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四回置太公挾漢退兵

關燈
卻說霸王同諸将回到楚營中軍坐定,查計損折人馬三萬有零,周殷、桓楚、季布、虞子期俱中傷,帳後調理,諸将暫休息數日出敵。

    傳令畢,不覺過了二日,有細作小校打探漢營消息,回報曰:“韓信整點人馬,一二日又來與楚交兵,各處諸侯軍馬陸續而來,現漢兵共有五十餘萬,蕭何轉運糧儲,積聚荥陽,自成臯相連五百裡,俱是漢兵。

    ”霸王聞說,召鐘離昧、項伯等商議曰:“漢兵勢重,又兼韓信善能用兵,我兵在此,不可久待,況又絕糧,似難與争鋒,爾等有何長策?”鐘離昧曰:“太公見在楚營,明日陛下出師,置太公于俎上,使漢王見父子之情,自然傷感,着他退兵,免太公一死;如不退兵,決将太公入烹,漢王見時,必然哀求請免,或有别議,此為長策。

    若恃勇與戰,恐複蹈廣武之困。

    願陛下裁之!”霸王曰:“烹太公亦不難,但恐人恥笑,”昧曰:“欲為退兵之謀,何惜人恥笑?”相與議定。

     次日霸王整率人馬,将太公綁縛在馬上,殺奔漢營來。

    早有人來報:“霸王将太公綁縛在馬上,不知何謂。

    ”漢王聞之,放聲大哭曰:“我生不能以奉養父母,因為争天下,反緻我父如此受苦,不若急早降楚,以救我太公還國。

    ”張良、陳平急止之曰:”大天何執一如此耶?此是霸王因見漢兵圍困甚急,故将太公來,欲陛下退兵。

    況今大事已定,豈可遽然歸降乎?大王不可心急,須以智勝之。

    ”漢王曰:“聞太公捆縛在馬上,不覺此心十分哀痛,縱天下得與不得,亦何要緊?救我太公,實第一件大事!”良、平曰:”霸王到陣前,定将太公置于油镬之上,要逼大王退兵,大王如此如此,管教項王不敢烹太公也。

    ”言未罷,人報項王到陣前,要請大王答話。

     韓信聞項王來,預備于平川之上,排下陣勢,周圍列下戰車,兩邊旗幟嚴整,靜靜肅肅,鴉雀不聞,刁鬥不鳴,甚是威武。

    楚兵見了,先自懼怯。

    霸王遂勒住兵不動。

    漢王到陣前大呼曰:“霸王兵窮勢困,急早歸降,庶得裂土,世為楚王,免今目下受戮。

    ”霸王大怒,叱之曰:“劉邦匹夫,乃敢出大言,以辱我耶?”急舉槍直取漢王,漢王背後樊哙、灌嬰、周勃、王陵四将突出,攔住霸王。

    霸王力敵四将,正在酣戰之際,忽漢陣上一聲炮聲,中軍黃旗蕩動,隻見四面八方合圍上來,把霸王圍裹在陣中,四将各向方位。

    霸王左沖右突,不能得出。

    衆軍士随着霸王,亦無走路。

    霸王定睛看那陣時,四望如連城之狀,不分東西,難辨出入,愁雲漠漠,慘霧朦朦,尋思:“又中韓信之計!吾聞戰而誤入其陣者,以外應破之。

    不然,一時妄動,便遭擒矣!吾營中将士,必有知此陣勢者,待外邊打入,卻乘機殺出,庶脫此陣也。

    ”正思慮間,隻見季布、周蘭、周殷、鐘高昧從陣東門打入,霸王即乘勢接應,君臣五人,奮力踴躍,蕩開一條血路,沖倒漢兵,一擁而出。

    韓信亦不敢追趕。

     霸王回到楚營,召諸将問曰:“何人知此陣法?”周蘭近前奏曰:“韓信此陣,乃太乙陣也。

    有生門,有死門,有陰陣,有陽陣,雖有向背,而四面合一,若八卦陣,實為八卦也。

    如走生門而入陽陣,必得活路;若不知妄入,必遭擒獲。

    臣少從龍山李少仙學道,嘗聞太乙陣之說,臣以此領諸将,從生門而入,策應陛下,遂出此陣。

    ”霸王聞說大喜。

    于是鐘離昧曰:“陛下且将太公回營,今日不必與漢交兵,容一日卻将太公置車前号令,待将兵退後,陛下回彭城招集兵馬,休養士卒,再作良圖。

    ”霸王遂回營。

     卻說張良、陳平商議救太公之策,遂于楚降卒中,選一伶俐小校,入帳中以言撫之曰:“我看汝相貌,将來亦有功名,但汝雜于衆軍卒之中,何日得顯?我今差汝幹一要緊大事,若成此功,定在封賞之貴。

    ”小校曰:“軍師有何吩咐?”良曰:“有書一封,差你做細作,往楚營捎與大司馬項伯,因你是楚軍;定有相識親故,你可乘空便将此書密密遞與項伯,就說是我捎與他的。

    他有甚話語,你可來回我的話,須要小心仔細。

    ”小校曰:“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