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回 東海會兵讨張方
關燈
小
中
大
大将支安引兵三百,迎接範陽王入城,推之為主,自任長史之職。
以劉輿為司馬,共圖代為報仇之事。
差參軍李騰飛往幽州哀告王浚,求其出兵,共獎王室。
浚見騰飛說溫羨以冀州相讓,即召裴憲、遊暢、祁弘等共議從請之意。
遊暢曰:“前者吾奉東海王之命,已大破成都王之兵,結恨已深。
今河間王被張方所哄,廢成都王太弟之号,彼見四處兵起,必複成都王出掌兵馬,以拒衆王。
若一得勝,必來征我,以報前恨。
正當從請,以結範陽王為援。
”浚乃決意,召騰飛問曰:“溫大人來合我兵,将欲何為?”騰飛曰:“目今劉喬助逆,襲破範陽王,又阻拒東海王之兵于靈璧,不能得進。
意欲起兵先并劉喬,以通靈璧之路,然後與南陽、東平、東海王等合攻長安,以讨張方。
望大人思念開國舊勳,再振中興之績。
”浚曰:“溫刺史以大義合吾,吾何不從!參軍先去回話,吾使祁弘将鐵騎萬人,先往靈璧,以破劉喬。
自引大兵五萬,徑出長安,以伺衆兵。
可教溫刺史與範陽王即來會合,庶免張方得志。
”李騰飛拜謝而回,見範陽王具言其情,衆皆大喜,使人密往報與東海王知道。
東海王正與劉祜兩相守住,不能得戰,接得範陽王暗報,心中甚喜,正欲打聽祁弘的實,進攻祜寨,湊遇劉喬自許昌引得勝之兵來到,言已大破劉琨與範陽王,張方引兵從西路去了。
劉祜大喜曰:“今既範陽敗去,東海氣沮,可以進戰矣!”遂進兵欲攻退東海王。
東海王令糜晃率衆出戰,祜将華文恃勇對敵,鬥上三四十合,未分勝敗。
東海王正待使何倫出助,忽然劉喬陣後紛紛大亂,卻是幽州祁弘引兵殺到,直出陣前。
糜晃相認不得,見弘觀望未即動手,揚聲問曰:“來将何人?”弘曰:“幽州大将、二十四路總先鋒祁子猷也!引兵來助東海王,共破劉喬的。
”晃曰:“我即東海王前部,可即同入其陣,以捉劉喬。
”二将并取華文,文被糜晃所殺。
喬兵大敗,四散奔潰。
劉祜撐持不住,催父先行,祜率部曲殿後,欲奔豫州。
被祁弘追上,生擒而轉,喬得走脫。
祁押劉祜送于東海王,東海王命斬之,重待祁弘。
弘曰:“張方已回關中,我主兵亦将到,吾當急往,不可停者。
大王可速星夜即起,範陽王之兵不日俱至長安,王為盟主,免使落後。
”東海王見有祁弘來助,銳氣大振,好送弘軍先還,使人上表入長安,責張方橫暴之罪,責河間王專擅之過,言:“四方諸王兵皆起,共兵五十馀萬,不日進圍長安。
可急送車駕還洛陽,退還雍州、新平、劉沉、張充之地,世守藩職,免得動兵。
”河間王知四方兵集,威勢強盛,意欲從之。
張方自知罪重,一失車駕,則不能号令天下,己必被誅,乃說阻河間王曰:“我今據形勝之地,國富兵強,奉天子以令諸侯,誰敢不從!若聽東海王所訴,車駕一去,我等勢孤,即便受制于人。
諸親王妒大王者不少,再若以兵臨之,禍必不測,悔無及矣。
”河間王全仗張方之勇方能成事,見方所言,即便從之。
及聞靈璧已皆失據,王浚、溫羨比出,東海、南陽東至,大兵四集,複與張方議之,方執意不從。
河間王大懼,與其子司馬晖言之,晖曰:“祁弘前在魏郡與張方争奪先鋒,吾看其勇力似還勝之,奈成都王先許張方,故命他居右。
今既來問方罪,恐隻敵得他一人,其他别兵焉能為敵?不若舍一張方而全吾身,豈不可乎!”河間然之,乃密召督護郅輔入内議曰:“今三王二公,并幽、冀兩州刺史,合兵來讨張方橫暴不仁之罪。
昨東海王着人來此議和,教我送車駕還洛,世守藩職,兩各罷兵。
張方堅執不肯,定要留駕在此。
今四處兵見吾留帝,兵馬即至。
祁弘、孫緯,世之勇将,卿等皆知。
據其所言,吾等皆被張方所誤矣!”輔曰:“然則大王将欲何處?”河間王曰:“你今雖受張方節制,是吾心腹舊将,故以實情告之。
今吾意欲斬張方之首,送與東海王,令其兩相罷兵,以通和好。
思無一人代吾效力,可制張方,惟汝英勇,可以取之。
若肯仗忠代吾行之,必然奏帝以汝頂任張方之職。
