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回 帝敕張華殺楚王
關燈
小
中
大
侮智,枉害忠良,舉朝皆知,惟陛下被惑不悟耳!臣恐楚王再過歲聊加老練,則不易制矣,此時尚可治者。
”賈後曰:“太傅乃國之元老,夙抱忠貞,素多奇見,今有何計可除兇讒,勿得隐匿。
”華曰:“陛下、娘娘果是真心,此亦不難。
臣有一計,隻須遣殿前将軍王宮前去,可以成功。
此人心存忠義,勇決磊落,不阿權勢,力能制彼。
”帝、後曰:“何若是之容易也?”華曰:“上古聖制,有雛虞之幡,專以麾捉叛臣,無故不敢擅用。
但是成立之君,必以此物與臣子諸侯相為誓約,貯之武庫,若有罔為不道者,持此幡去招之,敢有不服者,衆諸侯并力攻之,磔其四體,夷其九族,準大逆論。
“按此幡以帛為之,闊四尺,按四時;長八尺,按八節;結二紐,按兩儀;制二十四旗腳,按二十四氣;綴四長帶,應四象;竿長一丈二尺,像十二月;五色相間,應五運,中繡雛虞之形。
據此獸虎身獅足,尾倍于身,白質黑文,不踐生物,不為初長,非仁德之地不産,非草熟之徑不遊,非太平之世不出,立食牲腥,乃仁獸也。
《周詩?召南》章雲‘仁如雛虞’,即此物也,故用浪制逆。
“以是上古聖王制此為信,以谕不道。
若此幡一出,不論公卿将相、國戚皇親,盡皆趨承退避,招之則來,揮之則散,敢有違逆者,以大不敬論,即時斬之。
昔我先帝亦仿古例,立有誓約。
陛下欲收楚王,可寫密诏與王宮,令持此幡去宣楚王入宮議事。
楚王不知,必定欣然而來。
若其有兵扈從,将至内門,即以此幡揮退衆兵,誰人敢逆?兵從一散,王宮力能擒之,然後數以欺君枉害之罪,正之以法,乃一夫之力耳!若其再罔大不服,命宮即時斬之,何難除之有哉?”帝、後聽言大喜,即宣王宮入内,付以密書之诏,給與雛虞之幡,囑以秘計,命選精衛士三十六人,去宣楚王。
王宮領旨,出宮離内,正遇楚王入朝,欲奏複東安王禁兵,自領朝政。
王宮見其軍兵擁護,刀戟如林,心中甚訝,乃獨自向前高叫曰:“奉诏在此,宣楚王入後殿議事。
”楚王曰:“孤正欲請帝出禦,奏拟國家大事,有何私議?”宮曰:“聖體欠安,在内調藥,故欲燕見耳。
”楚王遂引駕前進。
宮曰:“諸兵從可各回營,勿得妄進驚聖。
”楚王玮曰:“待到便殿,不使喧嚷便是,何離吾前去?”軍士遂不肯散。
王宮高擎雛虞幡叫曰:“汝等識此幡否?敢有違者,以大逆不道論,定夷三族。
”内中有将校認得者,皆相謂曰:“此武庫所藏之制諸侯王臣雛虞幡也,見他如見天子一般,各宜回避,免累九族。
”于是盡皆退去。
楚王止喝不住,謂宮曰:“汝何得不使孤帶兵護衛?”宮曰:“天子旨令,非吾敢阻也,否則又累小将矣。
大王與聖上手足議事,何用兵為?”楚王信之,遂一人徒步同入。
至後殿,不見惠帝,楚王疑惑,将欲問之。
王宮見楚王身旁并無侍衛,乃宣言曰:“聖上诏下,言大臣等劾奏殿下欺诳朝廷,枉殺忠良,擅頒封賞,命吾收付廷尉,密诏在此。
”宣訖,宮即向前執之。
楚王曰:“汝是王宮,何敢罔執皇弟?可速退去,待吾自面聖上。
”宮曰:“王親犯法,與庶民同罪。
诏旨已下,誰許面見?何人教你謀害無辜,欺诳朝廷也?”楚王無言可答,眼中流淚,遂為押赴東市,監斬者乃尚書郎劉頌。
楚王将出懷中向日賈後所付收亮、瓘青紙诏書,謂頌曰:“當日之事,是奉聖旨而行,為社稷計,非有擅也,今乃反以罪我,豈不冤乎?且玮托軀先帝,共脈官家,今将受枉毀體,并無人憫。
幸公為一申請,願自待罪,囚系終身,以全父母發膚,肯見憐否?”頌曰:“臣今奉诏理法,焉敢抗違欽命?代王申請,是懷私也。
