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回 叙李特出身本源
關燈
小
中
大
晉惠帝永康初年,歲大荒,關中内外,萬裡皆然。
人民流竄過半,聞知川中頗熟,皆相繼入川就食度活。
有強梁大戶李特倡首留納,以後流民感念其德,鹹推李特為衆之甸長,有事則托特主持,有争鬥則托特剖析,有缺欠則資特贍給,有盈馀皆輸特收管,資儲大積,萬衆支消有裕,倚山結囤,住連百馀裡。
官府怪其廣納無籍,行文與特,令逐還鄉,如不散去流民,即抄特之家,并誅流衆。
流衆此時又不肯去,特兄弟又仗義不肯逐,衆至數萬,日夜不散,有精勇者萬馀,千夫敵者五十有多,能沖鋒破陣、弓馬熟閑十數人,遂乃據川作亂,抗拒官兵。
按野史所載,李特褒中人,其先有務相者為之祖,稱廪君,即國王類也。
初時川蜀之地呼為蠶叢,乃煙瘴所在,雖或有人,異于中土,皆是岩處野宿,與禽獸雜居,茹毛飲血,未有火食衣室,人民無主,不知禮義,茫茫然渾如也。
其地連巴西宕渠,境内别有一山,名鐘離山,忽被雷擊崩陷,塌去泥土,獨留石壁峭立。
上有石穴二個,俨如洞戶,左邊穴内赤如丹砂,右邊穴中黑如煤漆。
一日,赤岩中走出一個異人,自稱姓巴氏,名為務相;黑岩之中亦走出四個人來,皆自言名氏,一個稱姓曎,其二稱姓樊,第三的稱姓柏,四者稱姓鄭。
五姓之人初出,皆同穴而居,因自相議曰:“天生我等五人,心靈性察,莫非欲使我輩掌管此方之民,使知禮義火食也。
今日在此,必須立下一個廪君,為之主領,統禦土人,教之守法,免緻殘殺,别于禽獸,始成世界。
”衆然其說,欲立一個為主。
但系同生同出,初無等殺,于是各相稱長,争競不息,終日無肯相讓,鹹欲攘奪。
務相曰:“不必如此,我等思教化土人,使為學好,連我自家尚氣尚力,焉能治人?今有一法處之,不要鬥狠相競。
凡管人以本事為先,我五人各賭本事,高者為君,不及者為之臣。
”衆曰:“賭何手段?”務相曰:“我和你五個人列班而立,一齊将劍揮去,有插得到石崖上者就為廪君,跌落地下者便為臣子。
”四人曰:“賭便賭,不可反悔。
一個得中,四個俱要拜伏。
”務相曰:“是我出令,我若食言,不是人也。
且此事憑在天意,知誰能插得住?”四人曰:“一言已定,休得失信。
”言罷,各皆揮劍擲去,惟有務相一劍端插石上,其四人之劍皆落于地。
務相曰:“廪君定矣。
”四人曰:“石有脆堅,此非本事。
”務相曰:“汝不服也,我與你再賭一法。
此去流水之外,還有人民,我等皆要壘土為船,順流前去,教化他們,坐土船不沉者為君,沉壞者為臣。
若能如吾所言者,衆皆拜服,再不反悔,否則非男子也。
”衆人曰:“豈有再悔之理。
”由是各乘土船而去。
将至中流,四船漸漸沉去,務相乃逐個救上己之土船,同載而往,四人盡皆拜下曰:“吾等願世世為臣,中心服矣。
”遂扶務相登岸,于巴西等處訓誨人民,使構土房于平地而居,别離禽獸,導以倫禮,始類人矣。
巴氏務相術服曎、樊、柏、鄭四人,尊為廪君,于巴、褒等處巡行教化,四方之人雖深山窮谷之中,皆相投聽講,何止日以百數。
于是蠶叢之鄉漸次入于人類矣。
相又聞得鹽陽地方之人,被有妖怪為祟,不勝其害,乃同四臣仍坐土船順流徑至鹽陽,召民教訓。
忽有一夭容女子來相見,曰:“此處地方是吾所管,你今到此,必須憑吾行移,要與你結為夫婦,若肯相從,即留汝等在此,如或不然,定無相容,還有水厄及汝也。
”務相聽言,疑其有奇,乃從之,遂為夫婦。
元來這女子即是鹽君,乃一怪也,夜則與務相共宿,日間則化為飛鳥,盤旋于半空之中,諸蜚蟲羽翅之族、妖禽怪鳥悉皆攢集而随,掩蔭數十裡,遮得天日無光,猛獸皆趁黑出沒于其間,人被傷害,不可勝言。
務相見而惡之,曰:“吾夙聞有怪害民,特來至此,不期即此鹽君女子也。
吾既為民主,僭号廪君,何被所賺而與怪物為偶,豈人類乎?”因挾劍以俟,欲殺之。
至日晡,鹽君依舊盛妝而下,見務相挾劍以待,即遙先謂曰:“既為夫婦,何欲相害也?吾非作怪,以女身不便行走,特托此以巡視地方耳。
至其處則必原形示民,胡用見嫌?”務相被其識破,亦假意答曰:“适因你去,遮蔽天日,猛獸逼身,緻吾驚恐,得不以劍防身乎?”鹽君曰:“此又何妨?獸亦吾之所管,必不
