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回 趙王秉政篡大位
關燈
小
中
大
,刀出鞘,跻跻而立。
衆官員各面面相觑,驚怖失色。
趙王令孫秀把盞。
酒至數巡,趙王倫起身謂衆公卿曰:“今日孤屈卿等,非有别意,特為國家大事有所不洽耳!”王戎、蒲奮、崔随皆預首席,不知所出,皆不敢發一言,惟樂廣曰:“有何國家大事,乞發旨谕,待衆參議。
”趙王曰:“天子者萬民之主,居上位以令天下,亦須有統馭之才能,方可緻治。
今惠帝昏庸騃戆,不堪負荷大事,先帝在日,數與和峤、衛瓘、劉毅等議欲廢之,然恃皇孫聰敏而止。
今皇孫已死,無複可望,且以妒妻害母緻餓死而不之顧,谮子被殺而不知審,知汝南、衛瓘之忠遭枉害而置之不問,命伏胤和解,反殺淮南王而眇若不聞,此等殿陛之間耳目所擊之事,尚且不能直,豈堪理天下、總萬機而治百姓乎?”樂廣曰:“悍妻惡子,無法可治,聖上亦為賈後諸人所誤,緻損令德,非出本心。
今有大王之能,以輔翼其不逮,更不須俾其親理庶事。
今不知大王宣召臣等有何所議,願聞其詳。
”趙王曰:“先帝有遺诏,言異日太子司馬衷若其複爾昏黯,不能經濟,卿等當别立賢明,以安社稷,免誤蒼生。
孤今欲遵先帝格命,效伊、霍故事,将惠帝安置閑宮,再選有德者立之。
諸公卿以為何如?”尚書令束晢、衛尉荀組、員外郎王堪三人出席告曰:“大王見之左矣。
昔者太甲不明,怠棄典禮,伊尹放之桐宮,使之自艾;漢之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,上過者三千馀條,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。
今主上雖雲昏懦,無如二君之罪過,若一旦廢之,恐諸王心中不服,興兵入朝,那時恐震驚九廟,禍及百官,上懼宮闱,下殘黎庶,深有不便,乞詳思之。
”趙王聽言,作色而起,曰:“汝等以為惠帝無過,弑母殺子,滅叔誅弟,夷戮功臣,世人之罪過,尚有大于此者乎?且天下者,乃吾司馬氏之天下,汝等屍祿庸臣,上無匡君救國之能,下無定亂谏主之義,前非孤家收賈午、章、谧等誅之,幾蹈呂須、産、祿之轍矣。
汝輩曾無毫忽效忠之處,徒叨爵秩以谄佞為事者也。
”衆官員見趙王變色作怒,其門下奸黨又皆睜目露刃,直視荀、束三人,鹹莫敢言,乃曰:“臣子不得指斥君父之過,惟大王裁之。
”于是各散歸第。
次日,趙王司馬倫令張泓、許超、士猗領兵列于朝門,孫秀命張林、張衡列于殿上,親帶甲士三百,負劍進宮,請惠帝出殿,下令有文武官員一名不到者,即斬首号令。
大臣等隻得都到朝堂,依班列次而立。
趙王按劍謂群臣曰:“司馬衷昏騃無似,不堪大位,孤奉先帝遺旨,昭告太廟,以衷為太上皇,居養老宮安置,所有郊天冊诏,當殿開讀。
”孫秀乃即高聲朗誦。
诏曰: 憶昔武帝,天不永壽,中道崩殂,以太子衷承位正統,嗣為惠帝,建号永康,冀安寰宇,仰望太平。
讵謂質禀昏庸,政由嬖幸,後宮專制,内豎擅權。
廢皇太後而不敢救,五倫殄絕;害皇太子而不知惜,三綱墜亡。
進直谏之忠言,不能采納;侮威福之邪行,弗獲剪除。
緻令元勳被戮,藩室傷殘,罪過多端,戆顗無似,不一世二,怎紹宗祧?且聞蝦蟆官私起問,民荒遭餓谕食肉糜,玄白無知,菽粟莫辨。
今與公卿大臣王戎、孫秀等請告太廟,以惠帝閑宮養老,再訪宗室有德之君,以奉九廟,統馭萬民。
欽此欽遵,群臣知悉。
孫秀讀诏以訖,即令侍衛将軍許超、士猗扶帝下殿,解其玺绶,易其冕服,北面而立。
惠帝淚如雨下,群臣亦皆傷感。
趙王喝令武士扶之上辇,并羊後送入西宮。
命心腹張衡為侍衛,以兵監之。
惟有尚書和郁、侍中琅琊王司馬睿、侍郎陸機大哭扶辇而送帝去。
孫秀乃宣言謂百官曰:“大寶不可空虛,公卿等宜舉有德者以承天位。
”老黃門傅祗曰:“天下者不可一日無君,大王欲易昏庸,必須預擇明睿,豈有虛座以待,臨期拟議者乎?”秀曰:“此乃國家大事,豈容一人預選,故爾當陛與衆謀之。
”祗歎曰:“欲為之而必為之辭,聖人無僞言也。
”遂不複辨。
秀再問于群臣之衆,衆知倫、秀之意,乃曰:“惟太宰趙王是皇室至親,德深望重,舉選服衆,群臣敢僭越乎?”孫秀
