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回 賈後妒殺皇太子
關燈
小
中
大
我欲幹此事,必須重賂孫秀,待他在内贊襄,趙王必允。
”二人議訖,即将金珠等禮密見孫秀。
秀曰:“二位将軍與吾共事已久,同袍一體,今何賜此厚禮?”士猗曰:“今賈後姊妹宗黨專權,國儲被害,太子知禍極,死在莫測,社稷将危。
以為朝中并無豪傑仗義可倚者,惟公足智而忠勇素著。
趙王乃帝室之親,英雄拔萃,能拯國危,故太子具此薄禮,命吾奉上閣下,懇為憐其無過之枉,一伸冤屈,望惟開恩,勸趙王看先帝之面,倘能撥亂反正,則閣下之功當勒于彜鼎矣!”孫秀曰:“國君聽妒後而廢正嗣,吾亦知其有過,但俟候豪者起,便當應之耳!”司馬雅曰:“豪傑之士,除趙王與公,更有何人?今舉國中皆怒賈氏專權,有張華、裴頠為之附會,是以難言,忿氣在心,皆未敢發耳!今閣下能因人之情、衆之怒,相與起義,以救國難,而收平、勃之功,則将列名于雲台,襲封于永世矣,豈特稱頌偉績而已哉!倘或一朝有人先發,則君将為之執械乎,為之操篲乎?”孫秀正欲報張華伐吳之仇、泾陽之恨,聽雅所言張華附後,乃即應承曰:“二公忠義,甚感吾心,待吾禀通趙王,然後再相會議。
其當慎之,毋緻漏洩也。
”秀辭猗、雅,即便入内見趙王,把士猗、司馬雅代太子求為伸冤之事,細說一遍。
趙王曰:“此事非同小可,萬一不成,禍不旋踵矣!”秀曰:“今賈氏所為不德,神人共怒,舉國傷嗟,大王素欲居大政、行大事,不因此際應天順人,更待何時?臣恐一旦他王倡首先起,即大王雖尊,亦為其所指揮矣。
今肯憤舉此謀,移檄别鎮,衆皆聽吾約束,不但大權屬我,雖大位亦可期也。
”趙王倫聽言大喜,曰:“事若得成,富貴與君共之。
”遂喚士猗、司馬雅等共同議計,曰:“适間孫長史道達太子之意,孤亦知其被誣受屈,當為伸明。
但今兵權皆系後舅郭章所統,内兵如林,焉能為計?”司馬雅曰:“臣已結下禁兵令史張林、右指揮使張衡二人,皆大王舊時從事,何不密召與其謀之?彼若肯從,事成反掌矣。
”趙王甚悅,即使人請林、衡商議。
張林先至,趙王曰:“今賈氏專政,謀廢太子,将危晉室。
将軍等皆食國家厚祿,不念聖上别無他嗣,肯坐視乎?”林曰:“吾亦憤此深矣,但職卑力孤,無可效用之處,倘有委任,萬死不辭。
”趙王曰:“将軍職居禁衛,若肯仗義,吾當率外兵共掃賈、郭,以伸太子之冤,請勿食言。
”林曰:“大王果若舉此,吾與張衡司左右禁兵,賈後必然召吾靖難,那時谕以大義,反戈一擊,奸黨悉為齑粉矣。
何難之有哉?”遂齧指出血為誓。
趙王許以重職,叮咛而散。
孫秀又私入謂趙王曰:“臣思有衆相助,去賈後實為不難,但恐太子聰明剛毅,若回東宮,必改前過,衆心再屬,即大王功高,亦難逞吾所欲矣。
何不先谮賈後,害卻司馬遹,然後收賈後與太子報仇,豈不兩得其宜,可行大志也?”趙王信以為然,乃問秀曰:“何人可見後以谮太子?”秀曰:“必須大王親見方好。
”趙王曰:“孤久居外鎮,無旨何能入宮?”孫秀曰:“昨者賈後已詐稱有孕,今但備禮入内慶賀,誰敢阻也?一進宮中,即将密計說上,言外人欲迎太子,共辨是非,必有不便于娘娘。
賈後聽報機密,又将心腹以托大王矣,豈不越好行事哉?”趙王依計入宮,将太子之言說了一遍。
