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回 晉惠帝任用張華
關燈
小
中
大
不怕沉沒者來應,晔遣之。
二人入水尋覓,将至劍所,忽然化作金龍二條,擊波而起,盤旋于水面之上,不生風濤,五色燦目,漁人驚起。
龍望雷晔顧盼數回,須臾雷震雲起,龍乃不見。
晔歎曰:“此即二劍也。
先君言靈物終當化去,張公言神物終當自合,信皆然也。
”噓唏而去。
華之著述極多,惜其族涼才浮,不為人喜。
晉武帝嘗問華曰:“卿多博聞,漢之宮室制度可得知否?”華對以諸建章、未央、長楊等殿,高廣嚴饬,千門萬戶,皆如目觀,聽者忘倦,即畫地成圖,左右之人屬目驚駭。
帝曰:“子産之所不及也。
”一日,有人得一鳥毛,長三丈,鹹争以為大鵬之羽,以問于華。
華曰:“此是海凫毛也,居西海,罕得見,今見于東南,天下從此将亂矣。
”時苟勖、馮紞有寵,勖自以族大,與華不怿;又與征士馮恢不合,其弟馮紞遂與荀勖谮帝黜華為幽州軍司。
華到任,撫綏新舊,戎夏懷之。
東夷馬韓新彌等,依山阻海,二十馀國,去州四千裡,曆世未附者,皆感華德,來獻貢方物。
賈後嘉其功,诏之入朝,後參朝政,為趙王司馬倫所殺。
時人有詩一首贊其博辨雲: 得鲊觀形解識龍,聽辭察理辨狐蹤。
鬥牛氣貫知雙劍,博物窮經似聖聰。
話說張華自執政之後,薦舉裴頠共理朝綱,二人乃廣求賢哲,采訪隐逸,共輔助以安國家。
有東吳陸機字士衡,乃陸抗之第四子,生得身長七尺,聲似洪鐘,唇紅齒白。
幼有奇才,文章冠世,兵書戰策無不該博,服膺儒術,非禮不動。
少領父兵,為牙門将軍。
年二十,有《文賦》見稱于時。
吳被滅,退居舊裡,閉門勸學。
其弟陸雲字士龍,六歲即能屬文,與兄齊名,雖文章不及于兄,而議論憶事過之。
吳國尚書廣陸、高士闵鴻見而奇之曰:“此兒若非龍駒,當是鳳雛。
”因稱二陸不名。
至是聞華好士,乃詣洛陽谒華。
華聞其名,親自下階,執袂相接,歡若故舊,即便問曰:“人言圖吳之舉,不羨得地,思得二俊。
一向相憶,未獲晉接,今幸命駕辱臨,賢季士龍何不一降?”機答曰:“舍弟狂僻多笑疾,恐上人見怪,故不敢輕造相府耳!”華曰:“不妨,當請相見。
”令人延入,雲一見即便發笑,機曰:“喜得已曾告過,汝何輕笑之甚也?”雲曰:“吾見張相須髯包裹,是以忍不住笑耳!”原來張華須長而美,冬月恐凍斷,以軟帛為囊包之,乃謂雲曰:“吾居江北之地,寒風猛烈,不得不包,若在貴方,不用囊也。
”陸機為之謝罪,華亦笑而委之。
設宴相待,諸士皆集,有府中上賓荀隐,字鳴鶴,亦善談論,初未知二陸才名。
華乃謂衆賢士曰:“今日陸生來此,諸君亦皆彬彬之侪,在席間不得出常談俗語。
”及至動問,陸雲即曰:“吾乃雲間陸士龍。
”荀隐曰:“我是日下荀鳴鶴。
”張華曰:“二子腹中皆錦繡,談吐盡珠玑,誠可羨也。
”雲又曰:“既開青雲睹白雉,何不張汝弓,挾汝矢,以徼微利?”此陸雲自美其雲,笑荀字如弓,以鶴為白雉也。
隐答曰:“我隻謂是雲龍骙骙,卻乃是山鹿野麋,獸微弩強,是以發遲。
”張華見雲以白雉比鶴,隐以野麋比龍對之,恐其因谑成嗔,乃撫掌大笑曰:“賢才自來無妄也。
”各勸酒一杯,慶其才。
席間,有華陽盧志,後為成都王謀主,亦智識高雅之士,乃盧班子盧毓之孫,見華過重二陸,乃不忿,謂陸機曰:“陸遜、陸抗與君之宗族遠近幾何?”機曰:“如君之與盧毓、盧班同耳!”盧志勃然。
陸雲私謂兄曰:“殊邦遐遠各不相悉,何至如此直白其祖父之名諱乎?”機曰:“我之祖父名播四海,彼豈不知?今故直以諱我,我何不以直對之,所謂出乎爾者,返乎爾者也,豈懼怪乎?”張華覺意,托問别事以飾之。
次日,華薦二陸于朝曰:“今有江南陸機、陸雲,乃吳功臣陸抗之子,精通墳典,智識過人,乞聖上收錄選用,以旌賢能。
”帝命有司定職,以陸機為東宮參軍長史,陸雲年輕,擢為縣令,以試其才。
後人有一首譏張華好賢不能緻用雲: 茂先好士勝文俦,滿座雄談學盡優。