”輔曰:“吾奉主命,理所當然,既蒙鈞旨,何思過望?吾為謹身籌議之将,早晚共
以劉輿為司馬,共圖代為報仇之事。
差參軍李騰飛往幽州哀告王浚,求其出兵,共獎王室。
浚見騰飛說溫羨以冀州相讓,即召裴憲、遊暢、祁弘等共議從請之意。
遊暢曰:“前者吾奉東海王之命,已大破成都王之兵,結恨已深。
今河間王被張方所哄,廢成都王太弟之号,彼見四處兵起,必複成都王出掌兵馬,以拒衆王。
若一得勝,必來征我,以報前恨。
正當從請,以結範陽王為援。
”浚乃決意,召騰飛問曰:“溫大人來合我兵,将欲何為?”騰飛曰:“目今劉喬助逆,襲破範陽王,又阻拒東海王之兵于靈璧,不能得進。
意欲起兵先并劉喬,以通靈璧之路,然後與南陽、東平、東海王等合攻長安,以讨張方。
望大人思念開國舊勳,再振中興之績。
”浚曰:“溫刺史以大義合吾,吾何不從!參軍先去回話,吾使祁弘将鐵騎萬人,先往靈璧,以破劉喬。
自引大兵五萬,徑出長安,以伺衆兵。
可教溫刺史與範陽王即來會合,庶免張方得志。
”李騰飛拜謝而回,見範陽王具言其情,衆皆大喜,使人密往報與東海王知道。
東海王正與劉祜兩相守住,不能得戰,接得範陽王暗報,心中甚喜,正欲打聽祁弘的實,進攻祜寨,湊遇劉喬自許昌引得勝之兵來到,言已大破劉琨與範陽王,張方引兵從西路去了。
劉祜大喜曰:“今既範陽敗去,東海氣沮,可以進戰矣!”遂進兵欲攻退東海王。
東海王令糜晃率衆出戰,祜将華文恃勇對敵,鬥上三四十合,未分勝敗。
東海王正待使何倫出助,忽然劉喬陣後紛紛大亂,卻是幽州祁弘引兵殺到,直出陣前。
糜晃相認不得,見弘觀望未即動手,揚聲問曰:“來将何人?”弘曰:“幽州大将、二十四路總先鋒祁子猷也!引兵來助東海王,共破劉喬的。
”晃曰:“我即東海王前部,可即同入其陣,以捉劉喬。
”二将并取華文,文被糜晃所殺。
喬兵大敗,四散奔潰。
劉祜撐持不住,催父先行,祜率部曲殿後,欲奔豫州。
被祁弘追上,生擒而轉,喬得走脫。
祁押劉祜送于東海王,東海王命斬之,重待祁弘。
弘曰:“張方已回關中,我主兵亦将到,吾當急往,不可停者。
大王可速星夜即起,範陽王之兵不日俱至長安,王為盟主,免使落後。
”東海王見有祁弘來助,銳氣大振,好送弘軍先還,使人上表入長安,責張方橫暴之罪,責河間王專擅之過,言:“四方諸王兵皆起,共兵五十馀萬,不日進圍長安。
可急送車駕還洛陽,退還雍州、新平、劉沉、張充之地,世守藩職,免得動兵。
”河間王知四方兵集,威勢強盛,意欲從之。
張方自知罪重,一失車駕,則不能号令天下,己必被誅,乃說阻河間王曰:“我今據形勝之地,國富兵強,奉天子以令諸侯,誰敢不從!若聽東海王所訴,車駕一去,我等勢孤,即便受制于人。
諸親王妒大王者不少,再若以兵臨之,禍必不測,悔無及矣。
”河間王全仗張方之勇方能成事,見方所言,即便從之。
及聞靈璧已皆失據,王浚、溫羨比出,東海、南陽東至,大兵四集,複與張方議之,方執意不從。
河間王大懼,與其子司馬晖言之,晖曰:“祁弘前在魏郡與張方争奪先鋒,吾看其勇力似還勝之,奈成都王先許張方,故命他居右。
今既來問方罪,恐隻敵得他一人,其他别兵焉能為敵?不若舍一張方而全吾身,豈不可乎!”河間然之,乃密召督護郅輔入内議曰:“今三王二公,并幽、冀兩州刺史,合兵來讨張方橫暴不仁之罪。
昨東海王着人來此議和,教我送車駕還洛,世守藩職,兩各罷兵。
張方堅執不肯,定要留駕在此。
今四處兵見吾留帝,兵馬即至。
祁弘、孫緯,世之勇将,卿等皆知。
據其所言,吾等皆被張方所誤矣!”輔曰:“然則大王将欲何處?”河間王曰:“你今雖受張方節制,是吾心腹舊将,故以實情告之。
今吾意欲斬張方之首,送與東海王,令其兩相罷兵,以通和好。
思無一人代吾效力,可制張方,惟汝英勇,可以取之。
若肯仗忠代吾行之,必然奏帝以汝頂任張方之職。
”輔曰:“吾奉主命,理所當然,既蒙鈞旨,何思過望?吾為謹身籌議之将,早晚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