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五回 漢奪魏郡渡漳河

關燈
成都王司馬穎奉诏入洛,朝見惠帝以畢,即往齊王府中谒見。

    齊王問曰:“今川蜀陷于胡寇,漢虜又大擾燕趙,各郡具奏入朝,言劉聰小賊兵勢甚盛,不日将近河南,官将守臣多不能敵。

    特請王弟來此同議其事。

    聞弟素有智識,請裁決之。

    ”成都王曰:“漢寇僭号已久,雄兵四十馀萬,其下皆亡漢遺臣、将家舊種,身經百戰,非等閑可敵。

    必須大興天下之兵,方可剿征。

    明日當與親王八坐以上公卿等廷評可否,取其謀議合衆者,采而用之。

    ”齊王依言。

    次日,二王入朝請旨,宣召滿朝大臣,俱至帥府計議剿漢大事。

    有言宜調取諸侯之兵各鎮四下征讨者,有言宜調代遼氐貉諸附屬之兵與國家出力者,衆議紛纭。

    江統上言曰:“外鎮侯各自為心,豈能合一?昔袁紹會合十八路諸侯之兵,不能下一董卓,焉獨當大任?附屬諸侯皆羌胡異族,心不可測,虞有反刃。

    依臣愚見,必得衆親王各率兵馬倡首,再合諸侯之兵,亦得四五十萬,齊心共進,分其次序,使相和睦,共同救援,方保無失。

    ”衆論雜沓,累日不決。

    忽班部中閃出一人,高聲道曰:“劉淵奮起左國,竊據平陽,破钜鹿,襲常山,侵邯鄲,寇瀛州,奪兖汲,猶如席卷,官兵莫能撄其鋒,此非大有智謀之士、勇略之将為之附翼,而能成此大事乎?且我國諸守将皆命世英雄,曾無一人能脫其手者。

    今衆人之議,不但徒費且又誤國大事。

    江中郎之謀近之矣,何又不采?”衆視之,乃經筵谏議陸機也。

    成都王見陸機言詞僚利,知有定見,即召上問曰:“士衡乃江東英俊,必有高見,幸為籌之。

    倘得劇寇殄滅,當樹第一之功。

    ”陸機曰:“臣愚固不敢妄參國議,但劉淵犷兵三十馀萬,詐稱六十萬,若隻以吾七路諸侯之兵一二十萬去敵,莫不寒心。

    是以少有挫釁,即至落膽,鮮能濟事。

    依江中郎所言,下诏宣召各處親王為之樞領,各鎮諸侯為之輔翼,然後立一盟主,掌都督諸軍之印,使各軍馬皆屬其拘管,置一中軍元帥,使各兵馬皆屬調遣,擇上将二員為之左右先鋒,俱各賜與印劍,有不用命違節制者,即便斬之,方才行軍有律,戰無不勝矣。

    于邺台立一帥府,命遼、代、雲、燕之兵斷其後路,山東、山南之兵截其糧道,将關中、河右、淮南、江揚、荊楚、青并之兵,皆集中軍聽調。

    任彼有張良之智、霸王之勇,亦當不得天下之大兵,況此一區之賊乎?”齊、成二王見其所言有理,即議蔔一盟主,好使任事。

    成都王曰:“此事非易,必須威德并著、名譽服衆者方可。

    諸鎮外姓諸侯,決不敢任此,必是我司馬氏為之。

    且待衆親王皆至再議。

    且預選一人為元帥,誰可充此?”齊王曰:“斯任亦非小可,必得文武全才、謀猷服衆、名世稱聞者始堪稱舉。

    ”齊、成二府長史孫洵、盧志一齊上言曰:“元帥之任,要熟谙兵機陣法,又要文武足備,智能料敵,謀能慮遠,方可馭衆。

    以臣等度之,必陸士衡克當其職。

    ”諸大臣亦曰:“陸士衡三世将家,深得伯言傳授,正合所薦,除他别無可稱者矣。

    ”齊、成二王見陸機為衆所服,乃即奏帝,拜陸機為天下總兵征西大元帥,剿漢正軍師,加敕一道,賜印、劍、令牌,除親王以外,不須請旨,先斬後奏。

    遂降诏四出,催督諸王與衆諸侯,限一月俱赴邺台取齊。

    惟荊州刺史劉弘,照舊鎮守襄樊等處,以防李雄乘機東下。

    河間王亦仍舊鎮守關中,以防秦、雍、隴、成、羌侵掠地界。

    着令親王一人臨軍以盡藩職。

    就命陸機草诏,頒召各處,其略曰: 朕以涼德紹基列祖,冀缵前猷。

    讵遭不幸,禍亂疊興,皆因逆賊劉淵、劉聰僞稱故漢,假号王郎,内懷枭獍之心,乘我多端之釁,辄起豺狼,罔興兵馬,竊據我州郡,殘殺我守臣,塗毒群黎,虔劉萬姓。

    有志士臣無不惋心憤臆。

    今齊王冏、成都王穎于邺台開建帥府,會集八鎮親王、各處諸侯,通計二十八路,共合大兵,同征醜虜。

    汝等王侯諸臣,悉宜各盡乃職,共興熊虎之師,殄伐鼠狐之賊。

    倘能搗巢穴于平陽,擒酋戮黨,定樹勳于麟閣,列土封侯。

    诏至之日,速當振旅齊赴帥台紀點軍兵,以獎王室,務要各施六出之奇,毋贻大國之恥,限期一月,慎勿羁違。

     诏下,分遣使臣星夜往各處而去。

    成都王亦辭帝回鎮,修葺帥府,治整教場,以備大兵屯紮,不在話下。

     且說劉淵在平陽,屢得克城報捷,所向無敵,複降诏敕劉聰乘屢勝之威,徑渡黃河,攻取魏邺,好複中原。

    劉聰得诏,即與張賓計議,點集諸将,連新收降兵共計二十萬,擇選元熙三年丙寅二月辛卯吉日甲戌,發瀛州望魏郡進兵。

    魏郡太守耿勝素性怯弱,雖有智識,畏于鋒敵。

    聞知漢将侵境,心中驚懼,計無所出。

    探得成都王在邺台葺理帥府,會兵伐漢,乘機先起,親詣邺城見成都,僞言請兵馬鎮守黃河等處,以防賊兵,免使過河,脫身而去。

    漢兵至魏郡界上,使人打戰書入城。

    城中無主,衆皆驚惶,不能措一語。

    使者回報其情,張賓大喜曰:“兵初過河,魏郡無守,莫非天意欲昌我漢,故有此機會也。

    ”乃命輕兵分四路直至城下。

    郡丞王衡正欲集衆守禦,已被王彌攻開北門,衡隻得與官屬開南門而走。

    劉聰不血刃得了魏郡,遂進兵過漳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