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回 張茂先好賢得士

關燈
馬江統恐其喪德,乃上五事以谏太子曰: 自古哲王名垂不朽者,莫不以崇儉為德,從谏為賢。

    故漢高帝豁達大度,納谏如流,卒能擴開大業,統一六合;漢文帝身曳绨袍,足履革§,亦克政緻太平,綏服四海。

    迨至末年,炎德中衰,不遵先訓,違逆忠言,有象箸玉杯之皿,豹胎翠釜之馐,梅生變姓以深藏,蓬萌挂冠而遠遁,遂使強徒竊意,貴戚盜神。

    設而南陽之憤不起,白水之悱不發,漢氏幾至于淪亡矣,豈不可以為明鑒也欤!今殿下不圖他日臨禦九五之思,總攝萬機之慮,而乃區區徒事于末技之工,不務經國遠猷之計,惟隻深居宮院,酒色是耽,宴遊是好,奢侈之欲從心,忠信之言逆耳,何自棄之甚耶! 書上,太子不能省改。

    後人有詩歎曰: 惟木由繩正可期,後能從谏聖堪希。

    此日忠言頻逆耳,他時咎起悔嫌遲。

     太子舍人杜錫見太子不納江統之谏,亦上勸曰:“太子自非後宮骨脈,所以得不異者,以其聖聰悅于先帝,令德服于大臣故也。

    宜從洗馬良藥之言。

    ”太子又不聽。

    杜錫深慮其失德,必為賈後之所見侮,退而複上十事,其略親君子,遠小人,崇孝敬,資講習,惇樸實,務忠信,省濫用之财,戒過度之酒,杜淫佚之戲,節奢侈之欲,思祖宗創業之艱難,鑒帝父庸常之被侮,賂其親信,以結後宮,免其懷妒以害己身。

    太子不能聽,反以其為多言,暗以繡針藏于坐褥之内,賜錫坐而議事,錫受之,坐于其上。

    時夏月,衣襦單薄,針鋒刺肉,不勝其楚。

    錫知太子怪其多言,故施此計,隻得忍痛而出。

    自此外人無複敢谏,言路絕矣。

    賈後乘此欲要中傷太子。

    後母郭氏名槐,其性甚賢,探知後女南風有嫉妒太子之意,常自入宮謂賈後曰:“我之不幸而無子,隻生汝姊妹二人。

    汝今無子,年齡尚未,正好修愆省過,以禳天眷,則天必賜好子于汝矣。

    今見汝心中常懷不足于東宮,此乃天數,亦汝命也。

    汝自不生,何得抱怨他人?吾已年暮,曆事過多,勸汝推恩結好太子,撫若己兒。

    你既慈愛于彼,彼豈有不孝敬于為母者哉?母子相和,則兩宮無隙,太子之心必然悅感汝德,他日繼位,汝為太後,則賈氏宗族可保久長富貴矣。

    何得苦結冤家,緻成怨恨哉?”賈後曰:“吾雖日夕交歡太子,終非吾之所養。

    他有生母在前,安得異日悅我?是以心中常不悅耳!”郭槐曰:“我又思有一計在此。

    今汝妹子生有一女,雖系是韓氏,亦吾血脈,與賈氏一同,何不以為太子之妃,豈不成秦晉世戚,一家骨肉乎?”賈後曰:“母意雖然,吾終不欲以賈氏女為屠兒之婦也。

    ”郭槐聞言不悅,出謂次女賈午曰:“吾意欲将汝女為太子之妃,使我二家皆為皇親之貴,汝意何如?”賈午亦曰:“若如此,則吾太師之家而下嫁屠戶之子矣。

    ”槐曰:“渠為天子,吾為家臣,汝出此言,不亦罔乎?”乃忿恚不食而言曰:“吾為汝母,乃太師夫人,張主不得一個甥女,明日親見張、裴二元宰,奏請聖上,看你如何?”賈午聽母所言,亟自入宮見賈後,說知其事。

    後驚曰:“若此,必然成矣,何以處之?”賈午曰:“欲絕其念,必得先與太子定婚他處,則可杜其事也。

    一面查問何官有女,一面阻住母親,言必欲講婚,宜俟吉期,何須慌促?待吾計就,彼意自解。

    ”賈後大喜,即喚近侍宦者分付曰:“你可去訪誰家官員有女,急來回話。

    ”宦官曰:“不須訪得,太尉王衍有二女,俱未許聘,長者妍美,次者平常。

    ”後曰:“如此卻好,明早即請下聘太尉之女,則事源塞矣。

    ”賈午曰:“何不為吾兒韓谏先求長女,而後為太子納聘次女,豈不兩相姻娅,亦是四門親眷。

    ”賈後曰:“此甚易耳。

    ”即日備聘禮,送至王衍府中而去。

    次早,賈後啟白惠帝,即使官媒至衍府,聘求次女為太子之妃。

    及後母郭槐入宮,欲見帝啟奏結婚賈氏之事,會聞二女構謀已成,長歎一聲,暈倒于地。

    賈後救起,問曰:“母親何故一時疾發?使吾驚得魂不附體。

    ”母曰:“吾身即死,亦不為殀,何得驚惶若是?據汝姊妹心性所為,魂不附體之日不遠也。

    吾此病發于内心,料不再延。

    吾死之後,汝須憐愛太子,勿可專行己意,以結不世之仇。

    若聽趙燦之言、賈午之說,必壞汝家,吾目不暝矣。

    賈模、賈谧尚可與相保者,别無所囑,汝宜識之。

    ”扶出府中,太息而死。

    後人有詩歎曰: 賢哉郭母勸良言,二女奸枭竟逆天。

    呂氏須顔同一體,漢遭颠覆晉遭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