人民流竄過半,聞知川中頗熟,皆相繼入川就食度活。
有強梁大戶李特倡首留納,以後流民感念其德,鹹推李特為衆之甸長,有事則托特主持,有争鬥則托特剖析,有缺欠則資特贍給,有盈馀皆輸特收管,資儲大積,萬衆支消有裕,倚山結囤,住連百馀裡。
官府怪其廣納無籍,行文與特,令逐還鄉,如不散去流民,即抄特之家,并誅流衆。
流衆此時又不肯去,特兄弟又仗義不肯逐,衆至數萬,日夜不散,有精勇者萬馀,千夫敵者五十有多,能沖鋒破陣、弓馬熟閑十數人,遂乃據川作亂,抗拒官兵。
按野史所載,李特褒中人,其先有務相者為之祖,稱廪君,即國王類也。
初時川蜀之地呼為蠶叢,乃煙瘴所在,雖或有人,異于中土,皆是岩處野宿,與禽獸雜居,茹毛飲血,未有火食衣室,人民無主,不知禮義,茫茫然渾如也。
其地連巴西宕渠,境内别有一山,名鐘離山,忽被雷擊崩陷,塌去泥土,獨留石壁峭立。
上有石穴二個,俨如洞戶,左邊穴内赤如丹砂,右邊穴中黑如煤漆。
一日,赤岩中走出一個異人,自稱姓巴氏,名為務相;黑岩之中亦走出四個人來,皆自言名氏,一個稱姓曎,其二稱姓樊,第三的稱姓柏,四者稱姓鄭。
五姓之人初出,皆同穴而居,因自相議曰:“天生我等五人,心靈性察,莫非欲使我輩掌管此方之民,使知禮義火食也。
今日在此,必須立下一個廪君,為之主領,統禦土人,教之守法,免緻殘殺,别于禽獸,始成世界。
”衆然其說,欲立一個為主。
但系同生同出,初無等殺,于是各相稱長,争競不息,終日無肯相讓,鹹欲攘奪。
務相曰:“不必如此,我等思教化土人,使為學好,連我自家尚氣尚力,焉能治人?今有一法處之,不要鬥狠相競。
凡管人以本事為先,我五人各賭本事,高者為君,不及者為之臣。
”衆曰:“賭何手段?”務相曰:“我和你五個人列班而立,一齊将劍揮去,有插得到石崖上者就為廪君,跌落地下者便為臣子。
”四人曰:“賭便賭,不可反悔。
一個得中,四個俱要拜伏。
”務相曰:“是我出令,我若食言,不是人也。
且此事憑在天意,知誰能插得住?”四人曰:“一言已定,休得失信。
”言罷,各皆揮劍擲去,惟有務相一劍端插石上,其四人之劍皆落于地。
務相曰:“廪君定矣。
”四人曰:“石有脆堅,此非本事。
”務相曰:“汝不服也,我與你再賭一法。
此去流水之外,還有人民,我等皆要壘土為船,順流前去,教化他們,坐土船不沉者為君,沉壞者為臣。
若能如吾所言者,衆皆拜服,再不反悔,否則非男子也。
”衆人曰:“豈有再悔之理。
”由是各乘土船而去。
将至中流,四船漸漸沉去,務相乃逐個救上己之土船,同載而往,四人盡皆拜下曰:“吾等願世世為臣,中心服矣。
”遂扶務相登岸,于巴西等處訓誨人民,使構土房于平地而居,别離禽獸,導以倫禮,始類人矣。
巴氏務相術服曎、樊、柏、鄭四人,尊為廪君,于巴、褒等處巡行教化,四方之人雖深山窮谷之中,皆相投聽講,何止日以百數。
于是蠶叢之鄉漸次入于人類矣。
相又聞得鹽陽地方之人,被有妖怪為祟,不勝其害,乃同四臣仍坐土船順流徑至鹽陽,召民教訓。
忽有一夭容女子來相見,曰:“此處地方是吾所管,你今到此,必須憑吾行移,要與你結為夫婦,若肯相從,即留汝等在此,如或不然,定無相容,還有水厄及汝也。
”務相聽言,疑其有奇,乃從之,遂為夫婦。
元來這女子即是鹽君,乃一怪也,夜則與務相共宿,日間則化為飛鳥,盤旋于半空之中,諸蜚蟲羽翅之族、妖禽怪鳥悉皆攢集而随,掩蔭數十裡,遮得天日無光,猛獸皆趁黑出沒于其間,人被傷害,不可勝言。
務相見而惡之,曰:“吾夙聞有怪害民,特來至此,不期即此鹽君女子也。
吾既為民主,僭号廪君,何被所賺而與怪物為偶,豈人類乎?”因挾劍以俟,欲殺之。
至日晡,鹽君依舊盛妝而下,見務相挾劍以待,即遙先謂曰:“既為夫婦,何欲相害也?吾非作怪,以女身不便行走,特托此以巡視地方耳。
至其處則必原形示民,胡用見嫌?”務相被其識破,亦假意答曰:“适因你去,遮蔽天日,猛獸逼身,緻吾驚恐,得不以劍防身乎?”鹽君曰:“此又何妨?獸亦吾之所管,必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