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二回 羅尚因敗擒李特
關燈
小
中
大
守營寨,吾當拼命死去被住一陣,幸而得勝,吾再與弟秉心效力,則父業或可望也。
成敗皆在此陣之中。
”言訖,綽刀上馬,奮勇殺入官軍陣内,砍得人頭亂飛,血染沙紅。
黃訇挺戟抵戰,隻一合,被李蕩連頭帶項砍翻下馬。
何沖看見,橫刀趕來敵住,二人各逞雄威,奮勇大戰,鬥上了三十馀合,未分勝敗。
隻見孫阜撚槍從旁殺至,李蕩力敵二人,并無懼怯。
羅尚喝諸将并力向前,李蕩心慌,被何沖一刀砍中肩膀,翻身落馬,孫阜再加一槍,李蕩死于陣中。
何、孫二将乘勢沖進李流大陣,流兵披靡,遂走入少城,緊閉不出。
思念李蕩戰死,放聲恸哭,設靈拜祭。
次日,羅尚進圍少城,李流叫民上城守護,衆皆不應。
李雄曰:“人心變矣,此城不可守也。
”至夜,引其舊黨沖出,奔往廣漢而去。
羅尚遂入城安撫百姓。
李流等走至廣漢,複有衆二萬馀人,李雄與衆議推李流權為益州牧,以安軍民。
李流曰:“不可,弗若舉兵歸朝,以全身家,不比父兄在日也。
”李雄曰:“今有城可據,有兵可令,有糧可守,何出此言,而自以身投于鼎镬也?”流曰:“今我兵屢敗,戰将連喪,辛冉聘來何沖為将,誓欲克複城池。
又有宗岱、許雄、張龜為助,吾恐軍民落膽,兵至城下,必生内變,事同少城,再無可投之處矣!欲保族衆,其可得乎?”李雄曰:“叔父之言差矣。
我等殺傷官将,占據郡縣,害逐守臣,雖降能免不誅乎?昔漢高祖與楚霸王大小四十馀戰,陣陣皆敗,後來九裡山前一陣,竟收全功。
大丈夫正宜死中求活,以成大事,何為一敗即餒志氣?設若降仇,就如籠中之雞,任其宰烹,欲生無路矣。
”流曰:“吾實懼荊、梁二州兵至,難與為敵,何沖、孫阜皆骁将耶!”李雄曰:“辛冉老賊倚何沖之勇,不約衆兵,獨自先來,今當誓死殺他一陣,若破何沖,則後來官兵,亦不敢輕進,即我衆亦皆膽壯而心志可堅矣。
”李流不答,低首沉吟。
雄曰:“今兵士雖少于往昔起手之日,而實戰精勇過之,叔父何前壯而後怯,不奮下一令而默懼乎?”流曰:“吾固不怯,恐衆不用命耳,汝試激而行之。
”李雄乃出召流黨,謂之曰:“昔因亡命,與衆同入川蜀度活,吾父子叔侄,皆因汝等不肯還鄉,緻與大國兵連禍結。
今吾一門皆為俠義傷身,氣勢中否。
今吾叔父慮衆膽怯,恐弗效力,意欲出降。
我再思之,先日若此抗違朝命,拒敵官兵,脫一便降,汝我亦皆是死,汝等立意如何,須明言之,待吾好決。
”衆人曰:“昔年将軍一家不顧其身,而為我等出死力以延殘喘,今日至此,敢避其死乎?情願舍生拚命,與辛冉決一勝敗,以報甸長之恩。
若還得勝,即天之不絕我等也;設有不幸,當效田橫之衆,附冢而死,以明大義,豈肯自投罟網而降仇乎?”李雄聽衆所言,知其可用,即奮臂大呼,貫甲執銳,與上官晶當先欲出以沖辛冉。
湊遇冉兵适至,将要圍城,李雄大開城門,率敢死士千人,号呼首先湧出。
辛冉未及成列,流兵鼓噪,冒死直入軍陣,無不以一當百,砍得官兵紛紛亂倒,疊疊交橫。
何沖恃勇,往來亂殺流兵,卻好李雄至,與沖相撞,交鋒二十馀合。
閻式、楊褒自外招集散亡來到,遙見城下大戰,忙殺向前,流兵聲勢大振。
