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回 流民聚衆拒辛冉
關燈
小
中
大
特等不可愆期不發,有司不可先期逼迫。
又上疏于朝,言李特有誅趙廞之能,才堪委用。
辛冉知之,亦上本辨論李特之弟李庠說勸趙廞僭位稱尊,廞故誅之,李特挾仇謀刺趙廞,思竊成都。
為慮臣等加兵,僞請命于朝者,非實為國,乃為身謀也。
今當速遣流民,以安西蜀,國之幸甚。
本上,齊王下檄責罪馮該。
羅尚又以其情報知李特,使人遺書與辛冉曰: 切以足下上言欲速逐流衆,此固憂國憂民之誠,即仆亦曉夜兢兢于斯者也。
但以此輩皆亡命之徒,饕衣食于安逸,輕死生于鴻毛,若使逼之太急,恐有物極則反之咎。
且寬則得衆,惠則足以使人,信則人任焉。
既朝議許過秋收,而足下必欲促之,仆恐數萬無賴,非一成一旅之可逆制也。
辛冉見書,慮羅尚、馮該皆與己拂,恐其陰使李特襲己,亦甚會兵防備。
緻檄與梓橦太守張演,又合犍為太守李苾,約限七月盡逐流衆起發,違者盡行剿殺。
李苾先日按察流民,得其厚賂,為衆舉保寬限,皆是他們。
及升太守以後,流民并無進奉,故此亦從辛冉出榜張挂,辭旨甚嚴。
骞碩等見之,複備禮物哀告李苾,言谷粟在田,若委而去之,則前功盡棄,将何以為行糧?乞容冬底,六種皆收,自當奉令。
李苾乃親詣廣漢,見辛冉議曰:“流民哀悃之情亦可矜憫,曆年許久尚且容之,今彼自限,不過今年。
脫使遣迫太速,恐激為變,不若且緩至冬初,生息俱登,彼衆自無他辭矣。
”冉不聽,切責李苾,乃下令查問流民各渠魁名字,先拿問罪。
流衆驚懼,皆聚至綿竹,與李特一處會議不散。
特恐衆嗔怪責,使人往各郡求限,親自往見辛冉。
冉不聽,命各縣鎮市á皆設關閘,搜捕收捉,下令愈嚴。
李特本意思欲為亂,陰說黨侶等置器具。
辛冉探知其意,乃會李苾共議曰:“今流民聚集不散,又不起行,李特必統之以為變亂。
不如乘其未整,速出官兵擊之,可一鼓而剿盡矣。
不然将來必難制伏,恐害生靈,皆是吾等之罪。
”李苾曰:“今彼未反,我先迫之,一下變起,殘害百姓,咎亦在于吾等。
依愚之見,先出榜文,言流首李特等抗違曉谕,結黨不散,過限不發,情系恃強戀蜀,有能斬得李特者,賞銀千兩。
得其弟侄首級者,賞銀五百兩。
若獲去其首領,則流衆如無頭之蛇,不逐而皆自去,何必驚恐黎庶,而妄起兵釁也。
”辛冉然之,乃寫榜張挂各處。
人報李特知之,特乃密使人改換假榜,言有能募得流民各郡大姓魁首李、任、楊、閻、趙、王、骞、上官等諸甸甲首級一顆者,賞銀百兩;羌氐侯帥等有能得流民一級者,賞銀五十兩。
流民看榜,皆詣李特議曰:“叵耐辛太守如此結怨,出榜若是利害,據其本心,非是驅逐我等還鄉,明明思量剿戮我等也。
我等來此乞活,豈可反來投死?今望将軍作主,必要搔擾他一番,死方甘心。
”李特見衆立意,暗暗歡喜,假召李流問之,流曰:“不可。
朝廷官兵素經訓練,汝等雖懷不忿,徒空妄言,倘一心力不齊,戰之失利,則又虛陷臭名矣。
隻今為計,遣人往各處求其改易免罪榜文,置至冬末。
若其不從,再作計議。
”流衆曰:“要去便去,不去隻不去,今日告限,明日求寬,捱不過日子的。
