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 後主降英雄避亂
關燈
小
中
大
複,乃為上策。
”防曰:“兄言甚是,其如家口之計何?”彌曰:“大丈夫為國不顧家,況司馬父子方有大志圖篡天下,假仁假義以收攝人心,安肯仇害人之家屬乎?願賢弟放懷以圖大事。
”防、謹乃依命同出,竟留家屬在城中,後遭龐德之子龐惠毒手,合家盡罹慘禍,曾無噍類,傷哉! 卻說王彌同防、謹到家辭親,帶平時用器、強弓勁弩,忻然偕關氏弟兄一齊躍馬而出。
關謹曰:“北門有鄧艾自在那裡,不可輕往,東西二門賊兵亦盛,惟南門路窄,提防稍懈,我們當從南門而出。
”王彌然之,于是望南門沖突而去。
時有魏将李因列兵擋住去路。
王彌乃曰:“我等是異鄉客人,因在成都生理,今天兵圍城,口食不給,是以欲奔還鄉,望将軍開一生路,放我衆人逃命,深感大恩。
”因曰:“吾奉主将之令,那敢放走一人?必須拿進大營,查驗一過,方可發落放去。
”王彌知事不諧,即輪起大刀殺進。
李因亦挺槍急架。
二人相持良久,關防怒上心頭,亦提起鐵楞混殺一場。
于是且戰且卻,将逃二十馀裡。
且說鄧忠正巡視至南門,知城中奸細走出,李因已去追趕,乃令族弟鄧濮帶領家兵二千,星飛趕捉。
而王彌等早被魏人團團圍住不放,正在危急之際,隻見東南坡下突出三騎,領了莊客數百人,各持利刃殺入陣來。
且看那三人入陣,恰似虎入羊群,揮刀亂斫。
鄧濮驟馬接戰,卻不提防被暗箭正中坐馬,把鄧濮掀翻在地,那樊榮隻一刀斫死。
不想放箭者卻是李珪,于是關防、關謹乘亂殺出重圍。
李因馳馬急追,防、謹奮力抵衛,殊不知王彌從旁躍出,将李因一刀刺中左腿。
因負痛逃去,諸副将亦不知去向。
那三人縱橫沖突,彼追兵伏屍流血,殺死殆盡。
王彌、關防等見追兵已散,乃回身下馬,相見拜謝,深感再造之恩,且問為何得諸君來救,願聞姓字因由。
三人答曰:“某等弟兄乃李珪、李瓒與表弟樊榮也。
先祖李嚴被上譴責,徙居于安樂鎮,此去尚有六十馀裡。
先父李豐曾為參軍,見朝廷任非其人,囑我輩不可出仕。
今與叔父李裕權止舊窩,聽得魏兵追捉列位,吾弟兄在前山看已多時,見諸公勢窘,心甚忿怒,以是統領蒼頭前來助鬥耳。
”王彌等稱謝不已,亦各道訴逃竄之故。
珪曰:“既如此,皆是同志,即吾一家,乃天使之相遇也。
且今天色已晚,權到敝莊住宿一宵,再作他圖。
”王彌等感其殷勤,即與同到莊所。
莊内僮仆迎進,其叔李裕秉燭出接,分賓主坐定,又各達姓名衷曲。
裕置酒相款,席間歎息曰:“餘先君在日,每嘗戮力王室,為國忘家。
後因失事被譴,厥志不遂。
見諸葛丞相人亡,傷念不已,竟成疾而逝。
今吾輩目擊國破主辱,不能繼述先君之忠,以匡救王室,何用生為?”衆皆感悼,無不泣下數行淚。
惟王彌撫掌大笑而起曰:“夫否泰運也,榮辱數也,何足悲哉?況天生吾才,必有所用。
昔晉文避難出奔,賢士雲從,卒複霸業。
吾輩才雖不及古人,然有志者事竟成,安知他年建立,出于晉文公下乎?諸君何用作楚囚之對泣耶?”裕曰:“飛豹之言,真達時有志之論也。
”衆皆拱手稱謝。
次日,彌等辭謝,即欲告行。
裕曰:“且劉氏諸公子,不知去向。
諸君宜且暫住寒莊,待我遣人往張、黃、諸葛、趙等各家探聽的實,那時赴會未遲。
不然,彼此各自一方,勢分力弱,欲成大事,此實難矣。
”彌曰:“既蒙老丈厚愛,敢不惟命是從?固願速修書一封,令盛使馳各家一探,則老丈報主之忠,交友之信,可謂兩得矣。
但思我輩家屬且不顧,恨不能滅此逆賊而後朝食,安可再有遲疑?今就告别,随盛使去尋舊主,兼打探各家下落,以共圖大事。
蓋國賊不俱生,非賊死吾手,我必死于賊之手矣。
”裕曰:“有諸君如此忠肝義膽,天地亦為之垂佑,何患事不成哉?”即送王彌等起程。
臨行,攜手囑曰:“早晚若舉大事,某當遣侄輩三人前來相助,聊盡老夫先世以來報國之志耳!”衆皆謝别。
裕又曰:“諸公如有确信,望早惠玉音,以慰懸念。
”衆應而别,裕贈詩一首曰: 君因國破棄家鄉,萬裡迢遙赴遠方。
