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七回張良會諸侯伐楚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張良領漢王符檄,先到齊國,傳報與韓信。
信即請良入内,相見畢,複還至便殿,與良各叙賓主之禮。
良曰:“今非昔比,元帥為一國之主,坐鎮七十餘城,豈可分賓主而行?”韓信笑曰:“信非先生,何以至此?況先生當賓師之位,信當以師禮事之可也,豈敢以王爵相尚哉?”張良遂将漢王符檄與信開讀,信謝恩畢,筵宴款待張良。
良曰:“目今霸王勢孤力弱,主上已悔鴻溝之約,與楚兵燒絕糧道,項王逃回彭城,命良分地以給元帥。
元帥當急早會兵破楚,以定幹戈。
元帥亦得坐享王封,收萬世之功,立子孫之業,圖廟廊為開國元勳,豈不美哉?若楚兵未定,元帥亦不得自安,雖居齊地,而懸于二王之間,終無定止。
想高明必有灼見。
”信曰:“前日廣武會兵,楚将破矣,主上乃欲太公還國,遂與楚講和,兩分天下,使信等未有分地,因此郁郁不樂。
今聞先生之言,實切心肺。
指日就起兵,務要滅楚,以成一統之業,使主上坐中國,撫四夷,登大寶而朝諸侯,乃信之素志,非徒為口說也。
”張良起謝曰:“元帥若有此心,乃社稷之福也。
元帥正當乘此時急早起兵,與漢王約會伐楚。
良亦辭元帥往英布、彭越二處調兵,以助元帥。
”信喜曰:“信目今就起兵前赴成臯,料先生回,信操練人馬已完備矣。
” 張良辭韓信到淮南見英布,布接良入内相見,甚喜。
良将漢王符檄開讀,加封英布為淮南王,自九江迤南一帶,皆屬英布收管。
布向西行君臣之禮,謝恩畢,款待張良。
良曰:“将軍裂土為王,人臣之位極矣。
但項王未滅,将軍之心,終有未安。
蓋項王實将軍仇人,仇人尚在,此位能保其無虞乎?即今韓元帥大兵已赴成臯,将軍當急領三軍協助,早奏功績,将軍得以同享富貴,真烈丈夫之所為也。
”英布大喜,就領命點押人馬起身,前赴成臯去訖。
張良同從人赴大梁來見彭越,一日到大梁,彭越與客飲酒,聞張良至,急整衣出迎,請入見禮畢。
張良将王檄文并封梁王诏書付彭越,越接書,命左右設香案開讀。
诏曰: 分茅胙土,所以為建國之典;錫予蕃庶,用以報康侯之功。
爾魏相國彭越,屢撓楚後,絕其糧道,不避矢石,為漢立功,久在粱地,未有分土。
茲封爾為大梁王,凡五十郡城,皆爾統理,尊以王爵,隆以厚祿,子孫世蔭,萬年永懷。
爾其益勵初心,勿違所命! 彭越讀罷诏書,叩首謝恩,心下十分歡悅,遂分付設筵宴款待張良。
良曰:“将軍屢建大功,主上久未酬報,欲差他人赍诏,恐未的确,特差某親來封拜,就命将軍急早整點本部人馬,前赴成臯會齊,一同韓元帥破楚,不可遲誤,某亦不敢久住,就欲辭回。
”彭越再三苦留,少住數日。
張良因出城,信步觀看大梁風景,鎖天之中區,控地之四鄙,岡阜綜繞,龍盤虎伏,濁河限其北,清洛貫其内,提封萬井,都會四達,為九州之咽喉,實中夏之阃域,六街三市,人煙輻辏。
張良遊玩不盡,因歎項王不都鹹陽,而都彭城,不守大梁而守徐州,不取敖倉之粟而使楚軍乏糧,此天下之所以失也!張良住數日,辭彭越回成臯不題。
卻說韓信接檄文傳報各郡縣,即擇日起兵赴成臯。
有蒯徹一向佯狂在外,通不來見韓信,适聞信将起兵赴成臯,遂急趨到府前,令左右通報與韓信,信即召入相見。
信曰:“先生久不相見,因前日不聽教言,遂爾見絕。
今複來見,必有高論。
”徹曰:“某受足下知遇之恩,不忍足下蹈無涯之禍,以此不避愧赧,複來相見,想足下亦不見責。