賈後聽之大驚曰:“果有此事乎?”王曰:“吾為宗親,肯诳太子也?”後信之,随口問曰:“若此将如奈何?”趙王曰:“捉虎容易放虎難,必須斷絕其根,則不生枝葉矣。
”賈後曰:“趙王既有眷顧之心,朝中外議,望遮掩之,自當重報。
”趙王允諾而出。
賈後複召賈午入宮商議其事,午曰:“何不先使孫慮矯诏将司馬遹殺之,以敝其禍?”後從其計,即令宦者孫慮将藥酒至金墉城去謀殺太子。
太子見慮至,問曰:“帝後安否?汝來何為?”孫慮曰:“奉朝議言太子不道,免上法曹,承旨賜藥酒自盡。
”太子曰:“吾實無罪,事由後宮設計,枉害于吾,内外皆知。
今廢居在此,尚是無辜,奈何一旦即有賜死之诏?滿朝臣宰豈皆木偶,而定議至是耶?吾死固不足惜,但恐國家從此多事矣。
”慮曰:“是汝自緻得罪于君後,怨着誰來?”太子曰:“吾既有罪,何不會集多官,面鞠成招,正之以法,斬首懸示天下,使四海之人知為子之不肖,免使妄議聖非,豈不善哉?今聽妒母之谮而殺無過之子,何為人君?悠悠蒼天,生我何為?慨慨烈祖,生汝何為?痛吾父子,他日有何面目入見九廟乎?”孫慮曰:“不必多言,但請速飲此酒,吾好伏命。
”太子遹曰:“吾不惜一死,待别三子與王妃,然後就飲。
”慮不聽,立扯其袖逼之,太子罵曰:“都是你這賊奴賺吾入宮,造此逆謀陷排吾身,欲圖橫行耳!今當入朝訴明,觸死金階,不死汝劫狗之手耶!”言訖欲行。
孫慮慌懼,即以袖中舂藥杵連袖擊其腦門,太子倒地,慮以藥酒灌進其口,太子涕淚滿面,須臾七孔流血,不能一言而死。
哀哉,惜哉!由是天日為之無光,尉氏縣雨血三日。
後人有詩歎曰: 屈重冤深痛感天,雨中泣血怨聲煎。
此時害紞逢孫慮,他日王全報亦然。
”二人議訖,即将金珠等禮密見孫秀。
秀曰:“二位将軍與吾共事已久,同袍一體,今何賜此厚禮?”士猗曰:“今賈後姊妹宗黨專權,國儲被害,太子知禍極,死在莫測,社稷将危。
以為朝中并無豪傑仗義可倚者,惟公足智而忠勇素著。
趙王乃帝室之親,英雄拔萃,能拯國危,故太子具此薄禮,命吾奉上閣下,懇為憐其無過之枉,一伸冤屈,望惟開恩,勸趙王看先帝之面,倘能撥亂反正,則閣下之功當勒于彜鼎矣!”孫秀曰:“國君聽妒後而廢正嗣,吾亦知其有過,但俟候豪者起,便當應之耳!”司馬雅曰:“豪傑之士,除趙王與公,更有何人?今舉國中皆怒賈氏專權,有張華、裴頠為之附會,是以難言,忿氣在心,皆未敢發耳!今閣下能因人之情、衆之怒,相與起義,以救國難,而收平、勃之功,則将列名于雲台,襲封于永世矣,豈特稱頌偉績而已哉!倘或一朝有人先發,則君将為之執械乎,為之操篲乎?”孫秀正欲報張華伐吳之仇、泾陽之恨,聽雅所言張華附後,乃即應承曰:“二公忠義,甚感吾心,待吾禀通趙王,然後再相會議。
其當慎之,毋緻漏洩也。
”秀辭猗、雅,即便入内見趙王,把士猗、司馬雅代太子求為伸冤之事,細說一遍。
趙王曰:“此事非同小可,萬一不成,禍不旋踵矣!”秀曰:“今賈氏所為不德,神人共怒,舉國傷嗟,大王素欲居大政、行大事,不因此際應天順人,更待何時?臣恐一旦他王倡首先起,即大王雖尊,亦為其所指揮矣。
今肯憤舉此謀,移檄别鎮,衆皆聽吾約束,不但大權屬我,雖大位亦可期也。
”趙王倫聽言大喜,曰:“事若得成,富貴與君共之。
