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 後主降英雄避亂
關燈
小
中
大
。
吾輩願從殿下周遊,萬死而不辭。
”言未畢,有一勇士自外披襟而入,大叫曰:“汝衆尚不逃走,是欲自送死耶?”衆視之,乃梁府護衛親兵總領秦州狄道人齊萬年也。
劉璩乃拉萬年手曰:“吾知欲脫此虎阱,非将軍不能周旋,奈何尚有一大關系,須累将軍保扶之。
昨北地王死于社稷,天地為之悲慘。
又将幼子劉曜托我撫育,以為我必不負托者。
我輩仗威力,或可幸全,是兒方在襁褓,為之奈何?若此兒不得出,我亦無棄行之理。
”言訖,淚下如雨。
萬年言曰:“殿下親子在外監軍,尚不言及,而拳拳以托侄,立相與存亡之誓,真仁人之設心也。
他日必為萬民之主,不蔔可知矣。
”蓋璩之長子聰,生而有神力,善于弓馬,因此後主命之監助姜維之軍。
姜維每資其力,倚重之,故嘗留于其軍。
萬年乃曰:“臣敢不體殿下之心以報北地王之忠?但隻身恐不能兩全。
臣有契友廖全者,真勇士也,兼之義俠逾常,乃平西将軍廖化之子也。
每欲從征為國家出力,渠父惜惟一子,留家不遣,因與臣較藝,随為刎頸之交。
臣當前去約彼至此,将曜主縛于其背,臣則向前開路,誓當死戰以報國恩。
但須急速,毋緻遲誤。
”衆曰:“永齡真義勇丈夫也,速宜馳之。
”萬年即偕廖全至,劉靈、楊龍等皆會。
萬年即手持大刀,當先開路,廖全負劉曜挺槍次随。
劉英、劉宣保護各家眷屬居中,璩與劉靈、劉和等斷後,一齊俱望西門而出。
當有魏将方來引兵攔阻去路,曰:“吾觀汝輩皆仕宦裝束,且汝主既降,則盡是魏民,吾主方事招徕,何用逃竄?”萬年更不開言,怒眸若電,就輪起大刀劈面斫去。
方來亦挺槍相迎。
論方來豈萬年之敵乎?但賊兵衆多,又要保衛眷屬,惟沖擊而已。
萬年乃殺條血路而出,廖全奮勇挾鬥,人不敢追,擁衛衆人以出敵圍。
方來不舍,從後引兵追來。
萬年曰:“賊徒不知死活,尚敢來追,不斬之無以見英雄。
”乃随勒轉馬迎之,未及二合,将方來手起一刀斬之。
衆魏兵見如此利害,那個敢來追?各自奔散。
正是:他年開國興基手,先向成都顯首功。
卻說鄧艾知得西門厮殺,即令部将褚群引兵助戰,從後殺來。
劉璩忙令劉靈抵敵,曰:“不殺鼠賊,無以雪胸中之忿。
”乃大喝曰:“認得劉将軍麼?”褚群忽見劉靈身長一丈,膀闊三停,威風凜凜,大是驚駭,旋勒馬謂曰:“汝家國已破,尚欲何往?不降何待?”靈曰:“賊奴!汝輩尚可降彼婦人小子,安能降我真将軍耶?”言訖,橫沖而入。
褚群亦魏中名将,舉刀急架。
鏖戰移時,魏兵合圍而來。
靈即心生一計,抽馬佯敗而走。
褚群不料,從後急追。
靈故勒馬緩行,褚群馬逸不能收步,撞過馬頭,被靈一槍刺中透心,落馬而亡。
後兵潰散,不敢複追。
正是:巧施阱虎擒龍技,得樹安邦立國勳。
卻說劉靈方離家之際,猛憶起王彌乃吾心腹之友,當今無以為匹者,萬一陷于敵中,為彼收用,則失吾國一棟梁矣。
忙使人邀到,與之同出。
蓋王彌者,乃北地将軍王平之子也。
自幼生而穎異,膂力過人,長而有千斤之力。
尤精于騎射,每為其父器重之。
後乃襲父蔭居職,嘗有開跋之志。
因見帝之昏庸,信任黃皓,妨賢拒谏,遂杜門不出,時人尚未之奇,惟劉靈痛父失事遭戮,飲恨不仕,彌乃與之結為異姓兄弟,時與較藝,始知彌之賢于人矣。
其後彌與關氏兄弟俱稱時俊,亦相結納。
當日得靈之信,乃喟然歎曰:“吾父子早知有今日矣。
子通兄既來見召,倘不從命,是無忠義之心而負生平之所學矣。
但關家兄弟與我有休戚之托,彼年尚幼,安能自拔?”遂奔至關家。
而關防、關謹見說彌至,乃從内大恸而出曰:“飛豹兄,當今事勢若此,奈何奈何?”初,關興于青龍元年間從征失利,患病在家,因見國事日非,每歎說:“任奸邪于危難之秋,喪無日矣。
吾族安能免哉?”昨見王彌來省,坐論時事,乃太息曰:“王子均之有子也,可以托孤寄子矣。
”遂囑防、謹深相結納之。
王彌曰:“國家垂破,而尊府與賊為世仇,禍且不測。
吾因劉子通召往偕遁,深念昆玉,故此特來相訊。
