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回 晉漢通和兩罷兵
關燈
小
中
大
持入面見,告以其事。
成都王不允,弘曰:“先日蒙旨意着臣留鎮,蓋謂此耳。
臣以為國家大事,以州事托婿權領,拜表自請效力。
今本鎮乃上流門戶,倘一失守,則天下驚駭矣。
”成都王隻得勉強從之。
弘乃收拾軍馬,辭别衆王侯,星夜往荊州而去。
不二日,權管荥陽郡事、郭誦之弟郭訓上書告急于舅李矩,言:“漢劉淵遣賊将趙固、周振攻陷南陽,劫掠荥陽下縣,恃犷犯郡。
甥與三戰,因兵将少不能勝,被圍三日,以城堅退去,暴虐百姓之甚。
”李矩得報,急入告成都王曰:“臣之郡界于漢賊西北之中,倘一不守,則燕、冀、關中悉皆被擾矣。
必是小官親去,方可退賊。
”竟謝成都王,引兵望荥陽去了。
矩方起行,西涼刺史之子張實使飛馬持文書趕來告急,言:“仇池楊難敵侵寇郡縣,河外劉衛辰乘機竊發。
男在此間,西北兩救不暇。
又恐川寇窺隙而動,非我父自回恐不能平剿,緻有失誤。
”張軌得書大驚,即入中軍告禀。
成都王曰:“本欲留卿在此,争奈河西鎮重,隻得送卿且回。
退賊之後,還當來此共除劇漢,慎勿辭勞。
”軌曰:“國事敢不竭盡犬馬?但以賊寇擾民,不得已而暫違耳。
”乃命北宮純、宋配引兵二萬先起,自乃辭别各王諸同僚,慢慢而回。
不數日,各郡悉有文書來到。
并州琨子劉群上言:“僞漢遣賊将喬晬、範蔭、劉雅、朱紀、王伏都襲取上黨,複攻晉陽,太守高喬以郡降。
馬荷、盧忝二羌酋乘機占據定襄、馬邑,敗兵見屯厭次城,被圍甚急,速宜回救。
劉琨見書大懼,即時入禀成都王等。
成都王曰:“今諸侯已散去數處,越石豈可又離此地乎!”琨曰:“臣父母被害,心如刀割,在此亦無益于事矣。
況并州乃北方要郡,若還有失,山後諸州皆非國家之所有也。
”成都王曰:“孤今因齊王不付糧草,軍士食少,亦難強留。
”遂送琨回還本鎮。
陶侃亦持文書入見成都王曰:“廣州守将郭讷代臣攝管州事,有長沙人王機糾衆為亂,結連郡人溫勳、秀士留沉及據臨賀,引勾荊湖臣寇杜弢,欲襲荊州。
因皮初兵到,寇擾嶺南十分之急。
”成都王曰:“此等小寇,何足介意?但遣一将領兵前去,可即平矣。
孤當給與糧饷,使之疾往,焉必親行!”侃曰:“廣州近夷,素性狡獍,隻可德化,非可力服。
脫吾不去,恐徒傷州郡黎庶,空費國家錢糧,賊人未即平也。
”成都王曰:“其他則皆可去,士行、士雅吾實不忍相舍,欲早晚共議以資管見者也。
”侃曰:“漢寇為患,臣雖寤寐中不敢少置者。
今彼退去,卒未即出,容臣去收那賊,再來聽調。
”成都王從之,侃亦提兵乘夜而起。
順陽張光亦得告急文書,言:“部蔣李運反,投入仇池,忽引楊茂搜與蠻将生鐵佛侵邊甚熾。
”光與陳敏連營,正請敏議欲回鎮,忽然其弟陳斌行緊急私書來到,言:“反寇石冰勾引故揚州守劉機、丹陽尹王廣,揚言兄長恃兵驕橫,不待朝命,奪彼揚州。
今乃糾合親黨襲取烏江,徑渡瓜步,直攻揚州。
兄昶出兵與戰,被其所殺。
圍城甚急,急宜還兵以救根本。
”陳敏看其書,不好将見成都王,即密與張光從間道各回本鎮,不辭而去。
