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六回 石勒輔漢收趙魏

關燈
再題漢主劉淵自五鹿墟與成都王講和罷兵之後,大集兵糧,欲寇中原。

    諸葛宣于勸其養威蓄銳,以俟晉朝自敝,有隙而起,方可肆志。

    至是探得長沙王謀殺齊王,東海王又害長沙,成都王又大破東海,東海王複構王浚殘邺,以破成都。

    京邑凋毀,二王之兵盡皆覆沒,國中大亂,乃召集衆謀臣商議其事。

    宣于曰:“晉若仍舊以成都王總督兵馬,合同征進,戰争亦未蔔得地。

    今反自相殺戮,虛其腹心,毀其肢體,此天亡之時也。

    兵法雲:‘天與不取,反受其咎。

    ’臣所以勸太子休兵暫憩者,正為此也。

    今當進兵恢複漢業,正其時也!”漢主聽言大悅,複以劉聰為平晉将軍、大都督,以王彌、劉靈為先鋒,向前開路。

    劉曜曰:“此任還須我自當之。

    ”石勒曰:“永明乃是王子,輕身當先,晉必笑我将中無能者,宜以他姓人領此先鋒之職。

    ”劉曜曰:“你又思要與争搶幹功也。

    ”勒曰:“我若當先,管取奏捷。

    ”曜怒曰:“若此,則我不能奏捷也!且待我出此一差,下次讓你。

    ”勒曰:“别個巴不得有人肯去,你又苦苦要争!”陳元達見二人之意,乃奏漢主曰:“今我有此兵馬,必須分作二路而進,使晉朝不能并一敵我。

    且使王、劉二先鋒引兵一萬,出其不意,奪取壺關要路,然後大兵繼發,不緻有礙。

    今諸将在此分撥齊整,立為南、北二路征複将軍,以永明、世龍、孟孫、存忠、王彌、劉靈作三班拈阄,免得路上有争競之說。

    軍中大總俱要憑受太子玄明與國師修之節制,調之即行,不許違忤。

    ”漢主從之,乃将将官分配:劉靈為首,關防為次,其後則關謹、關河、黃臣、黃命、關山、關心、呼延晏、呼延攸、呼延颢、姜飛、曹嶷、夔安、支雄、趙固大将十六員,劉雅、朱紀、周振等副将二十馀員,作為南路之帥;王彌為首,張實為次,其後則張敬、張雄、趙染、趙概、王如、王彌、楊龍、廖翀、孔苌、桃豹、刁膺、範隆、劉欽、王伏都大将十六員,呼延模、吳豫、鮮于豐、孔豚等副将二十馀員,作為北路之帥,當殿拈阄。

    劉曜拈得姜存忠、劉靈一班,石勒拈得張孟孫、王彌一班,于是王、劉二人各帶本部校兵五千,趙固、範隆為副将,遙望壺關而進。

     此時壺關是并州刺史劉琨,見邺城空虛,命侄劉演督同姬澹與範陽王大将王曠在彼鎮守。

    當日探得漢兵來犯,即集衆商議戰守之策。

    王曠曰:“水來用掩,兵來用敵。

    當往前路阻住,勿使犯境。

    ”姬澹曰:“漢兵涉遠而來,糧必不繼,利在速戰。

    我但阻水拒險,固守勿出,彼安能得渡此地也!”王曠曰:“夫兵者以戰為事。

    今漢兵遠來,疲勞可知,我等久閑在此,正為以逸待勞,一戰可挫其鋒,不敢正視壺關矣。

    安可使之息兵養銳,與吾争戰持守也!”劉演曰:“将軍之言固是,但吾以為,善戰不如善守。

    ”澹曰:“将軍之言是已。

    兵法有雲:‘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。

    彼兵到此,持久無功,必然退去。

    待其退動,以兵擊之,可以取勝矣,何用速戰!”王曠又曰:“若據公等所言,則是遇敵而畏,坐待其攻,非丈夫也。

    豈有食君之祿,而屍位偷安可乎!”劉演見王曠以言語诋制,隻得從之。

    于是王曠領兵五千為前隊,姬澹引兵三千為後應,徑渡臨河以拒漢兵。

    劉演留兵二千守關。

    兵馬才出,隻見劉琨問知漢将侵晉,親自來看。

    及到關上,兵馬已去,琨甚不悅。

    欲待趕轉,又恐阻興不利,隻得且住。

    漢細作探報王、劉二先鋒,言晉兵渡河來矣,須要整兵伺候。

    王彌、劉靈大喜曰:“此漢主之有福矣。

    吾但懼其守住臨河,使吾不得渡耳。

    今彼過河阻戰,是不知事體之人為将,自取敗也。

    ”彌曰:“子通兄可與趙、範二将引兵六千,伏于兩腋之間,待我引兵三千搦戰,詐敗誘之。

    彼若追來,子通截出把斷歸路,不容轉去;範子盛帶兵千人,将河中船隻盡皆驅往下流;然後我等奮力擊之。

    晉兵退至河邊,見無船渡,心慌意亂,自然敗走。

    安能複渡臨河、再上壺關乎!我等趁夜将船渡過,守兵不戰而散矣。

    ”靈曰:“若此,得關必矣!”遂引兵埋伏于路。

    王彌将兵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