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回 諸葛宣于别徐光
關燈
小
中
大
須捉拿?煩為通報,言有廖全、諸葛宣于與魏家兄弟來此。
”内有羌中舊卒,聽見說是廖全,急叫衆曰:“若然如此,乃是我前部行兵總管,可速報知。
”于是入禀萬年。
萬年聽說,親出接衆,進入後帳。
叙禮已畢,宣于慰勞萬年,賜與同坐。
茶罷,各言數載衷曲,且悲且喜。
宴訖,萬年留廖全于軍中,差人送宣于等往柳林川相會而去,不在話下。
再說劉淵自齊萬年、劉靈起兵之後,得報下縣望風歸順,心中甚悅。
一面使人去探郝、馬、盧三部,約其舉事,一面操演新集之兵,準備接應。
方出教場,哨子報道,正東上有一彪人馬,塵頭滾滾,來得甚緊。
劉伯根慌忙整兵伺候,立馬橫刀而看。
将近至寨,各皆下馬,仔細認之,乃是喬晞送張賓、黃、趙一班故舊來到。
劉伯根滾鞍下馬,向前相迎,攜手入營,各叙寒暄,禮畢坐定,共訴當初暌違分散之事,俱各灑淚。
淵命整酒洗塵,未及獻酬,小校進禀,言營外齊先鋒送有諸葛宣于五人來到此間,未敢擅放。
劉淵聽說,親同諸人跑出,接入相叙。
排列坐次,各皆推讓,久而不定。
新來羌将喬晞進前曰:“某本後進,不當冒僭。
今見諸君謙遜無已,有一句擅罔之言,鬥膽道上。
主帥何不照依舊時昭烈先帝所品定官級之次坐之,庶幾稍有等殺,不亦可乎?”魏晏曰:“喬将軍此言甚是公論。
”宣于曰:“不然。
即今逃難而出,又是一番世界,不比在朝之時。
還當論齒,始見一家和睦。
”劉淵曰:“再無異貳之辭矣。
昔丞相功德蓋世,吾先帝以父事之,衆必不肯欺罔先朝丞相,還是修之先請,關一、張二、趙三、黃四、魏五、王六,不得再推。
”于是位于其先者序爵,其次者序齒。
命劉和代父把盞,先勸宣于,次勸張賓,二人接盞出席曰:“小殿下且慢上酒,待我等先賀得勝之喜,然後坐席。
”劉淵曰:“喜莫喜于故人相會,馀有何賀?”張賓曰:“劉子通軍循下縣,望風降附,齊永齡旗指雄關,兵不血刃,中興之基已兆采矣,敢不稱賀?”淵曰:“劉靈有報到此,萬年尚未也。
”宣于曰:“齊永齡刻誅三将,奪取秦州,劉子通在城鎮守,大兵已到泾陽,尤宜稱賀。
”劉淵聽言,大喜曰:“可各上酒,齊飲一杯,願得共成大業,同享富貴。
”飲訖,齊道萬歲。
劉淵又曰:“齊萬年既斬将奪城,何不報捷,待吾行賞?”宣于曰:“他已差人赍戶口圖籍特來報捷,劉子通探得夏侯駿欲起大兵來報仇恨,故留使者少停數日,打聽的實,好來計議兵糧接應,故此我等先到,料亦隻在早晚間也。
”淵曰:“既然如此,且自吃酒,明日議發兵糧接應便是。
”于是各皆歡飲。
将至半酣,諸葛宣于忽然淚下而言曰:“初吾年才弱冠,聞知魏兵欲襲西川,鐘會與姜伯約相拒于劍關,鄧艾獨以二萬之兵趨陰陵險道而吾祖父皆被所斬者,兵将無能故耳!吾心亦欲糾集各家功臣并在家坐閑勳舊,先殺谯周、黃皓,然後約合姜伯約,與之背城一戰,以盡我等忠義之心,鄧艾未必即能勝我,國家豈至卒破乎?何期衆人皆走出城,各自潰散。
我見馬甯回話,撫心恸哭,及後後主出降,知姜伯約舉兵歸會,會必與鄧艾構隙,吾故勉留三魏,思助伯約共圖鐘、鄧,得遂複國之願未定也。
誰知天不從人,鄧艾父子已斬,衛瓘被吾說動,鐘會在伯約掌中矣,不想會兵作亂,伯約病心,悉死混中,胡天之不祚漢耶?以此亦與魏家兄弟走出成都。
後至梁州,被盤诘不過,乃議改名易姓,免緻人猜,故伯甯昆仲棄去魏字,為仇國之姓,心所不欲也。
因入胡地,即以胡字為氏,又從乃祖延字之諱,使不忘祖,今喚胡延晏兄弟也。
我便不言其姓,隻名宣于,始得安然無事,以賣蔔打獵為生,聚得資本萬馀。
彼時又有高士徐光延吾講議,即于其家隐居數載。
今知下落,特此星夜前來。
”劉淵看魏家兄弟笑曰:“古言習俗之能移人,信不誣也,你今改為胡姓,俨然就像胡人一類矣。
依我之意,不可以華人而認為胡。
且吾前又夢見呼延氏輔吾飛上萬仞高山,今就改做呼延氏,換去胡字,反又美也。
”衆皆稱善。
張賓亦将前後被盜、關上被捉之事告說一遍,宣于曰:“我雖受苦,不曾有此多故。
”劉淵曰:“據汝所言,這班兄弟膽都驚破了,把大碗來,每人多吃幾碗,壯一壯膽,日後好上陣厮殺,不緻懼怕。
”一席大笑,直至夜深而散。
正是:天教北塞漢營内添幾個英雄将相,中原晉室失卻兩個懦弱君王。