武威太守馬隆自魏郡移兵,令其接張、祁斷後之兵,戰鬥過傷,患病甚重,成都王使其子馬鹹以車扶回洛陽調養。
各鎮刺史見衆散去大半,軍士糧食又少,乃一同入見成都、長沙等王,求且回鎮:“若是漢寇犯域,臣等再來會合,共聽指揮,未為晚也。
”成都王曰:“今已交秋,暑氣退矣。
倘一王彌等複來寇擾,聚集衆諸侯之兵,不亦難乎!”王浚曰:“吾非不知。
但本鎮界于遼段慕容之域,彼皆胡性,或不可測。
拓跋氏又崛強黠扈,倘見臣久不還,觑隙竊發,則北方一境,又不得甯矣。
”成都王不肯,陸機曰:“幽燕乃北邊重鎮,必須禦守,非他郡之可比也。
王彭祖之請,宜當從之。
”成都王曰:“一從須要俱從,何獨王幽州乎!”于是各刺史悉皆辭去,八位親王亦皆帶兵散回本鎮。
成都王乃與陸機收兵回朝伏命,晉從悉解。
劉聰探得成都王等皆散,心中大喜,乃使人上平陽催糧草,以備攻取州郡。
剛才起行,隻見漢主差刁膺赍犒物來到。
聰問漢主起居,膺曰:“近來龍體欠安,蓋謂左右等議立劉和為太子,方稱典制。
前以太子不曾至,故聖上立功論才,未曾立長而論禮也。
徐光上言:晉王久立在先,見總六軍,恐自亂。
因此王上憂悶,病體難痊。
”劉聰聽說大驚,問于張賓、姜發,發曰:“長太子素性怯弱,羽翼亦少,太子但趣駕回朝,則無人敢異議矣。
趁今晉兵已解,作速班師,毋使後悔。
”聰以目視張賓,賓點首,劉聰遂收拾回平陽而去。
當時之人見兩國罷兵,地方得靖,有詩歎曰: 晉漢争衡幾一年,元元塗炭可辛酸。
夜聞犬吠心皆失,日聽風聲膽盡懸。
星馳僻徑甘耽苦,露宿空山忍受寒。
今朝兩敝收戈甲,始得安身貼席眠。
成都王不允,弘曰:“先日蒙旨意着臣留鎮,蓋謂此耳。
臣以為國家大事,以州事托婿權領,拜表自請效力。
今本鎮乃上流門戶,倘一失守,則天下驚駭矣。
”成都王隻得勉強從之。
弘乃收拾軍馬,辭别衆王侯,星夜往荊州而去。
不二日,權管荥陽郡事、郭誦之弟郭訓上書告急于舅李矩,言:“漢劉淵遣賊将趙固、周振攻陷南陽,劫掠荥陽下縣,恃犷犯郡。
甥與三戰,因兵将少不能勝,被圍三日,以城堅退去,暴虐百姓之甚。
”李矩得報,急入告成都王曰:“臣之郡界于漢賊西北之中,倘一不守,則燕、冀、關中悉皆被擾矣。
必是小官親去,方可退賊。
”竟謝成都王,引兵望荥陽去了。
矩方起行,西涼刺史之子張實使飛馬持文書趕來告急,言:“仇池楊難敵侵寇郡縣,河外劉衛辰乘機竊發。
男在此間,西北兩救不暇。
又恐川寇窺隙而動,非我父自回恐不能平剿,緻有失誤。
”張軌得書大驚,即入中軍告禀。
成都王曰:“本欲留卿在此,争奈河西鎮重,隻得送卿且回。
退賊之後,還當來此共除劇漢,慎勿辭勞。
”軌曰:“國事敢不竭盡犬馬?但以賊寇擾民,不得已而暫違耳。
”乃命北宮純、宋配引兵二萬先起,自乃辭别各王諸同僚,慢慢而回。
不數日,各郡悉有文書來到。
并州琨子劉群上言:“僞漢遣賊将喬晬、範蔭、劉雅、朱紀、王伏都襲取上黨,複攻晉陽,太守高喬以郡降。
馬荷、盧忝二羌酋乘機占據定襄、馬邑,敗兵見屯厭次城,被圍甚急,速宜回救。
劉琨見書大懼,即時入禀成都王等。
成都王曰:“今諸侯已散去數處,越石豈可又離此地乎!”琨曰:“臣父母被害,心如刀割,在此亦無益于事矣。