”遂喚士猗、司馬雅等共同議計,曰:“适間孫長史道達太子之意,孤亦知其被誣受屈,當為伸明。
但今兵權皆系後舅郭章所統,内兵如林,焉能為計?”司馬雅曰:“臣已結下禁兵令史張林、右指揮使張衡二人,皆大王舊時從事,何不密召與其謀之?彼若肯從,事成反掌矣。
”趙王甚悅,即使人請林、衡商議。
張林先至,趙王曰:“今賈氏專政,謀廢太子,将危晉室。
将軍等皆食國家厚祿,不念聖上别無他嗣,肯坐視乎?”林曰:“吾亦憤此深矣,但職卑力孤,無可效用之處,倘有委任,萬死不辭。
”趙王曰:“将軍職居禁衛,若肯仗義,吾當率外兵共掃賈、郭,以伸太子之冤,請勿食言。
”林曰:“大王果若舉此,吾與張衡司左右禁兵,賈後必然召吾靖難,那時谕以大義,反戈一擊,奸黨悉為齑粉矣。
何難之有哉?”遂齧指出血為誓。
趙王許以重職,叮咛而散。
孫秀又私入謂趙王曰:“臣思有衆相助,去賈後實為不難,但恐太子聰明剛毅,若回東宮,必改前過,衆心再屬,即大王功高,亦難逞吾所欲矣。
何不先谮賈後,害卻司馬遹,然後收賈後與太子報仇,豈不兩得其宜,可行大志也?”趙王信以為然,乃問秀曰:“何人可見後以谮太子?”秀曰:“必須大王親見方好。
”趙王曰:“孤久居外鎮,無旨何能入宮?”孫秀曰:“昨者賈後已詐稱有孕,今但備禮入内慶賀,誰敢阻也?一進宮中,即将密計說上,言外人欲迎太子,共辨是非,必有不便于娘娘。
賈後聽報機密,又将心腹以托大王矣,豈不越好行事哉?”趙王依計入宮,将太子之言說了一遍。
賈後聽之大驚曰:“果有此事乎?”王曰:“吾為宗親,肯诳太子也?”後信之,随口問曰:“若此将如奈何?”趙王曰:“捉虎容易放虎難,必須斷絕其根,則不生枝葉矣。
”賈後曰:“趙王既有眷顧之心,朝中外議,望遮掩之,自當重報。
”趙王允諾而出。
賈後複召賈午入宮商議其事,午曰:“何不先使孫慮矯诏将司馬遹殺之,以敝其禍?”後從其計,即令宦者孫慮将藥酒至金墉城去謀殺太子。
太子見慮至,問曰:“帝後安否?汝來何為?”孫慮曰:“奉朝議言太子不道,免上法曹,承旨賜藥酒自盡。
”太子曰:“吾實無罪,事由後宮設計,枉害于吾,内外皆知。
今廢居在此,尚是無辜,奈何一旦即有賜死之诏?滿朝臣宰豈皆木偶,而定議至是耶?吾死固不足惜,但恐國家從此多事矣。
”慮曰:“是汝自緻得罪于君後,怨着誰來?”太子曰:“吾既有罪,何不會集多官,面鞠成招,正之以法,斬首懸示天下,使四海之人知為子之不肖,免使妄議聖非,豈不善哉?今聽妒母之谮而殺無過之子,何為人君?悠悠蒼天,生我何為?慨慨烈祖,生汝何為?痛吾父子,他日有何面目入見九廟乎?”孫慮曰:“不必多言,但請速飲此酒,吾好伏命。
”太子遹曰:“吾不惜一死,待别三子與王妃,然後就飲。
”慮不聽,立扯其袖逼之,太子罵曰:“都是你這賊奴賺吾入宮,造此逆謀陷排吾身,欲圖橫行耳!今當入朝訴明,觸死金階,不死汝劫狗之手耶!”言訖欲行。
孫慮慌懼,即以袖中舂藥杵連袖擊其腦門,太子倒地,慮以藥酒灌進其口,太子涕淚滿面,須臾七孔流血,不能一言而死。
哀哉,惜哉!由是天日為之無光,尉氏縣雨血三日。
後人有詩歎曰: 屈重冤深痛感天,雨中泣血怨聲煎。
此時害紞逢孫慮,他日王全報亦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