”信曰:“何為無涯之禍?”徹曰:“足下駐兵于此,漢王被楚圍
信即請良入内,相見畢,複還至便殿,與良各叙賓主之禮。
良曰:“今非昔比,元帥為一國之主,坐鎮七十餘城,豈可分賓主而行?”韓信笑曰:“信非先生,何以至此?況先生當賓師之位,信當以師禮事之可也,豈敢以王爵相尚哉?”張良遂将漢王符檄與信開讀,信謝恩畢,筵宴款待張良。
良曰:“目今霸王勢孤力弱,主上已悔鴻溝之約,與楚兵燒絕糧道,項王逃回彭城,命良分地以給元帥。
元帥當急早會兵破楚,以定幹戈。
元帥亦得坐享王封,收萬世之功,立子孫之業,圖廟廊為開國元勳,豈不美哉?若楚兵未定,元帥亦不得自安,雖居齊地,而懸于二王之間,終無定止。
想高明必有灼見。
”信曰:“前日廣武會兵,楚将破矣,主上乃欲太公還國,遂與楚講和,兩分天下,使信等未有分地,因此郁郁不樂。
今聞先生之言,實切心肺。
指日就起兵,務要滅楚,以成一統之業,使主上坐中國,撫四夷,登大寶而朝諸侯,乃信之素志,非徒為口說也。
”張良起謝曰:“元帥若有此心,乃社稷之福也。
元帥正當乘此時急早起兵,與漢王約會伐楚。
良亦辭元帥往英布、彭越二處調兵,以助元帥。
”信喜曰:“信目今就起兵前赴成臯,料先生回,信操練人馬已完備矣。
” 張良辭韓信到淮南見英布,布接良入内相見,甚喜。
良将漢王符檄開讀,加封英布為淮南王,自九江迤南一帶,皆屬英布收管。
布向西行君臣之禮,謝恩畢,款待張良。
良曰:“将軍裂土為王,人臣之位極矣。
但項王未滅,将軍之心,終有未安。
蓋項王實将軍仇人,仇人尚在,此位能保其無虞乎?即今韓元帥大兵已赴成臯,将軍當急領三軍協助,早奏功績,将軍得以同享富貴,真烈丈夫之所為也。
”英布大喜,就領命點押人馬起身,前赴成臯去訖。
張良同從人赴大梁來見彭越,一日到大梁,彭越與客飲酒,聞張良至,急整衣出迎,請入見禮畢。
張良将王檄文并封梁王诏書付彭越,越接書,命左右設香案開讀。
诏曰: 分茅胙土,所以為建國之典;錫予蕃庶,用以報康侯之功。
爾魏相國彭越,屢撓楚後,絕其糧道,不避矢石,為漢立功,久在粱地,未有分土。
茲封爾為大梁王,凡五十郡城,皆爾統理,尊以王爵,隆以厚祿,子孫世蔭,萬年永懷。
爾其益勵初心,勿違所命! 彭越讀罷诏書,叩首謝恩,心下十分歡悅,遂分付設筵宴款待張良。
良曰:“将軍屢建大功,主上久未酬報,欲差他人赍诏,恐未的确,特差某親來封拜,就命将軍急早整點本部人馬,前赴成臯會齊,一同韓元帥破楚,不可遲誤,某亦不敢久住,就欲辭回。
”彭越再三苦留,少住數日。
張良因出城,信步觀看大梁風景,鎖天之中區,控地之四鄙,岡阜綜繞,龍盤虎伏,濁河限其北,清洛貫其内,提封萬井,都會四達,為九州之咽喉,實中夏之阃域,六街三市,人煙輻辏。
張良遊玩不盡,因歎項王不都鹹陽,而都彭城,不守大梁而守徐州,不取敖倉之粟而使楚軍乏糧,此天下之所以失也!張良住數日,辭彭越回成臯不題。
卻說韓信接檄文傳報各郡縣,即擇日起兵赴成臯。
有蒯徹一向佯狂在外,通不來見韓信,适聞信将起兵赴成臯,遂急趨到府前,令左右通報與韓信,信即召入相見。
信曰:“先生久不相見,因前日不聽教言,遂爾見絕。
今複來見,必有高論。
”徹曰:“某受足下知遇之恩,不忍足下蹈無涯之禍,以此不避愧赧,複來相見,想足下亦不見責。
”信曰:“何為無涯之禍?”徹曰:“足下駐兵于此,漢王被楚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