抵敵不住,被祁弘一槍刺中心坎,墜馬而死。
樓褒見敗,奔回營中而去,祁弘驅兵追趕。
王彥、趙讓看見,急來迎敵,大喝衆兵曰:“敢有退後者斬首!”兵始紮腳。
祁弘欲沖入陣,王彥舉械接戰,不及十合,被祁弘一槍刺中肩坎,慌忙轉身逃走。
祁弘趕去,望背上一戳,應聲落馬。
趙讓、樓褒雙欲來敵,見孫緯、王昌競進,不敢向前,退後望河橋而走。
北兵緊逐,西兵堕水者不可勝數。
二人不敢入營,望荥陽成都王大寨而去。
祁弘等因日晚,收兵住紮,次日引兵前進。
成都王見其兵勢雄猛,守營不戰。
忽探馬報道:“王總管與胡矩、高柔将兵五萬,範陽王與大将劉根、溫溥引兵五萬,漫山塞野而來,将即到也。
”成都王聽言大懼。
忽又報道:“東海王與南陽王等引兵十萬,大将糜晃、宋胄當先,已至界矣。
”成都王知荥陽刺史李矩不肯相助,料難守敵,乃與樓褒、趙讓拔寨奔往長安,去見河間王商議。
河間王命大将呂朗引兵二萬,把守潼關,以拒衆兵。
東海王等至關下,命祁弘、何倫打關,使人以王闡、王彥首級招安呂朗。
朗知難敵,乃開關出降,于是大兵俱入潼關。
守卒奔入長安,報言呂朗懼威,已獻潼關,隻在早晚将到矣。
河間王聽言大驚,急命林成、馬瞻、郭偉、樓褒四将帶領精兵五萬,軍于霸上,以拒司馬越、王浚等。
浚等兵至時,早有兵馬守住。
浚命祁弘與劉根将兵搦戰,林成亦引衆将而出。
兩陣對圓,林成指謂弘等曰:“汝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