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回廣武山楚漢會兵

關燈
帥不在營寨,聞左右傳說,今晚領數十輕騎,投東南而去,不知所往。

    王大驚曰:“楚漢相距,數十萬甲兵屯住于此,主将夜晚逃遁,不知所往,莫非懼楚兵之強而遠遁乎?或是賺我于此,而欲與霸王連和乎?”王甚疑慮不決。

    張良等亦相議,不知何謂。

    王複使小校打聽信營動靜,小校回報營中更鼓甚明,防備甚嚴,但不知元帥往何處去。

    王曰:“汝可近營探看,得消息回報。

    ”王掌燈坐守。

    将過五鼓,月已沉西,小校急走回報:“元帥回營矣!”王猶豫半晌,差蕭何往問之。

    何帶領數從人,徐步前往,隻見灌嬰巡哨,問:“丞相何往?”何曰:“欲見元帥。

    ”嬰曰:“元帥尚秉燭未寝。

    ”即同何到中軍,與信相見。

    信曰:“丞相深夜相訪,其必有疑于心乎?”何曰:“元帥今晚遠出,至夜深而歸,不知何所往也?”信曰:“平川對敵,徒恣野戰,項王武勇,恐難取勝,因親往尋一誅項王之處,明日好分遣諸将,各認方向,臨期随機應變,自有妙策。

    雖君臣父子之間,亦不可先傳也。

    主上同丞相諸公,看信明日破楚,擒項王,便知方略。

    ”蕭何聽說甚喜。

    回見漢王,備說前情,漢王大喜。

     卻說次日韓信召諸将聽候軍令,樊噌、灌嬰作第一起,周勃、周昌作第二起,靳歙、盧绾作第三起,呂馬通、楊喜作第四起,張耳、張蒼作第五起,婁煩作第六起,夏侯嬰、王陵作第七起,曹參、柴武作第八起,英布作第九起,漢王同諸将第十起。

    各近前密切相議停當,各領精兵五千,照定地方駐劄,炮響為号,急出攻戰,待項王引入廣武,已無出路,這十起人馬總會一處,圓山圍繞,可擒項王矣。

    韓信人馬調撥已定。

     卻說霸王帶領諸将,蜂擁而來,差季布索漢王答話。

    漢營中韓信出馬,請霸王相見。

    霸王一馬突出于軍前,大呼曰:“韓信爾原是楚臣,前日使武涉召爾複歸楚,爾何執昧不從?今日爾勿得再施奸詐,與爾對敵,決個勝負!”信曰:“陛下當代帝王,正宜高拱清穆,遣将調兵禦外侮可也,豈可親操戈矛,與臣下較論勝負,自取屈辱耶?”霸王曰:“汝能說,敢與我戰十合,便倒戈息争,将天下讓與漢王?”信曰:“勇不可自恃,強不可持久。

    倘陛下而有一挫敗于臣手,枉壞一世英雄之名,悔無及矣!願請良将,與臣決戰,陛下且回禦營,不失威儀也。

    ”霸王聽信言大怒,挺槍直取韓信,韓信虛掩一槍,向東南而走。

    霸王催動三軍大叫:“今日定捉此胯夫,以雪我無窮之恨!”鐘離昧、項伯、項莊、周蘭、虞子期、桓楚、丁公、雍齒、周殷等,分頭随霸王追趕韓信。

    信引霸王漸漸入廣武山,鐘離昧急向前曰:“廣武山隻有此出路,倘緊關之處,用兵阻塞山口,我兵決受困矣!陛下且未可盡力追趕,略少待後軍到來,暫且紮營于此,以觀事機何如?”言未罷,前軍忽報:“韓信不知所往,前面俱是土山,再無别路。

    ”霸王曰:“既前無出路,且暫屯兵于此,待後軍紮定陣腳,徐徐退後。

    ”忽見後軍來報:“後軍人馬被漢将樊哙、灌嬰截了一半,不得進發。

    ”隻聽四面八方,金鼓震天,盡是漢兵圍合,把住山口。

    鐘離昧曰:“前有大山之阻,後有漢兵圍繞,陛下不可在此屯兵,當就此時殺出重圍,以救後兵,否則首尾不能相應,楚兵一散,陛下遽難收拾矣!”霸王曰:“山口把住,決有重兵圍繞,一時沖殺不出,反被圍住,我兵受害矣。

    不若仍照追趕韓信舊路,殺過山去,必有走路,汝等陸續催趱前來,庶脫此重圍也。

    ”項伯曰:“恐山路畸岖,大兵不能前進,又将奈何?” 正相議未定,四面火炮齊舉,不知多少漢兵卷地面來。

    正北上,樊哙、灌嬰、周勃、周昌;正西上,靳歙、盧绾、呂馬通、楊喜;左哨張耳、張蒼;右哨夏侯嬰、王陵;中軍漢王同諸将一擁湊來,楚兵不戰自亂,諸将按捺不住,霸王大怒曰:“吾破秦兵之時,破釜沉舟,未嘗敗北;今遇漢兵何乃自怯如此?”揮動人馬,沖殺出來,正遇九江王英布,攔住去路,霸王大罵:“叛國之賊,有何面目相見!”布曰: