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回 晉惠帝任用張華
關燈
小
中
大
民至此者皆無賴之徒,若逼太急,恐其有變,不若待彼自限,方始甘心離此。
”玑曰:“下官不貪其私,以直驅彼,吾為郡副,當與百姓分憂,肯容他人久在此間占奪本州地利乎?”馮該見玑說出“貪心”二字,心中不悅,乃巽謂曰:“我奉欽差,尚存委曲,恐汝無此力量,自惹禍累,休怨别人!”沈玑憤然而出。
時有流民奸細在旁聽得,徑來報與李讓知之。
讓乃特之侄,極有智識,乃與楊褒二人私議曰:“今觀馮禦史之言,似幸我等抗對沈副判者,但恐吾叔不肯為耳。
”褒曰:“李甸長守法奉忠,吾等終被所逐。
不若乘衆未散,暗将沈玑圖之,那時不怕汝叔不從也。
”讓曰:“吾亦久有此心,未知衆心如何。
”褒曰:“再請上官晶、閻式等一同謀之,便可行矣。
”是夜,一班流民劇首共暗商議其事。
任臧曰:“必須請李甸長來主大意方可。
”閻式曰:“若一彼知,事必不行矣。
今朝中大亂,漢寇在境,北部氐羌皆有馀黨,若肯為之,一時必無兵馬來征。
設有兵至,吾等塞險守要,亦難動搖我等。
”李讓從之,即謂衆人曰:“明日馮禦史回京,各官皆要遠送。
我今揀選好漢數十人,扮作強徒模樣,伏于僻處,待玑回馬之時,出而襲之,有何難哉?”衆人從之,打點去訖。
次日,沈玑送馮該三十裡外方回,直至日落平西,轉到伏所,忽被流賊自楠林中躍出,把沈玑砍于馬下,從人死者過半,馀皆逃去。
讓等乘勢搶入城中,劫其府庫錢糧。
特集流民聚于一處,謂之曰:“汝等我之深契,何該誤我?倘一朝廷行剿,豈不有乖祖先乎?”衆人曰:“某等願效死力,有何懼哉?但此太守趙廞,國之重臣,必來争取,如何對敵?”閻式曰:“一郡之地,亦不值甚麼,我今不若退回綿竹,棄此空城,朝中聞知,亦謂我等不據城,非為反叛也。
待看緊慢,緩緩圖之。
馮、李二禦史亦必待吾方便,以為沈副判激變我等緻喪命,或可免其加兵也。
”李特從之。
川中左近州郡疊疊申報入朝,言流民渠首李特等殺死本官,劫掠府庫等因。
馮該、李苾果替分辨,以為沈玑詐索不遂,自行激變遭害。
帝亦從之。
惟張華極言流民久必為亂,不可姑恤,章三上而帝不能即剿,反以言語再三寬慰張華。
按《晉傳》:張華字茂先,聰明博物,少有文才,智能辨惑,凡九流三教,星緯象學,無所不通,疑難等事悉皆曉之。
少時作《鹪鹩賦》,即便著名。
阮籍見而歎曰:“王佐之才也。
”與裴頠善。
頠字逸民,山西聞喜人,弘雅有遠識,博學稽古,善性情,禦史中丞周弼歎二人曰:“華、頠若武庫五兵,縱橫一時之傑也。
”樂廣嘗與一人談論,言辭豐博,廣不能應。
廣亦名士,多材識,一見二人,乃深敬服。
華好接納人物,延譽賢才,即貧窮之士,有一介之善者,亦加交結,延至其家,故天下有名之士皆出其門,當時号為知人。
家多秘書奇集,嘗徙洛陽,載書二十乘,尚不能了。
秘書監虞摯撰著星曆,無書可考,人薦其詣華家借之,果有,遂得歸正。
凡書籍世所稀有者,華皆抄有之,以故博物洽聞,世無與比。
人有所不能明者,皆詣華請教。
一日,有一書生求見,共談書史,曆朝世變,應對敏捷,華不能難,及問三皇時事,則不能答,夏商之事,略知其概,周秦之事,悉若目睹。
華乃留款,約與共叙,私謂荀鳴鶴等曰:“此非凡人,其老狐也。
”衆曰:“何以知之?”華曰:“吾見其言論風生,聞一知十,語句過人,五帝以前之事則不能曉,三王以後之事則皆貫徹,此未過千年之狐耳!若得千年之木,燃而燭之,斯無所遁其形矣。
”鳴鶴曰:“若有此法可制,當尋來試之,但難辨有千年之木耳!”華曰:“惟有昭王墓前華表之木,已經千年,汝當親帶從人前去,為吾取之。
”鳴鶴領命而去,至昭王墓所,守值者曰:“我昨夜見暗中有一人言語,道前日那老不死的來與我說要去和張華問難,我乃謂曰:‘老狐老狐,那人極能博物,爾且守穴,莫去惹事,以累及我。
’又一人曰:‘兄雖受傷,不緻大害,但此老被洩真形,恐不能久。