辛冉被上官晶刺中一槍,卻得劉并救住。
楊褒沖至城下接應,見何沖與李雄死戰,慌忙取弓拔箭悄地射去,正中何沖小腹,翻身落馬,值羅兵到,費深殺至,救得何沖,冉兵大敗。
李雄、上官晶等極力追去,冉兵退四十裡方敢立足。
計點人馬,折其三分之二。
何沖至寨而死,辛冉傷重将危。
李雄收兵入城,李流親自出接,撫雄背曰:“吾有眼無珠,幾誤乃事,不知英雄即在我家,何懼敵人哉!”乃設宴賀喜。
次日,羅尚欲待進兵,探得何沖死,冉病重,宗岱有疾。
尚勢孤,退還少城。
李雄見尚退去,不知何故,使細作往探,回報宗岱病重,回至途中而死。
辛冉瘡甚不能起,何沖已亡,故此退去。
李雄聽言大喜,謂叔李流曰:“今四處兵解,冉、岱若死,羅尚單弱,料難再舉。
我兵切敗,糧食無給,汶山密迩此地,太守常深乃無謀之輩,假侄精兵萬人,夜半至其城下,出其無意,一鼓下之此莫測之機也。
得此一郡錢糧,則又可以立事矣。
”李流從之,雄乃悄地而起,一夜一日行三百裡,至汶山界上。
正值黃昏,遂令衆皆飽食,裹糧銜枚而進。
三更至其城下,豎起雲梯數處,上官晶李國、嚴柽、王達首先扒上,衆軍士從之,比及守城兵士醒起,悉被所殺,打開城門,李雄将兵徑至府前。
常深知城已陷,與子常松帶家眷望南而逃。
常深當先向前殺去,不曾顧後,家眷俱被嚴柽奪擒而去,深乃單馬奔少城以投羅尚。
郡丞王懷請降,李雄止喝不許殺掠,次早出榜安民,衆皆喜悅。
雄留李遠将兵五千鎮守,自帶錢糧一半,新降兵士萬人,唱凱以還廣漢。
川中父老輩有詩曰: 經亂衰翁居破村,眼中何事不傷魂。
因供寨木無桑柘,為募鄉兵絕子孫。
倍似平甯征賦稅,未嘗曉夜略安存。
至于雞犬皆星散,十處人家九閉門。
成敗皆在此陣之中。
”言訖,綽刀上馬,奮勇殺入官軍陣内,砍得人頭亂飛,血染沙紅。
黃訇挺戟抵戰,隻一合,被李蕩連頭帶項砍翻下馬。
何沖看見,橫刀趕來敵住,二人各逞雄威,奮勇大戰,鬥上了三十馀合,未分勝敗。
隻見孫阜撚槍從旁殺至,李蕩力敵二人,并無懼怯。
羅尚喝諸将并力向前,李蕩心慌,被何沖一刀砍中肩膀,翻身落馬,孫阜再加一槍,李蕩死于陣中。
何、孫二将乘勢沖進李流大陣,流兵披靡,遂走入少城,緊閉不出。
思念李蕩戰死,放聲恸哭,設靈拜祭。
次日,羅尚進圍少城,李流叫民上城守護,衆皆不應。
李雄曰:“人心變矣,此城不可守也。
”至夜,引其舊黨沖出,奔往廣漢而去。
羅尚遂入城安撫百姓。
李流等走至廣漢,複有衆二萬馀人,李雄與衆議推李流權為益州牧,以安軍民。
李流曰:“不可,弗若舉兵歸朝,以全身家,不比父兄在日也。
”李雄曰:“今有城可據,有兵可令,有糧可守,何出此言,而自以身投于鼎镬也?”流曰:“今我兵屢敗,戰将連喪,辛冉聘來何沖為将,誓欲克複城池。
又有宗岱、許雄、張龜為助,吾恐軍民落膽,兵至城下,必生内變,事同少城,再無可投之處矣!欲保族衆,其可得乎?”李雄曰:“叔父之言差矣。
我等殺傷官将,占據郡縣,害逐守臣,雖降能免不誅乎?昔漢高祖與楚霸王大小四十馀戰,陣陣皆敗,後來九裡山前一陣,竟收全功。
大丈夫正宜死中求活,以成大事,何為一敗即餒志氣?設若降仇,就如籠中之雞,任其宰烹,欲生無路矣。
