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五回 漢奪魏郡渡漳河
關燈
小
中
大
?”度曰:“吾父屢德袁氏之恩。
今彼遠來求援,豈可坐而不救?是有辜于人也。
”跋扈又曰:“夫事有可行可止,當順時之勢耳。
今天方助曹暴袁之時,如兵不勝,複有冒特之事,而欲圖存還可得乎?”度曰:“然則袁尚兄弟在此苦求,将何言以止之?”跋扈曰:“但以計緩延,觀察曹公何如而行。
彼縱是強賓,亦不能壓主,敢有他乎?”度從之。
曹操果勒兵欲讨公孫度,度徘徊畏懼。
時郭嘉病,遺書與操,頓兵不進。
袁尚欲迫度進兵,度懼操,斬二袁降操。
度死,子公孫淵立。
淵恃兵糧強盛,叛魏侵寇。
跋扈谏之不聽,魏主丕怒淵不仁,命司馬懿讨平之。
慕容氏舉右部歸魏,封率義公,賜邑棘城。
跋扈死,子涉歸立,涉歸生廆。
廆字奕落,幼魁梧,豐姿雄偉,有大度。
晉安北将軍張華雅有知人之鑒,守幽州時,巡按遼薊。
廆以父死谒華上狀,華異之,謂廆曰:“子他日必為濟世之器,誠命世才也。
”因以己所佩簪服賜之,相與結納。
華歸朝。
至元康四年間,廆見氣勢漸盛,遂有大志。
以棘城乃颛顼舊都,必當興旺,即自置将佐,招納賢士,教民農桑課讀,習衣冠法制,數年之間,同于上國。
值中朝多亂,親王相殘,有親黨部落懼罪累及,相率北走。
聞廆大度,争慕而歸之。
廆皆撫納,舉其英俊,随才授任,衆至十馀萬。
晉見其盛,乃封廆為遼東刺史。
時遼西段氏世居盧龍,雄強而盛,不禮士夫。
遼中有碩士裴嶷清正方重,多才略,其兄裴武為玄菟太守,武子裴開亦是俊才。
武卒于任,裴嶷與開護喪歸葬,過谒慕容廆。
廆甚敬之,厚贈吊儀,留連不忍别。
行及遼西,因亂作道路不得通,嶷欲轉遼東。
開曰:“何不近依段氏,而又遠徙跋涉?且段氏強而慕容氏弱,叔奚又欲舍強而就其弱哉?”嶷曰:“今我之所投,欲托以甯足也,豈得不慎擇乎?吾觀段氏兄弟,徒恃強猛,并無遠略,焉能禮待國士?慕容刺史修仁布德,有安民定伯之志,加以國豐民富,若往從之,上可以立功名,下可以庇宗族,汝不曾察其實也。
”于是開從嶷命,複返就廆。
廆大悅,以嶷為謀主,開為從事,厚葬裴武。
自茲廆部英才濟濟,有二裴、遊暢、遊邃、逢羨、封抽、宋該、皇甫岌、皇甫真、封奕、封裕共典機務,遼大治。
王浚聞廆部下有遊暢乃世之高士,因以手書招之,至于再再。
暢不得已,乃白廆而治裝,其弟遊邃曰:“王彭祖必不能容人,且恐其弗能久矣,宜且盤桓以俟之。
”暢曰:“王公忍而多疑,今彼手書至再,殷勤延迓。
我若羁拂不往,禍将累及汝身矣。
且亂世之中,宗族亦宜分處,冀免遺種,何為而執乎?”邃從其言。
廆以書送暢就浚,後與俱沒于石勒。
至是慕容廆兵勢日盛,及見晉帝诏至,命其起兵共破劉漢,乃聚衆計議其事。
有言宜弗助晉,存漢以為外懼者,有言宜動兵奉诏以希封賞公侯者,議論紛紛,未能得決。
忽報漢主差諸葛宣于來此交聘,慕容廆乃令衆謀士迎入。
叙禮以訖,廆曰:“使相遠臨敝州,抑将有所利乎?”宣于曰:“非但曰利,将有非常之益報君耳!”廆曰:“何為其然也?”宣于曰:“昨聞司馬冏以檄下公,令起兵赴邺,的乎否乎?”廆曰:“有之。
”宣于曰:“今晉國不道,率土皆知,骨肉相殘,弑母殺子,鸩後戮弟,忠臣擯斥,酒徒居朝,不問智愚,知其敗亡可立而待。
