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三回 李國設計奪漢中
關燈
小
中
大
話叙李雄因敗弱之勢,又得複下汶山,資其錢糧、兵馬,軍威複振,還至廣漢。
李流見雄得勝,心中大喜,謂李雄曰:“不意今日否中生泰,複得城池,皆汝之能,可謂克肖父兄者也。
”雄曰:“賴庇叔父威福,諸将之力耳。
”流乃宴謝衆将而散。
此時羅尚退兵少城,聞知流賊又并汶山,欲待去複,慮閻式、上官晶有謀有勇,與徐舉等議曰:“叵耐李流複妄肆無忌,又奪汶山,理合征之。
但彼新破何沖,衆心已壯,不若乘此東取涪城,再行計議。
”舉曰:“此論極善,可即便行。
”尚乃率兵徑趨涪水。
李讓、任臧因新敗糧少,退走于郫城而去。
羅尚入涪城安民,庫中錢糧無毫留貯,兵士饑甚。
徐舉獻謀曰:“我兵攻東,則賊兵西掠,我等取南,則賊又北寇,似此戰無了日,地不得甯,人不得息,禍根終不斷也。
今此郡青城山中有一豪傑,乃汶山人氏,姓範名長生,有糧數萬,富多金帛,謀深有勇,轄下有壯士、土兵數千,為一方大戶保障首領,流賊聞名遠遁。
小将願往說彼合縱平寇,使君大人以兵前攻,吾與長生繞出其後,可取汶山猶如反掌,那時賊徒獨據廣漢一城,無能為事。
使長生鎮守涪城,小将鎮守汶山,使君坐鎮成都,不過半年,李流成擒矣。
若得兩川平定,君之功績,超出于古,豈不偉哉!”羅尚以為徐舉意在要求汶山太守,故設此謀,成則彼得為太守,敗則罪及于己,不從其議,乃難舉曰:“以吾數處之兵,尚且不能即勝,豈以一介村夫,而能勝于何沖、張龜、劉并、田佐、曾元等人乎?此迂談也。
”舉乃大憤曰:“懦夫非成大事者,不聽吾言,終久禍将及身矣。
”小軍知舉言,報知羅尚。
尚欲罪舉,無過可指。
忽日舉又進言曰:“昨者李讓、任臧亦是枭獍賊徒,望風遁去,不敵吾兵者,其必有複來之心,當預防之。
”尚曰:“汝何多慮之甚也?彼見李特被擒,連斬數将,畏吾如虎,聞影逃走,勢所必然,自有主見,非懦夫之所知也。
”舉聽尚言,好意成惡,氣得半晌不能言,乃徐曰:“使君既不從仆之過論,仆請自立一營,倘有緩急,好相救援,免遭賊人暗算,君意如何?”尚欲因其自去,好罪責彼,遂從其請。
徐舉分兵五千另立一寨,日夕亦甚防備羅尚,恐其加害。
李讓在郫城探知舉、尚不睦,欲複涪城,隻愁糧少,使人往廣漢問李雄乞糧應付。
雄遣閻式押糧,自帶精兵往助。
雄等至郫城,李讓接入,共議進取之計。
閻式曰:“且自從容,須要細察徐舉、羅尚不合之由,然後用計,于中再行間諜,方可成功。
”讓從之。
使人訪探其因,數日不得的實。
忽被趙誠捉得尚兵一個,帶至城中。
閻式命軍中賞賜其兵,問曰:“羅使君何故與徐參軍構隙,緻不和睦?”兵曰:“某乃羅使君部下親随,特為徐參軍之故,在外體察,恐其異心耳!此事還是羅爺不是。
徐參軍勸其交聘範長生共複汶山,心中欲思乞為汶山守,故此互生疑貳,徐參軍實忠義之言也。
”閻式曰:“怪見徐舉使人召我攻打涪城,緣此故耳。
我兵新敗喪主,銳氣正挫,是以未行耳。
”李雄曰:“彼乃羅尚之卒,何可以密謀對他言之?既已漏洩,不可留矣。
