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五回 王浚大破司馬穎

關燈
肯從否。

    ”東海王信其言,乃連夜發使到二處會兵複駕。

    東瀛公騰見檄,亦遣使往會王浚。

     浚見東海王檄并東瀛公書,即聚衆謀士共議其事。

    遊暢曰:“此回必當赴召者,一則匡複惠帝轉洛,二則報其奪地之恨。

    倘獲成功,可免北伐之患。

    但當去約遼西、漁陽、平城之兵,一同勤王,則不見我乘報私仇之意,又可蔔其必勝。

    ”王浚大悅,即發使命往三處而去。

    不數日,猗盧使鮮于長、烏桓羯朱領兵一萬來助,段文鴦與蘇恕延各引兵一萬來至。

    王浚見三處到,即日起發。

    令祁弘領前鋒,會同東瀛公,徑望邺都而進,至平棘屯紮等齊。

    伏路守軍飛馬連夜報至邺城,言東海王會合東瀛公、幽州總管、平城、鮮卑、漁陽、遼西等,共七路兵馬,已在平棘地方,來問殺長沙王、東安王,劫遷天子之罪。

    分作三路,不日齊到。

    成都王見報大驚,急聚衆官僚等商議退兵之策。

    尚書令王戎曰:“王浚之兵猶可為敵,但鮮卑、烏桓之兵,粗猛可畏。

    為今之計,先以重利啖此二部主帥,使蘇恕延與烏桓羯朱兵駐于途不進,則王浚又不足懼矣。

    宜亟行之!”牽秀曰:“以王公所言,則是藩王求和于虜,乃示以國威之弱也。

    且有宇文、拓跋、遼段數處,焉能必其即從也。

    ”戎曰:“此等夷虜皆是思利而來,欲到中土以圖擄掠财帛耳,非實來為國家宣力。

    彼得利即止,不得利則必忿狠,其犷猛未易當也。

    ”石超曰:“前日東海王盡京城之兵而來,吾以數萬之兵,殺他片甲不留。

    王浚遠來至此,何足懼哉!”成都王壯其言,乃以王斌、李毅從石超北拒王浚,牽秀、和淳、王彥等拒司馬騰之兵,公師藩、趙讓遙拒鮮卑等兵。

    兵分三路,前後一齊起發。

    石超至平棘,離浚軍十馀裡,探得各軍皆未到,超謂衆将曰:“趁今别兵未集,先出兵與王浚一戰。

    殺退其兵,則衆皆氣沮,不敢來矣。

    ”王斌、李毅曰:“彼是祁弘為帥,不可輕視者也。

    ”超曰:“吾等與彼曆事多久,足知手段。

    隻要二公相助,彼兵遠至,易于戰也。

    ”乃催兵向前布陣,王浚亦将兵出,兩陣對圓。

    邺陣上石超出馬曰:“王幽州素稱忠義,乃中土名家,今何為勾引夷狄以攻中國士民,此愚夫愚婦之所不為。

    豈有堂堂大國,衣冠世臣,而僥此禽獸之幸哉!”王浚曰:“吾輩乃先朝勳舊,安忍賊子暴虐欺君,蠹國亂民乎!且長沙王忠聞天下,皇後、太子殊無過失,何該廢殺?東安王不從為逆,妄自戮之。

    此皆汝等賊奴助桀為虐,妄謀不軌,尚敢巧言亂道,抗拒大臣!誰先出馬,擒此逆賊?”道猶未了,先鋒祁弘應聲而出,石超揮刀接住。

    二人刀來槍去,左轉右回,一連戰上了五十馀合,氣無定息,馬不停蹄,一時未分高下。

    王斌恐超戰弘不過,拍馬出助,幽州陣上胡矩挺戟接住。

    未及十馀合,刺斜裡一彪軍馬殺到,乃東瀛公也,李毅慌忙敵住。

    牽秀見塵沙亂滾,料是兩兵接戰,飛迅趕至,當先殺入,接應諸将。

    王彥、和淳亦滾而進,混作一團,殺得塵漫平棘,地黑天昏。

     正在鏖戰,忽然旌旗塞野,喊殺之聲震動山嶽,段文鴦、蘇恕延、烏桓羯朱三路一齊殺至,沖得邺兵七零八落。

    牽秀急呼衆将:“殺回邺城,又作道理。

    ”誰知被王浚帶領王昌、王甲始、孫緯、羯末杯、蘇恕回攔住歸路。

    王彥、趙讓、公師藩三人奮力沖走,石超、李毅、牽秀、王斌、和淳殺回,被祁弘、胡矩、段文鴦、蘇恕延、東瀛公諸将随後趕至,不能得脫。

    和淳拍馬突殺,被蘇恕回所斬。

    石超乃從側手而走,又遇祁弘、胡矩雙至,超見勢急,引刀抵住。

    未及數合,猛見一将紅須赤發、黑臉黃睛,威風猛赫,狀貌猙獰,乃蘇恕回也。

    超被逼近,急欲引戰,祁弘槍如雨點而至,超脫之不去,恕回砍至馬旁,遂為祁弘一槍刺死。

    王斌看見,棄戰而走,又遇東瀛骁将劉原趕到。

    斌怒,奮勇接戰,五合之中,被劉原一刀斬于馬下。

    牽秀料不能支,放馬欲逃,見四面八方大将十馀員擁合而至。

    秀沖突三番,不得出陣,乃仰天歎曰:“吾經戰陣已久,未有如此之窘,是乃成都作事不仁,吾等助惡之過,天不佑也,尚望生乎!若被所擒,非為勇士,何顔見王浚與天下之人!”乃拔劍自刎而死。

    李毅孤身無援,被羯朱擒去。

    成都王十萬大兵全然覆沒,剩不上數千殘卒,跟公師藩等入邺。

    成都王見其狼狽,長太息曰:“今大軍全沒,眼見邺城不可居矣!洛陽城中,上官巳等輔翊太子在彼,久無正主,不若遷駕還洛,免使北兵圍城被擄。

    ”乃率衆奉惠帝欲走洛陽。

    諸王公臣子隻道北兵已到,各自逃遁,不能相顧。

    穎以牛車載帝而行,倉卒不及備行糧辎重,王彥等有糧先發在前。

     至第二日,途中乏食,帝命黃門書诏往各官借貸。

    有中黃門被囊中攜錢三千,乃将出買飯,以瓦盆進帝。

    車過武帝之陵,帝下車欲往拜谒,則左足之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