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回 劉璩改名投元度

關燈
”各皆就坐。

    酒至數巡,馬、盧二帥細看數人,皆非凡相。

    密謂郝元度曰:“不獨齊萬年一個雄偉可稱,這劉淵、劉靈等盡是英傑、王侯之資,須要善養他們,若得傾心,不愁不興伯業也。

    ”元度曰:“看來有些外貌,内才亦必相當。

    明日教場試看,然後委以軍旅,則可以禦敵晉兵矣。

    ”盧水開言曰:“某等久居邊境,習成粗鄙之性,一向罕見中朝妙技,今日酒後,不敢有勞,來早煩齊将軍放一回刀馬,射一回弓箭,借某等觀看觀看,未審肯無吝乎?”萬年曰:“辱臣不才,不能保國救民,亡命至此,荷蒙收錄,理合奉令,但恐黔驢之技,難展于熊虎之側,徒取掩鼻耳!”元度曰:“不必太謙,将軍英雄武略,觀其外可以知其内矣。

    ”萬年曰:“既蒙鈞令,今日尚早,何待來朝?乞借刀馬弓箭一用,請主帥等教之。

    ”元度曰:“前得月氏駿馬一匹,勢雄力猛,無人可馭,久閑在廄,今特送與将軍乘跨,少壯神威。

    ”遂命取得鞍缰,與萬年親自披控。

    不移時,一員鬼将赤發黃鬓,熊眉碧眼,裸臂赤胸,帶着番馬,嘶鳴咆哮而至。

    劉淵等擡頭一看,但見自足至背,約高八尺,從頭至尾,挺長一丈,鬃如黑漆,身似丹珠,龍軀火目,巨口方蹄,勢如彪迅,正是:越火不須誇赤兔,沖波何必羨烏骓。

     萬年拜賜以畢,披上鞍辔齊整,謂元度曰:“小将平昔所用之刀,重有八十二斤。

    日前殺出成都,轉至漢中,途中無故不好帶刀行走,寄在友家,一時不能到此,乞大王部下将官處,有大刀借一把,先演一回刀法,與諸大人試看,好待指教。

    ”馬蘭曰:“我營中到有一口,隻有六十馀斤,原是我祖所用的,今亦無人會使,前去取來,足下将就一用何如?”元度大喜,即差飛騎前往蘭營取刀,複謂劉淵等曰:“今日晚矣,刀還未至,且與諸君再飲幾杯,明日一同操演。

    ”于是歸營盡歡暢飲,至夜而散。

    次日早起,各皆飽食,乘馬同到教場,觀望半時,不見取刀人至。

    劉靈見軍中有一長矛,張旗豎于台前,以手去提,約有三十馀斤,似聊可用,乃向前對衆曰:“刀還未到,可借盧大人之馬,待小将先演一回槍與諸大人試教何如?”劉伯根曰:“你休輕口,恐污識者之目,見哂于衆。

    ”馬蘭曰:“大漢将種不必言謙,借請一觀甚妙。

    ”劉靈取矛去旗,飛身上馬,往場中演舞三番,使遍槍法,再與馬蘭借取弓箭,飛馬向前,一連六箭,俱中紅心。

    于是劉伯根、廖全亦皆施演一回。

    三部軍兵将帥,各各喝彩。

    劉淵自思箭法高于數人,猶能臂挽三石之弓,乃亦向前曰:“某雖不能,乞借勁弓,試射幾箭,以謝收錄之恩,待後好承委用。

    ”衆曰:“安敢再勞尊處?”淵固請。

    馬蘭将原弓付與,劉淵一拽而斷,衆皆大駭。

    連換三張,乃跑馬回身,左右各射二箭,不差方寸,三帥敬服。

    正在稱羨,隻見兩騎如飛而至,将刀載入教場。

    齊萬年等之不到,慌忙向前接取大刀,飛身上馬。

    那馬久不乘跨,力猛勢獰,跑不停蹄,殊無步數。

    萬年恐馬生,刀法有失,乃帶住缰繩,望場中團團周轉,一連馳走三匝,馬勢稍馴,乃轉頭直至将台之前,輪動剛刀,如飛施舞。

    但隻見目前閃閃,眼下茫茫,看者驚心震膽,盤旋環繞,似一道電光罩體,無毫破綻,東西南北四面各使一遍,乃帶馬飛馳,拖刀翻身背砍,上下三刀,羌兵齊齊喝彩一聲,震動地土。

    齊萬年回馬向将台前,按刀拱手曰:“小将亂舞,不按刀法,望三部大人不要見責。

    ”元度曰:“齊将軍妙刀高手,果然名不虛傳,但我胡地以弓馬為強,還要借取神箭一觀,便當代吾領兵鎮守要地矣。

    ”萬年曰:“射箭乃武夫本等,何敢不試?隻要乞賜好強弓勁箭一用。

    ”元度乃命:“取上好硬弓一張、箭一袋,将與齊将軍操場中用。

    ”旗牌官得令,即揀弓箭送與萬年。

    萬年接弓,用力一拽,飒聲兩段。

    旗牌慌忙再送一張,拽之又斷。

    元度大怒,喝曰:“我叫你取一張上好弓來,你緣何将這樣沒用之弓答應官府?刀斧手,與吾推去砍了!”旗牌叫曰:“非是我們敢将歪弓應役,奈緣齊将軍臂有神力,弓不能稱,故為拽斷。

    若是别将所用,此則又稱強硬,為上号者也!可不枉罪吾乎?”馬蘭曰:“此亦不是弓匠之罪、旗牌之過,恕了他罷。

    我有一張鐵胎弓,乃是左部匈奴主送與叔祖孟起者。

    自從鎮西将軍過後,我等用之不慣,常時帶在軍中,以為行威,北土之人見之,亦皆懼我,且将與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