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回 成都王大會軍兵

關燈


    部下有邊将樹善戎、沒骨能、獨孤雄、奚道那、豐引,親子馬鹹等。

    帶領番漢人馬三千、中兵四萬,來邺聽用。

    按《晉史》:馬隆字季興,東平平陸人也。

    少有智勇,好立名節。

    晉初,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誅,舉州無敢收殓者。

    隆乃愚之武吏,托稱為客,私以财置棺,殓其屍而葬之,植松柏于墓,服喪三年。

    人皆羨之。

    将伐吳,下诏募兵。

    兖州刺史舉馬隆勇而多智,有良将之才,武帝擢為司馬督護。

    涼州刺史楊欣失羌戎之和好,馬隆陳其終必見敗,帝不之信。

    未幾,虜果叛殺楊欣,河西隔絕。

    武帝歎曰:“誰能為我讨此逆虜,以通涼州?”舉朝不敢對。

    馬隆曰:“陛下若肯委任于臣,臣去可能平之。

    ”帝曰:“若果能滅賊,何有不委任乎?但未知卿有何術以制彼,試言其概。

    ”隆曰:“陛下必若用臣,當聽臣自行,在随時應變,相勢用奇耳。

    ”帝曰:“用兵幾何?”隆曰:“止須選募精勇三千,教之以法,授之以車,徐徐審戰,鼓行而西。

    秉陛下之威福,臣自度逆醜不足難也。

    ”帝壯而許之,加隆為武威将軍、行武威太守事,刻日出征。

    衆公卿荀勖等佥曰:“六軍之設,既多州縣,郡兵亦衆,但當選而用之,不宜橫設選募,以亂常典。

    馬隆小将,謬妄之說,不可從也。

    ”帝曰:“既已任人,焉可複悔。

    ”乃弗聽衆谏,竟敕馬隆依數揀選。

    隆乃于教場中立一标的,募能引弩弓四十鈞者射之。

    自旦至日中,得三千五百人。

    隆曰:“足矣。

    ”複詣武庫選兵仗,武庫令與隆忿争。

    禦史中丞劾隆無狀,隆奏曰:“臣今赴河西,忘身緻命,以報所任。

    庫令乃以魏時朽仗見給,兵不堪用,非陛下使臣滅賊之意也。

    ”帝深責武庫令,選精仗,給隆三年軍資。

    于是西渡溫水,遇虜帥樹機能等,或乘險以遏隆前,或設伏以斷隆後。

    隆乃依孔明銀坑洞車戰法,作偏箱車,中安糧草,外立以兵。

    地廣處則施鹿角,車方軌而進;地狹處則施木栅于上,且戰且行。

    弓箭所着者,賊皆應弦而倒。

    奇謀間發,出敵不意。

    賊皆負鐵甲以防箭,隆取磁石成壘,阻賊于狹道,官兵皆易以皮甲,伏以伺之。

    賊至壘所,鐵甲左轉左粘,右轉右粘,官兵四發,賊手難施。

    轉戰百裡,殺死數萬,賊勢大否。

    自隆西行,朝廷音檄斷絕,鹹以為全軍盡沒矣。

    忽一日中夜,隆使至洛上疏,帝乃鼓掌歡笑。

    诘旦,召群臣謂曰:“若從衆卿所言,則無秦涼矣。

    ”乃降诏曰:“馬隆能以偏師寡旅,奮不顧身,冒難赴險,克濟其功。

    宜拜宣威将軍,加赤幢鼓樂以旌之。

    ”隆得到武威,虜部大人猝跋韓并且方能等,率衆萬馀歸降。

    又出兵說樹善戎、沒骨能等服。

    惟樹機能不附,即使猝沒并且樹四部共征機能。

    戰三日夜,機能大敗,為馬鹹伏于要路斬之,夷乃盡平。

    報捷于朝,帝命議加秩賞。

    有司奏言:“隆未出師,已加顯爵,不更益矣。

    ”楊珧曰:“募兵未出,先加彼爵者,實乃導其成功,遙受虛位耳。

    今隆全克西土,複回疆域,豈可以前授虛祿而塞後之實功?宜當旌賞,以勵将來。

    ”武帝從之,封奉高侯。

    積十馀年,殘虜不盡僚,據險守固,時出侵掠。

    隆悉散軍士,假為耕種,虜等心寬,更不設備。

    遣卒進兵,遂大破之,衆皆絕迹,無敢再寇。

    至是與張軌一同率兵至邺城,共征僞漢。

     第十四路諸侯,武陵太守應詹,孝義感人,恩威服衆。

    部領勇将沈吟、蔣和、胡德、方能、應诏等,引兵三萬赴召。

    按《晉史》:應詹字思遠,汝南南頓人。

    魏侍中應璩之孫也。

    詹幼孤,為祖母撫養。

    年十馀歲,祖母又喪。

    居喪,哀毀骨立,頓杖而後起,因以孝聞。

    家頗富于财,年稚弱,請族之廉能者委托資産,情若至親,并無疑忌,世人稱異焉。

    弱冠知名。

    質素弘雅,人雖犯而勿之較,以學藝文章稱于時。

    司徒何劭見之歎曰:“君子哉若人!”初辟為太子舍人,趙王倫以為太子長史。

    倫誅,坐免官,成都王又辟為掾。

    時骠騎中郎諸葛玖,事長沙王義。

    詣邺,甚道義之非。

    詹與玖有舊,斥之曰:“仁林何與樂毅之相詭也!”玖慚愧而出。

    劉弘乃詹之舅祖,召為司馬,謂之曰:“君器識宏深,後日當代老朽于荊南矣。

    ”悉以軍政委之。

    弘著勳漢南,皆詹之力也。

    王澄為荊州刺史,遷詹南平太守,兼督武陵天門三郡軍事。

    詹至,讨平叛蠻。

    時諸王鹹妒,诏令不一,諸蠻皆怨欲叛。

    詹知,召諸蠻渠帥,破券為誓,與結盟好,各蠻感悅。

    天下大亂,詹境獨全。

    百姓歌曰:“亂離既溥,殆為灰朽。

    僥幸之運,賴茲應侯。

    歲寒不凋,孤境獨守。

    拯我塗炭,惠隆丘鬥。

    潤同江海,恩猶父母。

    ”又有蜀寇杜疇作亂來寇,山簡假詹五郡軍事,大破杜疇。

    又與陶侃協破杜弢于長沙,賊中金寶山積,詹一無所取,惟收圖書而已。

    王敦嘉其廉,上功狀于朝,賜詹為颍陽侯。

    在荊南時,陳留郡人王沖作亂,欲迎詹為主,詹切責,沖不忿怨,其得人情如此。

    遷巴東監軍,郡士攀轅号哭,如失父母。

    後人有詩贊曰: 德服群蠻羨應詹,恩加百姓衆稱傳。

    讴歌載道喬遷日,擁辔沿途泣挽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