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回 晉武帝大封宗室
關燈
小
中
大
晉武得禅大位,吳、蜀皆平,天下一統,心意頗足,欲封藩諸王,使其各擇文武官吏以随。
劉頌伏阙叩首上疏曰: 切念陛下之待諸親王,法制素寬,氣驕性佚,今一朝封出,使之各掌重兵,聖意所以為藩衛國家,識者将以為遺彼禍患也。
夫矯弊貴在當時,而杜患當于未萌。
緬惟陛下為社稷計,列土分茅,以崇恩例,事則盛矣。
亦宜審量勢機,以弘内憂。
設使藩王率義效職,其力足以維持畿京,戴翊王室,固為可尚。
若其包藏奸險,專恣橫暴,非流毒萬姓,則贻禍藩鄰,又國家之大蠹也。
臣愚冒幹天聽,分封當遵令典,兵柄實非所宜,伏望大開今日之聰,預慎異時之漸。
陛下不以臣言為當,宜與賢達之士籌之,如果臣言為妄,請就誅戮以謝諸王,不勝惶恐待罪之至。
武帝覽表呻吟,馮紞進言曰:“劉頌向為司隸,校功失律,降遷京兆,今才轉步,複又妄言,豈得為之公論?不可聽也。
”武帝遂決,竟命司部裁定品秩,護衛多寡,照依親疏昭穆等秩,戶邑增損,定國封壤,各使就職。
初,宣帝司馬懿共有子九人: 張氏生三子——司馬師追封加谥為景帝。
司馬昭追谥為孝文皇帝。
司馬幹追封為平原王。
時皆已故。
伏氏生——司馬亮封汝南王,鎮許昌,總督豫州諸軍事,護兵五萬,部下親信長史劉準,參軍曹摅、曹冏、何勖,牙将李龍、劉旗、許亥、敬琰、郭驢兒,王孫司馬義等,食邑五千戶。
——司馬伷封琅琊王,鎮沂州,總督兖、郓諸軍事,護兵五萬,部下親信長史王恒、王導,牙将祖始、周玘、陳敏、陳徽,王子司馬觐,王孫司馬睿等,食邑五千戶。
——司馬駿已故,其子司馬歆封為新野公,鎮汝南,文武将吏止各一員,護兵五千,部下親信衛尉周弼、參謀房陽、牙将畢恒,食邑一千戶。
又張夫人生一子第五司馬肜封梁王,鎮汴河,總督魏、滑諸軍事,護兵五萬,部下親信長史傅仁,參軍許史,左右司馬徐舒、許坑,牙将典升,大将伏胤等,食邑五千戶。
柏夫人生子第六第九二人:司馬侃早故無子,追贈哀王。
司馬倫封趙王,鎮渤海,總督邯鄲諸軍事,護兵五萬,部下親信長史孫秀,參軍司馬稚,左右司馬張泓、士猗,牙将許超、闾和,王子司馬誇、司馬馥等,食邑五千戶。
武帝親子共二十五人,其早故無出者,各贈位号。
其未冠者五人,皆封殿下将軍,共居京師。
其已冠所在者,皆封王職: 長子司馬衷立為太子,居東宮。
司馬柬乃次子,封為秦王,都督關中諸軍事,護兵八萬,鎮鹹陽,部下親信長史劉喬,參軍陳安,左右司馬賈胤、張春,牙将卞勝、梁成、淳于定、呂毅,王子司馬模,食邑一萬戶。
司馬玮乃第三子,封為楚王,都督荊、襄諸軍事,護兵五萬,鎮樊城,部下親信長史公孫宏,參軍李肇,司馬孟觀、榮晦,牙将盛岐等,食邑八千戶。
司馬晏乃第四子,封為吳王,都督颍、蔡諸軍事,護兵三萬,鎮合肥,部下親信長史索綝,參軍閻鼎,司馬荀最、夏祥,牙将丘光、薄盛等,食邑五千戶。
後王子司馬業改封秦王,頂司馬颙位,尋立為愍帝。
司馬允乃第五子,封為淮南王,都督江淮諸軍事,護兵五萬,鎮淮陰,部下親信長史董續,參軍孟平,司馬李勒、夏文盛,牙将紀瞻、皇甫重,裨将王闡、王嶊、周權、蹇貙、邢喬等,食邑八千戶。
後因枉死,追封其子司馬超為繼位,從南渡至建業。
司馬義乃第六子,封為長沙王,都督湘、沅諸軍事,鎮湘陰,護兵五萬,部下親信長史陳準,參軍陳眕,司馬宋洪、逯苞,牙将成輔、施融、上官巳、皇甫商、張延、李志,食邑八千戶。
後遭害,改子紹為常山王。
司馬越乃第八子,封為東海王,都督徐、沛諸軍事,護兵五萬,鎮彭城,部下親信長史孫文惠,參軍劉合、潘滔,司馬何倫、王秉,牙将糜日光、宋胄、彭默、
