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五回 漢奪魏郡渡漳河

關燈
至銅雀台下寨。

    聞知晉修邺台,聚兵征漢,劉聰召張賓共議其事,賓曰:“且寫曉谕四處張挂,招谕百姓,以探晉兵強弱如何。

    若其即來對敵,則我當上平陽請兵增助,以防其鋒銳之勢;若其未即來拒,則是兵力不齊,心尚有怯,且又紮住,與戰一番,看時勢而行。

    ”聰從之,遂寫榜文往各處張挂,雲: 漢大元帥劉曉谕遠近人等:今我大漢重興,開複故業,雄兵六十馀萬,戰将三百馀員,磨刀則太行山缺,飲水則盟津河幹,戰則必勝,攻則必取,破常、钜、邯鄲勢如破竹,取瀛州、汲、兖功猶席卷。

    凡昔舊民皆當念漢大德,毋得執迷抗拒,自取殺戮。

    其有臣晉官僚如肯去逆向順複佐炎劉同立功名者,定然列土封職,并無疑貳。

    榜行到日,仰衆知之。

    榜至邺地,土人揭取,獻入帥府。

     成都王看之大怒,即聚衆将商議曰:“叵耐背主賊奴,敢恁無狀!不必諸侯俱到,孤當首先擒此猾賊,以正妄言之罪。

    ”正議點兵,行牌報道齊王差董艾帶京兵五萬送陸元帥來到,成都王乃止。

    次日,陸機兵到,成都王遣人迎入,禮罷,告以榜文進兵之事。

    機曰:“未可造次,臣聞劉聰部下有王彌、劉靈,皆稱萬人之敵,關防、張實、關謹、張敬不亞祖父之勇,張賓深明陣法,諸葛能決成敗,其他智謀勇略之将甚廣。

    今若不待諸王侯同到,先去出戰,恐或不勝,銳氣少挫,反緻三軍膽怯,未為善也。

    ”成都王從之,下令各處,使石超、牽秀等往助守住險隘,以待大兵俱至,方許進戰。

    漢之細作探得消息,報入中軍,言晉兵不來拒戰,非是畏怯。

    今以大會天下十八路之兵,拜陸機為元帥,限一月取齊,故此未動。

    張賓曰:“晉兵屢屢被吾所敗,故此不甘。

    成都王建此謀議,意在欲破我等。

    我等亦須立意,不與往日相似矣。

    ”衆将曰:“今此之地,前有兵後有河,非可相持構戰之所。

    不若轉守魏郡,分兵一半紮營于外,與内相犄,可以敵拒晉兵。

    ”張賓曰:“我今到此,不戰而退,是懼怕矣,焉望成其大事?但當飛報至平陽,奏知皇上,急發大兵糧草前來接濟,一面将兵馬分作五處,中間立一大營,兩邊各立二寨,以防攻擊,好相救應。

    下令各營不可妄動,凡事必須謀議而行,協力守助。

    待其兵到,與之一戰,始知強弱。

    ”張賓調度以訖,連發二道告急文書,星夜往平陽而去。

     不數日,飛馬早到,即将表文進入朝中。

    文書遞至兵曹,漢主淵正與陳長宏、徐普明計議晉朝之事,忽見表至,即時開看。

    漢主大驚曰:“此事将安處之?”徐光曰:“欲為不易之事,當立莫大之志,陛下何即以此動心也?”頃而兵馬亦至,将催糧文書入奏。

    漢主問于元達,元達曰:“斯亦無妨,臣已久料晉朝承統中原,屢屢被吾窘辱,必定大集士馬,與我軍有一場大戰,前後之所不免者。

    但此一陣,成敗之所關系,取威定霸,平靜海宇,皆在這回也。

    司馬諸王之兵,皆不足為意,但有數處可慮者,須請右相修之議一良策,退得其兵,則無憂矣。

    ”淵即使人宣修之上殿,謂之曰:“昨日張軍師有告急表到,言晉朝合天下鎮兵來破我等,丞相高謀,有何退敵之策?”諸葛宣于曰:“晉國雖則大會軍兵,衆心不一,将士縱然用命,無如我之協力。

    所懼者,遼東慕容廆與平城拓跋猗盧、秦州蒲洪、姚弋仲四路之兵。

    彼若從晉以兵蹑我之後,則是四面受敵,時事未可知也。

    若得一舌辨之士,奉币前往四處,以利害說之,止其按兵不動,則晉兵或不能勝我矣。

    遼西段氏盡忠于晉,與王浚為婚,說亦不從,不須去見。

    ”漢主曰:“此行進止關于國勢,職任匪輕,必得蘇、張、随、陸之口,方能動得諸雄。

    今我國文武雖多,求其出使四方,不辱君命者,恐難其選也。

    ”陳元達曰:“衆臣宰之中,英才雖有,奈四處主帥皆是雄傑,必得識見超群、辭華出類者,方可聳其視聽。

    以臣度之,非諸葛公親行,不能諧此大事。

    ”漢主顧謂宣于曰:“陳長宏薦卿,卿勿以為妄。

    朕亦遍觀群臣,須卿親行,但以國相不在使列,難敢煩卿耳!”宣于曰:“臣荷主上榮寵,每思報效,恨無門耳。

    長宏到平陽之日,臣已許必有從軍臨陣之說矣。

    今既有遣,敢辭勞乎?”漢主曰:“卿乃大臣,實不可少離廟堂,但事出無已,隻得勉卿一行。

    ”宣于曰:“臣本不才,既承君命,請即便行。

    ”漢主乃備金珠币帛,車一輛,侍從十人,親送宣于起身,先往遼東慕容廆處而去。

     按《晉史》:慕容跋扈者,其先乃有熊氏之後,扈生而甚有智略,事于遼東,為公孫度右部長。

    因袁紹連結公孫度與冒特為黨援,霸據河北以拒曹操等兵,後袁紹戰死,紹子勢敗,欲起二處之兵以複操仇。

    慕容氏知袁尚兄弟不睦,諒必自起争端緻敗,乃佯為應命,翹望不進,以緩二袁。

    惟冒特感紹之恩,盡起傾國人馬以戰操。

    操見其兵多勢猛,欲還許昌以避其鋒,張遼曰:“冒将之兵雖衆,多而不整,且連日陰雨,弓不堪用,可一戰而擒也。

    ”操用遼言,以計誘之,大破冒特。

    袁紹二子見冒特敗死,複自相合,東投公孫度借兵複仇。

    度召慕容跋扈議之,跋扈曰:“冒特自不諒力,以緻敗亡,今主帥不鑒前車之覆,又欲妄進市禍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