可惜千年之精,一旦付之煨爐,惜乎
”玑曰:“下官不貪其私,以直驅彼,吾為郡副,當與百姓分憂,肯容他人久在此間占奪本州地利乎?”馮該見玑說出“貪心”二字,心中不悅,乃巽謂曰:“我奉欽差,尚存委曲,恐汝無此力量,自惹禍累,休怨别人!”沈玑憤然而出。
時有流民奸細在旁聽得,徑來報與李讓知之。
讓乃特之侄,極有智識,乃與楊褒二人私議曰:“今觀馮禦史之言,似幸我等抗對沈副判者,但恐吾叔不肯為耳。
”褒曰:“李甸長守法奉忠,吾等終被所逐。
不若乘衆未散,暗将沈玑圖之,那時不怕汝叔不從也。
”讓曰:“吾亦久有此心,未知衆心如何。
”褒曰:“再請上官晶、閻式等一同謀之,便可行矣。
”是夜,一班流民劇首共暗商議其事。
任臧曰:“必須請李甸長來主大意方可。
”閻式曰:“若一彼知,事必不行矣。
今朝中大亂,漢寇在境,北部氐羌皆有馀黨,若肯為之,一時必無兵馬來征。
設有兵至,吾等塞險守要,亦難動搖我等。
”李讓從之,即謂衆人曰:“明日馮禦史回京,各官皆要遠送。
我今揀選好漢數十人,扮作強徒模樣,伏于僻處,待玑回馬之時,出而襲之,有何難哉?”衆人從之,打點去訖。
次日,沈玑送馮該三十裡外方回,直至日落平西,轉到伏所,忽被流賊自楠林中躍出,把沈玑砍于馬下,從人死者過半,馀皆逃去。
讓等乘勢搶入城中,劫其府庫錢糧。
特集流民聚于一處,謂之曰:“汝等我之深契,何該誤我?倘一朝廷行剿,豈不有乖祖先乎?”衆人曰:“某等願效死力,有何懼哉?但此太守趙廞,國之重臣,必來争取,如何對敵?”閻式曰:“一郡之地,亦不值甚麼,我今不若退回綿竹,棄此空城,朝中聞知,亦謂我等不據城,非為反叛也。
待看緊慢,緩緩圖之。
馮、李二禦史亦必待吾方便,以為沈副判激變我等緻喪命,或可免其加兵也。
”李特從之。
川中左近州郡疊疊申報入朝,言流民渠首李特等殺死本官,劫掠府庫等因。
馮該、李苾果替分辨,以為沈玑詐索不遂,自行激變遭害。
帝亦從之。
惟張華極言流民久必為亂,不可姑恤,章三上而帝不能即剿,反以言語再三寬慰張華。
按《晉傳》:張華字茂先,聰明博物,少有文才,智能辨惑,凡九流三教,星緯象學,無所不通,疑難等事悉皆曉之。
少時作《鹪鹩賦》,即便著名。
阮籍見而歎曰:“王佐之才也。
”與裴頠善。
頠字逸民,山西聞喜人,弘雅有遠識,博學稽古,善性情,禦史中丞周弼歎二人曰:“華、頠若武庫五兵,縱橫一時之傑也。
”樂廣嘗與一人談論,言辭豐博,廣不能應。
廣亦名士,多材識,一見二人,乃深敬服。
華好接納人物,延譽賢才,即貧窮之士,有一介之善者,亦加交結,延至其家,故天下有名之士皆出其門,當時号為知人。
家多秘書奇集,嘗徙洛陽,載書二十乘,尚不能了。
秘書監虞摯撰著星曆,無書可考,人薦其詣華家借之,果有,遂得歸正。
凡書籍世所稀有者,華皆抄有之,以故博物洽聞,世無與比。
人有所不能明者,皆詣華請教。
一日,有一書生求見,共談書史,曆朝世變,應對敏捷,華不能難,及問三皇時事,則不能答,夏商之事,略知其概,周秦之事,悉若目睹。
華乃留款,約與共叙,私謂荀鳴鶴等曰:“此非凡人,其老狐也。
”衆曰:“何以知之?”華曰:“吾見其言論風生,聞一知十,語句過人,五帝以前之事則不能曉,三王以後之事則皆貫徹,此未過千年之狐耳!若得千年之木,燃而燭之,斯無所遁其形矣。
”鳴鶴曰:“若有此法可制,當尋來試之,但難辨有千年之木耳!”華曰:“惟有昭王墓前華表之木,已經千年,汝當親帶從人前去,為吾取之。
”鳴鶴領命而去,至昭王墓所,守值者曰:“我昨夜見暗中有一人言語,道前日那老不死的來與我說要去和張華問難,我乃謂曰:‘老狐老狐,那人極能博物,爾且守穴,莫去惹事,以累及我。
’又一人曰:‘兄雖受傷,不緻大害,但此老被洩真形,恐不能久。
可惜千年之精,一旦付之煨爐,惜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