劉頌伏阙叩首上疏曰: 切念陛下之待諸親王,法制素寬,氣驕性佚,今一朝封出,使之各掌重兵,聖意所以為藩衛國家,識者将以為遺彼禍患也。
夫矯弊貴在當時,而杜患當于未萌。
緬惟陛下為社稷計,列土分茅,以崇恩例,事則盛矣。
亦宜審量勢機,以弘内憂。
設使藩王率義效職,其力足以維持畿京,戴翊王室,固為可尚。
若其包藏奸險,專恣橫暴,非流毒萬姓,則贻禍藩鄰,又國家之大蠹也。
臣愚冒幹天聽,分封當遵令典,兵柄實非所宜,伏望大開今日之聰,預慎異時之漸。
陛下不以臣言為當,宜與賢達之士籌之,如果臣言為妄,請就誅戮以謝諸王,不勝惶恐待罪之至。
武帝覽表呻吟,馮紞進言曰:“劉頌向為司隸,校功失律,降遷京兆,今才轉步,複又妄言,豈得為之公論?不可聽也。
”武帝遂決,竟命司部裁定品秩,護衛多寡,照依親疏昭穆等秩,戶邑增損,定國封壤,各使就職。
初,宣帝司馬懿共有子九人: 張氏生三子——司馬師追封加谥為景帝。
司馬昭追谥為孝文皇帝。
司馬幹追封為平原王。
時皆已故。
伏氏生——司馬亮封汝南王,鎮許昌,總督豫州諸軍事,護兵五萬,部下親信長史劉準,參軍曹摅、曹冏、何勖,牙将李龍、劉旗、許亥、敬琰、郭驢兒,王孫司馬義等,食邑五千戶。
——司馬伷封琅琊王,鎮沂州,總督兖、郓諸軍事,護兵五萬,部下親信長史王恒、王導,牙将祖始、周玘、陳敏、陳徽,王子司馬觐,王孫司馬睿等,食邑五千戶。
——司馬駿已故,其子司馬歆封為新野公,鎮汝南,文武将吏止各一員,護兵五千,部下親信衛尉周弼、參謀房陽、牙将畢恒,食邑一千戶。
又張夫人生一子第五司馬肜封梁王,鎮汴河,總督魏、滑諸軍事,護兵五萬,部下親信長史傅仁,參軍許史,左右司馬徐舒、許坑,牙将典升,大将伏胤等,食邑五千戶。
柏夫人生子第六第九二人:司馬侃早故無子,追贈哀王。
司馬倫封趙王,鎮渤海,總督邯鄲諸軍事,護兵五萬,部下親信長史孫秀,參軍司馬稚,左右司馬張泓、士猗,牙将許超、闾和,王子司馬誇、司馬馥等,食邑五千戶。
武帝親子共二十五人,其早故無出者,各贈位号。
其未冠者五人,皆封殿下将軍,共居京師。
其已冠所在者,皆封王職: 長子司馬衷立為太子,居東宮。
司馬柬乃次子,封為秦王,都督關中諸軍事,護兵八萬,鎮鹹陽,部下親信長史劉喬,參軍陳安,左右司馬賈胤、張春,牙将卞勝、梁成、淳于定、呂毅,王子司馬模,食邑一萬戶。
司馬玮乃第三子,封為楚王,都督荊、襄諸軍事,護兵五萬,鎮樊城,部下親信長史公孫宏,參軍李肇,司馬孟觀、榮晦,牙将盛岐等,食邑八千戶。
司馬晏乃第四子,封為吳王,都督颍、蔡諸軍事,護兵三萬,鎮合肥,部下親信長史索綝,參軍閻鼎,司馬荀最、夏祥,牙将丘光、薄盛等,食邑五千戶。
後王子司馬業改封秦王,頂司馬颙位,尋立為愍帝。
司馬允乃第五子,封為淮南王,都督江淮諸軍事,護兵五萬,鎮淮陰,部下親信長史董續,參軍孟平,司馬李勒、夏文盛,牙将紀瞻、皇甫重,裨将王闡、王嶊、周權、蹇貙、邢喬等,食邑八千戶。
後因枉死,追封其子司馬超為繼位,從南渡至建業。
司馬義乃第六子,封為長沙王,都督湘、沅諸軍事,鎮湘陰,護兵五萬,部下親信長史陳準,參軍陳眕,司馬宋洪、逯苞,牙将成輔、施融、上官巳、皇甫商、張延、李志,食邑八千戶。
後遭害,改子紹為常山王。
司馬越乃第八子,封為東海王,都督徐、沛諸軍事,護兵五萬,鎮彭城,部下親信長史孫文惠,參軍劉合、潘滔,司馬何倫、王秉,牙将糜日光、宋胄、彭默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