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回 孫秀設計害石崇
關燈
小
中
大
物投于其車,到晚回時,果物堆積。
同學有張載生得甚陋,凡出行遇着小兒,欺其似鬼,皆以磚石打之,載每每抱頭而走。
有長者歎曰:“一醜一俊,愛憎偏勝;一媸一妍,好惡天淵。
何人情之厚薄也!”嶽後長而有才藝,作《武帝籍田賦》并《閑居誦》,皆稱頌于時。
賈後愛其才貌,強與之通。
張華重其學多華藻,與之為友。
賈谧因之,亦與深相結納,薦為黃門侍郎,凡朝廷诏敕,多籍其筆。
趙王倫盡誅賈黨,獨嶽以才獲免,用為待诏。
至是,孫秀怒其不為力求綠珠,而又直言抗斥,乃欲一并石崇俱害之。
因設計谮诳趙王倫曰:“昨有人首言淮南王之欲并大王,乃是潘嶽與石崇為之謀主,令其驟然而起,使不得備,欲在立誅大王以奪其權。
幸而天賜其機,伏胤允謀,為吾出力,不然骨肉皆齑粉矣。
今淮南王雖平,二奸謀尚在,禍根恐未斷也。
”趙王曰:“彼與孤無仇無恨,司馬允是吾王侄,何幹他事?且前殺賈後為吾書诏,宣淮王罪過,亦嶽之詞,甚為有功于我。
石崇素多樸厚,久不預事,二子決不可枉也。
”孫秀曰:“潘嶽與賈後有私愛,大王勒其草诏而殺之,所以唆淮南王害大王者,欲為賈後報仇耳。
且吾與二人有何宿怨,而欲使大王害彼?不過為大王慮,免遭其算,保全富貴,永無患也。
”趙王曰:“恐人言不足信,大冤不可枉,宜自詳之,免使人怨天怒。
”秀又曰:“今石崇富蓋天下,錢谷如山,但恨貴不極品,故此協助淮王,共謀剪除大王,以圖篡位,而望列土封侯,世襲食邑,名垂不朽。
淮南王軍需皆石崇之所給,而主此策者潘嶽也。
獨不觀二人與賈谧為二十四友,而寵愛于賈後乎?”趙王素小大斷,皆倚孫秀,一被巧言所聳,即便怒曰:“二賊辄敢無禮!除此小兒曹,如捉籠雞,何難之有?”遂仍矯诏命驸馬孫會、校尉王全帶領羽林軍五百圍住,将潘、石二家,不問老幼,盡行誅戮;石崇、潘嶽二人,押至法場号令。
孫秀乃命孫會另帶衙兵三百,一齊俱至石崇家,将家财盡抄入官。
兵士聽說,知崇富而多寶,皆争先而去。
正值潘嶽為孫秀言綠珠之事,在石崇府中談其非禮,忽家人飛報:“有旨道老爺與石爺協助淮王作逆,令王全帶羽林軍抄沒我家。
”潘嶽曰:“此孫秀奸謀,趙王私旨,非由聖意,吾知在所不免矣,石兄其能保乎?”正歎間,門上進禀曰:“驸馬孫會親自帶兵來到,怎生計較?”石祟召出妻兒衆家人,分付曰:“我固無罪,亦非謂反。
”指綠珠雲:“此是昨日孫秀欲要求汝,吾惜情分相親,不肯從彼,緻有今日。
吾之稅駕不知何所矣,汝其為彼所擄也。
”于是淚下如雨。
綠珠泣曰:“君侯因妾而獲罪,妾豈敢愛生乎?當效死于君前,以明妾心之不苟,豈敢複延二姓,為君侯之眷戀乎?”言訖登樓,自檻投身而下,墜于地上,衆人急去救時,已自破腦毀鼻而死矣。
石崇悲哀不已。
衆惜其美,無不傷憫嗟歎。
軍士逼進,将崇執而綁之,崇曰:“何得乃爾!不過流吾遠方而已,即付廷尉審視,吾當自往,焉用綁為?”軍士曰:“孫侍中命斬君于東市,非止徙也。
”崇乃太息而泣曰:“奴輩利吾财耳!”衆曰:“君知财能為害,何不早散之?”崇默然。
潘嶽曰:“适與君言,知所不免,人誰無死,焉用歎為?正應吾昔詩所謂‘白首同所歸’矣,此亦數之有在,前定之不妄也。
死生之友,斯其見矣。
”崇曰:“但吾與弟非得盡忠完節之名,陷于遭冤被枉,何所堪哉!”嶽曰:“禍變不測,既以及身,豈容已耶!”遂被械行。
孫會令軍人搜檢崇藏寶物,其時争搶家财,踏死者七十馀人。
錢如山積,無有要者,金銀無限,寶具數百萬。
孫秀查究私匿竊取逃亡者,所殺四五十人。
崇、嶽至東市被斬,觀者靡不歎息。
後人有詩歎石崇曰: 石崇富産蓋京城,自古财多定害身。
一朝數九逢孫秀,金谷空遺死後名。
又和一首歎綠珠曰: 古來嬌貌解傾城,笛聲休怨趙王倫。
珠殘玉碎花樓下,金谷千年記汝名。
又和一首歎潘嶽曰: 才貌清佳冠洛城,籍田二賦絕凡倫。
