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回 張韪勸父遜相位
關燈
小
中
大
,故不能如期拜谒耳。
”廣亦疑之,乃密往向飲酒賓館看之。
廣上下詳觀仔細,知蛇無所從來,惟楣間懸朽弓一張在上。
廣知其由,乃複置酒舊所,依前排位,召客與飲,因問客曰:“杯中複還有蛇否?”客仔細看之,答曰:“有形如前。
”廣曰:“非有蛇也,乃其上所懸之弓影也。
”命去其弓,則杯中即無複有前之影矣。
客心豁然,沉疴頓除。
其明辨大約如此。
廣與王衍齊名,故天下言雅淡風流者,必稱王、樂為之首焉。
時晉朝諸官,有半多皆尚放達,緻民間風俗亦悉曠蕩,皆相率尊崇何晏之學,以為天地萬物,皆以無為為本,開物成務,無往不存者也。
陰陽恃以化生,賢聖恃以成德,故無之為用,無爵而貴矣。
由是朝廷士大夫皆以浮誕為美。
王衍為宗,相扇成風,弛廢職業。
裴頠知其誤國,乃著《崇有論》一篇,以矯世弊。
論之略雲: 利欲可損而未可絕去也,事務可節而不可全無也。
談者深裂有形之累,盛稱無空之美,遂薄綜世之務,賤功實之用,高浮遊之術,卑經訓之賢,人情所徇,名利從之。
于是言藉于虛,謂之玄妙;處官不親所職,謂之高雅;奉身散其廉操,謂之曠達;故悖吉兇之禮,忽容正之表,渎長幼之序,混貴賤之等,無所不至。
夫萬物之生,以有為分者也,故心非事也,而制事必由于心,不可謂心為無也;匠非器也,而制器必由于匠,不可謂匠為非有也。
由此而觀,濟有者皆有也,虛無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哉? 此蓋述其大略,全載頠傳。
論成,而識者皆脍炙歎賞。
然而君昏于上,臣風于下,人民效之,習俗競成,不能卒變矣。
且勢位之家互相薦托,惟以錢為進用。
賈、郭等恣橫淩暴,貨賂公行,官私濫用,不辨賢才,有錢則貴。
時有南陽隐士魯褒字元遒,好學多聞,以貧自立,不幹仕祿。
見朝中宰執惟錢是務,乃作《錢神論》一篇以譏之,曰: 錢之為體,有乾坤之象,内則其方,外則其圓。
其積如山,其流如川,動靜有時,行藏有節,市井便易,不患耗折,故能長久為世神寶。
親之如兄,字曰孔方;失之則貧,得之富昌。
無翼而飛,無足而走,解嚴毅之顔,開難發之口。
身多者趨前,身少者處後。
錢之為言泉也,無遠不達,無幽不至,京邑衣冠,疲勞講肄,厭聞清談,對之睡寐,見我家兄,莫不驚視。
錢之所祐,吉無不利,何必讀書然後富貴?由此論之,謂為神物,無德而尊,無勢而熱,排金門,入紫闼,危可使安,死可使活,勝可使敗,生可使殺,是故忿争非錢不伸,幽¨非錢不拔,怨仇非錢不解,令聞非錢不發。
洛中朱衣,當途之士,愛我家兄,皆無紀極,執我之手,抱我終始。
故諺有曰:惟錢無耳,可使神鬼。
凡今之人,惟錢而已。
時之明人,見此論無不稱歎。
秘書監劉毅錄此《崇有》、《錢神》二論,進帝視之,又反複詳解,勸帝行之。
奈乎晉惠帝索性庸騃,雖有賢臣明言其情,亦不能允行其事,凡百所為,悉要詢咨賈後,是以不能保終其位。
又舉惠帝之愚庸梗概言之:一日朝暇,與數臣入華林園閑玩,忽聽得草茵中蝦蟆聲鬧,乃問衆曰:“此鳴者,為官乎,為私乎?”諸臣子皆不敢妄對,左右侍從者見帝問此,皆忍笑不住,謬應之曰:“在官地上叫者為官,在私地上叫者為私。
”帝亦不知其譏己,乃點首而出。
及再禦殿,隻見大司農出班奏道:“今天下郡縣有本數十馀處,言其境内有大旱者、大蝗者、大淹者,乞宜發诏赈濟,免緻為盜。
”遂将諸本呈上與看罷,與衆言曰:“這本上稱言無水,那本上稱言大水,何為荒?百姓既雲餓死,何不食肉糜乎?那有許多錢糧赈濟他們?”衆臣子皆冷笑而退。
自是郭章、賈谧等皆不以帝為意,愈肆欺罔。
而王戎、何曾等又皆日肆宴樂,一費動至萬錢,并不以大政關心,而皇綱漸至淩替矣。
後人有詩歎惠帝問蟆并食肉糜之庸曰: 晉惠庸顗帝内稀,聞蛙不省問官私。