世有興亡,事多反複,理
”内有羌中舊卒,聽見說是廖全,急叫衆曰:“若然如此,乃是我前部行兵總管,可速報知。
”于是入禀萬年。
萬年聽說,親出接衆,進入後帳。
叙禮已畢,宣于慰勞萬年,賜與同坐。
茶罷,各言數載衷曲,且悲且喜。
宴訖,萬年留廖全于軍中,差人送宣于等往柳林川相會而去,不在話下。
再說劉淵自齊萬年、劉靈起兵之後,得報下縣望風歸順,心中甚悅。
一面使人去探郝、馬、盧三部,約其舉事,一面操演新集之兵,準備接應。
方出教場,哨子報道,正東上有一彪人馬,塵頭滾滾,來得甚緊。
劉伯根慌忙整兵伺候,立馬橫刀而看。
将近至寨,各皆下馬,仔細認之,乃是喬晞送張賓、黃、趙一班故舊來到。
劉伯根滾鞍下馬,向前相迎,攜手入營,各叙寒暄,禮畢坐定,共訴當初暌違分散之事,俱各灑淚。
淵命整酒洗塵,未及獻酬,小校進禀,言營外齊先鋒送有諸葛宣于五人來到此間,未敢擅放。
劉淵聽說,親同諸人跑出,接入相叙。
排列坐次,各皆推讓,久而不定。
新來羌将喬晞進前曰:“某本後進,不當冒僭。
今見諸君謙遜無已,有一句擅罔之言,鬥膽道上。
主帥何不照依舊時昭烈先帝所品定官級之次坐之,庶幾稍有等殺,不亦可乎?”魏晏曰:“喬将軍此言甚是公論。
”宣于曰:“不然。
即今逃難而出,又是一番世界,不比在朝之時。
還當論齒,始見一家和睦。
”劉淵曰:“再無異貳之辭矣。
昔丞相功德蓋世,吾先帝以父事之,衆必不肯欺罔先朝丞相,還是修之先請,關一、張二、趙三、黃四、魏五、王六,不得再推。
”于是位于其先者序爵,其次者序齒。
命劉和代父把盞,先勸宣于,次勸張賓,二人接盞出席曰:“小殿下且慢上酒,待我等先賀得勝之喜,然後坐席。
”劉淵曰:“喜莫喜于故人相會,馀有何賀?”張賓曰:“劉子通軍循下縣,望風降附,齊永齡旗指雄關,兵不血刃,中興之基已兆采矣,敢不稱賀?”淵曰:“劉靈有報到此,萬年尚未也。
”宣于曰:“齊永齡刻誅三将,奪取秦州,劉子通在城鎮守,大兵已到泾陽,尤宜稱賀。
”劉淵聽言,大喜曰:“可各上酒,齊飲一杯,願得共成大業,同享富貴。
”飲訖,齊道萬歲。
劉淵又曰:“齊萬年既斬将奪城,何不報捷,待吾行賞?”宣于曰:“他已差人赍戶口圖籍特來報捷,劉子通探得夏侯駿欲起大兵來報仇恨,故留使者少停數日,打聽的實,好來計議兵糧接應,故此我等先到,料亦隻在早晚間也。
”淵曰:“既然如此,且自吃酒,明日議發兵糧接應便是。
”于是各皆歡飲。
将至半酣,諸葛宣于忽然淚下而言曰:“初吾年才弱冠,聞知魏兵欲襲西川,鐘會與姜伯約相拒于劍關,鄧艾獨以二萬之兵趨陰陵險道而吾祖父皆被所斬者,兵将無能故耳!吾心亦欲糾集各家功臣并在家坐閑勳舊,先殺谯周、黃皓,然後約合姜伯約,與之背城一戰,以盡我等忠義之心,鄧艾未必即能勝我,國家豈至卒破乎?何期衆人皆走出城,各自潰散。
我見馬甯回話,撫心恸哭,及後後主出降,知姜伯約舉兵歸會,會必與鄧艾構隙,吾故勉留三魏,思助伯約共圖鐘、鄧,得遂複國之願未定也。
誰知天不從人,鄧艾父子已斬,衛瓘被吾說動,鐘會在伯約掌中矣,不想會兵作亂,伯約病心,悉死混中,胡天之不祚漢耶?以此亦與魏家兄弟走出成都。
後至梁州,被盤诘不過,乃議改名易姓,免緻人猜,故伯甯昆仲棄去魏字,為仇國之姓,心所不欲也。
因入胡地,即以胡字為氏,又從乃祖延字之諱,使不忘祖,今喚胡延晏兄弟也。
我便不言其姓,隻名宣于,始得安然無事,以賣蔔打獵為生,聚得資本萬馀。
彼時又有高士徐光延吾講議,即于其家隐居數載。
今知下落,特此星夜前來。
”劉淵看魏家兄弟笑曰:“古言習俗之能移人,信不誣也,你今改為胡姓,俨然就像胡人一類矣。
依我之意,不可以華人而認為胡。
且吾前又夢見呼延氏輔吾飛上萬仞高山,今就改做呼延氏,換去胡字,反又美也。
”衆皆稱善。
張賓亦将前後被盜、關上被捉之事告說一遍,宣于曰:“我雖受苦,不曾有此多故。
”劉淵曰:“據汝所言,這班兄弟膽都驚破了,把大碗來,每人多吃幾碗,壯一壯膽,日後好上陣厮殺,不緻懼怕。
”一席大笑,直至夜深而散。
正是:天教北塞漢營内添幾個英雄将相,中原晉室失卻兩個懦弱君王。
世有興亡,事多反複,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