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回 趙王倫謀廢賈後

關燈
再題孫秀設奸說趙王倫谮賈後害死太子司馬遹,乃勸趙王起兵以除賈後、張華。

    趙王曰:“吾亦日夜籌思此事,但恐諸王不服,計尚未決耳!”孫秀曰:“今賈後前殺太後,又殺太子,張華與王宮計殺楚王,此惡極天,臣民皆恨,況宗室乎?大王若興問罪之師,人皆喜悅,何所慮乎?”趙王遂決,乃集召将佐許超、士猗、張泓、殷渾、路始、闾和、司馬雅、駱休等大議,又使人密請張衡、張林至府,設宴與之定盟。

    席間,張林進言曰:“前朝呂後謀危漢祚,得親王劉肥、劉章并绛、灌之助,剪除産、祿,漢以不亡。

    今齊王冏密迩王京,五日可達,部下兵容甚盛;淮南王允勇冠三軍,部下亦有江淮勁卒萬馀,昨者欲要上朝辨白太子之冤,被賈後矯诏阻于城外,欲遣回鎮,心中甚懷不忿。

    何不請入城作餞,共與謀之?則諸親王再有誰可為畏乎?”趙王曰:“張衛督之言亦可免孤擅專之議,甚是大理。

    ”乃密問孫秀曰:“此事吾當從之,但恐成功之後,二王難制,不能遂爾我之志耳!”秀曰:“有何難哉?事成之日,以大王子司馬誇親典禁兵,二王子司馬馥為侍中大司農典護軍,三王子司馬處為京兆尹督三部司馬,四王子司馬诩為撫軍将軍掌京營,各處兵馬悉居掌握,誰敢有他?”趙王聽言大喜,一面差大司務闾和去請齊王,再使郎中令遊颢密請淮南王入城,又自入宮去見賈後,言齊王與淮南王昨日有書來至,言欲申明太子無罪貶死,請行贈葬并封王妃王子,娘娘宜待其來,以善言慰之,始見親親之義。

    賈後不知是計,即允其言。

    趙王自是日夕于府中密謀其事,隻等齊王一到,即便舉發。

     數日,齊王帶兵到城外,趙王使人迎入。

    相見禮畢,設宴相款,請淮南王一同叙飲。

    酒至數巡,趙王倫開言曰:“今賈後弄權,輕侮朝廷,誅汝南王、衛太保,又族楊駿、珧,害皇太後,鸩皇太子,意在謀危晉室。

    賈谧、賈模不日有呂祿、呂産之事矣。

    二王英名蓋世,豈可坐視晉室之亡而不救乎?”齊王曰:“吾見賈後所為,心懷不忿久矣,奈兵力單弱,權在他人,徒自悒怏,無可如彼之何。

    ”趙王曰:“若然,吾宣、武二帝費盡多少心力,得此基業以予子孫,今至我等,一朝拱手為他姓所得,豈不愧乎?淮南王曰:“今我三人在此,同是一般帝胄,舉此有何難處?但有一件,隻是未曾奉诏,擅入京城,恐彼生疑,早為預備,反遭其算,難在此間行計耳!”趙王曰:“我曾已啟賈後,言二王欲為太子請葬并封王子之事。

    明早可先上一本,請封皇孫,并乞将太後、太子附葬山陵。

    準與不準,我等可以在京共議矣。

    ”本上,張林知齊王到,乃合殿中侍禦楊珍、左衛督副李俨、右衛督副蔡璜,私到趙府參見三王,言與張衡、殷渾俱已約定齊整,乞大王速發,免使遲則有洩。

    齊王曰:“得諸賢相助,稱孤忠心,但不得朝廷诏旨以為執證,兵權尚在郭章之手,倘見我等無故舉兵入朝,必定勒兵阻拒,那時兩家不伏,緻成仇殺,勝負未可逆料,又得反亂之名矣。

    ”趙王曰:“待吾遣人密見張華,令其書诏付出。

    ”闾和曰:“張司空亦非剛烈之人,必不敢主此大事。

    臣有一計,來日大王入宮,先見賈後,詐言東安王司馬繇被廢,心懷深恨,今聞皇太子冤死,糾集舊屬并楚王故将,欲興兵入朝,伸冤報仇,又有東宮衛士亦與為助。

    賈後聽言,必然驚信,問計大王,大王即奏使添兵鎮壓東安,乘機保舉齊王将兵監鎮,以壓東安。

    待其允出,齊王故意帶衆入朝門稱言謝恩,那時即便行移,彼則無所措其手矣。

    ”趙王從之,密地進宮将此情與賈後說知。

    後驚曰:“若此,必先預以防之,不可使其謀成,臨期難制。

    卿可謂憂君愛國公忠,更為轉奏聖上,我自有處。

    ”趙王遂密奏惠帝,帝呻吟。

    賈後至,僞問其因,帝言如此如此。

    後曰:“此事實然有之。

    吾亦聞有人言,東安王怨恨有功被削,汝南、楚王皆以罪戮,彼心慮患,故乘太子之故糾衆謀亂耳。

    且未可即治,宜速遣忠義之人,督一兵以鎮壓之,使制其不敢為亂,亦可見陛下能盡親親之道也。

    ”帝曰:“若然,當使何人可鎮壓彼?”趙王曰:“隻有齊王司馬冏素多忠正,昨日來京為皇太孫乞封,何不就着他們帶兵鎮靖東安,自然萬無一失。

    ”帝、後允奏,即撥禁兵五千以益齊王,兼大司馬,鎮守東城。

    趙王出外,即使齊王領兵上朝謝恩,差司馬雅會張華協助。

    雅至華第,謂曰:“今趙王、齊王使小将來會司空,共匡王室,掃除君側之患,以伸太子之冤。

    公為師保,可代請一密诏,庶不失為元忠矣。

    ”張華曰:“今天下澄平,百僚奉職。

    賈後雖然幹政,模、谧任賢,未常罔上。

    太子之廢,是自尋其禍,有甚患除?子何妄乎?”司馬雅曰:“賈氏專權,虐殺諸王,害楊氏珧、濟忠良而戕太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