徒得虛名誇遠近,那聞脫穎渡關流。
二人入水尋覓,将至劍所,忽然化作金龍二條,擊波而起,盤旋于水面之上,不生風濤,五色燦目,漁人驚起。
龍望雷晔顧盼數回,須臾雷震雲起,龍乃不見。
晔歎曰:“此即二劍也。
先君言靈物終當化去,張公言神物終當自合,信皆然也。
”噓唏而去。
華之著述極多,惜其族涼才浮,不為人喜。
晉武帝嘗問華曰:“卿多博聞,漢之宮室制度可得知否?”華對以諸建章、未央、長楊等殿,高廣嚴饬,千門萬戶,皆如目觀,聽者忘倦,即畫地成圖,左右之人屬目驚駭。
帝曰:“子産之所不及也。
”一日,有人得一鳥毛,長三丈,鹹争以為大鵬之羽,以問于華。
華曰:“此是海凫毛也,居西海,罕得見,今見于東南,天下從此将亂矣。
”時苟勖、馮紞有寵,勖自以族大,與華不怿;又與征士馮恢不合,其弟馮紞遂與荀勖谮帝黜華為幽州軍司。
華到任,撫綏新舊,戎夏懷之。
東夷馬韓新彌等,依山阻海,二十馀國,去州四千裡,曆世未附者,皆感華德,來獻貢方物。
賈後嘉其功,诏之入朝,後參朝政,為趙王司馬倫所殺。
時人有詩一首贊其博辨雲: 得鲊觀形解識龍,聽辭察理辨狐蹤。
鬥牛氣貫知雙劍,博物窮經似聖聰。
話說張華自執政之後,薦舉裴頠共理朝綱,二人乃廣求賢哲,采訪隐逸,共輔助以安國家。
有東吳陸機字士衡,乃陸抗之第四子,生得身長七尺,聲似洪鐘,唇紅齒白。
幼有奇才,文章冠世,兵書戰策無不該博,服膺儒術,非禮不動。
少領父兵,為牙門将軍。
年二十,有《文賦》見稱于時。
吳被滅,退居舊裡,閉門勸學。
其弟陸雲字士龍,六歲即能屬文,與兄齊名,雖文章不及于兄,而議論憶事過之。
吳國尚書廣陸、高士闵鴻見而奇之曰:“此兒若非龍駒,當是鳳雛。
”因稱二陸不名。
至是聞華好士,乃詣洛陽谒華。
華聞其名,親自下階,執袂相接,歡若故舊,即便問曰:“人言圖吳之舉,不羨得地,思得二俊。
一向相憶,未獲晉接,今幸命駕辱臨,賢季士龍何不一降?”機答曰:“舍弟狂僻多笑疾,恐上人見怪,故不敢輕造相府耳!”華曰:“不妨,當請相見。
”令人延入,雲一見即便發笑,機曰:“喜得已曾告過,汝何輕笑之甚也?”雲曰:“吾見張相須髯包裹,是以忍不住笑耳!”原來張華須長而美,冬月恐凍斷,以軟帛為囊包之,乃謂雲曰:“吾居江北之地,寒風猛烈,不得不包,若在貴方,不用囊也。
”陸機為之謝罪,華亦笑而委之。
設宴相待,諸士皆集,有府中上賓荀隐,字鳴鶴,亦善談論,初未知二陸才名。
華乃謂衆賢士曰:“今日陸生來此,諸君亦皆彬彬之侪,在席間不得出常談俗語。
”及至動問,陸雲即曰:“吾乃雲間陸士龍。
”荀隐曰:“我是日下荀鳴鶴。
”張華曰:“二子腹中皆錦繡,談吐盡珠玑,誠可羨也。
”雲又曰:“既開青雲睹白雉,何不張汝弓,挾汝矢,以徼微利?”此陸雲自美其雲,笑荀字如弓,以鶴為白雉也。
隐答曰:“我隻謂是雲龍骙骙,卻乃是山鹿野麋,獸微弩強,是以發遲。
”張華見雲以白雉比鶴,隐以野麋比龍對之,恐其因谑成嗔,乃撫掌大笑曰:“賢才自來無妄也。
”各勸酒一杯,慶其才。
席間,有華陽盧志,後為成都王謀主,亦智識高雅之士,乃盧班子盧毓之孫,見華過重二陸,乃不忿,謂陸機曰:“陸遜、陸抗與君之宗族遠近幾何?”機曰:“如君之與盧毓、盧班同耳!”盧志勃然。
陸雲私謂兄曰:“殊邦遐遠各不相悉,何至如此直白其祖父之名諱乎?”機曰:“我之祖父名播四海,彼豈不知?今故直以諱我,我何不以直對之,所謂出乎爾者,返乎爾者也,豈懼怪乎?”張華覺意,托問别事以飾之。
次日,華薦二陸于朝曰:“今有江南陸機、陸雲,乃吳功臣陸抗之子,精通墳典,智識過人,乞聖上收錄選用,以旌賢能。
”帝命有司定職,以陸機為東宮參軍長史,陸雲年輕,擢為縣令,以試其才。
後人有一首譏張華好賢不能緻用雲: 茂先好士勝文俦,滿座雄談學盡優。
徒得虛名誇遠近,那聞脫穎渡關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