此去若能興大業,早傳魚錦慰牽腸。
”防曰:“兄言甚是,其如家口之計何?”彌曰:“大丈夫為國不顧家,況司馬父子方有大志圖篡天下,假仁假義以收攝人心,安肯仇害人之家屬乎?願賢弟放懷以圖大事。
”防、謹乃依命同出,竟留家屬在城中,後遭龐德之子龐惠毒手,合家盡罹慘禍,曾無噍類,傷哉! 卻說王彌同防、謹到家辭親,帶平時用器、強弓勁弩,忻然偕關氏弟兄一齊躍馬而出。
關謹曰:“北門有鄧艾自在那裡,不可輕往,東西二門賊兵亦盛,惟南門路窄,提防稍懈,我們當從南門而出。
”王彌然之,于是望南門沖突而去。
時有魏将李因列兵擋住去路。
王彌乃曰:“我等是異鄉客人,因在成都生理,今天兵圍城,口食不給,是以欲奔還鄉,望将軍開一生路,放我衆人逃命,深感大恩。
”因曰:“吾奉主将之令,那敢放走一人?必須拿進大營,查驗一過,方可發落放去。
”王彌知事不諧,即輪起大刀殺進。
李因亦挺槍急架。
二人相持良久,關防怒上心頭,亦提起鐵楞混殺一場。
于是且戰且卻,将逃二十馀裡。
且說鄧忠正巡視至南門,知城中奸細走出,李因已去追趕,乃令族弟鄧濮帶領家兵二千,星飛趕捉。
而王彌等早被魏人團團圍住不放,正在危急之際,隻見東南坡下突出三騎,領了莊客數百人,各持利刃殺入陣來。
且看那三人入陣,恰似虎入羊群,揮刀亂斫。
鄧濮驟馬接戰,卻不提防被暗箭正中坐馬,把鄧濮掀翻在地,那樊榮隻一刀斫死。
不想放箭者卻是李珪,于是關防、關謹乘亂殺出重圍。
李因馳馬急追,防、謹奮力抵衛,殊不知王彌從旁躍出,将李因一刀刺中左腿。
因負痛逃去,諸副将亦不知去向。
那三人縱橫沖突,彼追兵伏屍流血,殺死殆盡。
王彌、關防等見追兵已散,乃回身下馬,相見拜謝,深感再造之恩,且問為何得諸君來救,願聞姓字因由。
三人答曰:“某等弟兄乃李珪、李瓒與表弟樊榮也。
先祖李嚴被上譴責,徙居于安樂鎮,此去尚有六十馀裡。
先父李豐曾為參軍,見朝廷任非其人,囑我輩不可出仕。
今與叔父李裕權止舊窩,聽得魏兵追捉列位,吾弟兄在前山看已多時,見諸公勢窘,心甚忿怒,以是統領蒼頭前來助鬥耳。
”王彌等稱謝不已,亦各道訴逃竄之故。
珪曰:“既如此,皆是同志,即吾一家,乃天使之相遇也。
且今天色已晚,權到敝莊住宿一宵,再作他圖。
”王彌等感其殷勤,即與同到莊所。
莊内僮仆迎進,其叔李裕秉燭出接,分賓主坐定,又各達姓名衷曲。
裕置酒相款,席間歎息曰:“餘先君在日,每嘗戮力王室,為國忘家。
後因失事被譴,厥志不遂。
見諸葛丞相人亡,傷念不已,竟成疾而逝。
今吾輩目擊國破主辱,不能繼述先君之忠,以匡救王室,何用生為?”衆皆感悼,無不泣下數行淚。
惟王彌撫掌大笑而起曰:“夫否泰運也,榮辱數也,何足悲哉?況天生吾才,必有所用。
昔晉文避難出奔,賢士雲從,卒複霸業。
吾輩才雖不及古人,然有志者事竟成,安知他年建立,出于晉文公下乎?諸君何用作楚囚之對泣耶?”裕曰:“飛豹之言,真達時有志之論也。
”衆皆拱手稱謝。
次日,彌等辭謝,即欲告行。
裕曰:“且劉氏諸公子,不知去向。
諸君宜且暫住寒莊,待我遣人往張、黃、諸葛、趙等各家探聽的實,那時赴會未遲。
不然,彼此各自一方,勢分力弱,欲成大事,此實難矣。
”彌曰:“既蒙老丈厚愛,敢不惟命是從?固願速修書一封,令盛使馳各家一探,則老丈報主之忠,交友之信,可謂兩得矣。
但思我輩家屬且不顧,恨不能滅此逆賊而後朝食,安可再有遲疑?今就告别,随盛使去尋舊主,兼打探各家下落,以共圖大事。
蓋國賊不俱生,非賊死吾手,我必死于賊之手矣。
”裕曰:“有諸君如此忠肝義膽,天地亦為之垂佑,何患事不成哉?”即送王彌等起程。
臨行,攜手囑曰:“早晚若舉大事,某當遣侄輩三人前來相助,聊盡老夫先世以來報國之志耳!”衆皆謝别。
裕又曰:“諸公如有确信,望早惠玉音,以慰懸念。
”衆應而别,裕贈詩一首曰: 君因國破棄家鄉,萬裡迢遙赴遠方。
此去若能興大業,早傳魚錦慰牽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