況并州乃北方要郡,若還有失,山後諸州皆非國家之所有也。
”成都王曰:“孤今因齊王不付糧草,軍士食少,亦難強留。
”遂送琨回還本鎮。
陶侃亦持文書入見成都王曰:“廣州守将郭讷代臣攝管州事,有長沙人王機糾衆為亂,結連郡人溫勳、秀士留沉及據臨賀,引勾荊湖臣寇杜弢,欲襲荊州。
因皮初兵到,寇擾嶺南十分之急。
”成都王曰:“此等小寇,何足介意?但遣一将領兵前去,可即平矣。
孤當給與糧饷,使之疾往,焉必親行!”侃曰:“廣州近夷,素性狡獍,隻可德化,非可力服。
脫吾不去,恐徒傷州郡黎庶,空費國家錢糧,賊人未即平也。
”成都王曰:“其他則皆可去,士行、士雅吾實不忍相舍,欲早晚共議以資管見者也。
”侃曰:“漢寇為患,臣雖寤寐中不敢少置者。
今彼退去,卒未即出,容臣去收那賊,再來聽調。
”成都王從之,侃亦提兵乘夜而起。
順陽張光亦得告急文書,言:“部蔣李運反,投入仇池,忽引楊茂搜與蠻将生鐵佛侵邊甚熾。
”光與陳敏連營,正請敏議欲回鎮,忽然其弟陳斌行緊急私書來到,言:“反寇石冰勾引故揚州守劉機、丹陽尹王廣,揚言兄長恃兵驕橫,不待朝命,奪彼揚州。
今乃糾合親黨襲取烏江,徑渡瓜步,直攻揚州。
兄昶出兵與戰,被其所殺。
圍城甚急,急宜還兵以救根本。
”陳敏看其書,不好将見成都王,即密與張光從間道各回本鎮,不辭而去。
武威太守馬隆自魏郡移兵,令其接張、祁斷後之兵,戰鬥過傷,患病甚重,成都王使其子馬鹹以車扶回洛陽調養。
各鎮刺史見衆散去大半,軍士糧食又少,乃一同入見成都、長沙等王,求且回鎮:“若是漢寇犯域,臣等再來會合,共聽指揮,未為晚也。
”成都王曰:“今已交秋,暑氣退矣。
倘一王彌等複來寇擾,聚集衆諸侯之兵,不亦難乎!”王浚曰:“吾非不知。
但本鎮界于遼段慕容之域,彼皆胡性,或不可測。
拓跋氏又崛強黠扈,倘見臣久不還,觑隙竊發,則北方一境,又不得甯矣。
”成都王不肯,陸機曰:“幽燕乃北邊重鎮,必須禦守,非他郡之可比也。
王彭祖之請,宜當從之。
”成都王曰:“一從須要俱從,何獨王幽州乎!”于是各刺史悉皆辭去,八位親王亦皆帶兵散回本鎮。
成都王乃與陸機收兵回朝伏命,晉從悉解。
劉聰探得成都王等皆散,心中大喜,乃使人上平陽催糧草,以備攻取州郡。
剛才起行,隻見漢主差刁膺赍犒物來到。
聰問漢主起居,膺曰:“近來龍體欠安,蓋謂左右等議立劉和為太子,方稱典制。
前以太子不曾至,故聖上立功論才,未曾立長而論禮也。
徐光上言:晉王久立在先,見總六軍,恐自亂。
因此王上憂悶,病體難痊。
”劉聰聽說大驚,問于張賓、姜發,發曰:“長太子素性怯弱,羽翼亦少,太子但趣駕回朝,則無人敢異議矣。
趁今晉兵已解,作速班師,毋使後悔。
”聰以目視張賓,賓點首,劉聰遂收拾回平陽而去。
當時之人見兩國罷兵,地方得靖,有詩歎曰: 晉漢争衡幾一年,元元塗炭可辛酸。
夜聞犬吠心皆失,日聽風聲膽盡懸。
星馳僻徑甘耽苦,露宿空山忍受寒。
今朝兩敝收戈甲,始得安身貼席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