”閻式曰:“待我前往各處求懇,觀其衆意何如,又作道理。
”李特久有反意,巴不得逐急令嚴,以激流衆。
此時欲發,恐衆不肯為盡死力耳,乃遣式行。
先入成都,告以出榜之意。
尚曰:“吾無此心,獨廣漢太爺之命,汝等甯耐,且莫自疑。
”式又往見辛冉,求其改易榜文,免緻流民疑懼,不敢行走矣。
辛冉曰:“若依吾限,遵令即行者,給與執照,關閘不許阻當。
若時至故違,定行捕斬。
”閻式知其執信不易,複回成都,于路見冉所設栅閘關隘,謀捕流人條約,點首歎曰:“本無寇而自仇若是,能保其必安乎?是速之為亂耳!”乃又往見禦史馮該,告曰:“昨蒙天恩,限流民至冬起發,無不甘心矣。
今辛廣漢、張梓橦二位太府下榜,止許本月起身,遲違一日,即便收剿。
且此地流民雖是僑居,積日已久。
也有假貸與人的,也有與人捐借的,還的還未去,取的取未來,俱要九月後,晚稻收獲,始能完結。
二府主不察民情,惟取己信,不肯少假威嚴,民從何告?且弱而不可輕者,民也。
今促之不以理,恐衆怒難犯,為禍不淺矣。
”馮該曰:“汝且回至綿竹,以吾之意告白流衆,言馮侍禦悉聽寬限至冬而行,并無催促之理。
”閻式又曰:“今辛太府待民如仇,時刻無容,實然負老爺天恩。
”該曰:“吾為按院,必不诳子,子其速回告衆,毋得懼而為亂。
”閻式拜謝,回見李特,具言羅尚、馮該皆已聽允無異,但辛冉執意不肯,馮、羅二人雖許代為定奪,恐難信也。
特曰:“何以見之?”式曰:“吾見羅公威信不立,辛冉等各擁重兵,一旦變側,非羅公所能制也。
當宜速為之備,免緻後悔。
”特深然之,即聚衆流民曰:“今汝衆人,皆以心托于我,我勸你去又不好,不去又不好。
我今
又上疏于朝,言李特有誅趙廞之能,才堪委用。
辛冉知之,亦上本辨論李特之弟李庠說勸趙廞僭位稱尊,廞故誅之,李特挾仇謀刺趙廞,思竊成都。
為慮臣等加兵,僞請命于朝者,非實為國,乃為身謀也。
今當速遣流民,以安西蜀,國之幸甚。
本上,齊王下檄責罪馮該。
羅尚又以其情報知李特,使人遺書與辛冉曰: 切以足下上言欲速逐流衆,此固憂國憂民之誠,即仆亦曉夜兢兢于斯者也。
但以此輩皆亡命之徒,饕衣食于安逸,輕死生于鴻毛,若使逼之太急,恐有物極則反之咎。
且寬則得衆,惠則足以使人,信則人任焉。
既朝議許過秋收,而足下必欲促之,仆恐數萬無賴,非一成一旅之可逆制也。
辛冉見書,慮羅尚、馮該皆與己拂,恐其陰使李特襲己,亦甚會兵防備。
緻檄與梓橦太守張演,又合犍為太守李苾,約限七月盡逐流衆起發,違者盡行剿殺。
李苾先日按察流民,得其厚賂,為衆舉保寬限,皆是他們。
及升太守以後,流民并無進奉,故此亦從辛冉出榜張挂,辭旨甚嚴。
骞碩等見之,複備禮物哀告李苾,言谷粟在田,若委而去之,則前功盡棄,将何以為行糧?乞容冬底,六種皆收,自當奉令。
李苾乃親詣廣漢,見辛冉議曰:“流民哀悃之情亦可矜憫,曆年許久尚且容之,今彼自限,不過今年。
脫使遣迫太速,恐激為變,不若且緩至冬初,生息俱登,彼衆自無他辭矣。
”冉不聽,切責李苾,乃下令查問流民各渠魁名字,先拿問罪。
流衆驚懼,皆聚至綿竹,與李特一處會議不散。
特恐衆嗔怪責,使人往各郡求限,親自往見辛冉。
冉不聽,命各縣鎮市á皆設關閘,搜捕收捉,下令愈嚴。