故我主因人心而起,思複寸土,以祀先廟。
此正英雄崛起之時,而足下反欲助纣為虐而淩同類乎?”廆曰:“不然,吾父子事晉,未嘗欺我,今奉诏而不往,是背夙德,不信于大國,将為叛臣也。
”宣于曰:“今中原大亂,英雄角力,惟遼獨甯。
兵法雲:立國為上,保國次之。
今足下兵糧為中國之畏,不思遠圖,乘時立尺寸之業,顯祖宗于後世,而欲區區為人鷹犬,竊謂為君所不取也。
矧足下必欲遠行,仆恐段氏議其後,王浚攻其前,劉琨、拓跋乘勢而來,此趙魏協謀智伯之時,甚為足下憂之。
兵法雲:好勇鬥遠,明者病之。
”慕容廆見宣于之言有理,乃曰:“宣于至賓館宴款。
”召衆謀士議曰:“适間諸葛之言,似乎近理,汝等高見,以為何如?”裴嶷曰:“所論甚合時宜,此際正值中原大亂,但當保境安民,養威蓄銳,以圖後舉,何暇遠求徼幸。
”遊邃曰:“兵法有攻有守,務在随事應變。
今若為彼出兵,未蔔即勝,倘若奸雄竊發,則我反不得安息,禍患起矣。
”廆曰:“言雖俱是,将何以複晉旨?況我皆是受其封享者。
”封抽曰:“且虛言回報即日起兵,但隻延捱,看緊慢以為去就,自然兩無背戾矣。
”裴嶷曰:“凡事當思萬全,可以進則進,可以止則止。
若欲姑持兩端,是不智也。
當從淵請,免緻惹禍,焉用疑為?”慕容尚猶豫,皇甫岌曰:“裴公之言是已。
漢劉淵來求罷兵,蓋懼晉勢盛耳。
我若不允其請,彼必力說段氏以襲我境,是起鄰邦兵端矣,豈非遙盡虛忠而近失大義,患害恐未獲少息也。
”廆遂決意不助晉兵,即請宣于入,謂曰:“謹依使相教命,仆不敢動兵以益虐晉矣。
”即備土儀報币,差兵送宣于出境。
後人有詩贊宣于曰: 宣于雄辨莫能俦,不忝祖亮說吳侯。
片言數萬強兵退,天遣高才輔漢劉。
今彼遠來求援,豈可坐而不救?是有辜于人也。
”跋扈又曰:“夫事有可行可止,當順時之勢耳。
今天方助曹暴袁之時,如兵不勝,複有冒特之事,而欲圖存還可得乎?”度曰:“然則袁尚兄弟在此苦求,将何言以止之?”跋扈曰:“但以計緩延,觀察曹公何如而行。
彼縱是強賓,亦不能壓主,敢有他乎?”度從之。
曹操果勒兵欲讨公孫度,度徘徊畏懼。
時郭嘉病,遺書與操,頓兵不進。
袁尚欲迫度進兵,度懼操,斬二袁降操。
度死,子公孫淵立。
淵恃兵糧強盛,叛魏侵寇。
跋扈谏之不聽,魏主丕怒淵不仁,命司馬懿讨平之。
慕容氏舉右部歸魏,封率義公,賜邑棘城。
跋扈死,子涉歸立,涉歸生廆。
廆字奕落,幼魁梧,豐姿雄偉,有大度。
晉安北将軍張華雅有知人之鑒,守幽州時,巡按遼薊。
廆以父死谒華上狀,華異之,謂廆曰:“子他日必為濟世之器,誠命世才也。
”因以己所佩簪服賜之,相與結納。
華歸朝。
至元康四年間,廆見氣勢漸盛,遂有大志。
以棘城乃颛顼舊都,必當興旺,即自置将佐,招納賢士,教民農桑課讀,習衣冠法制,數年之間,同于上國。
值中朝多亂,親王相殘,有親黨部落懼罪累及,相率北走。
聞廆大度,争慕而歸之。
廆皆撫納,舉其英俊,随才授任,衆至十馀萬。
晉見其盛,乃封廆為遼東刺史。
時遼西段氏世居盧龍,雄強而盛,不禮士夫。
遼中有碩士裴嶷清正方重,多才略,其兄裴武為玄菟太守,武子裴開亦是俊才。
武卒于任,裴嶷與開護喪歸葬,過谒慕容廆。
廆甚敬之,厚贈吊儀,留連不忍别。
行及遼西,因亂作道路不得通,嶷欲轉遼東。
