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回 孫秀設計害石崇
關燈
小
中
大
聽诏。
”語之至再。
淮南王尚不準信,孟平曰:“既有诏旨,必有緣故,不宜逆君之命。
”淮南王從之,命軍開陣,放胤入内。
淮南王聽哄,下帳接诏,兵士列于兩旁。
淮南王方才跪下,被伏胤踏步上前,拔劍砍去,淮南王急起,刀已及頸,應手倒地,孟平急趕進救,又被伏胤一刀砍中項下而死。
孟平呼兵欲殺伏胤,胤走入門内,登承華門樓高叫曰:“諸将士不得無禮,自取夷滅。
今聖旨道趙王專權擅命,淮南王妄動幹戈,擾亂王京,罪同反叛,各皆斬首。
趙王已差王佑誅戮,淮南王已死,事皆平定,三軍可速回營,毋得在此混亂,不見此雛虞白虎幡乎?如不聽令,大軍一出,三族難保。
”衆兵将曰:“非吾等不散,欲見上訴明淮南王之冤耳!”伏胤曰:“朝中自有定議,汝等且散。
”衆兵見淮王已死,伏胤走上城樓,遂皆紮住不動。
齊王冏聞知是淮王先殺至趙府,不怪趙王,乃來慰使退散。
孫秀見計已成,即同趙王入朝奏言:“淮南王司馬允倚仗骁勇,聚黨孟平等謀害宗黨,戕賊同氣,欲奪大政以行私意。
”惠帝無奈,隻得從孫秀主為草诏,暴白淮南王之罪,将孟平一家老幼盡行誅之。
欲要徙滅淮南王妻子,齊王不肯,辨之而止。
時平兄孟觀出于邊關,趙王行诏密諷秦、泾總督司空桐機,盡誅其親屬,函首回報。
其有從司馬允之将士,除散兵不究,馀者自千百總、旗隊長已下,有職者盡皆赤族,被夷者百五十七家,不勝慘酷,言者酸辛。
獨伏胤有誅允之功,加為骠騎将軍,代領淮南王之職。
趙王見孫秀有臨危緻勝之機,愈加寵厚,秀亦恃誅淮南王之功,尤肆橫暴。
進奉者門無虛刻。
乃訪察人家藏有美物器者,即遣人取至府中,違者無不立見禍福,人畏如虎。
聞得散騎常侍石崇家中有一美妾,價值六斛之珠,因名為綠珠,善于音律,笙箫琴瑟無不精極其妙,秀亦使人去求。
時石崇正在金谷園中玩賞,忽見秀使直入,崇迎之問曰:“閣下何事光降?”使曰:“孫侍中聞得衛尉公家有綠珠,善于音律,特遣某來多多拜上,意欲相求,不惜倍禮,公肯見容否?”崇曰:“舍下善歌唱媵妾廣有,悉令出來相見,憑閣下自擇一個,送與侍中。
但綠珠者是吾次室,侍中尊貴大臣,固無奪人妻室之理,其情諒之。
”使者曰:“衛尉公左矣,豈不聞孫侍中乃趙王尊寵之臣,禍福立見。
足下博通經典,豈不知利害二字孰為重輕也?且侍中之勢朝野震懼,何不詳思,徒以此而自失身家也?”崇曰:“某固知之。
若其他物并别侍妾,吾俱不惜,惟此實難從命。
”使者辭行,回顧石崇曰:“足下還當三思,勿緻噬臍之悔。
”崇曰:“不必多囑,立意定矣。
”使者欲思石崇厚饋,為之方便解釋,又挑之曰:“足下必不相允,亦當計較,吾好回話。
”石崇不解其意,款饋全無,乃曰:“此亦不須計較。
”使者遂悻悻然而去,诟罵老賊欲留綠珠,當求吾之善言,何自矜若是,一毛不拔也?及回複孫秀,極谮石崇出言不遜,道侍中既為大臣,何得罔行無禮之事,别樣猶可奉承,此必不可。
我以利害說之,彼雲:“不必多言,人家俱有妻妾,肯與人乎?勸他休想。
”孫秀聽言大怒,曰:“石奴如此無知,吾必有以報彼也。
”時陸機在趙府參謀,與崇皆為二十四友之屬,恐其怪崇,乃勸曰:“侍中大人不須着惱,中書待诏潘安仁與崇友善,可教他去說之。
”秀喜,召潘嶽謂之曰:“吾聞石常侍家有一侍女綠珠,善于吹笛。
知君與之莫逆,不吝重聘,煩君為吾請之,倘獲弗拒,自當重謝。
”嶽恃才華取重于時,廷臣内外各敬悅款信,秀亦多谘其手作,竟不防奸毒之意,直應之曰:“此非侍女,彼以納為偏室。
公乃尊貴大臣,安可奪人妻孥?是壞禮也。
此事下官亦難啟齒,公宜惜言。
”乃辭而出。
按《傳》:潘嶽字安仁,家亦富豪,與石祟垂發交,有自詠“投分寄石友,白首同所歸”之詩。
石崇凡有所事,必與嶽謀之。
少時以穎異見稱鄉邑,号奇童,人皆比為董仲舒、賈誼之俦。
生得俊美,面如傅粉,容若蓮花。
童時常挾彈乘車出遊,婦人見其年小貌美,皆以手連繞攔住而看,不使速去。