李特本意思欲為亂,陰說黨侶等置器具。
辛冉探知其意,乃會李苾共議曰:“今流民聚集不散,又不起行,李特必統之以為變亂。
不如乘其未整,速出官兵擊之,可一鼓而剿盡矣。
不然将來必難制伏,恐害生靈,皆是吾等之罪。
”李苾曰:“今彼未反,我先迫之,一下變起,殘害百姓,咎亦在于吾等。
依愚之見,先出榜文,言流首李特等抗違曉谕,結黨不散,過限不發,情系恃強戀蜀,有能斬得李特者,賞銀千兩。
得其弟侄首級者,賞銀五百兩。
若獲去其首領,則流衆如無頭之蛇,不逐而皆自去,何必驚恐黎庶,而妄起兵釁也。
”辛冉然之,乃寫榜張挂各處。
人報李特知之,特乃密使人改換假榜,言有能募得流民各郡大姓魁首李、任、楊、閻、趙、王、骞、上官等諸甸甲首級一顆者,賞銀百兩;羌氐侯帥等有能得流民一級者,賞銀五十兩。
流民看榜,皆詣李特議曰:“叵耐辛太守如此結怨,出榜若是利害,據其本心,非是驅逐我等還鄉,明明思量剿戮我等也。
我等來此乞活,豈可反來投死?今望将軍作主,必要搔擾他一番,死方甘心。
”李特見衆立意,暗暗歡喜,假召李流問之,流曰:“不可。
朝廷官兵素經訓練,汝等雖懷不忿,徒空妄言,倘一心力不齊,戰之失利,則又虛陷臭名矣。
隻今為計,遣人往各處求其改易免罪榜文,置至冬末。
若其不從,再作計議。
”流衆曰:“要去便去,不去隻不去,今日告限,明日求寬,捱不過日子的。
”閻式曰:“待我前往各處求懇,觀其衆意何如,又作道理。
”李特久有反意,巴不得逐急令嚴,以激流衆。
此時欲發,恐衆不肯為盡死力耳,乃遣式行。
先入成都,告以出榜之意。
尚曰:“吾無此心,獨廣漢太爺之命,汝等甯耐,且莫自疑。
”式又往見辛冉,求其改易榜文,免緻流民疑懼,不敢行走矣。
辛冉曰:“若依吾限,遵令即行者,給與執照,關閘不許阻當。
若時至故違,定行捕斬。
”閻式知其執信不易,複回成都,于路見冉所設栅閘關隘,謀捕流人條約,點首歎曰:“本無寇而自仇若是,能保其必安乎?是速之為亂耳!”乃又往見禦史馮該,告曰:“昨蒙天恩,限流民至冬起發,無不甘心矣。
今辛廣漢、張梓橦二位太府下榜,止許本月起身,遲違一日,即便收剿。
且此地流民雖是僑居,積日已久。
也有假貸與人的,也有與人捐借的,還的還未去,取的取未來,俱要九月後,晚稻收獲,始能完結。
二府主不察民情,惟取己信,不肯少假威嚴,民從何告?且弱而不可輕者,民也。
今促之不以理,恐衆怒難犯,為禍不淺矣。
”馮該曰:“汝且回至綿竹,以吾之意告白流衆,言馮侍禦悉聽寬限至冬而行,并無催促之理。
”閻式又曰:“今辛太府待民如仇,時刻無容,實然負老爺天恩。
”該曰:“吾為按院,必不诳子,子其速回告衆,毋得懼而為亂。
”閻式拜謝,回見李特,具言羅尚、馮該皆已聽允無異,但辛冉執意不肯,馮、羅二人雖許代為定奪,恐難信也。
特曰:“何以見之?”式曰:“吾見羅公威信不立,辛冉等各擁重兵,一旦變側,非羅公所能制也。
當宜速為之備,免緻後悔。
”特深然之,即聚衆流民曰:“今汝衆人,皆以心托于我,我勸你去又不好,不去又不好。
我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