”流曰:“吾實懼荊、梁二州兵至,難與為敵,何沖、孫阜皆骁将耶!”李雄曰:“辛冉老賊倚何沖之勇,不約衆兵,獨自先來,今當誓死殺他一陣,若破何沖,則後來官兵,亦不敢輕進,即我衆亦皆膽壯而心志可堅矣。
”李流不答,低首沉吟。
雄曰:“今兵士雖少于往昔起手之日,而實戰精勇過之,叔父何前壯而後怯,不奮下一令而默懼乎?”流曰:“吾固不怯,恐衆不用命耳,汝試激而行之。
”李雄乃出召流黨,謂之曰:“昔因亡命,與衆同入川蜀度活,吾父子叔侄,皆因汝等不肯還鄉,緻與大國兵連禍結。
今吾一門皆為俠義傷身,氣勢中否。
今吾叔父慮衆膽怯,恐弗效力,意欲出降。
我再思之,先日若此抗違朝命,拒敵官兵,脫一便降,汝我亦皆是死,汝等立意如何,須明言之,待吾好決。
”衆人曰:“昔年将軍一家不顧其身,而為我等出死力以延殘喘,今日至此,敢避其死乎?情願舍生拚命,與辛冉決一勝敗,以報甸長之恩。
若還得勝,即天之不絕我等也;設有不幸,當效田橫之衆,附冢而死,以明大義,豈肯自投罟網而降仇乎?”李雄聽衆所言,知其可用,即奮臂大呼,貫甲執銳,與上官晶當先欲出以沖辛冉。
湊遇冉兵适至,将要圍城,李雄大開城門,率敢死士千人,号呼首先湧出。
辛冉未及成列,流兵鼓噪,冒死直入軍陣,無不以一當百,砍得官兵紛紛亂倒,疊疊交橫。
何沖恃勇,往來亂殺流兵,卻好李雄至,與沖相撞,交鋒二十馀合。
閻式、楊褒自外招集散亡來到,遙見城下大戰,忙殺向前,流兵聲勢大振。
辛冉被上官晶刺中一槍,卻得劉并救住。
楊褒沖至城下接應,見何沖與李雄死戰,慌忙取弓拔箭悄地射去,正中何沖小腹,翻身落馬,值羅兵到,費深殺至,救得何沖,冉兵大敗。
李雄、上官晶等極力追去,冉兵退四十裡方敢立足。
計點人馬,折其三分之二。
何沖至寨而死,辛冉傷重将危。
李雄收兵入城,李流親自出接,撫雄背曰:“吾有眼無珠,幾誤乃事,不知英雄即在我家,何懼敵人哉!”乃設宴賀喜。
次日,羅尚欲待進兵,探得何沖死,冉病重,宗岱有疾。
尚勢孤,退還少城。
李雄見尚退去,不知何故,使細作往探,回報宗岱病重,回至途中而死。
辛冉瘡甚不能起,何沖已亡,故此退去。
李雄聽言大喜,謂叔李流曰:“今四處兵解,冉、岱若死,羅尚單弱,料難再舉。
我兵切敗,糧食無給,汶山密迩此地,太守常深乃無謀之輩,假侄精兵萬人,夜半至其城下,出其無意,一鼓下之此莫測之機也。
得此一郡錢糧,則又可以立事矣。
”李流從之,雄乃悄地而起,一夜一日行三百裡,至汶山界上。
正值黃昏,遂令衆皆飽食,裹糧銜枚而進。
三更至其城下,豎起雲梯數處,上官晶李國、嚴柽、王達首先扒上,衆軍士從之,比及守城兵士醒起,悉被所殺,打開城門,李雄将兵徑至府前。
常深知城已陷,與子常松帶家眷望南而逃。
常深當先向前殺去,不曾顧後,家眷俱被嚴柽奪擒而去,深乃單馬奔少城以投羅尚。
郡丞王懷請降,李雄止喝不許殺掠,次早出榜安民,衆皆喜悅。
雄留李遠将兵五千鎮守,自帶錢糧一半,新降兵士萬人,唱凱以還廣漢。
川中父老輩有詩曰: 經亂衰翁居破村,眼中何事不傷魂。
因供寨木無桑柘,為募鄉兵絕子孫。
倍似平甯征賦稅,未嘗曉夜略安存。
至于雞犬皆星散,十處人家九閉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