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回廣武山楚漢會兵

關燈
不說韓信操演人馬擇日破楚。

    卻說霸王屯兵廣武,與項伯、鐘離昧等諸将計議曰:“見今漢兵會各處諸侯,總集人馬,要與朕決戰,但楚軍缺食,難以持久,爾等有何良策?”項伯曰:“太公拘禁于此,未曾還國,何不取來,令太公修書一封,下與漢王,令彼退兵,然後放太公回成臯;若仍前與楚相距,定将太公誅戮,使劉邦為萬世之罪人也。

    陛下若依此計,可抵百萬雄兵也。

    ”項羽依項伯之言,差人往彭城取太公。

    不一日,取太公到廣武,來見霸王。

    霸王召太公入帳下,以言撫之曰:“汝子劉邦,終日與我相距,略不以汝為念。

    吾今取來,命汝修書一封,着汝子罷兵息争,我就放汝同呂氏回成臯,使汝父子夫妻相聚,汝以為如何?”太公曰:“劉邦自幼貪财好色,不顧父母,今乃以富貴為重,遂棄我如陌路人一般,恐書去亦不濟事,為之奈何?”霸王曰:“汝且修一封書寄去,看他如何,再作區處。

    ”太公于是修書一封,呈上霸王,霸王看罷書曰:“劉邦見此書,若不退兵,真所謂禽獸衣冠者也!”即差中大夫宋子連赍書赴成臯。

     一日到成臯,有人報漢王曰:“楚遣大夫赍太公家書在外。

    ”漢王聞說太公有書到,即召張良、陳平曰:“楚遣中大夫宋子連赍太公家書到來,此是何意?”良曰:“此是霸王欲為退兵之計,故使太公付家書,欲大王退兵。

    大王見書切不可哀泣,隻依如此如此回答,管教旬日内,太公還國,雖在楚亦不至害傷。

    ”漢王依張良之言,遂召宋子連入見。

    呈上太公家書,漢王拆書捧讀,書曰: 太公付書漢王劉邦:嘗謂虞舜大孝,棄天下如敝履;汝以富責為重,視我如路人,自睢水遭虜,今經三年,幸蒙楚王秉好生之德,不即誅戮,拘處公所,日給飲食,得延性命。

    王後呂氏,思想太子,淚不能幹。

    汝任意縱橫天下,略不以為念,真鐵石心腸,土木形骸也!即今霸王取我至廣武,累次要誅,欲懸頭成臯,以彰汝不幸之罪,我再三哀告,特修以家書付汝,汝可思此身從何而來?世間萬物以何為重?若解此理,便如大舜視天下如敝履耳,作速罷兵,取我還國,使父子夫婦完聚,豈不美乎?若仍屯兵相距,我之命決難保,汝縱有天下,是舍父命而圖富貴,萬世唾罵,汝心豈能自安耶?臨楮泣書,汝當自省! 漢王宿酒未醒,看罷家書,醉眼朦胧,若不經意,便說:“我與項王同事懷王,結拜為兄弟,我之父即汝之父,我父在楚,就如在我漢營一般,何必較論彼此?若是霸王殺了我父,豈不獨天下人罵我,亦罵汝霸王也!前日霸王陰使季布弑了義帝,尚惹天下諸侯至今切齒,今若殺了我父,不惹天下唾罵?昔孟子嘗說殺人之父,人亦殺其父,所差一間耳。

    汝回去上覆我太公,且寬心在楚營住些時,就如在我漢營一般。

    ”更不說罷兵息争,隻混說了一篇,就着兩女子扶入帳後歇息。

    大夫宋子連欲去,未得讨個回信,欲下去,漢王已入内不出。

    張良、陳平衆人設酒款待宋子連,以言催促回廣武去訖。

     卻說霸王專候宋子連回話,忽左右來報,宋子連回營,霸王宣入,宋子連将漢王所言,從頭備說一遍。

    項伯在側曰:“觀漢王所為,終不足以成大事,大王隻準備與他交戰,料漢亦不能取勝也。

    ”霸王曰:“劉邦乃酒色之徒,視父母妻子如草莽,豈與彼較是非哉?”宋子連曰;“臣入見漢王時,尚宿酒未醒,看了書通不以太公為念。

    ”霸王曰:“太公且着在楚營伺候,緩急尚有用處。

    ”随召諸将選精兵二十萬,各安營寨,預備漢兵到來。

     且說韓信操練人馬已畢,漢王病傷已平複,召信計議伐楚,信曰:“霸王屯兵廣武,持久方懈,正好作速攻擊,臣人馬操練已精,請大王進發。

    ”王曰:“此行全仗元帥調遣。

    ”于是韓信統領大兵先行,漢王人馬陸續前進。

    一日到廣武,離楚營三十裡下寨,信吩咐諸将,用心防守合營,遠來恐有攻劫。

    随後漢王亦到,與韓信對面安營。

    至晚,漢王與張良、蕭何、陳平等商議攻守之策,因差人召韓信一同籌畫。

    差人回說韓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