衆官員各面面相觑,驚怖失色。
趙王令孫秀把盞。
酒至數巡,趙王倫起身謂衆公卿曰:“今日孤屈卿等,非有别意,特為國家大事有所不洽耳!”王戎、蒲奮、崔随皆預首席,不知所出,皆不敢發一言,惟樂廣曰:“有何國家大事,乞發旨谕,待衆參議。
”趙王曰:“天子者萬民之主,居上位以令天下,亦須有統馭之才能,方可緻治。
今惠帝昏庸騃戆,不堪負荷大事,先帝在日,數與和峤、衛瓘、劉毅等議欲廢之,然恃皇孫聰敏而止。
今皇孫已死,無複可望,且以妒妻害母緻餓死而不之顧,谮子被殺而不知審,知汝南、衛瓘之忠遭枉害而置之不問,命伏胤和解,反殺淮南王而眇若不聞,此等殿陛之間耳目所擊之事,尚且不能直,豈堪理天下、總萬機而治百姓乎?”樂廣曰:“悍妻惡子,無法可治,聖上亦為賈後諸人所誤,緻損令德,非出本心。
今有大王之能,以輔翼其不逮,更不須俾其親理庶事。
今不知大王宣召臣等有何所議,願聞其詳。
”趙王曰:“先帝有遺诏,言異日太子司馬衷若其複爾昏黯,不能經濟,卿等當别立賢明,以安社稷,免誤蒼生。
孤今欲遵先帝格命,效伊、霍故事,将惠帝安置閑宮,再選有德者立之。
諸公卿以為何如?”尚書令束晢、衛尉荀組、員外郎王堪三人出席告曰:“大王見之左矣。
昔者太甲不明,怠棄典禮,伊尹放之桐宮,使之自艾;漢之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,上過者三千馀條,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。
今主上雖雲昏懦,無如二君之罪過,若一旦廢之,恐諸王心中不服,興兵入朝,那時恐震驚九廟,禍及百官,上懼宮闱,下殘黎庶,深有不便,乞詳思之。
”趙王聽言,作色而起,曰:“汝等以為惠帝無過,弑母殺子,滅叔誅弟,夷戮功臣,世人之罪過,尚有大于此者乎?且天下者,乃吾司馬氏之天下,汝等屍祿庸臣,上無匡君救國之能,下無定亂谏主之義,前非孤家收賈午、章、谧等誅之,幾蹈呂須、産、祿之轍矣。
汝輩曾無毫忽效忠之處,徒叨爵秩以谄佞為事者也。
”衆官員見趙王變色作怒,其門下奸黨又皆睜目露刃,直視荀、束三人,鹹莫敢言,乃曰:“臣子不得指斥君父之過,惟大王裁之。
”于是各散歸第。
次日,趙王司馬倫令張泓、許超、士猗領兵列于朝門,孫秀命張林、張衡列于殿上,親帶甲士三百,負劍進宮,請惠帝出殿,下令有文武官員一名不到者,即斬首号令。
大臣等隻得都到朝堂,依班列次而立。
趙王按劍謂群臣曰:“司馬衷昏騃無似,不堪大位,孤奉先帝遺旨,昭告太廟,以衷為太上皇,居養老宮安置,所有郊天冊诏,當殿開讀。
”孫秀乃即高聲朗誦。
诏曰: 憶昔武帝,天不永壽,中道崩殂,以太子衷承位正統,嗣為惠帝,建号永康,冀安寰宇,仰望太平。
讵謂質禀昏庸,政由嬖幸,後宮專制,内豎擅權。
廢皇太後而不敢救,五倫殄絕;害皇太子而不知惜,三綱墜亡。
進直谏之忠言,不能采納;侮威福之邪行,弗獲剪除。
緻令元勳被戮,藩室傷殘,罪過多端,戆顗無似,不一世二,怎紹宗祧?且聞蝦蟆官私起問,民荒遭餓谕食肉糜,玄白無知,菽粟莫辨。
今與公卿大臣王戎、孫秀等請告太廟,以惠帝閑宮養老,再訪宗室有德之君,以奉九廟,統馭萬民。
欽此欽遵,群臣知悉。
孫秀讀诏以訖,即令侍衛将軍許超、士猗扶帝下殿,解其玺绶,易其冕服,北面而立。
惠帝淚如雨下,群臣亦皆傷感。
趙王喝令武士扶之上辇,并羊後送入西宮。
命心腹張衡為侍衛,以兵監之。
惟有尚書和郁、侍中琅琊王司馬睿、侍郎陸機大哭扶辇而送帝去。
孫秀乃宣言謂百官曰:“大寶不可空虛,公卿等宜舉有德者以承天位。
”老黃門傅祗曰:“天下者不可一日無君,大王欲易昏庸,必須預擇明睿,豈有虛座以待,臨期拟議者乎?”秀曰:“此乃國家大事,豈容一人預選,故爾當陛與衆謀之。
”祗歎曰:“欲為之而必為之辭,聖人無僞言也。
”遂不複辨。
秀再問于群臣之衆,衆知倫、秀之意,乃曰:“惟太宰趙王是皇室至親,德深望重,舉選服衆,群臣敢僭越乎?”孫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