刀斧手,與吾推出斬了。
”閻式曰:“不可殺了,隻宜監在軍中,待破涪城,放他便是。
”雄恕其死。
小卒不知是計,伺夜潛逃出城,将其事報與羅尚知之。
尚怒甚,遣常深往舉營責以大義,徐舉不知所出,心中恐怖,謝深送去。
閻式見小軍逃走,知可行計,乃請往徐舉寨中試說之。
李讓依其言,遣式行。
式至舉寨,說曰:“羅尚老悖,不重賢良,弗能用公嘉謀,反欲思害于公,此匹夫之為,何足與謀大事?吾甚為公慮焉。
今益州公遣仆來告利害,願與公共舉兩川,事成之日,願傾國以聽之,不但汶山太守而已。
”徐舉見式所言,悅而從之,放火燒營,乘夜奔至郫城,與李雄、閻式同至廣漢。
李流見說徐舉歸投,即率衆頭目出廓迎接入城,慰勞宴款,拜為行軍副總管,同往教場觀兵。
徐舉曰:“吾觀諸将與兵士,足可為用,霸業無難,所欠者糧耳。
”流曰:“此地久經征戰,人多奔徙他州,官窮民敝,糧實無措,如之奈何?”舉曰:“昔日孫伯符起事,得魯肅指囷,竟成吳業。
今範長生豪俠一方,若往求之,數萬糧米,可不勞而得。
吾請往說此人,告以羅尚之貪、百姓被虐之故。
得彼聽允,出糧以益吾軍,則大事可諧矣。
”流喜,乃備金寶禮物,使楊褒随徐舉往說範長生。
舉至青城山,入見長生,送上禮币,告以求糧之事。
長生堅執不受,再拜辭謝曰:“吾乃是清高自守之士,若以糧米益渠,則成萬世罵名矣。
”舉曰:“羅公貪而且酷,刻剝民脂,所以各郡響應,願從李益州。
今被宗襄陽、許梁州等路來,益州體赢徐子之行,不忍害民,挈兵遁避,誤被所獲,遂至垂敗。
今川民鹹念其仁,願從守死廣漢,以免羅尚之
李流見雄得勝,心中大喜,謂李雄曰:“不意今日否中生泰,複得城池,皆汝之能,可謂克肖父兄者也。
”雄曰:“賴庇叔父威福,諸将之力耳。
”流乃宴謝衆将而散。
此時羅尚退兵少城,聞知流賊又并汶山,欲待去複,慮閻式、上官晶有謀有勇,與徐舉等議曰:“叵耐李流複妄肆無忌,又奪汶山,理合征之。
但彼新破何沖,衆心已壯,不若乘此東取涪城,再行計議。
”舉曰:“此論極善,可即便行。
”尚乃率兵徑趨涪水。
李讓、任臧因新敗糧少,退走于郫城而去。
羅尚入涪城安民,庫中錢糧無毫留貯,兵士饑甚。
徐舉獻謀曰:“我兵攻東,則賊兵西掠,我等取南,則賊又北寇,似此戰無了日,地不得甯,人不得息,禍根終不斷也。
今此郡青城山中有一豪傑,乃汶山人氏,姓範名長生,有糧數萬,富多金帛,謀深有勇,轄下有壯士、土兵數千,為一方大戶保障首領,流賊聞名遠遁。
小将願往說彼合縱平寇,使君大人以兵前攻,吾與長生繞出其後,可取汶山猶如反掌,那時賊徒獨據廣漢一城,無能為事。
使長生鎮守涪城,小将鎮守汶山,使君坐鎮成都,不過半年,李流成擒矣。
若得兩川平定,君之功績,超出于古,豈不偉哉!”羅尚以為徐舉意在要求汶山太守,故設此謀,成則彼得為太守,敗則罪及于己,不從其議,乃難舉曰:“以吾數處之兵,尚且不能即勝,豈以一介村夫,而能勝于何沖、張龜、劉并、田佐、曾元等人乎?此迂談也。
”舉乃大憤曰:“懦夫非成大事者,不聽吾言,終久禍将及身矣。
”小軍知舉言,報知羅尚。