或戲以果
”語之至再。
淮南王尚不準信,孟平曰:“既有诏旨,必有緣故,不宜逆君之命。
”淮南王從之,命軍開陣,放胤入内。
淮南王聽哄,下帳接诏,兵士列于兩旁。
淮南王方才跪下,被伏胤踏步上前,拔劍砍去,淮南王急起,刀已及頸,應手倒地,孟平急趕進救,又被伏胤一刀砍中項下而死。
孟平呼兵欲殺伏胤,胤走入門内,登承華門樓高叫曰:“諸将士不得無禮,自取夷滅。
今聖旨道趙王專權擅命,淮南王妄動幹戈,擾亂王京,罪同反叛,各皆斬首。
趙王已差王佑誅戮,淮南王已死,事皆平定,三軍可速回營,毋得在此混亂,不見此雛虞白虎幡乎?如不聽令,大軍一出,三族難保。
”衆兵将曰:“非吾等不散,欲見上訴明淮南王之冤耳!”伏胤曰:“朝中自有定議,汝等且散。
”衆兵見淮王已死,伏胤走上城樓,遂皆紮住不動。
齊王冏聞知是淮王先殺至趙府,不怪趙王,乃來慰使退散。
孫秀見計已成,即同趙王入朝奏言:“淮南王司馬允倚仗骁勇,聚黨孟平等謀害宗黨,戕賊同氣,欲奪大政以行私意。
”惠帝無奈,隻得從孫秀主為草诏,暴白淮南王之罪,将孟平一家老幼盡行誅之。
欲要徙滅淮南王妻子,齊王不肯,辨之而止。
時平兄孟觀出于邊關,趙王行诏密諷秦、泾總督司空桐機,盡誅其親屬,函首回報。
其有從司馬允之将士,除散兵不究,馀者自千百總、旗隊長已下,有職者盡皆赤族,被夷者百五十七家,不勝慘酷,言者酸辛。
獨伏胤有誅允之功,加為骠騎将軍,代領淮南王之職。
趙王見孫秀有臨危緻勝之機,愈加寵厚,秀亦恃誅淮南王之功,尤肆橫暴。
進奉者門無虛刻。
乃訪察人家藏有美物器者,即遣人取至府中,違者無不立見禍福,人畏如虎。
聞得散騎常侍石崇家中有一美妾,價值六斛之珠,因名為綠珠,善于音律,笙箫琴瑟無不精極其妙,秀亦使人去求。
時石崇正在金谷園中玩賞,忽見秀使直入,崇迎之問曰:“閣下何事光降?”使曰:“孫侍中聞得衛尉公家有綠珠,善于音律,特遣某來多多拜上,意欲相求,不惜倍禮,公肯見容否?”崇曰:“舍下善歌唱媵妾廣有,悉令出來相見,憑閣下自擇一個,送與侍中。
但綠珠者是吾次室,侍中尊貴大臣,固無奪人妻室之理,其情諒之。
”使者曰:“衛尉公左矣,豈不聞孫侍中乃趙王尊寵之臣,禍福立見。
足下博通經典,豈不知利害二字孰為重輕也?且侍中之勢朝野震懼,何不詳思,徒以此而自失身家也?”崇曰:“某固知之。
若其他物并别侍妾,吾俱不惜,惟此實難從命。
”使者辭行,回顧石崇曰:“足下還當三思,勿緻噬臍之悔。
”崇曰:“不必多囑,立意定矣。
”使者欲思石崇厚饋,為之方便解釋,又挑之曰:“足下必不相允,亦當計較,吾好回話。
”石崇不解其意,款饋全無,乃曰:“此亦不須計較。
”使者遂悻悻然而去,诟罵老賊欲留綠珠,當求吾之善言,何自矜若是,一毛不拔也?及回複孫秀,極谮石崇出言不遜,道侍中既為大臣,何得罔行無禮之事,别樣猶可奉承,此必不可。
我以利害說之,彼雲:“不必多言,人家俱有妻妾,肯與人乎?勸他休想。
”孫秀聽言大怒,曰:“石奴如此無知,吾必有以報彼也。
”時陸機在趙府參謀,與崇皆為二十四友之屬,恐其怪崇,乃勸曰:“侍中大人不須着惱,中書待诏潘安仁與崇友善,可教他去說之。
”秀喜,召潘嶽謂之曰:“吾聞石常侍家有一侍女綠珠,善于吹笛。
知君與之莫逆,不吝重聘,煩君為吾請之,倘獲弗拒,自當重謝。
”嶽恃才華取重于時,廷臣内外各敬悅款信,秀亦多谘其手作,竟不防奸毒之意,直應之曰:“此非侍女,彼以納為偏室。
公乃尊貴大臣,安可奪人妻孥?是壞禮也。
此事下官亦難啟齒,公宜惜言。
”乃辭而出。
按《傳》:潘嶽字安仁,家亦富豪,與石祟垂發交,有自詠“投分寄石友,白首同所歸”之詩。
石崇凡有所事,必與嶽謀之。
少時以穎異見稱鄉邑,号奇童,人皆比為董仲舒、賈誼之俦。
生得俊美,面如傅粉,容若蓮花。
童時常挾彈乘車出遊,婦人見其年小貌美,皆以手連繞攔住而看,不使速去。
或戲以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