白首同歸全友誼,殘詩遺史記芳名。
同學有張載生得甚陋,凡出行遇着小兒,欺其似鬼,皆以磚石打之,載每每抱頭而走。
有長者歎曰:“一醜一俊,愛憎偏勝;一媸一妍,好惡天淵。
何人情之厚薄也!”嶽後長而有才藝,作《武帝籍田賦》并《閑居誦》,皆稱頌于時。
賈後愛其才貌,強與之通。
張華重其學多華藻,與之為友。
賈谧因之,亦與深相結納,薦為黃門侍郎,凡朝廷诏敕,多籍其筆。
趙王倫盡誅賈黨,獨嶽以才獲免,用為待诏。
至是,孫秀怒其不為力求綠珠,而又直言抗斥,乃欲一并石崇俱害之。
因設計谮诳趙王倫曰:“昨有人首言淮南王之欲并大王,乃是潘嶽與石崇為之謀主,令其驟然而起,使不得備,欲在立誅大王以奪其權。
幸而天賜其機,伏胤允謀,為吾出力,不然骨肉皆齑粉矣。
今淮南王雖平,二奸謀尚在,禍根恐未斷也。
”趙王曰:“彼與孤無仇無恨,司馬允是吾王侄,何幹他事?且前殺賈後為吾書诏,宣淮王罪過,亦嶽之詞,甚為有功于我。
石崇素多樸厚,久不預事,二子決不可枉也。
”孫秀曰:“潘嶽與賈後有私愛,大王勒其草诏而殺之,所以唆淮南王害大王者,欲為賈後報仇耳。
且吾與二人有何宿怨,而欲使大王害彼?不過為大王慮,免遭其算,保全富貴,永無患也。
”趙王曰:“恐人言不足信,大冤不可枉,宜自詳之,免使人怨天怒。
”秀又曰:“今石崇富蓋天下,錢谷如山,但恨貴不極品,故此協助淮王,共謀剪除大王,以圖篡位,而望列土封侯,世襲食邑,名垂不朽。
淮南王軍需皆石崇之所給,而主此策者潘嶽也。
獨不觀二人與賈谧為二十四友,而寵愛于賈後乎?”趙王素小大斷,皆倚孫秀,一被巧言所聳,即便怒曰:“二賊辄敢無禮!除此小兒曹,如捉籠雞,何難之有?”遂仍矯诏命驸馬孫會、校尉王全帶領羽林軍五百圍住,将潘、石二家,不問老幼,盡行誅戮;石崇、潘嶽二人,押至法場号令。
孫秀乃命孫會另帶衙兵三百,一齊俱至石崇家,将家财盡抄入官。
兵士聽說,知崇富而多寶,皆争先而去。
正值潘嶽為孫秀言綠珠之事,在石崇府中談其非禮,忽家人飛報:“有旨道老爺與石爺協助淮王作逆,令王全帶羽林軍抄沒我家。
”潘嶽曰:“此孫秀奸謀,趙王私旨,非由聖意,吾知在所不免矣,石兄其能保乎?”正歎間,門上進禀曰:“驸馬孫會親自帶兵來到,怎生計較?”石祟召出妻兒衆家人,分付曰:“我固無罪,亦非謂反。
”指綠珠雲:“此是昨日孫秀欲要求汝,吾惜情分相親,不肯從彼,緻有今日。
吾之稅駕不知何所矣,汝其為彼所擄也。
”于是淚下如雨。
綠珠泣曰:“君侯因妾而獲罪,妾豈敢愛生乎?當效死于君前,以明妾心之不苟,豈敢複延二姓,為君侯之眷戀乎?”言訖登樓,自檻投身而下,墜于地上,衆人急去救時,已自破腦毀鼻而死矣。
石崇悲哀不已。
衆惜其美,無不傷憫嗟歎。
軍士逼進,将崇執而綁之,崇曰:“何得乃爾!不過流吾遠方而已,即付廷尉審視,吾當自往,焉用綁為?”軍士曰:“孫侍中命斬君于東市,非止徙也。
”崇乃太息而泣曰:“奴輩利吾财耳!”衆曰:“君知财能為害,何不早散之?”崇默然。
潘嶽曰:“适與君言,知所不免,人誰無死,焉用歎為?正應吾昔詩所謂‘白首同所歸’矣,此亦數之有在,前定之不妄也。
死生之友,斯其見矣。
”崇曰:“但吾與弟非得盡忠完節之名,陷于遭冤被枉,何所堪哉!”嶽曰:“禍變不測,既以及身,豈容已耶!”遂被械行。
孫會令軍人搜檢崇藏寶物,其時争搶家财,踏死者七十馀人。
錢如山積,無有要者,金銀無限,寶具數百萬。
孫秀查究私匿竊取逃亡者,所殺四五十人。
崇、嶽至東市被斬,觀者靡不歎息。
後人有詩歎石崇曰: 石崇富産蓋京城,自古财多定害身。
一朝數九逢孫秀,金谷空遺死後名。
又和一首歎綠珠曰: 古來嬌貌解傾城,笛聲休怨趙王倫。
珠殘玉碎花樓下,金谷千年記汝名。
又和一首歎潘嶽曰: 才貌清佳冠洛城,籍田二賦絕凡倫。
白首同歸全友誼,殘詩遺史記芳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