開曰:“何不近依段氏,而又遠徙跋涉?且段氏強而慕容氏弱,叔奚又欲舍強而就其弱哉?”嶷曰:“今我之所投,欲托以甯足也,豈得不慎擇乎?吾觀段氏兄弟,徒恃強猛,并無遠略,焉能禮待國士?慕容刺史修仁布德,有安民定伯之志,加以國豐民富,若往從之,上可以立功名,下可以庇宗族,汝不曾察其實也。
”于是開從嶷命,複返就廆。
廆大悅,以嶷為謀主,開為從事,厚葬裴武。
自茲廆部英才濟濟,有二裴、遊暢、遊邃、逢羨、封抽、宋該、皇甫岌、皇甫真、封奕、封裕共典機務,遼大治。
王浚聞廆部下有遊暢乃世之高士,因以手書招之,至于再再。
暢不得已,乃白廆而治裝,其弟遊邃曰:“王彭祖必不能容人,且恐其弗能久矣,宜且盤桓以俟之。
”暢曰:“王公忍而多疑,今彼手書至再,殷勤延迓。
我若羁拂不往,禍将累及汝身矣。
且亂世之中,宗族亦宜分處,冀免遺種,何為而執乎?”邃從其言。
廆以書送暢就浚,後與俱沒于石勒。
至是慕容廆兵勢日盛,及見晉帝诏至,命其起兵共破劉漢,乃聚衆計議其事。
有言宜弗助晉,存漢以為外懼者,有言宜動兵奉诏以希封賞公侯者,議論紛紛,未能得決。
忽報漢主差諸葛宣于來此交聘,慕容廆乃令衆謀士迎入。
叙禮以訖,廆曰:“使相遠臨敝州,抑将有所利乎?”宣于曰:“非但曰利,将有非常之益報君耳!”廆曰:“何為其然也?”宣于曰:“昨聞司馬冏以檄下公,令起兵赴邺,的乎否乎?”廆曰:“有之。
”宣于曰:“今晉國不道,率土皆知,骨肉相殘,弑母殺子,鸩後戮弟,忠臣擯斥,酒徒居朝,不問智愚,知其敗亡可立而待。
故我主因人心而起,思複寸土,以祀先廟。
此正英雄崛起之時,而足下反欲助纣為虐而淩同類乎?”廆曰:“不然,吾父子事晉,未嘗欺我,今奉诏而不往,是背夙德,不信于大國,将為叛臣也。
”宣于曰:“今中原大亂,英雄角力,惟遼獨甯。
兵法雲:立國為上,保國次之。
今足下兵糧為中國之畏,不思遠圖,乘時立尺寸之業,顯祖宗于後世,而欲區區為人鷹犬,竊謂為君所不取也。
矧足下必欲遠行,仆恐段氏議其後,王浚攻其前,劉琨、拓跋乘勢而來,此趙魏協謀智伯之時,甚為足下憂之。
兵法雲:好勇鬥遠,明者病之。
”慕容廆見宣于之言有理,乃曰:“宣于至賓館宴款。
”召衆謀士議曰:“适間諸葛之言,似乎近理,汝等高見,以為何如?”裴嶷曰:“所論甚合時宜,此際正值中原大亂,但當保境安民,養威蓄銳,以圖後舉,何暇遠求徼幸。
”遊邃曰:“兵法有攻有守,務在随事應變。
今若為彼出兵,未蔔即勝,倘若奸雄竊發,則我反不得安息,禍患起矣。
”廆曰:“言雖俱是,将何以複晉旨?況我皆是受其封享者。
”封抽曰:“且虛言回報即日起兵,但隻延捱,看緊慢以為去就,自然兩無背戾矣。
”裴嶷曰:“凡事當思萬全,可以進則進,可以止則止。
若欲姑持兩端,是不智也。
當從淵請,免緻惹禍,焉用疑為?”慕容尚猶豫,皇甫岌曰:“裴公之言是已。
漢劉淵來求罷兵,蓋懼晉勢盛耳。
我若不允其請,彼必力說段氏以襲我境,是起鄰邦兵端矣,豈非遙盡虛忠而近失大義,患害恐未獲少息也。
”廆遂決意不助晉兵,即請宣于入,謂曰:“謹依使相教命,仆不敢動兵以益虐晉矣。
”即備土儀報币,差兵送宣于出境。
後人有詩贊宣于曰: 宣于雄辨莫能俦,不忝祖亮說吳侯。
片言數萬強兵退,天遣高才輔漢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