且中外鹹言太保、太宰無罪被戮,冤大屈深,衆心不忿,聳動朝廷,故有是命
”賈後曰:“太傅乃國之元老,夙抱忠貞,素多奇見,今有何計可除兇讒,勿得隐匿。
”華曰:“陛下、娘娘果是真心,此亦不難。
臣有一計,隻須遣殿前将軍王宮前去,可以成功。
此人心存忠義,勇決磊落,不阿權勢,力能制彼。
”帝、後曰:“何若是之容易也?”華曰:“上古聖制,有雛虞之幡,專以麾捉叛臣,無故不敢擅用。
但是成立之君,必以此物與臣子諸侯相為誓約,貯之武庫,若有罔為不道者,持此幡去招之,敢有不服者,衆諸侯并力攻之,磔其四體,夷其九族,準大逆論。
“按此幡以帛為之,闊四尺,按四時;長八尺,按八節;結二紐,按兩儀;制二十四旗腳,按二十四氣;綴四長帶,應四象;竿長一丈二尺,像十二月;五色相間,應五運,中繡雛虞之形。
據此獸虎身獅足,尾倍于身,白質黑文,不踐生物,不為初長,非仁德之地不産,非草熟之徑不遊,非太平之世不出,立食牲腥,乃仁獸也。
《周詩?召南》章雲‘仁如雛虞’,即此物也,故用浪制逆。
“以是上古聖王制此為信,以谕不道。
若此幡一出,不論公卿将相、國戚皇親,盡皆趨承退避,招之則來,揮之則散,敢有違逆者,以大不敬論,即時斬之。
昔我先帝亦仿古例,立有誓約。
陛下欲收楚王,可寫密诏與王宮,令持此幡去宣楚王入宮議事。
楚王不知,必定欣然而來。
若其有兵扈從,将至内門,即以此幡揮退衆兵,誰人敢逆?兵從一散,王宮力能擒之,然後數以欺君枉害之罪,正之以法,乃一夫之力耳!若其再罔大不服,命宮即時斬之,何難除之有哉?”帝、後聽言大喜,即宣王宮入内,付以密書之诏,給與雛虞之幡,囑以秘計,命選精衛士三十六人,去宣楚王。
王宮領旨,出宮離内,正遇楚王入朝,欲奏複東安王禁兵,自領朝政。
王宮見其軍兵擁護,刀戟如林,心中甚訝,乃獨自向前高叫曰:“奉诏在此,宣楚王入後殿議事。
”楚王曰:“孤正欲請帝出禦,奏拟國家大事,有何私議?”宮曰:“聖體欠安,在内調藥,故欲燕見耳。
”楚王遂引駕前進。
宮曰:“諸兵從可各回營,勿得妄進驚聖。
”楚王玮曰:“待到便殿,不使喧嚷便是,何離吾前去?”軍士遂不肯散。
王宮高擎雛虞幡叫曰:“汝等識此幡否?敢有違者,以大逆不道論,定夷三族。
”内中有将校認得者,皆相謂曰:“此武庫所藏之制諸侯王臣雛虞幡也,見他如見天子一般,各宜回避,免累九族。
”于是盡皆退去。
楚王止喝不住,謂宮曰:“汝何得不使孤帶兵護衛?”宮曰:“天子旨令,非吾敢阻也,否則又累小将矣。
大王與聖上手足議事,何用兵為?”楚王信之,遂一人徒步同入。
至後殿,不見惠帝,楚王疑惑,将欲問之。
王宮見楚王身旁并無侍衛,乃宣言曰:“聖上诏下,言大臣等劾奏殿下欺诳朝廷,枉殺忠良,擅頒封賞,命吾收付廷尉,密诏在此。
”宣訖,宮即向前執之。
楚王曰:“汝是王宮,何敢罔執皇弟?可速退去,待吾自面聖上。
”宮曰:“王親犯法,與庶民同罪。
诏旨已下,誰許面見?何人教你謀害無辜,欺诳朝廷也?”楚王無言可答,眼中流淚,遂為押赴東市,監斬者乃尚書郎劉頌。
楚王将出懷中向日賈後所付收亮、瓘青紙诏書,謂頌曰:“當日之事,是奉聖旨而行,為社稷計,非有擅也,今乃反以罪我,豈不冤乎?且玮托軀先帝,共脈官家,今将受枉毀體,并無人憫。
幸公為一申請,願自待罪,囚系終身,以全父母發膚,肯見憐否?”頌曰:“臣今奉诏理法,焉敢抗違欽命?代王申請,是懷私也。
且中外鹹言太保、太宰無罪被戮,冤大屈深,衆心不忿,聳動朝廷,故有是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