饑餐糜肉真堪笑,俯首金墉似亦宜。
”廣亦疑之,乃密往向飲酒賓館看之。
廣上下詳觀仔細,知蛇無所從來,惟楣間懸朽弓一張在上。
廣知其由,乃複置酒舊所,依前排位,召客與飲,因問客曰:“杯中複還有蛇否?”客仔細看之,答曰:“有形如前。
”廣曰:“非有蛇也,乃其上所懸之弓影也。
”命去其弓,則杯中即無複有前之影矣。
客心豁然,沉疴頓除。
其明辨大約如此。
廣與王衍齊名,故天下言雅淡風流者,必稱王、樂為之首焉。
時晉朝諸官,有半多皆尚放達,緻民間風俗亦悉曠蕩,皆相率尊崇何晏之學,以為天地萬物,皆以無為為本,開物成務,無往不存者也。
陰陽恃以化生,賢聖恃以成德,故無之為用,無爵而貴矣。
由是朝廷士大夫皆以浮誕為美。
王衍為宗,相扇成風,弛廢職業。
裴頠知其誤國,乃著《崇有論》一篇,以矯世弊。
論之略雲: 利欲可損而未可絕去也,事務可節而不可全無也。
談者深裂有形之累,盛稱無空之美,遂薄綜世之務,賤功實之用,高浮遊之術,卑經訓之賢,人情所徇,名利從之。
于是言藉于虛,謂之玄妙;處官不親所職,謂之高雅;奉身散其廉操,謂之曠達;故悖吉兇之禮,忽容正之表,渎長幼之序,混貴賤之等,無所不至。
夫萬物之生,以有為分者也,故心非事也,而制事必由于心,不可謂心為無也;匠非器也,而制器必由于匠,不可謂匠為非有也。
由此而觀,濟有者皆有也,虛無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哉? 此蓋述其大略,全載頠傳。
論成,而識者皆脍炙歎賞。
然而君昏于上,臣風于下,人民效之,習俗競成,不能卒變矣。
且勢位之家互相薦托,惟以錢為進用。
賈、郭等恣橫淩暴,貨賂公行,官私濫用,不辨賢才,有錢則貴。
時有南陽隐士魯褒字元遒,好學多聞,以貧自立,不幹仕祿。
見朝中宰執惟錢是務,乃作《錢神論》一篇以譏之,曰: 錢之為體,有乾坤之象,内則其方,外則其圓。
其積如山,其流如川,動靜有時,行藏有節,市井便易,不患耗折,故能長久為世神寶。
親之如兄,字曰孔方;失之則貧,得之富昌。
無翼而飛,無足而走,解嚴毅之顔,開難發之口。
身多者趨前,身少者處後。
錢之為言泉也,無遠不達,無幽不至,京邑衣冠,疲勞講肄,厭聞清談,對之睡寐,見我家兄,莫不驚視。
錢之所祐,吉無不利,何必讀書然後富貴?由此論之,謂為神物,無德而尊,無勢而熱,排金門,入紫闼,危可使安,死可使活,勝可使敗,生可使殺,是故忿争非錢不伸,幽¨非錢不拔,怨仇非錢不解,令聞非錢不發。
洛中朱衣,當途之士,愛我家兄,皆無紀極,執我之手,抱我終始。
故諺有曰:惟錢無耳,可使神鬼。
凡今之人,惟錢而已。
時之明人,見此論無不稱歎。
秘書監劉毅錄此《崇有》、《錢神》二論,進帝視之,又反複詳解,勸帝行之。
奈乎晉惠帝索性庸騃,雖有賢臣明言其情,亦不能允行其事,凡百所為,悉要詢咨賈後,是以不能保終其位。
又舉惠帝之愚庸梗概言之:一日朝暇,與數臣入華林園閑玩,忽聽得草茵中蝦蟆聲鬧,乃問衆曰:“此鳴者,為官乎,為私乎?”諸臣子皆不敢妄對,左右侍從者見帝問此,皆忍笑不住,謬應之曰:“在官地上叫者為官,在私地上叫者為私。
”帝亦不知其譏己,乃點首而出。
及再禦殿,隻見大司農出班奏道:“今天下郡縣有本數十馀處,言其境内有大旱者、大蝗者、大淹者,乞宜發诏赈濟,免緻為盜。
”遂将諸本呈上與看罷,與衆言曰:“這本上稱言無水,那本上稱言大水,何為荒?百姓既雲餓死,何不食肉糜乎?那有許多錢糧赈濟他們?”衆臣子皆冷笑而退。
自是郭章、賈谧等皆不以帝為意,愈肆欺罔。
而王戎、何曾等又皆日肆宴樂,一費動至萬錢,并不以大政關心,而皇綱漸至淩替矣。
後人有詩歎惠帝問蟆并食肉糜之庸曰: 晉惠庸顗帝内稀,聞蛙不省問官私。
饑餐糜肉真堪笑,俯首金墉似亦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