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回 齊王滅趙專朝政

關燈
左袒者可速齊來!六王有令,止誅趙王、孫秀二家,其馀一無所問。

    若不依令,則皆夷戮。

    ”衆兵沿街叫去,應者接巷。

    及至秀府,有兵民數萬,一齊殺入孫秀府中,将父子親丁盡行拿下,馀者悉皆殺之。

    趙泉開門迎齊、成之軍入内,徑進朝中,擒住趙王并太子司馬誇。

    獨有汲桑馳至驸馬府中,捉出孫會,石勒将衆遍尋,拿得司馬楙、司馬虔,張方亦拿得司馬馥、司馬诩,盡皆押赴法曹處斬。

    孫秀未及行刑,肉皆被人割盡。

    汲桑親自動手,活剖孫會心肝,緻祭石崇一家。

    成都王與齊王查收逆黨伏胤、孫弼、謝惔、殷渾、卞粹、張林、張衡、徐健、楊珍、胡沃、蔡墳、莫願、高越共一十三家,皆族滅之。

    李俨戰死,以李儀改邪歸正,免夷。

     齊王率衆迎出惠帝,複正大位,出榜安民。

    将司馬倫貶為庶人,囚于金墉。

    齊王率衆諸大臣請罪,帝慰谕之曰:“非關卿等之罪,為孫秀、趙王妄為不道耳!朕安望今得目睹天日之光,複踐重瞳之位,實賴衆王之大功也。

    ”乃加封齊王為大司馬,榮贈九錫,禮備彜典,乘輿入朝,劍履上殿,行相國事。

    以成都王為大将軍,都督中外諸軍,假黃钺,錄尚書事,參理國政。

    河間王在鎮,增戶五千。

    加張方撫軍将軍之職,其下副将各賜将軍,賞緞三百匹,帶兵回鎮。

    以長沙王為侍中太尉,以東海王為中軍都尉,督京城兵馬。

    新野公進爵為王。

    琅琊王加節钺,增戶一千,領兵回鎮。

    成都王又奏石勒有功,宜授官職,朝中大臣以為勒居上黨,習于胡俗,恐性難測,不宜在京,廷議未決。

    成都王意欲擡舉石勒,乃複使其将兵往伊阙山收剿張泓、路始。

    石勒領命,帶領本部,将孫秀、司馬誇之頭往招張泓。

    泓不敢出,汲桑率十二将逼而索之,直至其壘門。

    泓不得已,乃與路始出拒,凡二戰,路始被郭黑略所殺。

    泓懼,引兵出逃,汲桑親自趕去。

    泓欺其是步走,不以為意,挺槍殺轉,鬥不十合,被桑破步趕進,一斧砍翻馬足,生擒還洛。

    成都王大喜,将張泓斬訖,賞石勒金千兩,彩緞千匹,軍士萬人,各布一匹、銀一兩。

    尋得石崇幼子名石樸,襲封衛尉,使還舊居,給與入官本縣原田千畝,使奉崇祀。

    石勒上書謝恩,敕賜為上黨衛守備,加添所收張泓之兵一萬,并其遺糧一并與勒,使回上黨。

    石勒不怿,汲桑曰:“吾等之意不在晉朝官職,今替石老爺報得冤仇,亦為好矣。

    若還在此,被他勘破,反為不美。

    且京中盡道齊萬年、劉淵作反多年,今與相和而罷。

    正宜撇此去尋,免在阱中,何為郁郁?”遂乃辭别成都王,望北而去。

    齊王既遣石勒,又奏王輿、王催、趙泉、李儀四人有拯拔民命之功、改邪除佞之力,加為護國偏将軍,在京衛同典兵馬。

    追谥淮南王為武闵,封其子司馬□繼父允為淮南王,悉毀趙王府第。

    晉之史官幹寶有評趙王司馬倫之為人雲: 倫實下愚,敢竊龍圖。

    亂常奸篡,遄及嚴誅。

    偉哉武闵,首創宏谟。

    德之不建,良可悲夫! 又總斷趙王倫曰: 倫實庸瑣,見欺孫秀,潛構異圖,煽成奸慝。

    乃使元良遘于怨酷,上宰陷于誅夷,乾耀以之暫傾,皇綱于焉中圮。

    遂裂冠毀冕,幸百六之會;绾玺揚纛,窺九五之尊。

    夫神器焉可偷安,鴻名豈容妄假?而欲托茲淫祀,享彼天年,兇暗之極,未之有也。

     晉惠帝既得諸親王誅篡倫而返正位,一應大小國事,皆是齊王等所掌。

    于是齊、成、長沙、東海四王,各置掾屬官吏,大者四十馀人,小者二十人,武士森列,文官備員而已。

    新野公司馬歆得加王号,欲求長史并司馬各一人,成都王以為武帝藩制原無,不可添設。

    司馬歆心甚怪之,将欲還鎮,密說齊王冏曰:“吾見成都王部衆太盛,人皆側目,朝野傾心,竊為大司馬危焉。

    今将遠離,故敢告以心膈之意。

    ”齊王曰:“吾固知其威赫,但同任國政,渠将何為乎?”歆曰:“但恐人心難料,世情莫測,倘一朝變起,倉卒之間,制之不易,是以語及耳!”齊王曰:“然則何以處之?”新野王曰:“今權在大司馬之手,朝中事亦在王呼吸指顧間耳。

    圖之則恐傷親親之義,惟以計去其兵柄,自無能為也,胡庸于他謀哉?”齊王曰:“今汝此言,足見相愛之情,銘刻肺腑矣。

    ”乃款餞定議而别。

    時長沙王在朝中,見齊王獨掌大政,心中妒之,乃深與成都王相結,嘗私說成都王曰:“今齊王專政,百官皆總己以聽。

    今惑于葛旟、孫洵偏誤之言,無異于趙王、孫秀之行。

    況齊王心術不正,向日助趙而殘淮南,今又懷恨而滅趙,其不能容親,概可見矣。

    且彼是叔之子,今見汝兵盛,心必不悅,宜早自為計,謹防其奸,毋贻後悔。

    ”成都王被長沙王一番說話聳動胸臆,乃點首對曰:“言亦似是也。

    ”即相别歸第,以其意與長史盧志道之,志曰:“長沙之言,果無妄也。

    臣固知兩雄難于并立,前者大王戰勝,徑先渡河,論功無二,然齊王首創大謀,當以尚之,縱有疑忌,各宜自省。

    方今内難始靖,又起參商,則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