尚欲罪舉,無過可指。
忽日舉又進言曰:“昨者李讓、任臧亦是枭獍賊徒,望風遁去,不敵吾兵者,其必有複來之心,當預防之。
”尚曰:“汝何多慮之甚也?彼見李特被擒,連斬數将,畏吾如虎,聞影逃走,勢所必然,自有主見,非懦夫之所知也。
”舉聽尚言,好意成惡,氣得半晌不能言,乃徐曰:“使君既不從仆之過論,仆請自立一營,倘有緩急,好相救援,免遭賊人暗算,君意如何?”尚欲因其自去,好罪責彼,遂從其請。
徐舉分兵五千另立一寨,日夕亦甚防備羅尚,恐其加害。
李讓在郫城探知舉、尚不睦,欲複涪城,隻愁糧少,使人往廣漢問李雄乞糧應付。
雄遣閻式押糧,自帶精兵往助。
雄等至郫城,李讓接入,共議進取之計。
閻式曰:“且自從容,須要細察徐舉、羅尚不合之由,然後用計,于中再行間諜,方可成功。
”讓從之。
使人訪探其因,數日不得的實。
忽被趙誠捉得尚兵一個,帶至城中。
閻式命軍中賞賜其兵,問曰:“羅使君何故與徐參軍構隙,緻不和睦?”兵曰:“某乃羅使君部下親随,特為徐參軍之故,在外體察,恐其異心耳!此事還是羅爺不是。
徐參軍勸其交聘範長生共複汶山,心中欲思乞為汶山守,故此互生疑貳,徐參軍實忠義之言也。
”閻式曰:“怪見徐舉使人召我攻打涪城,緣此故耳。
我兵新敗喪主,銳氣正挫,是以未行耳。
”李雄曰:“彼乃羅尚之卒,何可以密謀對他言之?既已漏洩,不可留矣。
刀斧手,與吾推出斬了。
”閻式曰:“不可殺了,隻宜監在軍中,待破涪城,放他便是。
”雄恕其死。
小卒不知是計,伺夜潛逃出城,将其事報與羅尚知之。
尚怒甚,遣常深往舉營責以大義,徐舉不知所出,心中恐怖,謝深送去。
閻式見小軍逃走,知可行計,乃請往徐舉寨中試說之。
李讓依其言,遣式行。
式至舉寨,說曰:“羅尚老悖,不重賢良,弗能用公嘉謀,反欲思害于公,此匹夫之為,何足與謀大事?吾甚為公慮焉。
今益州公遣仆來告利害,願與公共舉兩川,事成之日,願傾國以聽之,不但汶山太守而已。
”徐舉見式所言,悅而從之,放火燒營,乘夜奔至郫城,與李雄、閻式同至廣漢。
李流見說徐舉歸投,即率衆頭目出廓迎接入城,慰勞宴款,拜為行軍副總管,同往教場觀兵。
徐舉曰:“吾觀諸将與兵士,足可為用,霸業無難,所欠者糧耳。
”流曰:“此地久經征戰,人多奔徙他州,官窮民敝,糧實無措,如之奈何?”舉曰:“昔日孫伯符起事,得魯肅指囷,竟成吳業。
今範長生豪俠一方,若往求之,數萬糧米,可不勞而得。
吾請往說此人,告以羅尚之貪、百姓被虐之故。
得彼聽允,出糧以益吾軍,則大事可諧矣。
”流喜,乃備金寶禮物,使楊褒随徐舉往說範長生。
舉至青城山,入見長生,送上禮币,告以求糧之事。
長生堅執不受,再拜辭謝曰:“吾乃是清高自守之士,若以糧米益渠,則成萬世罵名矣。
”舉曰:“羅公貪而且酷,刻剝民脂,所以各郡響應,願從李益州。
今被宗襄陽、許梁州等路來,益州體赢徐子之行,不忍害民,挈兵遁避,誤被所獲,遂至垂敗。
今川民鹹念其仁,願從守死廣漢,以免羅尚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