且欲議為今之計,惟當速避,後與諸公協謀興
吾輩願從殿下周遊,萬死而不辭。
”言未畢,有一勇士自外披襟而入,大叫曰:“汝衆尚不逃走,是欲自送死耶?”衆視之,乃梁府護衛親兵總領秦州狄道人齊萬年也。
劉璩乃拉萬年手曰:“吾知欲脫此虎阱,非将軍不能周旋,奈何尚有一大關系,須累将軍保扶之。
昨北地王死于社稷,天地為之悲慘。
又将幼子劉曜托我撫育,以為我必不負托者。
我輩仗威力,或可幸全,是兒方在襁褓,為之奈何?若此兒不得出,我亦無棄行之理。
”言訖,淚下如雨。
萬年言曰:“殿下親子在外監軍,尚不言及,而拳拳以托侄,立相與存亡之誓,真仁人之設心也。
他日必為萬民之主,不蔔可知矣。
”蓋璩之長子聰,生而有神力,善于弓馬,因此後主命之監助姜維之軍。
姜維每資其力,倚重之,故嘗留于其軍。
萬年乃曰:“臣敢不體殿下之心以報北地王之忠?但隻身恐不能兩全。
臣有契友廖全者,真勇士也,兼之義俠逾常,乃平西将軍廖化之子也。
每欲從征為國家出力,渠父惜惟一子,留家不遣,因與臣較藝,随為刎頸之交。
臣當前去約彼至此,将曜主縛于其背,臣則向前開路,誓當死戰以報國恩。
但須急速,毋緻遲誤。
”衆曰:“永齡真義勇丈夫也,速宜馳之。
”萬年即偕廖全至,劉靈、楊龍等皆會。
萬年即手持大刀,當先開路,廖全負劉曜挺槍次随。
劉英、劉宣保護各家眷屬居中,璩與劉靈、劉和等斷後,一齊俱望西門而出。
當有魏将方來引兵攔阻去路,曰:“吾觀汝輩皆仕宦裝束,且汝主既降,則盡是魏民,吾主方事招徕,何用逃竄?”萬年更不開言,怒眸若電,就輪起大刀劈面斫去。
方來亦挺槍相迎。
論方來豈萬年之敵乎?但賊兵衆多,又要保衛眷屬,惟沖擊而已。
萬年乃殺條血路而出,廖全奮勇挾鬥,人不敢追,擁衛衆人以出敵圍。
方來不舍,從後引兵追來。
萬年曰:“賊徒不知死活,尚敢來追,不斬之無以見英雄。
”乃随勒轉馬迎之,未及二合,将方來手起一刀斬之。
衆魏兵見如此利害,那個敢來追?各自奔散。
正是:他年開國興基手,先向成都顯首功。
卻說鄧艾知得西門厮殺,即令部将褚群引兵助戰,從後殺來。
劉璩忙令劉靈抵敵,曰:“不殺鼠賊,無以雪胸中之忿。
”乃大喝曰:“認得劉将軍麼?”褚群忽見劉靈身長一丈,膀闊三停,威風凜凜,大是驚駭,旋勒馬謂曰:“汝家國已破,尚欲何往?不降何待?”靈曰:“賊奴!汝輩尚可降彼婦人小子,安能降我真将軍耶?”言訖,橫沖而入。
褚群亦魏中名将,舉刀急架。
鏖戰移時,魏兵合圍而來。
靈即心生一計,抽馬佯敗而走。
褚群不料,從後急追。
靈故勒馬緩行,褚群馬逸不能收步,撞過馬頭,被靈一槍刺中透心,落馬而亡。
後兵潰散,不敢複追。
正是:巧施阱虎擒龍技,得樹安邦立國勳。
卻說劉靈方離家之際,猛憶起王彌乃吾心腹之友,當今無以為匹者,萬一陷于敵中,為彼收用,則失吾國一棟梁矣。
忙使人邀到,與之同出。
蓋王彌者,乃北地将軍王平之子也。
自幼生而穎異,膂力過人,長而有千斤之力。
尤精于騎射,每為其父器重之。
後乃襲父蔭居職,嘗有開跋之志。
因見帝之昏庸,信任黃皓,妨賢拒谏,遂杜門不出,時人尚未之奇,惟劉靈痛父失事遭戮,飲恨不仕,彌乃與之結為異姓兄弟,時與較藝,始知彌之賢于人矣。
其後彌與關氏兄弟俱稱時俊,亦相結納。
當日得靈之信,乃喟然歎曰:“吾父子早知有今日矣。
子通兄既來見召,倘不從命,是無忠義之心而負生平之所學矣。
但關家兄弟與我有休戚之托,彼年尚幼,安能自拔?”遂奔至關家。
而關防、關謹見說彌至,乃從内大恸而出曰:“飛豹兄,當今事勢若此,奈何奈何?”初,關興于青龍元年間從征失利,患病在家,因見國事日非,每歎說:“任奸邪于危難之秋,喪無日矣。
吾族安能免哉?”昨見王彌來省,坐論時事,乃太息曰:“王子均之有子也,可以托孤寄子矣。
”遂囑防、謹深相結納之。
王彌曰:“國家垂破,而尊府與賊為世仇,禍且不測。
吾因劉子通召往偕遁,深念昆玉,故此特來相訊。
且欲議為今之計,惟當速避,後與諸公協謀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