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回 晉漢通和兩罷兵

關燈
言折兵萬馀,胡甯、庾融二将被殺,楊興寶傷重甚危,劉皇子亦為射傷,劉子通遭苟晞槍中左腿,皆在寨外,無顔敢入。

    聰使張賓、劉欽出外召入,微責彌、曜四人曰:“豈不聞人與誓約,背之不祥。

    且歸師勿掩,古今至言。

    汝等恃血氣之勇,效匹夫之行,不遵軍令,擅用兵馬,以緻大敗。

    理合從法,姑念為國誤堕詭計,不罪汝等。

    今後切不可造次妄進,須要定謀方戰。

    喜得晉兵知已,渡河而去。

    若其亦與汝等見識,合兵追來,以責失信之罪,此等炎熱天氣,一被圍城,糧又欠少,水且不敷,豈不受他壓制乎!”衆将惶恐告罪而退。

    次日升帳,張賓進議曰:“今晉兵已過漳河,殿下亦不可失信。

    宜将人馬渡靈昌河,往邯鄲大郡駐紮。

    養蓄威銳,待時而動,以息軍民,使得安獲秋成,不亦善乎!”諸将曰:“晉師尚不曾散,皆在蕩陰。

    我若退去,則瀛州、汲兖皆被所複,不救則前功盡棄,救則依舊是戰。

    勿若隻在此處屯紮,使彼不敢窺瞰數郡,何必退哉!”姜發曰:“不然。

    我若不退,成都王與衆刺史疑吾有異,定是驚懼,不敢散去。

    一交秋收,必有再來之意,豈非自使人懷備我之心也。

    若還釋此而去,不過數月,各鎮兵馬支給不便,心志必解,各各散回本鎮去矣。

    諸侯一散,見此回不能成功,反折兵将,乃不複至矣。

    ”張賓曰:“存忠高見不在大都督之下也。

    況今齊王獨掌朝權,司馬穎成功,冏之所不悅也。

    解散之事,不蔔而知。

    成都諸王一入洛陽,齊王之隙必起矣,安能再集天下大兵,以起漳河之戰乎!然後再觀時勢,分兵再出,平陽、钜鹿之功可複見矣。

    ”劉玄明曰:“二軍師之言理明見到,甚合權宜。

    修之高見還是如何?”宣于曰:“臣每夜好觀天象,見晉之氣數尚盛。

    但難星在于洛陽分野之位,必生内亂。

    内亂一發,自顧無暇矣。

    諸侯之兵,不日自當解散,焉能久住?”劉聰從之。

    留曹嶷督兵一萬,鎮守魏郡,大軍俱至邯鄲而去。

    劉聰到郡,與衆議曰:“晉兵尚然如此之盛,吾等終不能橫行中原矣!”宣于曰:“太子休慮。

    吾觀晉朝之亂,不出數年。

    邊藩各将自霸,土宇瓜分,四方救護不疊,軍兵支吾無及,武備俱懈。

    那時乘隙振旅,徑趨洛陽,則一鼓可下。

    奪其京邑,擒其君臣,中原入掌中矣!譬如人之一身,内腑既潰,四肢随憊。

    大功不在速成也。

    ”劉聰聽言大喜,即令諸葛宣于将兵馬一半,回平陽伏命而去,不在話下。

     且說成都王在蕩陰駐紮,軍兵七十馀萬,連營三百馀裡,日給浩大,錢糧不敷。

    先遣人入洛陽報高雞泊之捷,次再發令,董艾同韓泰将本部人馬還京,求懇錢糧。

    齊王大喜,即議解運兵饷,前往蕩陰,以給六軍。

    其心腹幸臣董艾自五鹿墟提兵回京,密說齊王,言:“成都王執掌十八路諸侯,其指揮号令,不忝韓信之在九裡山也。

    且八王亦憑其驅役,羽翼既廣,威權甚盛。

    大王亦當善與之交,莫使相忤,以緻成隙可也。

    ”齊王以問于孫洵、葛旟,洵、旟曰:“今成都王總此大權,甚惬衆望,諸侯皆樂為之用。

    倘獲平賊之後,歸朝受職,一有不快于心,嫌隙頓生,于大王身上将見不美矣。

    茲喜漢兵已退,且莫赴糧,修書送去,推以孫秀蠹耗錢糧,府庫空虛,京畿無給。

    自解邺之後,并未有儲蓄,容陸續應赴。

    先送牛酒權為犒賞,待其食盡散去,衆人之羽翼以解,成都之威權自不能妄生釁隙矣。

    倘即漢寇再來,我卻另舉主帥,則無患矣。

    ”齊王深信二人之言,差使命持書,赍犒物往蕩陰分賞士卒。

    成都王見書,悶悶不悅,召陸機、盧志共議其事。

    志曰:“軍馬未動,糧草先行。

    我等馬頭一動,各郡轉運星夜至京矣,豈有無糧之理乎!此必葛旟、董艾奸妒,恐大王成功威重而然也。

    ”石超、牽秀曰:“吾亦知是此賊抑我王之謀。

    且我等出死力以幹國功,董、葛等坐享安逸,忘卻滅趙之勞,反懷妒忌之意。

    領兵在外而不付糧饷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!理合即興問罪之師,奈何漢寇未平,恐人笑耳!”成都王曰:“二卿息言。

    吾承旨讨賊,掌握大權,苟亦妄發,必緻遺臭後世矣。

    ”超、秀乃退。

     成都王恐衆心有變,密召忠義刺史李矩、劉琨、陶侃、劉弘、張光、劉沉六人上帳,以齊王卻糧之書與衆看之。

    荊州刺史劉弘曰:“三軍以食為命,既齊王書言待後解付,我等豈可坐視軍變?必須各出己糧,聊濟一時之急。

    我地稍近,先着人去取十萬石來助。

    列位亦須各仗忠義,不得推拒。

    再若使人入京催取,齊王自無辭矣。

    ”成都王曰:“卿等如此忠心報國,何、參、平、勃可并語也。

    ”六人辭出。

    正欲遣使催糧,忽荊州攝事夏涉行告急文書到,道:“漢寇姜發使人入蜀,約成都李雄東掠荊、襄。

    李雄又溝通荊寇張昌舊黨杜曾、王沖等,複反劫掠府縣。

    新野王牙将虞彪領兵振剿,被賊所殺。

    甚是猖獗,不日将寇荊襄,百姓甚是震恐。

    宜早為計。

    ”劉弘見書大驚,即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